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前言
第1章 概论1
11 低碳混凝土的提出2
12 低碳混凝土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现状3
13 低碳混凝土技术的发展重点5
14 低碳混凝土工程应用存在的问题7
参考文献9
第2章 低碳混凝土的胶凝材料12
2 1 低碳混凝土胶凝体系12
22 胶凝材料粉体的颗粒级配23
23 胶凝材料粉体的需水行为26
24 胶凝材料粉体的活性27
25 生态型胶凝材料生产技术30
26 低碳混凝土硬化体微结构的特征30
参考文献34
第3章 骨料与低碳混凝土36
31 骨料与低碳混凝土的关系36
32 骨料的现状与问题37
33 关于骨料的主要观点39
34 高品质骨料的技术要求43
第4章 金属尾矿微粉与低碳混凝土45
41 概述45
42 铁尾矿微粉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46
43 水泥-铁尾矿微粉的净浆流动度49
44 铁尾矿微粉混凝土的和易性和抗压强度51
45 铁尾矿微粉混凝土的耐久性54
46 铁尾矿微粉混凝土的工程应用59
47 综合结论59
参考文献60
第5章 建筑垃圾与低碳混凝土61
51 概述61
52 再生骨料的物理性质64
53 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混凝土配合比的选择66
54 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性能与实例68
55 建筑垃圾复合矿物掺合料的可行性研究73
56 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混凝土的配套技术81
57 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混凝土的结构特征83
58 综合结论86
参考文献87
第6章 粉煤灰与低碳混凝土91
61 概述91
62 粉煤灰的性质93
63 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的工作性95
64 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的强度98
65 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的耐久性104
66 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的工程应用113
67 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存在的问题115
68 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的优化技术116
69 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的尺寸效应124
610 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的微观结构特性125
611 综合结论127
参考文献128
第7章 石灰石粉与低碳混凝土132
71 概述132
72 石灰石粉对混凝土和易性的影响139
73 石灰石粉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143
74 石灰石粉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146
75 关于碳硫硅钙石反应问题153
76 石灰石粉水泥基材料的结构158
77 石灰石粉相关标准中的若干问题163
78 综合结论164
参考文献164
第8章 低碳混凝土的施工与质量控制170
81 低碳混凝土工作性的合理性选择170
82 低碳混凝土的浇筑与振捣170
83 低碳混凝土的养护173
84 基于拌和物用水量的低碳混凝土质量控制174
85 综合结论176
参考文献176
第9章 超高强与高强低碳混凝土178
91 低水泥用量活性粉末混凝土178
92 低水泥用量高强预拌混凝土190
93 低水泥用量高强预制混凝土构件195
94 综合结论199
参考文献200
第10章 碱激发胶凝材料与低碳混凝土201
101 碱激发胶凝材料的发展历程202
102 碱激发胶凝材料的水化机理203
103 碱激发胶凝材料混凝土的性能206
104 碱激发胶凝材料混凝土的构件性能210
105 碱激发胶凝材料混凝土存在的问题217
参考文献219
第11章 废弃资源利用与低碳混凝土技术的未来225
111 低碳混凝土技术发展和应用存在的问题225
112 出路在哪里227
113 废弃资源利用与低碳混凝土技术的发展趋势228
宋少民(1965—)
北京建筑大学教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负责人。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教育与人力资源委员会理事长;全国高等学校建筑材料学科研究会理事长;中国砂石协会常务理事、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分会副会长;中国碳酸盐粉体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
研究领域涉及高品质骨料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新型矿物掺和料、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理论与实践。学术著作《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技术与工程应用》以其理念的先进性和技术的实用性受到行业广泛好评。“低品质掺合料优化技术及其在混凝土中的高效利用”获2012年度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国家发明专利8项,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
刘娟红(1966-),
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现代混凝土技术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基金、省部级科研课题多项,获省部级奖励多项,获国家发明专利多项。在公开刊物上发表文章150余篇,被SCI、EI收录4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技术与工程应用》和《活性粉末混凝土》,主编教材《土木工程材料》。其主要科研成果应用于北京市奥运工程与地铁工程,广东省道路桥梁工程,以及新疆、宁夏等自治区重点工程。低品位粉煤灰品质提升技术在北京有多年生产和成功应用。 2100433B
《废弃资源与低碳混凝土》总结了作者多年来对废弃资源与低碳混凝土领域的研究成果,并结合国内外文献与资料对废弃资源与低碳混凝土作了系统和全面的论述。全书共分11章,内容包括概论、低碳混凝土的胶凝材料、骨料与低碳混凝土、金属尾矿微粉与低碳混凝土、建筑垃圾与低碳混凝土、粉煤灰与低碳混凝土、石灰石粉与低碳混凝土、低碳混凝土的施工与质量控制、超高强与高强低碳混凝土、碱激发胶凝材料与低碳混凝土、废弃资源利用与低碳混凝土技术的未来等。
凡是施工单位在现场用混凝土搅拌机搅拌的混凝土不属于商品混凝土,可以套相应的现场混凝土搅拌子目计算混凝土现场搅拌费的;除此以外由专门供应混凝土的公司供应的所有混凝土均为商品混凝土,是不能计算现场混凝土搅...
混凝土标号换算时,商品混凝土与现浇商品混凝土用哪个换算?即:现浇商品混凝土与商品混凝土有什么区别? 商品混凝土为预拌(集中搅拌)砼。现浇混凝土是在施工现场搅拌。搅拌地点不一样,价有较大区别。套定额是按...
商品砼比现场搅拌更环保一些,另一方面商品砼的质量(配合比塌落度)更好控制一些,现场搅拌的话是有砂、石、水泥分别送去试验室做试验,根据试验得出含水率等相关数据,试验合格了则根据设计砼标号,得出试验配合比...
废弃混凝土综合应用研究
废弃混凝土的再生利用具有较为广泛的前景,分析总结了目前国内外主要回收利用办法,主要包括:制备再生粗集料及再生细集料部分取代石子和砂制备新混凝土;制备再生细集料拌制砂浆;制备大尺度混凝土块直接填充在构件内;作为路基基层材料使用。
低碳超高强石渣混凝土的抗火性能研究
为了研究纤维类型、高温对超高强石渣混凝土抗火性能的影响,以温度、纤维类型为试验参数,进行了低碳超高强石渣混凝土的抗火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超高强石渣混凝土、掺入钢纤维的超高强石渣混凝土的抗火性能均较差,400℃高温下爆裂;而掺入聚丙烯纤维的超高强石渣混凝土显示较好的抗爆裂性能;无论掺入纤维与否,高温后超高强石渣混凝土均显示出与普通混凝土、高强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迥然不同的力学特性:温度低于360℃时,超高强石渣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大,360℃时抗压强度达到常温时的1.47倍;掺钢纤维的超高强石渣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在320℃之前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长,320℃时抗压强度达到常温时的1.33倍,之后呈现下降的趋势;而掺聚丙烯纤维的超高强石渣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在400℃之前随温度的升高而略有提高,400℃时抗压强度为常温时的1.07倍,之后便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最后分析了高温后超高强石渣混凝土抗压强度随温度变化的机理.
随着人们对环境、能源、排放等影响到人类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的因素的日益关注,低碳经济逆势而涨,在世界经济放缓的大背景下成为预期中的新经济增长点。
据《2009胡润低碳富豪榜》发布的信息显示,低碳经济正以每年20人的上榜人数、总财富1040亿元的资产速度缔造着新时代的财富传奇。高压电力传输、太阳能电力汽车、风力发电、电热低碳采暖,这些飞速发展的行业从一个侧面也折射出全社会对这些焦点行业的关注,巨大的市场潜力暗潮涌动。
在如火如荼的低碳经济中,低碳采暖以其巨大的市场需求、对生存环境的改善力度、给使用者带来的舒适便捷效果而成为其中的异军突起者。
据中惠地热技术负责人介绍:低碳采暖的概念由来已久,但是真正被大家广泛接受的时间还比较短。
所谓低碳采暖,就是以电力为能源,以电热地膜为发热体,将电能转换为热能,通过房间地面以低温辐射方式进行传热,全程无污染与废气物排放。这是一种绿色环保采暖方式。
低碳采暖利用的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其热转换效率高,节能环保,可实现废气与污染的零排放;这种采暖方式的最大好处在于温度自由控制,它采用人体感受最舒适的远红外线辐射方式采暖,令人感觉舒适温暖;就安装层面而言,铺设这样一种清洁能源的电热地膜施工十分简单,无维护免维修,运营管理成本几乎为零。
据了解,电热地膜低碳采暖方式目前正处在市场占有率的迅速攀升期,以中惠地热的市场状况为例,该企业以每年超过300%强业务增长量见证了这个采暖时代的来临。
而行业的统计数字则显示,每年国内外选择低碳采暖的建筑用量达百亿平方米并正在高速增长。人们选择这样一种采暖方式是因为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性:第一,能源清洁;第二,安装便捷;第三,使用舒适、为人类提供智能化生活;第四,无污染。所以,正是众多热心环保的品味性人士、富而不奢的精致生活人群,选择了这样的采暖方式,更多讲品质的开发商、有责任感的政府部门也愈来愈多地将目光关注在这个领域,所以这个领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飞跃发展。
众多经济分析人士预测:低碳采暖是未来投资的一个长期方向,它的技术先进性为广阔的市场提供了开启财富革命的基础,而中惠地热专业人员的表述也证实了这一信号,低碳采暖所掀起的创富革命说明,能够改善人类居住条件和生存环境的战略性绿色环保产业,蕴藏着最大的商机并引导着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方向。而在低碳经济书写的产业财富传奇上,低碳采暖正在刷新历史,续写着新的记录。
对低碳产业还没有明确的定义,根据多位学者的阐述和自己的观点,总结出低碳产业概念是:指在生产、消费的过程中,碳排放量最小化或无碳化的产业。低碳产业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碳为主要特征。
低碳生活既是一种生活方式,同时更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环保责任。低碳生活要求人们树立全新的生活观和消费观,减少碳排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低碳生活将是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和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在低碳经济模式下,人们的生活可以逐渐远离因能源的不合理利用而带来的负面效应,享受以经济能源和绿色能源为主题的新生活——低碳生活。顾名思义,低碳生活就是在生活中尽量采用低能耗、低排放的生活方式。低碳生活既是一种生活方式,同时也是一种生活理念,更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环保责任。低碳生活是健康绿色的生活习惯,是更加时尚的消费观,是全新的生活质量观。
可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低碳生活虽然主要集中于生活领域,主要靠人们自觉转变观念加以践行,但也需要政府营造一个助推的制度环境,包括制订长远战略,出台鼓励科技创新等政策,实施财政补贴、绿色信贷等措施,也需要企业积极跟进,加入发展低碳经济的“集体行动”。
实现低碳生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事业单位、社区、学校、家庭和个人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