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东江水电站工程于1958年10月开工,1961年停建,1978年3月复工,1987年10月第一台机组发电,1989年全部机组投入运行。施工中,导流隧洞掘进曾采用光面爆破,坝基开挖曾采用三面预裂爆破等新技术。运行1978年3月开工,1987年10月第一台机组发电,1988年6月全部投产。
主要由混凝土双曲拱坝、两岸潜孔滑雪式溢洪道各一座、左岸放空兼泄洪洞一条、右岸泄洪洞一条、过木道一条和坝后式厂房等组成。坝高157m,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陆上最高的混凝土双曲薄拱坝。坝内装设有自动安全监测系统。它的建成标志中国拱坝建设进入成熟时期。
水库正常蓄水位285m,总库容81.2亿m3,具有多年调节性能。泄洪建筑物采用较新颖的窄缝挑流消能方式。发电厂房位于坝下游,长106m、宽23m、高55.1m,安装单机容量12.5万kW水轮机组4台,总装机50万kW,是耒水干流上13个梯级水电站中库容和装机容量最大的主导电站。电站担负华中电网中补偿调节及调峰,对提高电网的质量有重要的作用;联合运行时,保证出力提高至30万kW。水库的调蓄功能在一般年份可免除下游3.0万亩农田的洪涝灾害,并使京广铁路灶市段的防洪标准提高至100年一遇水平;库区回水长160km,可发展航运。下游9km峡谷出口处建有小东江水电站,形成反调节水库,可保证泄放不小于30m3/s的流量时,下游永兴至耒阳段的航运得到改善。
坝基开挖采用三面预裂爆破技术;混凝土表面保护采用保温被和双层气垫塑料薄膜。保温被是粒状聚苯乙烯泡沫塑料装入编织袋内缝制而成,由插筋挂贴在横缝或上下游立面上。
双层气垫塑料薄膜是由2层带气泡的塑料薄膜重叠而成,预先粘贴在模板上,或在拆模后立即贴到混凝土表面。
1978年3月开工,1987年10月第一台机组发电,1988年6月全部投产。
坝址处呈“V”形河谷,两岸对称,宽高比2∶1。常水位时,河面宽20~40m,一般水深1~3m。河床沙砾石覆盖厚度3~5m。基岩主要为燕山期花岗岩,岩性致密、坚硬均一,主要断层有F3,主要裂隙有K6,坝址基本地震烈度7度,设计裂度8度。
坝址以上流域面积4719km2,多年平均流量144m3/s,实测最大洪水流量5310m3/s,调查历史最大洪水流量8400m3/s。大坝按千年一遇设计,洪峰流量13900m3/s,相应库水位289m;万年一遇加20%校核,洪峰流量24100m3/s,相应库水位293.4m,总库容91.5亿m3。正常蓄水位285m,相应库容81.2m3,死水位237m,调节库容56.7亿m3,属多年调节水库。水库面积160km2。共迁移人口49100人,淹没耕地3824hm2。
东江水电站的总投资大约为200亿元。
东江水电站工程于1958年10月开工,1961年停建,1978年3月复工,1987年10月第一台机组发电,全部机组投入运行。施工中,导流隧洞掘进曾采用光面爆破,坝基开挖曾采用三面预裂爆破等新技术。运行...
东江水电站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电力供应、防洪、灌溉等多个方面。
工程土石方总开挖量423万m3,其中主体工程137万m3;混凝土浇筑171万m3,其中主体工程146万m3;钢材10万t。
初期导流采用枯水期隧洞导流、汛期围堰过水方式。导流标准为20年一遇流量1760m3/s。导流隧洞为城门式,高13m、宽11m,包括上、下游明渠全长636m。上、下游围堰为混凝土围堰,高度分别33.8m和15.5m,共浇混凝土5.1万m3。后期采用导流洞与放空洞导流、坝身不过水的方式。
大坝混凝土浇筑采用2台20t辐射式缆机配6m3吊罐吊运入仓,1台10t平移式缆机作辅助吊运。后期采用了振捣车振捣。共
布置有3个混凝土拌和系统。混凝土为四级配,水灰比一般在0.5以下,掺用减水剂。大坝不设纵缝,薄层通仓浇筑。层厚为基础部位1m,其余2m。温度控制措施包括骨料预冷、埋设水管及仓面喷雾等措施。机口温度控制到10℃左右。初期混凝土浇筑时,出现了108条裂缝,其中1/4是贯穿性的,采用多种措施进行了处理。
坝基帷幕灌浆共4.5万m,固结灌浆4.2万m。由于F3断层对坝体应力影响不大,未作专门处理。K6裂隙斜切左岸坝基,影响拱坝应力和拱座稳定,并构成上下游的渗漏通道,采用在裂隙面深孔灌浆处理。
小东江水电站水力机械设计中的几个特殊问题
第4期 张振英:一j,东江水电站水力机械设计中的几个特痒问题 .2I. 5。2 肪措机措麓 凡装有轴流式立轴水轮机的电站如果不采 取有效措施都有发生机组转动部分上 抬 的危 险,影响到机组部件的损坏,造成停机事故 抬机事故发生的原因是由于作用到转轮自 下而上的力犬于机组转动部分的重量 而 产 生 的。这种上抬力产生在下列两种情况 (1)反 永锤由下作用于转轮, )反向水推力用作于 转轮。 这两种力对小东江水电站机组的影响及所 采用的防抬机措施如下; a.反水锤由下作用于转轮 小东江水电站是低水头河床式电站,其进 水系统较短,转轮室及尾水管部分较长,占整 个过水系统的比重较大。因葡机组在甩负荷导 水叶紧急关闭时.转轮室及尾水管进口产生很 大的真空而断流,向下的自由水面受到大气压 和下游尾水作用以某种速度返回,在转轮下面 与轮叶急剜相撞,引起抬机现象。
东江水电站坝址区断层裂隙原位监测及监测资料分析
对东江水电站坝址区的断层裂隙的监测方法和仪器设备作了介绍;对其采集的监测资料作了初步分析.
东江大桥南接东平,北联江北,全桥总长805.73M,是广汕公路惠州段的公路桥,1978年7月15日,省交通厅投资1080万元兴建,该桥建成后来往车辆无须经渡口所汽船渡江,减轻了惠州市内交通压力,缩短行程,提高了运输效率,1981年1月建成通车,长805.73米,后来政府进行改造,现在成为惠州市区最繁忙的一座桥梁,也是一个治堵的难题。
1981年,惠州东江大桥建成通车,是广汕公路(324国道一段)惠州段公路交通桥,桥长805.73米,宽12米,双向两车道。
1996年,东江大桥迎来拓宽,原桥旁边加建一座新桥,与旧桥组成新的东江大桥。建成后东江大桥桥面宽25米,双向四车道,新旧两桥中间一米宽的空隔铺上铁网。
2005年,东江大桥大检修,将旧桥桥面全部凿开,加铺两层钢筋网,灌上混凝土,东江大桥实现翻新。
2014年,东江两岸交通日益拥堵,四车道的东江大桥难以满足城市交通需求。市住建局编制《惠州市东江大桥交通改善方案》,《方案》拟拓宽东江大桥,在现桥两侧加建新桥,组合形成双向八车道桥梁。
惠州市东江树木园(全称为东江树木科技示范园)位于广东省惠州市城区古榕山,地处北纬23。22 ,东经I14。II 。园区距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惠州西湖约300m,总面积600亩。最高海拔为90m,山地坡度一般在20—30~,部分地段有40一50~的陡坡,为典型的丘陵地貌。土壤多为山地赤红壤,土质疏松,腐殖质较多,土层较厚,pH值5.0—6.0。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21.7℃,月平均气温28.3~C,年平均降雨量1759mm,年平均相对湿度77.9%,年平均无霜期350d。园内雨热同季的气候特点为植物的生长发育创造了有利的水热条件,长期适应的结果,使该园具有比较丰富的植物种类和生物多样性。2005年被命名为2005年 “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 ”,并有望建成粤东地区的植物宝库。
碧桂园·东江凤凰城紧倚梧桐山脉,毗邻东江文化公园(以政府最终公告为准),直享数千米江岸风景。社区规建园林泳池、商业街、教育配套等,毗邻新市区文化广场、文化长廊、体育馆、中小学教育、江东客运站、大学城等市政配套。同时提供周到贴心的物业管理,将引进国家一级资质物业服务。
碧桂园·东江凤凰城落户东江畔,处于两江交汇“城市客厅”区域,占据河源未来城市核心区。政府规划胜利桥脚将新建江东客运站、届时交通更便捷;此外5条过境河源的高速公路,今、明两年将全部动工建设。更可喜的是,河源高铁也计划启动,届时从广州、深圳往返河源只需3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