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粉花月见草,拉丁文名:Oenothera rosea L Herpt. ex Ait. 柳叶菜科、月见草属多年生草本,具粗大主根(粗达1.5厘米);茎常丛生,上升,长30-50厘米,多分枝,被曲柔毛,上部幼时密生,有时混生长柔毛,下部常紫红色。基生叶紧贴地面,倒披针形,先端锐尖或钝圆,自中部渐狭或骤狭,并不规则羽状深裂下延至柄;叶柄淡紫红色,先端下部的钝状锐尖,中上部的锐尖至渐尖,基部宽楔形并骤缩下延至柄,边缘具齿突,基部细羽状裂,蒴果棒状,翅间具棱,顶端具短喙;种子每室多数,近横向簇生,长圆状倒卵形,花期4-11月,果期9-12月。
图片取自中国植物图库
生于海拔高度1000-2000米荒地草地和沟边半阴处。
繁殖力强;
粉花月见草原产于北美,17世纪经欧洲传入我国,主要分布在向阳山坡、荒地、次生林边缘、路旁、河岸及房前屋后的间隙空地。粉花月见草花适于点缀夜景,用于园林、庭院、花坛及路旁绿化,有良好的观赏价值,而且有较高的经济和药用价值。
月见草在民间常被称为"夜来香",因其常在夜晚开放,花开时会散发出淡淡芳香,香飘四溢,因而得此名。
植物危害:
粉花月见草成为了难于清除的有害杂草。
多年生草本,具粗大主根(粗达1.5厘米);茎常丛生,上升,长30-50厘米,多分枝,被曲柔毛,上部幼时密生,有时混生长柔毛,下部常紫红色。基生叶紧贴地面,倒披针形,长1.5-4厘米,宽1-1.5厘米,先端锐尖或钝圆,自中部渐狭或骤狭,并不规则羽状深裂下延至柄;叶柄淡紫红色,长0.5-1.5厘米,开花时基生叶枯萎。茎生叶灰绿色,披针形(轮廓)或长圆状卵形,长3-6厘米,宽1-2.2厘米,先端下部的钝状锐尖,中上部的锐尖至渐尖,基部宽楔形并骤缩下延至柄,边缘具齿突,基部细羽状裂,侧脉6-8对,两面被曲柔毛;叶柄长1-2厘米。花单生于茎、枝顶部叶腋,近早晨日出开放;花蕾绿色,锥状圆柱形,长1.5-2.2厘米,顶端萼齿紧缩成喙;花管淡红色,长5-8毫米,被曲柔毛,萼片绿色,带红色,披针形,长6-9毫米,宽2-2.5毫米,先端萼齿长1-1.5毫米,背面被曲柔毛,开花时反折再向上翻;花瓣粉红至紫红色,宽倒卵形,长6-9毫米,宽3-4毫米,先端钝圆,具4-5对羽状脉;花丝白色至淡紫红色,长5-7毫米;花药粉红色至黄色,长圆状线形,长约3毫米,花粉约50%发育;子房花期狭椭圆状,长约8毫米,连同花梗长6-10毫米,密被曲柔毛;花柱白色,长8-12毫米,伸出花管部分长4-5毫米;柱头红色,围以花药,裂片长约2毫米,花粉直接授在裂片上。蒴果棒状,长8-10毫米,径3-4毫米,具4条纵翅,翅间具棱,顶端具短喙;果梗长6-12毫米。种子每室多数,近横向簇生,长圆状倒卵形,长0.7-0.9毫米,径0.3-0.5毫米。花期4-11月,果期9-12月。
【出处】始载于《云南植物志》。 【拼音名】Hónɡ Huā Yuè Jiàn Cǎo 【英文...
别名山芝麻。为柳叶菜科多年生草本,常作1~2年生花卉栽培。株直立或斜上,少分枝,具粗长毛。下部叶线状倒披针形,茎生叶披针形,无柄。单花腋生于枝之中上部,花黄色,傍晚至夜间开放,有清香。果上部常增粗。花...
月见草花的功效如下:1、调节内分泌平衡,改善经期前综合症,如:缓解乳房胀痛、经期不准、腹痛腰酸等2、改善更年期综合症,如:情绪焦虑、易怒、失眠、头昏、出汗等。3、改善皱纹增多、色素沉着、皮肤黄、黑、提...
原产美国得克萨斯州南部至墨西哥,在美国西南部、中美洲及南美洲暖温带中山地带也有发现。欧亚大陆(如亚洲喜马拉雅地区、印度、尼泊尔、缅甸等)、南非等有栽培,并逸为野生。我国浙江、江西(庐山)、云南(昆明)、贵州逸为野生。
大花月季和丰花月季区别
本文将对大花月季和丰花月季在建设工程领域的区别进行详细说明,从外观、生长特点、适应环境、抗病能力等方面进行对比。
中国植物图像库(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提供并参与编辑
黄花月见草全株(2张)
黄花月见草花果(2张)
黄花月见草源于栽培或野化于欧洲的一个杂交种,1860年由英国传布至各国园艺栽培。黄花月见草最早的名称是根据1868年(Glaziou)采自巴西栽培材料由Marlius(1875)描述的,后迅速传布全球,并逸出野化。中国东北、华北、华东(含台湾)、西南常见栽培,并逸为野生。
一. 选地与整地
栽培月见草应选择保墒好、透光好的空旷地,向阳的山坡或荒草地,利用农田地栽培时应选择土质稍肥沃的山坡地,以豆茬、玉米茬为宜。表土要细、平、净。
二. 播种技术
播种是月见草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在种足、种好、实现全苗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达到高产稳产。一般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为宜。播种过早,发芽迟缓,或苗期遇低温受害;播种过晚,春旱严重影响出苗保苗,月见草种子较小,每kg种子约有40~50万粒,按80%的田间出苗率计算,每亩播0.4kg种子可出苗13~15万株。以生产月见草根为目的,可每亩播种0.5~0.7kg;以采种为目的,每亩播种0.4kg左右。月见草播种除适期、适量外,还必须浅播,只有当土壤缺墒时才略深播种,一般播种深度2cm左右。大面积人工栽培可露地直播和育苗移栽两种方式。
三. 田间管理
合理密植,是增加单位面积株数,充分利用群体总生长量和种子产量优势的一项栽培措施。由于播种量每亩0.4kg,约出苗13~15万株,是正常密度8~10倍,所以出苗后的主要管理是间苗定苗,防止幼苗生长拥挤,否则,苗间争光、争水、争肥,小苗瘦弱徒长。又因月见草小苗不耐旱,会大量缺苗断垄,生产上应分2次间苗。
四. 中耕
除草培土中耕除草是培育壮苗的重要措施,苗期要早除、浅锄、后期适当深锄。一般中耕3次,原则是浅、深、浅。
五. 科学施肥
月见草同其它植物一样,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供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生长期间应及时进行分次追肥。苗期追施尿素2~3kg,过磷酸钙1.5kg;开花初期追施尿素10kg,过磷酸钙4~5kg。
六. 灌水和防渍
月见草幼苗期不耐旱,早春干旱,直接影响出苗和保苗,待要出现干旱时应进行灌水,保证幼苗健壮生长。月见草抽茎后怕水渍,进入雨季后,要加强排水管理。3 收获与加工
七. 收根
一般10月中、下旬地上枯萎后起收,抖去泥土,除掉枯叶,干燥后出售。
八. 收种子
月见草蒴果成熟时自然开裂,所以收种子都以蒴果转黄后,大量落叶时进行收获。收种都是先带植株收割,在近地面5~6cm处割下,捆成小捆,堆放2~4天后脱粒。脱粒后进行晒种,风扬去杂质即可榨油。生产留用的种子,尚须进一步筛选,除去瘪粒留存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