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本课题将电力系统近代控制理论与目前可称之为人工智能的灵活框架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再创造,建立电力系统智能保护、电力网络自动解列和自动恢复控制策略的自生成、区域电力系统中各类控制设备继续型和连续型智能控制的新概念、新的理论体系和方法,并真正解决现代大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问题,彻底杜绝区域性丢失负荷的灾难性事故的发生。 2100433B
批准号 |
59437100 |
项目名称 |
电力系统智能控制理论与应用 |
项目类别 |
重点项目 |
申请代码 |
E0704 |
项目负责人 |
卢强 |
负责人职称 |
教授 |
依托单位 |
清华大学 |
研究期限 |
1995-01-01 至 1997-12-31 |
支持经费 |
35(万元) |
首先你要理解这三个学科的含义和主攻方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顾名思义肯定主要研究控制过程和方法,而控制在电路中是应用最广泛的,电路必学了解;电力系统主要研究的是对电能的生产过程进行测量、调节、控制、保护...
电力系统运行控制的目的就是使电网的频率和电压满足要求,使电网中的每一个设备都尽可能保持安全经济运行。
秋学期我们也有这门课,但我没选这门课,所以没办法提出具体建议,下面这是我们学校这门课的教学大纲,你参考一下,希望有帮助!课程编号:1011022 课程名称:电力电子技...
浅谈智能控制方法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智能理论在控制技术中的应用,进而解决了一些用传统的方法难以解决的复杂系统的控制问题。本文阐述了智能控制技术的主要方法,并介绍了智能控制方法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仅供参考。
人工智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速,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人工智能是现代化建设中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在电力系统中也得到了极其广泛的应用。人工智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使得电力系统能够更加的智能化,提升了电力系统的工作效率,对电力系统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笔者将在本文中对人工智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相关的电力系统工作人员的工作有所帮助,同时也希望能够对其他学者在相关方面的研究有所启发。
第1章 绪论
1.1 智能控制的发展历史
1.2 智能控制的定义和特点
1.2.1 智能控制的定义
1.2.2 智能控制的特点
1.3 智能控制的结构理论
1.3.1 二元结构论
1.3.2 三元结构论
1.3.3 四元结构论
1.3.4 多元结构或者树形结构
1.4 智能控制与传统控制的关系
1.5 智能控制的研究对象
1.6 智能控制的类型
1.6.1 分级递阶控制系统
1.6.2 专家控制系统
1.6.3 人工神经网络控制系统
1.6.4 模糊控制系统
1.6.5 遗传算法与控制理论相结合
1.6.6 免疫算法控制
1.6.7 仿人智能控制
1.6.8 学习控制系统
1.6.9 混沌控制
1.7 智能控制的应用
1.7.1 智能控制在机器人技术中的应用
1.7.2 智能控制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1.7.3 智能控制在电力电子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1.7.4 智能控制在工业过程中的应用
1.7.5 智能控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7.6 智能控制在广义控制领域中的应用
1.8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2章 模糊控制
2.1 模糊控制概述
2.1.1 模糊控制器设计步骤
2.1.2 性能评价
2.1.3 应用领域
2.2 模糊控制的数学基础
2.2.1 语言变量、语言值和规则
2.2.2 模糊集合、模糊规则和模糊推理
2.2.3 解模糊
2.3 一个示范例子的介绍
2.3.1 模糊控制器的输入和输出的选择
2.3.2 把控制知识融入规则中
2.3.3 知识的模糊量化
2.3.4 匹配: 决定用哪一条规则
2.3.5 结论步骤: 确定结论
2.3.6 把结论转换成控制作用
2.3.7 模糊决策的图形描述
2.4 Takagi"para" label-module="para">
2.4.1 Takagi"para" label-module="para">
2.4.2 模糊系统是通用近似器
2.4.3 广义T"para" label-module="para">
2.5 基于MATLAB的智能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
2.5.1 模糊逻辑工具箱
2.5.2 基于MATLAB的模糊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
2.6 模糊系统的非线性分析
2.6.1 模糊控制器的参数化
2.6.2 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分析
2.6.3 绝对稳定性和圆判据
2.6.4 稳态跟踪误差的分析
2.6.5 描述函数分析方法
2.6.6 滑模变结构方法
2.6.7 小增益理论
2.6.8 相平面分析法
2.7 热处理系统的温度模糊控制
2.8 本章小结
习题
参考文献
第3章 模糊建模和模糊辨识
第4章 神经网络控制
第5章 模糊神经网络
第6章 专家系统
第7章 遗传算法
第8章 蚁群算法
第9章 DNA计算与基于DNA的软计算
第10章 其他智能控制 2100433B
第1章绪论
1.1控制科学发展的历史回顾
1.2智能控制的产生背景
1.3智能控制的基本概念与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2章智能控制系统的结构体系
2.1智能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
2.2智能控制系统的分类
2.3递阶智能控制系统的结构和理论
2.4智能控制系统的信息结构理论
习题与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3章基于模糊推理的智能控制系统
3.1模糊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与发展历史
3.2模糊集合与模糊推理
3.3模糊推理系统
3.4模糊基函数
3.5模糊建模
3.6模糊逻辑控制器的结构与设计
3.7模糊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习题与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4章基于神经元网络的智能控制系统
第5章遗传算法及其在智能控制中的应用
第6章模糊-神经元网络及其在智能控制中的应用
第7章智能控制的应用实例
参考文献2100433B
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能自主地驱动智能机器实现控制目标的自动控制技术。对许多复杂的系统,难以建立有效的数学模
型和用常规的控制理论去进行定量计算和分析,而必须采用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相结合的控制方式。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相结合的目的是,要由机器用类似于人的智慧和经验来引导求解过程。因此,在研究和设计智能系统时,主要注意力不放在数学公式的表达、计算和处理方面,而是放在对任务和现实模型的描述、符号和环境的识别以及知识库和推理机的开发上,即智能控制的关键问题不是设计常规控制器,而是研制智能机器的模型。此外,智能控制的核心在高层控制,即组织控制。高 层控 制 是 对实际环境或过程进行组织、决策和规划,以实现问题求解。为了完成这些任务,需要采用符号信息处理、启发式程序设计、知识表示、自动推理和决策等有关技术。随着人工智能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已经有可能把自动控制和人工智能以及系统科学中一些有关学科分支(如系统工程、系统学、运筹学、信息论)结合起来,建立一种适用于复杂系统的控制理论和技术。智能控制正是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它是自动控制技术的最新发展阶段,也是用计算机模拟人类智能进行控制的研究领域。1965年,傅京孙首先提出把人工智能的启发式推理规则用于学习控制系统。1985年,在美国首次召开了智能控制学术讨论会。1987年又在美国召开了智能控制的首届国际学术会议,标志着智能控制作为一个新的学科分支得到承认。智能控制具有交叉学科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和特点。
一个系统如果具有感知环境、不断获得信息以减小不确定性和计划、产生以及执行控制行为的能力,即称为智能控制系统.智能控制技术是在向人脑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人脑是一个超级智能控制系统,具有实时推理、决策、学习和记忆等功能,能适应各种复杂的控制环境.
智能控制与传统的或常规的控制有密切的关系,不是相互排斥的. 常规控制往往包含在智能控制之中,智能控制也利用常规控制的方法来解决“低级”的控制问题,力图扩充常规控制方法并建立一系列新的理论与方法来解决更具有挑战性的复杂控制问题.
1. 传统的自动控制是建立在确定的模型基础上的,而智能控制的研究对象则存在模型严重的不确定性,即模型未知或知之甚少者模型的结构和参数在很大的范围内变动,比如工业过程的病态结构问题、某些干扰的无法预测,致使无法建立其模型,这些问题对基于模型的传统自动控制来说很难解决.
2. 传统的自动控制系统的输入或输出设备与人及外界环境的信息交换很不方便,希望制造出能接受印刷体、图形甚至手写体和口头命令等形式的信息输入装置,能够更加深入而灵活地和系统进行信息交流,同时还要扩大输出装置的能力,能够用文字、图纸、立体形象、语言等形式输出信息. 另外,通常的自动装置不能接受、分析和感知各种看得见、听得着的形象、声音的组合以及外界其它的情况. 为扩大信息通道,就必须给自动装置安上能够以机械方式模拟各种感觉的精确的送音器,即文字、声音、物体识别装置. 可喜的是,近几年计算机及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智能控制在这一方面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上的准备,使智能控制变成了多方位“立体”的控制系统.
3. 传统的自动控制系统对控制任务的要求要么使输出量为定值(调节系统) ,要么使输出量跟随期望的运动轨迹(跟随系统) ,因此具有控制任务单一性的特点,而智能控制系统的控制任务可比较复杂,例如在智能机器人系统中,它要求系统对一个复杂的任务具有自动规划和决策的能力,有自动躲避障碍物运动到某一预期目标位置的能力等. 对于这些具有复杂的任务要求的系统,采用智能控制的方式便可以满足.
4. 传统的控制理论对线性问题有较成熟的理论,而对高度非线性的控制对象虽然有一些非线性方法可以利用,但不尽人意. 而智能控制为解决这类复杂的非线性问题找到了一个出路,成为解决这类问题行之有效的途径. 工业过程智能控制系统除具有上述几个特点外,又有另外一些特点,如被控对象往往是动态的,而且控制系统在线运动,一般要求有较高的实时响应速度等,恰恰是这些特点又决定了它与其它智能控制系统如智能机器人系统、航空航天控制系统、交通运输控制系统等的区别,决定了它的控制方法以及形式的独特之处.
5. 与传统自动控制系统相比,智能控制系统具有足够的关于人的控制策略、被控对象及环境的有关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
6. 与传统自动控制系统相比,智能控制系统能以知识表示的非数学广义模型和以数学表示的混合控制过程,采用开闭环控制和定性及定量控制结合的多模态控制方式.
7. 与传统自动控制系统相比,智能控制系统具有变结构特点,能总体自寻优,具有自适应、自组织、自学习和自协调能力.
8. 与传统自动控制系统相比,智能控制系统有补偿及自修复能力和判断决策能力.
总之,智能控制系统通过智能机自动地完成其目标的控制过程,其智能机可以在熟悉或不熟悉的环境中自动地或人─机交互地完成拟人任务.
智能控制的主要技术方法
智能控制是以控制理论、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运筹学等学科为基础,扩展了相关的理论和技术,其中应用较多的有模糊逻辑、神经网络、专家系统、遗传算法等理论和自适应控制、自组织控制、自学习控制等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