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对于一个电网企业,线损率为:
式中
△A——为电网线损电量;
AS——为电网售电量;
AG——为电网供电量。
根据企业线损率和分压线损率的定义,计算线损率时,各电压等级的电厂上网电量、外网转入电量、向外网转出电量、售电量和线损电量可以相加得出合计值。因企业内部不同电压等级之间存在转供电量,计算企业供电量时不能用分压供电量直接相加。若将各电压等级的电厂上网和外网转入供电简称“源端供电”,对应的电量为“源端供电量”,则源端供电量是可以相加的。
设:α为AkV及以上售电量比重,则售电量为αAS; BkV及以下售电量为(1-α)AS; BkV较AkV低一个电压等级;△A2%为AkV及以上线损率;△A1%为电网从源端供电到BkV及以下用电客户的线损率。
△A1%和△A2%均为给定的评价值,可以综合被评价企业的管理情况来确定,它反映了相关电压层电网结构、设备参数、潮流分布和售电量等情况。
由上述线损率公式可得
AkV及以上电网供电量:
BkV及以下电网供电量:
式中:
AG1和AG2分别为BkV及以下和AkV及以上电网的等效独立源端供电量。
如图1所示,可以直接汇总求电网企业供电量AG。此时AG1,由AkV及以上电网流向BkV及以下电网的等效源端供电量和BkV及以下电网的源端供电量2个部分构成,对应的△A1%为源端供电到BkV及以下用电客户的线损率,不是常规意义上BkV及以下分压线损率。
AG的口径与计算电网理论线损率时用的供电量口径一致,即供电量中不减向外网转出电量。
由以上公式可以推算出如下:
由上述公式可以看出,在给定△A1%和△A2%的情况下,企业线损率△A%的评价值仅与α有关。因△A1%大于△A2%,当α值越大,则△A%越小,α值越小,则△A%越大。
(1)电量比重评价法是评价电网企业线损率指标高低的一种方便快捷、简单实用的方法。结合省、市和县域电网的特点,推荐省域电网采取三电压层评价,市域电网取两电压层或三电压层评价,县域电网取两电压层评价。企业比较口径线损率统计值低于评价值越多,线损综合管理水平相对较高,高于评价值越多,管理水平相对较低。
(2)被评价的电网企业应保持一致的评价范围。因分电压的线损率评价值取值不同,省、市和县以及母公司口径和并表口径不应放在一起进行评价。
(3)分电压的△A1%、△A2%和△A3%非常关键,可为给定的标准值,也可为被评价企业的平均值。
(4)电量比重评价法计算出的线损率与供电量不减向外网转出电量计算出的电网统计线损率以及电网理论线损率是相同的计算口径,具有可比性。 2100433B
电网线损率是电网企业的一项重要综合性技术经济指标,它涉及电量从上网到销售给终端客户的流转全过程,反映了一个电网的规划设计、生产技术和运营管理水平。由于电网企业之间网架结构、设备参数、运行参数、各电压等级售电量比重、过网电量等因素不同,统计线损率指标高低差别较大,不能直接比较客观地真实反映管理水平。
当前,线损率评价主要是企业自身进行比较,依据比较结果来判别管理成效。比如,线损率作为企业关键业绩指标,一般用统计线损率与年度计划比和中低压配电网线损率同比降低幅度等进行考核评价。
电网企业之间线损率的评价方法很少,目前在用的方法有:
①看统计线损率与理论线损率比较的结果。由于存在管理损耗,统计线损率均高于理论线损率,高出幅度越多,说明管理水平相对较低。
②看理论线损率比较的结果。它反映了技术线损的管理水平。但开展线损理论计算,一方面大量的运行数据和结构参数收集整理费时费力,工作量大;另一方面被评价的企业均提前选择固定代表日(同一天)进行负荷实测,受客观因素影响,实测日的电网运行方式、最高负荷、气温等不一定都能代表各自企业计算期的正常情况,靠理论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的准确度就会受到影响。
不同的设计、施工及电流密度不同,但一般在2-3%之间(含变电)。
计算线损需要知道线路的电阻和流过的电流。 已知铝线的电阻率ρ=31.7Ω.mm2/km。 那么线路电阻R=ρ*L/S=31.7*2/50=1.268Ω。 按照线路是三相380V的线路计算,功率因数按照...
目前,综合评价模型涉及四大类方法:1、数学方法:线性加权和函数法、乘数合成法、加乘混合合成法、代换法。2、多元统计方法:主要有主成分分析法(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设:α为A kV及以上售电量比重,则售电量为αAS;β为BkV售电量比重,则售电量为βAS;△A2%为AkV及以上线损率;△A3%为电网从源端供电到BkV用电客户的线损率;△A1%为电网从源端供电到CkV及以下用电客户的线损率;CkV较BkV低一个电压等级,BkV较AkV低一个电压等级。△A1%、△A2%和△A3%均为给定的评价值。
由线损率公式可得:
AkV及以上电网供电量:
BkV及以下电网供电量:
CkV及以下电网供电量:
式中
AG1、AG3为各自电压层等效推算的源端供电量。
同两电压层电量比重评价推理可知:
由上述式可看出,在给定△A1%、△A2%和△A3%的情况下,企业线损率△A%的评价值仅与α和β有关。因△A1%大于△A2%和△A3%,当α和β值越大,则△A%越小;α和β值越小,则△A %越大。
探讨配电网线损率的降低技术与管理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其在日常生活中对电能的依赖程度也变得越来越多,而配电网的日常运行也直接关系到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但是在配网的实际运行过程中,经常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并导致配网线损率过多等问题出现.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也就需要对配网运行中产生线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降低配电网线损率的相关技术以及管理措施进行了分析.
输电网络线损率的概率评估方法
提出进一步完善线损概率评估模型的方法。采用具有相关性的正态分布随机数来模拟节点负荷功率状态;建立线路安全约束校正控制二次规划模型来模拟线路潮流控制状态;提出系统电压无功手动控制的模拟方式。基于完善后的模拟方法,通过对随机样本的状态调整与潮流计算来确定网络线损率的概率分布。由于更加全面地考虑了电网线损的影响因素,相应确定的线损率指标能更加真实地反映实际系统状况,因而具有更大的实用价值。仿真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电网线损计算与降损措施》编著者李泉海。
本书记主内容有:电网电能损耗概述;电力网电能损耗计算;完善网络结构降低技术线损;合理配置无功设备降低技术线损;积极应用推广“四新”降低技术线损;电能损耗分析和降低电能损耗措施的效果计算;加强线损管理降低管理线损;加强指标管理降低管理线损;加强电能计量管理降低管理线损;加强营销管理降低管理线损;线损波动控制;降低线损工作质量要求。
在实际工作中,可采取以下措施降低线损率:
确定负荷中心的最佳位置,减少或避免超供电半径供电的现象。农网线路供电半径的一般要求是:400伏线路不大于0.5千米,10千伏线路不大于15千米,35千伏线路不大于40千米,110千伏线路不大于150千米。
提高负荷功率因数,尽量使无功就地平衡。电力系统向负荷供电的电压是随着线路输送的有功和无功功率变化而变化的,当线路所输送的有功功率和始端电压不变时,如输送的无功功率越多,线路的电压损失就越大,线损率就越高;当功率因数提高以后,负荷向系统吸取的无功功率就要减少,线路的电压损失也相应减少,线损率就会降低。
根据负荷变化,适时调整输配电变压器的台数和容量,以提高变压器的利用率。
按经济电流的密度选择供电线路的截面面积。选择导线既要考虑经济性,又要考虑安全性。导线截面偏大,线损就偏小,但会增加线路投资;导线截面偏小,线损就偏大,满足不了当今发展的供电需要,而且安全系数也小。在实际工作中,最好的办法就是按导线的经济电流密度来选择导线的截面面积。2100433B
《电网线损实用技术问答》采用问答的形式,较系统地介绍了线损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及其相关的专业知识,全书包括概述、理论计算、无功电压、用电管理、电能计量、降损措施及附录等内容近500个实用问题。《电网线损实用技术问答》亦称线损手册或线损小百科,作为工具书供有关专业人员查阅。《电网线损实用技术问答》具有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有的放矢,切合实用的科普读物之特色。 《电网线损实用技术问答》除可供从事电力网线损管理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专业工人及与线损工作相关的电力网调度、计划、统计、生技、用电、变电、设计、节能人员参考外,对于大专院校有关专业师生亦有参考使用价值。《电网线损实用技术问答》还可作为线损培训教材和试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