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电站风机改造与可靠性分析》是2002年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电站风机改造与可靠性分析》从节能与提高可靠性出发全面论述电站风机改造的有关问题,包括电站风机改造所依据的理论基础、方法、应注意的问题,电站新型风机的研制,新的风机调节方式的研究和各种调节方式的技术经济分析,典型电站风机改造实例和采取的提高电站风机可靠性的措施等。
序言
主要符号说明
第一篇 电站风机改造及可靠性分析的理论与方法
第一章 电站风机的一些基本知识
第一节 有关气体性质和流体力学知识
第二节 电站风机的分类
第三节 电站风机的型号与规格
第四节 电站风机的主要性有参数
第五节 电站风机的无因次性能参数
第六节 比转速
第七节 电站风机空气动力学图
第八节 电站风机的相似
第九节 电站风机相似设计中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第十节 电站风机在管网中的运行
第十一节 电站风机的调节
第二章 电站风机现场性能试验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流量的测量
第三节 电站风进进口和出口静压的测量
第四节 密度的测定
第五节 功率的测量
第三章 电站风机运行的可靠性
第一节 大型电站风机可靠性问题
第二节 大型电站风机主要故障原因
第三节 几个典型电站风机事故分析结果
第四节 大型电站风机及系统可靠性设计原则要求
第四章 电站风机的改造
第一节 电站风机改造的目的
第二节 电站风机改造步骤
第三节 改造前的试验
第四节 改造设计参数的确定
第五节 风机选型设计
第六节 电站风机改造中的变型设计
第七节 电站风机的局部改造
第八节 电站风机的结构设计
第九节 电站风机的强度计算
第十节 电站风机起动时间的验算
第十一节 改后试验与总结
附录
1.压力单位换算
2.气体物性参数表
3.水蒸气的饱和压力
4.我国风机产品用途代号
5.皮托管说明
6.理论空气量和烟气量与成分计算方法
7.风机测试记录汇总表
8.风机试验结果汇总表
参考文献
第二篇 电站风机改造与可靠性分析实例文集
一、综述
全国电厂风机改造经验交流会"关于风机改造若干技术问题的意见"
电力工业风机应用现状与节能改造措施
我国大容量电站风机的可靠性分析
二、离心式风机
淮南发电厂OP-380型锅炉一次风机切割叶片的试验研究
大容量锅炉离心式引风的研制
……
三、轴流式风机
四、调节方式
五、可靠性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508306735
条形码: 9787508306735
商品尺寸: 25.8 x 18.2 x 1.4 cm
商品重量: 481 g
品牌: 中国电力出版社发行部
ASIN: B001BMR3CE
电力系统自动化 电力系统自动化是我们电力系统一直以来力求的发展方向,它包括:发电控制的自动化(AGC已经实现,尚需发展),电力调度的自动化(具有在线潮流监视,故障模拟的综合程序以及SCADA系统实现了...
什么是结构的“可靠性”?除了建筑结构,可靠性分析还在哪些领域应用?
所谓建筑结构的可靠性是指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功能的能力是建筑结构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的总称 工程结构的可靠性是指结构在规定时间内,在规定条件下,完成安全性、适用性和耐用性要求.设计方...
进行电气设备的可靠性分析可以通过考虑设备的制造质量、使用环境、维护保养等因素,评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
暖风机的可靠性分析与改进
本文介绍了我国出口室内加热器类产品中暖风机在型式试验过程中常见的安全问题,指出其普遍存在的不符合标准的条款和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技术途径和预防措施。
罗茨风机键联接可靠性分析与改进
针对罗茨风机叶轮平键联接失效的问题,运用可靠性设计理论对其进行分析研究,找出了联接因挤压可靠度不足而失效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为设备的定期检查和维修提供了依据。
泵与风机是将原动机的机械能转变为流体能量,并输送流体的通用机械。通常将输送液体的机械称为泵,输送气体的机械称为风机。作为通用机械,泵与风机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火力发电厂中,泵与风机是最重要的辅助设备,泵与风机起着全厂水、汽、气输送的作用,以实现电力生产热力循环的任务。统计表明,在全国的总用电量中,约有三分之一是泵与风机耗用的。
本书根据火力发电厂运行岗位对中、高级应用型人才的职业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以介绍叶片式泵与风机为主,主要阐述其工作原理、结构、性能,同时结合其在火力发电厂中的实际应用情况,介绍泵与风机的运行维护和节能改造等方面的有关知识。全书内容力求突出针对性、实用性。书中第1~5章侧重介绍泵与风机理论方面的系统知识,注重理论与火力发电厂生产实际相结合,贯彻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第6、7章紧密结合火力发电厂生产实际,以实例介绍泵与风机的运行调节操作和泵与风机维护检修与节能改造。本书可供火力发电厂集控运行、热能动力工程等相关技术人员和职业院校师生阅读,也可作为火力发电厂现场运行岗位培训教材。
本书由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屠长环、王亚荣、王海瑛,河北国华定州发电有限公司工程师刘福庆合作编写。第1、2章由屠长环编写,第3、5章由王亚荣编写,第4章由王海瑛编写,第6、7章由刘福庆编写。全书由屠长环统稿,国电宁夏新能源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方建飞主审。
感谢河北国华定州发电有限公司工程师华泽民为本书的编写提供相关资料。
由于编者水平所限,书中不当之处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著者2100433B
在我国各行各业的各类机械与电气设备中与风机配套的电机约占全国电机装机量的60%,耗用电能约占全国发电总量的三分之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大多数风机在使用过程中都存在大马拉小车的现象,加之因生产、工艺等方面的变化,需要经常调节气体的流量、压力、温度等;许多单位仍然采用落后的调节挡风板或阀门开启度的方式来调节气体的流量、压力、温度等。这实际上是通过人为增加阻力的方式,并以浪费电能和金钱为代价来满足工艺和工况对气体流量调节的要求。这种落后的调节方式,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能源,而且调节精度差,很难满足现代化工业生产及服务等方面的要求,负面效应十分严重 。
随着近十几年变频技术的不断完善、发展。变频调速性能日趋完美,已被广泛应用于不同领域的交流调速。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推动了工业生产的自动化进程。
风机运行曲线
由图《风机运行曲线》可以说明其节电原理:
图中,曲线(1)为风机在恒定转速n1下的风压一风量(H-Q)特性,曲线(2) 为管网风阻特性(风门全开)。曲线(4) 为变频运行特性(风门全开)
假设风机工作在A点效率最高,此时风压为H2,风量为Q1,轴功率N1与Q1、H2的乘积成正比,在图中可用面积AH2OQ1表示。如果生产工艺要求,风量需要从Q1减至Q2,这时用调节风门的方法相当于增加管网阻力,使管网阻力特性变到曲线(3),系统由原来的工况点A变到新的工况点B运行。从图《风机运行曲线》中看出,风压反而增加,轴功率与面积BH1OQ2成正比。显然,轴功率下降不大。如果采用变频器调速控制方式,风机转速由n1降到 n2,根据风机参数的比例定律,画出在转速n2风量(Q-H)特性,如曲线(4)所示。可见在满足同样风量Q2的情况下,风压H3大幅度降低,功率N3随着显著减少,用面积CH3OQ2表示。节省的功率△N=(H1-H3)×Q2,用面积BH1H3C表示。显然,节能的经济效果是十分明显的 。
风机在不同频率下的节能率
从流体力学原理得知,风机风量与电机转速功率相关:风机的风量与风机(电机)的转速成正比,风机的风压与风机(电机)的转速的平方成正比,风机的轴功率等于风量与风压的乘积,故风机的轴功率与风机(电机)的转速的三次方成正比(即风机的轴功率与供电频率的三次方成正比): 请看风机定律
根据上述原理可知改变风机的转速就可改变风机的功率。
例如:将供电频率由50Hz降为45Hz,
则P45/P50=453/503=0.729,
即P45=0.729P50将供电频率由50 Hz降为40Hz,
则P40/P50=403/503=0.512,即P40=0.512P50
(1)锅炉风机的变频节能改造:
锅炉的变频节能改造通常是指对锅炉风机的变频节能改造。
锅炉风机在设计时是按最大工况来考虑的,在实际使用中有很多时间风机都需要根据实际工况进行调节,传统的做法是用开关风门、阀门的方式进行调节,这种调节方式增大了供风系统的节流损失,在启动时还会有启动冲击电流,且对系统本身的调节也是阶段性的,调节速度缓慢,减少损失的能力很有限,也使整个系统工作在波动状态;而通过在锅炉风机上加装变频调速器(装置)则可一劳永逸的解决好这些问题,可使系统工作状态平缓稳定,并可通过变频节能收回投资。锅炉的变频改造方案一例如下:
锅炉风机的装机概况:2×75KW,1×55KW。
所有风机均采用一对一(即 一台变频器配一台电机)的配置 方式,保留原工频系统且与变频系统互为备用,一般情况下的调 节方式均为开环调节 。
(2)投资与节能:
变频节能系统(装置)在各类调速系统中使用时其节能效果对于单台设备可做到20-55%,在风机这类设备的一般应用的节能效果平均也可做到20-50%,在未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的情况下一般可取平均值,这些节能效果平均值是由实际应用中得到,权威性数据可由市场上公开出售的资料(书)查到;通过这些数据再进行一些简单的投资回收率的计算可知:变频节能系统(装置)的投资回收期一般为6-15个月(这是经验值也是权威数据) 。
保温风机认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大多数风机在使用过程中都存在大马拉小车的现象,加之因生产、工艺等方面的变化,需要经常调节气体的流量、压力、温度等;目前,许多单位仍然采用落后的调节档风板或阀门开启度的方式来调节气体的流量、压力、温度等。这实际上是通过人为增加阻力的方式,并以浪费电能和金钱为代价来满足工艺和工况对气体流量调节的要求。这种落后的调节方式,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能源,而且调节精度差,很难满足现代化工业生产及服务等方面的要求,负面效应十分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