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本课题发展了两类海气耦合模式,即热带太平洋和全球热带大气耦合、热带太平洋和全球大气耦合距平模式;热带耦合模式的长期积分成功地模拟了ENSO循环,模拟结果的详细诊断揭示了一种不同的ENSO循环负反馈机制,并提出了ENSO主周期形成的时间尺度选择机制;热带太平洋和全球大气耦合模式模拟结果揭示了热带ENSO模和温带环流的可能联系,指出:冬季温带表现为对ENSO的直接响应,而夏季则为对ENSO引起的季风加热异常的间接响应,后者反过来又会影响热带ENSO的振幅和位相。本课题的研究结果对于理解气候年际变率的形成具有理论意义,也为年际气候预测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2100433B
批准号 |
18770302 |
项目名称 |
风对结构物的作用--冷却塔群风荷载的实测和风洞研究 |
申请代码 |
A0810 |
项目负责人 |
孙天风 |
负责人职称 |
教授 |
依托单位 |
北京大学 |
研究期限 |
1988-01-01 至 1990-12-31 |
支持经费 |
5(万元) |
中国规定的基本风压w0 以一般空旷平坦地面、离地面10米高、风速时距为10分钟平均的最大风速为标准,按结构类别考虑重现期(一般结构重现期为30年,高层建筑和高耸结构为50年,特别重要的结构为100年)...
水平地震作用地震荷载:倒三角形分布、顶点集中荷载 风荷载:倒三角形分布、均布荷载、顶点集中荷载
对建筑的影响是使建筑产生侧向变形,风大时产生振动,(主要是对高层建筑的影响)。主要由基本风压,风压高度变化系数,风荷载体形系数,风振系数。这些系数和所在地的风的大小,建筑高度,建筑的外形,和地区粗糙度...
大型双曲冷却塔内表面风荷载的数值模拟
为了获得大型冷却塔的内表面风压,应用CFD数值模拟方法进行计算,分别采用可实现的k-ε湍流模型和多相流模型计算由外风场作用和冷热空气自循环系统产生的内压,并分析这2种内压沿高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进行2种内压的合成计算,最后给出冷却塔内压的建议值.计算结果表明:外风场作用产生的内压随高度和纬度变化明显,自循环系统产生的内压沿着纬度几乎不变.当外风场风速较小时,自循环系统产生的内压在合成内压中占一定的比例,当外风场风速较大时,自循环系统产生的内压可以忽略.
同济讲稿(高层建筑风荷载,风振响应,等效静风荷载_)
1 七、高层建筑(高耸结构)的顺风向和横风向振动 I. 概述 顺风向和横风向 顺风向 ---抖振机制 横风向 ---机制复杂(高层建筑:紊流 + 尾流 + 气动弹性) 研究方法 顺风向: (1) 平均风压(整体型系数) ----准定常风力 ----随机振动方法计算 --- 振动响应 (2) 同步测压 ----脉动风力分布 ---随机振动方法计算 ---振动响应(不 能应用于格构式高耸结构) (3) 高频动态测力天平 ---一阶广义风荷载 ---振动响应计算 (4) 气动弹性模型试验 ----直接获得振动响应 横风向: (1) 同步测压 ----脉动风力分布 ---随机振动方法计算 ---振动响应(不 能应用于格构式高耸结构) (2) 高频动态测力天平 ---一阶广义风荷载 ---振动响应计算 (3) 气动弹性模型试验 ----直接获得和振动响应 II、高层建筑风压分布特性 2.1 概述
低矮房屋在风灾中破坏所造成的损失超过风灾总损失的半数,改善建筑物外形是解决低矮房屋抗风问题的最有效途径。通过对不同屋面坡脚的足尺低矮房屋风荷载和近地风特性的现场实测及风洞试验,深入研究各种坡脚低矮房屋的风荷载分布特征,并获得沿海地区近地风场的平均风和脉动风特性;结合相同外形低矮房屋的现场实测数据和风洞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影响低层建筑风洞模型试验结果精度的因素,改进风场模拟技术和风洞试验方法;深入分析各种屋檐构造特征(女儿墙、挑檐和檐口形状等)对低矮房屋风荷载的影响,提出有效的抗风措施;研究屋面关键部位(角部、边缘和屋脊)的脉动压力概率分布特性,提出峰值压力的合理估算方法;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深入认识低矮房屋的风荷载作用机理和破坏机理,提出适合我国的低矮房屋抗风设计方法,提高我国沿海强台风区低矮房屋的抗风能力,显著减轻风灾损失。
我国沿海地区每年由于台风袭击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其中低矮房屋在风灾中破坏所造成的损失超过风灾总损失的半数,改善建筑物外形是解决低矮房屋抗风问题的最有效途径。现场实测是研究结构风效应最直接和最可靠的研究手段,也日益成为结构抗风研究中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和长期性的方向。为掌握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低矮房屋风荷载的作用机理,同时为建筑抗风设计提供依据,本课题组在上海浦东近海岸边建造了一座坡角可调的足尺低矮房屋及一座40米高测风塔,用于对该地区强风作用下近地风场特性以及结构屋盖风压特性进行研究,主要工作包括:(1)近地台风特性实测。基于季风以及2011年两次不同强度的台风“梅花”和“米雷”影响下的近地风实测数据,对上海沿海地区的近地台风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了平均风速和风向、湍流度、阵风因子、峰值因子、湍流积分尺度和脉动风速功率谱等随高度的变化规律。(2)低矮房屋屋面风压实测研究。本实测项目是国内首个固定式低矮建筑现场实测研究项目,其最大特点是屋盖坡角可以在0~35°之间自由调节,可方便研究不同坡角对屋面风压的影响。基于该实测基地,对低矮建筑屋盖表面风压特性进行了详细的实测研究,得到了一系列实测结果,并与风洞试验结果进行对比。(3)实测屋面风压的概率特性研究。通常的风压极值估计方法均仅针对于风洞试验数据。基于屋面风压现场实测数据,首先分析了良态气候条件下低矮房屋屋面表面风压概率特性,然后探讨了各种极值计算方法对实测风压极值估计的可靠性,并对屋盖表面脉动风压的非高斯特性以及偏度和峰度等相关内容进行了系统的研究。(4)双坡屋面低矮建筑气动抗风措施现场实测研究。基于实测基地对低矮建筑模型的现场实测,研究了在屋面上架设0.3m高整长单侧板和0.3m高0.5m边长转角板,以及屋面边缘分离板三种不同形式的构造后,屋面平均风压系数和脉动风压系数的变化。研究发现这三种措施均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迎风屋面的风压。(5)低矮建筑屋面风荷载风洞试验研究及规范化应用。通过对11个坡度、3个高深比和3个宽深比的总共99个低矮建筑进行刚性模型风洞测压试验,给出计算屋面主体结构分区平均风压系数和围护结构分区最不利负风压系数,最后参照国外规范给出了中国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计算屋面主体结构分区平均风压系数和围护结构分区最不利负风压系数的建议值。 2100433B
大型风筒式冷却塔是常用的水冷却设备,体量巨大,壁厚极薄,风荷载是设计的控制荷载。冷却塔内外表面均受到风荷载作用,风压分布非常复杂;塔筒为旋转壳体结构,振动模态密集,风振问题突出;现有的研究不多,设计规范内容不全,缺乏有效的风荷载理论用于指导设计。本课题以CFD数值模拟、风洞试验和时频域动力计算为手段,对大型冷却塔的表面风压、干扰效应、风致响应和静力等效风荷载进行系统的研究。为使较低雷诺数下进行的风洞试验结果能应用于较高雷诺数的原型,采用提高模型表面粗糙度的方法,合理的粗糙度通过风洞试验结合CFD数值模拟来获取。对双塔和塔群干扰进行系统分析,提供量化结果。采用时频域方法进行冷却塔的风振动力计算,得到用于设计的等效风荷载。发展冷却塔的风振理论,为相关规范条文的修订提供依据。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