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第一章 杭州朗诗国际街区
第二章 常州朗诗国际街区
第三章 上海世博轴及地下综合体
第四章 开滦精煤股份有限公司范各庄矿业分公司、吕家坨矿业分公司
第五章 河北师范大学新校区
第六章 北京中关村国际商城一期建筑
第七章 西安“都市之门”A座及千人会堂
第八章 苏州火车站车站建筑(站房北区)
第九章 天津公馆
第十章 扬州帝景蓝湾花园
第十一章 河北省消防总队消防通讯指挥中心大楼
第十二章 南京工程学院图书信息中心大楼
第十三章 甘肃徽县金源广场
第十四章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科研档案图书资料楼
第十五章 武警辽宁省总队指挥中心大楼
第十六章 北京市地下水动态监测办公试验楼
第十七章 宋庆龄故居文物库及附属用房
第十八章 北京八达岭高速路昌平服务区(集宿地)
第十九章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
第二十章 北京市朝教培训中心(客房楼)
第二十一章湖北省政府神农架接待中心
第二十二章天津塘沽区农村城市化西部新城社区服务中心
第二十三章杭州市能源与环境产业园绿色建筑科技馆
第二十四章首义园十八星旗花坛
第二十五章大石湖生态会所
第二十六章北京阿凯迪亚别墅2100433B
《地源热泵设计图集》没有从理论的角度对热泵技术进行系统的描述,只是对《水源热泵设计图集》的扩展和补充,工程实例完全没有重复,反而增加了许多新型的热泵系统以及复合能源系统形式,是一本独立的设计指导图集。该图集中最为可贵之处在于书中所有的工程图纸都是在工程实践中得到应用和检验的,因此,这也是最贴近工程实际的一本图集。
1.地源热泵系统循环简介及选择地源热泵系统按其循环形式可分为:闭式循环系统、开式循环系统和混合循环系统。1.1闭式循环系统封闭循环系统是指冷(热)源侧的循环水在机组室外换热器与地源换热器间形成封闭循环...
特灵地源热泵理,苏州百瑞谱制冷设备有限公司,详情请咨询:0512-666 777 21
地源热泵和水源热泵还是有区别的。 地源热泵包括地下水热泵、地表水(江、河、湖、海)热泵、土壤源热泵;利用自来水的水源热泵习惯上被称为水环热泵。 水源热泵技术的工作原理就是:通过输入少量高品位能源(如电...
直接膨胀式地源热泵设计工况探讨
对直接膨胀式地源热泵的运行工况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直接膨胀式地源热泵压缩机不能直接按名义工况的制冷量或制热量来选型,而是在考虑冷热负荷不同的地区特性,以全年主要的运行工况为选型依据。夏季单U埋地换热器的出口温度按全年平均空气温度加上5~8℃来设计;冷凝温度按全年平均空气温度加上11~13℃来确定;蒸发温度按标准空气源热泵(AHRI)的名义工况7.2℃来确定。
《地源热泵冷热源机房设计与施工》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工业和民用建筑中地源热泵冷热源机房的设计与安装。本图集可供从事空调系统冷热源设计、施工、运行、管理及其他有关的专业人员与策划人员使用。 2100433B
【学员问题】地源热泵的埋管的设计方法?
【解答】地源热泵的埋管
1土壤源热泵系统设计的主要步骤
(1)建筑物冷热负荷及冬夏季地下换热量计算建筑物冷热负荷计算与常规空调系统冷热负荷计算方法相同,可参考有关空调系统设计手册,在此不再赘述。
冬夏季地下换热量分别是指夏季向土壤排放的热量和冬季从土壤吸收的热量。可以由下述公式[2]计算:
kW(1)
kW(2)
其中Q1'——夏季向土壤排放的热量,kW
Q1——夏季设计总冷负荷,kW
Q2'——冬季从土壤吸收的热量,kW
Q2——冬季设计总热负荷,kW
COP1——设计工况下水源热泵机组的制冷系数
COP2——设计工况下水源热泵机组的供热系数
一般地,水源热泵机组的产品样本中都给出不同进出水温度下的制冷量、制热量以及制冷系数、供热系数,计算时应从样本中选用设计工况下的COP1、COP2.若样本中无所需的设计工况,可以采用插值法计算。
(2)地下热交换器设计这部分是土壤源热泵系统设计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地下热交换器形式及管材选择,管径、管长及竖井数目、间距确定,管道阻力计算及水泵选型等。
(3)其它
2地下热交换器设计
2.1选择热交换器形式
2.1.1水平(卧式)或垂直(立式)
在现场勘测结果的基础上,考虑现场可用地表面积、当地土壤类型以及钻孔费用,确定热交换器采用垂直竖井布置或水平布置方式。尽管水平布置通常是浅层埋管,可采用人工挖掘,初投资一般会便宜些,但它的换热性能比竖埋管小很多,并且往往受可利用土地面积的限制,所以在实际工程中,一般采用垂直埋管布置方式。
根据埋管方式不同,垂直埋管大致有3种形式:
(1)U型管
(2)套管型
(3)单管型。
套管型的内、外管中流体热交换时存在热损失。单管型的使用范围受水文地质条件的限制。U型管应用最多,管径一般在50mm以下,埋管越深,换热性能越好,资料表明:最深的U型管埋深已达180m.U型管的典型环路有3种,其中使用最普遍的是每个竖井中布置单U型管。
2.1.2串联或并联地下热交换器中流体流动的回路形式有串联和并联两种,串联系统管径较大,管道费用较高,并且长度压降特性限制了系统能力。并联系统管径较小,管道费用较低,且常常布置成同程式,当每个并联环路之间流量平衡时,其换热量相同,其压降特性有利于提高系统能力。因此,实际工程一般都采用并联同程式。结合上文,即常采用单U型管并联同程的热交换器形式。
2.2选择管材一般来讲,一旦将换热器埋入地下后,基本不可能进行维修或更换,这就要求保证埋入地下管材的化学性质稳定并且耐腐蚀。常规空调系统中使用的金属管材在这方面存在严重不足,且需要埋入地下的管道的数量较多,应该优先考虑使用价格较低的管材。所以,土壤源热泵系统中一般采用塑料管材。目前最常用的是聚乙烯(PE)和聚丁烯(PB)管材,它们可以弯曲或热熔形成更牢固的形状,可以保证使用50年以上;而PVC管材由于不易弯曲,接头处耐压能力差,容易导致泄漏,因此,不推荐用于地下埋管系统。
2.3确定管径在实际工程中确定管径必须满足两个要求:
(1)管道要大到足够保持最小输送功率;
(2)管道要小到足够使管道内保持紊流以保证流体与管道内壁之间的传热。
显然,上述两个要求相互矛盾,需要综合考虑。一般并联环路用小管径,集管用大管径,地下热交换器埋管常用管径有20mm、25mm、32mm、40mm、50mm,管内流速控制在1.22m/s以下,对更大管径的管道,管内流速控制在2.44m/s以下或一般把各管段压力损失控制在4mH2O/100m当量长度以下。
2.4确定竖井埋管管长地下热交换器长度的确定除了已确定的系统布置和管材外,还需要有当地的土壤技术资料,如地下温度、传热系数等。
文献[2]介绍了一种计算方法共分9个步骤,很繁琐,并且部分数据不易获得。在实际工程中,可以利用管材“换热能力”来计算管长。换热能力即单位垂直埋管深度或单位管长的换热量,一般垂直埋管为70~110W/m(井深),或35~55W/m(管长),水平埋管为20~40W/m(管长)左右[3].
设计时可取换热能力的下限值,即35W/m(管长),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3)其中Q1'——竖井埋管总长,m
L——夏季向土壤排放的热量,kW
分母“35”是夏季每m管长散热量,W/m
2.5确定竖井数目及间距国外,竖井深度多数采用50~100m,设计者可以在此范围内选择一个竖井深度H,代入下式计算竖井数目:
(4)其中N——竖井总数,个
L——竖井埋管总长,m
H——竖井深度,m
分母“2”是考虑到竖井内埋管管长约等于竖井深度的2倍。
然后对计算结果进行圆整,若计算结果偏大,可以增加竖井深度,但不能太深,否则钻孔和安装成本大大增加。
关于竖井间距有资料指出:U型管竖井的水平间距一般为4.5m[3],也有实例中提到DN25的U型管,其竖井水平间距为6m,而DN20的U型管,其竖井水平间距为3m[4].若采用串联连接方式,可采用三角形布置来节约占地面积。
2.6计算管道压力损失在同程系统中,选择压力损失最大的热泵机组所在环路作为最不利环路进行阻力计算。可采用当量长度法,将局部阻力件转换成当量长度,和管道实际长度相加得到各不同管径管段的总当量度,再乘以不同流量、不同管径管段每100m管道的压降,将所有管段压降相加,得出总阻力。
结论地源热泵系统在我国长江流域及其周围地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有关影响土壤源热泵系统广泛应用的主要因素(如地下热交换器的传热强化、土壤性质等)的研究还很有限,设计时大致可以遵循以下原则:
(1)若建筑物周围可利用地表面积充足,应首先考虑采用比较经济的水平埋管方式;相反,若建筑物周围可利用地表面积有限,应采用竖直U型埋管方式。
(2)尽管可以采用串联、并联方式连接埋管,但并联方式采用小管径,初投资及运行费用均较低,所以在实际工程中常用,且为了保持各并联环路之间阻力平衡,最好设计成同程式。
(3)选择管径时,除考虑安装成本外,一般把各管段压力损失控制在4mH2O/100m(当量长度)以下,同时应使管内流动处于紊流过渡区。
转贴的资料,仅供参考,具体还要看当地的地质情况(地层,含水率以及采用埋管的形式)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
【学员问题】地源热泵埋地换热器设计方法?
【解答】常规空调系统涉及到的能耗分析、负荷计算、系统方案优化选择、技术经济分析等内容就不再累述,但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必须从地下换热系统、机房系统和末端系统整体考虑,进行公道的全面优化设计。
这里着重简述地源热泵埋地换热器的设计方法:
1、资料收集
1.1.建筑物基础资料的收集。包括能耗、负荷、功能、使用时间表、可用埋管面积、四周各种水体情况、能源价格、业主的要求和需求等。
1.2.地质勘查,地质资料的收集。主要是土质和地下水情况。
1.3.假如采购有限制,还需要知道地源热泵机组的参数,比如极端供回水温度。
2、地源热泵埋地换热器的设计
2.1.初步确定一种埋地换热器的形式。
——垂直式或水平式(各有5种以上形式,将结合案例
分析)
——串连式或并联式(并联采用较多)
2.2.确定埋管位置。
2.3.管材的确定。
——材料并把握其各种参数(最好PE,或PB甚至PVC)
——尺寸(SDR11或13,SCH)
2.4.初步确定地下土壤的温度(实测或根据工程经验)。
2.5.初步确定地下土壤的最高和最低温度(查手册图表或根据工程经验)。
2.6.初步确定地下热泵机组的最高和最低进水温度(查手册图表并根据机组性能和工程经验)。
2.7.初步确定地下土壤与地下换热器之间的温差(查手册图表或根据工程经验)。
2.8.初步计算管道和循环介质换热的热阻(软件计算、查手册手算、或根据工程经验)。
2.9.初步计算管道和土壤换热的热阻(软件计算、查手册图表、并根据工程经验)。
2.10.初步计算供热和制冷流程因子(软件计算、查手册手算)。
2.11.初步计算埋地换热器的管道长度(软件计算、查手册手算或根据工程经验)。
2.12.对所有计算结果进行评估优化,进行调整(这个工作贯串在设计的每一个步骤,可能随时需要调整,逐步趋向最优。所以,严密科学的设计方法,丰富的工程经验配合软件可以事半功倍)。
2.13.确定埋地换热器循环水泵和集分水器、排气设施等附件。
3、地源热泵埋地换热器的安装施工方案
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和施工的结合是非常严密的,边设计边施工,或者经常修改设计是非经常见的。美国的IGSHPA注册安装师往往是同时担任一个项目的设计师和安装技术指导。一套完整的设计方案应该包括具体的施工安装方案和预算。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