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杜姆棕榈,乔木,叶片扇形,果实外皮呈红褐色,主要分布于中非和东非等地。
英文名称doom hemp-palm 生长在北非和中非的植物。它有一主干,冠部分叉长满扇形叶,耐旱,可生长于沙漠。果实称"杜 姆",外皮呈石榴皮的红褐色,中为酷似姜饼的可食海绵状物;核的形体如无花果,内有空腔,核壳呈坚硬的白色半透明状,可用作仿象牙。它比象牙棕榈的核稍软,硬度2~2.5,相对密度也略低(1.38~1.40),折射率则相近1.54。在紫外下显微白蓝色荧光,显微镜下可见多角形的细胞轮廓。
棕榈植物与景观
棕榈植物与景观 近年来,随着我国棕榈植物资源的不断开发和国外棕榈植物的不断引入,人们为追求 热带风光而大量采用它作为园林绿化树种和室内装饰植物,虽然应用越来越广、越来越多, 但在南方不少地方它只是按照一般的绿化树种来加以利用,并未营造出它所特有的 “ 棕榈 景观 ” ,与此同时,耐寒棕榈有迅速向北推广的趋势,故有必要从棕榈植物的特征人手就 其造景功能及景观构成作一探讨。 棕榈植物为乔木、 灌木或木质藤本, 茎通常不分枝, 单生或丛生; 叶常聚生于茎顶或在 藤本中呈散生,大型,大多为羽状类型,少数为掌状类型;花小,常组成大型花序;果为核 果、浆果,果皮常纤维质或肉质,少数具鳞片;种子通常胚小。全世界约 200 属近 3000 种,大部份分布在热带及暖热的带地区。 1、造景功能 棕榈植物分布广,因而形态、习性各异,有的高达 60m ,如安第斯蜡椰,藤类则长达 百米以上,而有的茎极短或无地上茎
近日,耗资208亿奈拉的伊科罗杜-萨加姆(Ikorodu-Shagamu)高速公路重建项目在拉各斯伊科罗杜市开工奠基。奠基仪式上,尼电力、工程和住房部部长Babatunde Fashola向拉各斯州和奥贡州居民保证,该项目将在36个月内完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拉各斯和奥贡州之间的第二条高速公路,充分缓解拉各斯—伊巴丹高速公路的压力,有效促进两地的经贸往来和经济发展。
棕榈(学名:Trachycarpus fortunei)又名唐棕、拼棕、中国扇棕、并榈、棕树、唐棕榈、山棕,是棕榈科棕榈属植物。
棕榈原产于非洲西部,经过考证,棕榈产品被人类食用的历史超过5000年。现经过改良的棕榈产品已经广泛地在热带地区的非洲、拉丁美洲和东南亚种植。目前,马来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棕榈产品的出产国和出口国,其产量约占全世界总产量的一半,出口量约占全世界的70%。在中国,棕榈油被广泛地运用于餐饮、食品加工、化工等领域,并随着棕榈油优异的物理化学特性和良好的经济性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棕榈油在中国市场已成为一项规模庞大、极有吸引力的的生意,而"中国概念"业已成为影响国际棕榈油市场的重要因素。
棕榈果生长在棕榈树的大果串上,每个果串大约有棕榈果2000多个。人们通过水煮、碾碎、榨取的过程,可以从棕榈果肉中获得毛棕榈油(CPO)和棕榈粕(PE);同时在碾碎的过程中,棕榈的种子(即棕榈仁)被分离出来,再经过碾碎和去掉外壳,剩下的果仁经过榨取得到毛棕榈仁油(CPKO)和棕榈仁粕(PKE)。以上所有的这些产品,均被有效的应用于食品、化工、农业等广泛领域。可以说,棕榈是一种很好的经济类植物。
经过上述初级阶段的榨取后,毛棕榈油和毛棕榈仁油被送到精炼厂精炼,经过去除游离脂肪酸、天然色素、气味后,成为色拉级的油脂--精炼棕榈油(RBDPO)及棕榈仁色拉油(RBDPKO),经过精炼的棕榈油在液态下接近于无色透明,在固态下近白色,其熔点在33度。
此外,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棕榈油还可以经过进一步的分馏、处理,形成棕油酸(PFAD)、棕榈液油(PALMOLEIN,简称OLEAN或OL,熔点为24度以下)、棕榈硬脂(PALMSTEARINE,简称STEARINE或ST,熔点为44度以上)。
棕榈油是天然油脂大家族的重要一员,能替代其它油脂,可代替的有大豆油、花生油、向日葵油、椰油、猪油和牛油等。由于棕榈油与各种油脂的相互关系,棕榈油的价格与其他油脂之间存在一定的互动性,因此要研究棕榈油市场,也要随时关注其他油脂的市场变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