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道路技术标准【technical standard of road】指的是根据道路的性质、交通量及其所处地点的自然条件,确定道路应达到的各项技术指标和规定。2100433B
要根据具体的技术标准来写编制说明。
1、在建筑上称为堡坎的是:用条状块石(石材)、水泥砼块等长方形的硬质块状建筑材料,砌筑的保护体。主要是保护堡坎内的土壤结构不被破坏。主要用于防止水土流失。 堡坎就是山体用水泥和石头垒起来,防止泥土坍...
国际照明委员会将隧道入口照明分为(从隧道口开始)阈值段和过渡段。而日本的隧道照明标准中更进一步将隧道入口照明分为引入段,适应段,过渡段。阈值段是为了消除“黑洞”现象,让驾驶员能在洞口辨认障碍物。隧道过...
低交通量道路路线技术标准的研究
基于低交通量道路概念,通过对低交通量道路路线技术指标的分析研究,制定符合农村实际情况的路线标准,对农村公路建设具有指导意义,值得同行借鉴。
BIM技术标准
BIM 技术应用标准 0. 总则 本节内容主要涉及:软件选择,文件命名,翻模顺序与建模原则,构件命名规则,模型材质 命,模型楼层命名。 0.1 软件与命名 文件命名:工程编号(项目名称) _阶段 _专业 _软件 _版本 例: 通大青年教师公寓 _施工 _结构 _Revit_2014 软件选择:核心建模: Revit,版本: 2014. 采用链接的方式协同工作。 三维审图与浏览: Navisworks,版本: 2014 0.2 翻模顺序与建模原则 翻模顺序:结构,建筑,设备。设备:暖通(空调管道,给排水,消防,电气桥架) , 建模原则,三道墙:内饰面墙 +填充墙(剪力墙) +外饰面墙 三道楼板:天花板(吊顶) +结构楼板 +楼地面做法;板地做法 +结构楼板 +楼地面 做法 0.3构件命名规则 结构:参照平面标注采用,国标图集: 11G101-1 基础:桩基:桩编号- [桩型 ]-桩长
根据国家《城市规划定额指标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道路还可划分为四级。 | |||||||
类别 | 项目 | 文字说明 | |||||
级别 | 设计车速 (km/h) | 双向机动车道数(条) | 机动车道宽度 (米) | 分隔带设置 | 横断面采用形式 | ||
快速路 | 80 | ≥4 | 3.75~4 | 必须设 | 双、四幅路 | 非机车的车行道宽度不小于6~7 米。道路总宽度为40~70米。一级道路与其它道路交叉时,应当设置立体交叉 | |
主干路 | I | 50-60 | ≥4 | 3.75 | 应设 | 单双三四 | 非机动车的车行道宽度不少于5米。道路总宽度为30~60米。 |
II | 40-50 | 3-4 | 3.5-3.75 | 应当设 | 单双三 | ||
III | 30-40 | 2-4 | 3.5-3.75 | 可设 | 单双三 | ||
次干路 | I | 40-50 | 2-4 | 3.5-3.75 | 可设 | 单双三 | 非机动车的车行道宽度不少于5米。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车行道之间可设分隔带。在设分隔带时,非机动车道的宽度不少于3米。道路总宽度为20~40米。 |
II | 30-40 | 2-4 | 3.5-3.75 | 不设 | 单幅路 | ||
III | 20-30 | 2 | 3.5 | 不设 | 单幅路 | ||
支路 | I | 30-40 | 2 | 3.5 | 不设 | 单幅路 |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车行道之间可设分隔带,道路总宽度为16~30米 |
II | 20-30 | 2 | 3.25-3.5 | 不设 | 单幅路 | ||
III | 20 | 2 | 3.0-3.5 | 不设 | 单幅路 |
等级道路是指技术条件和设施符合道路技术标准的道路。
等级道路【classified road】 2100433B
第1章总论
1.1概述
1.1.1公路交通的重要性
1.1.2道路的分类
1.1.3道路的组成
1.1.4道路工程的特征
1.1.5本课程的特点与任务
1.2道路工程技术标准
1.2.1公路工程的技术标准
1.2.2城市道路的主要技术指标
1.3城市道路网
1.3.1方格式道路网
1.3.2放射环形式道路网
1.3.3自由式道路网
1.3.4混合式道路网
1.4道路设计的控制参数
1.4.1道路交通量
1.4.2设计车速
1.4.3车速与交通量的关系
1.4.4交通车辆组成
1.4.5道路设计年限
第2章道路平面设计
2.1道路平面路线的设计
2.1.1道路平面设计的主要任务
2.1.2选择路线方案的主要因素
2.1.3确定道路路线的方法与步骤
2.2道路路线线形单元
2.2.1直线
2.2.2圆曲线
2.2.3缓和曲线
2.2.4平曲线
2.3平曲线线形参数的确定
2.3.1弯道半径和弯道极限超高率的确定
2.3.2平曲线路面的超高设计
2.3.3超高缓和段的设计
2.3.4平曲线路面的加宽设计
2.4平曲线类型及缓和曲线
2.4.1平曲线类型
2.4.2缓和曲线
2.5道路的平面视距
2.5.1问题的提出
2.5.2视距计算
2.5.3视距的技术标准
2.5.4各级公路对视距的要求
2.5.5视距的保证
道路工程
目录
第3章道路横断面设计
3.1道路横断面组成及形式
3.1.1道路横断面的组成
3.1.2道路横断面的形式
3.2道路各组成部分宽度的确定
3.2.1机动车道宽度的确定
3.2.2非机动车道宽度的确定
3.2.3路侧带的宽度确定
3.2.4道路横断面其他部分的宽度
3.3道路路拱及横坡
3.3.1行车道横坡类型
3.3.2路拱的形式
3.3.3路拱横向坡度
第4章道路纵断面设计
4.1概述
4.2道路纵坡及坡长的确定
4.2.1汽车行驶条件
4.2.2道路极限纵坡和坡长的确定
4.2.3道路的纵断面设计
4.3竖曲线的设置
4.3.1概述
4.3.2竖曲线最小半径的确定
4.3.3竖曲线最小长度的确定
4.3.4竖曲线布置
第5章道路线形设计
5.1公路线形设计及其技术要求
5.1.1概述
5.1.2做好线形设计应注意的事项
5.2线形单元的运用和设计
5.2.1平面线形的运用和设计
5.2.2纵断面线形的运用和设计
5.3道路平面和纵断面配合运用
5.3.1平、纵线形的组合
5.3.2平面直线与纵面直线的配合
5.3.3平面直线与竖曲线的配合
5.3.4平曲线与纵面直线的配合
5.3.5平曲线与竖曲线的配合
5.4公路线路与自然环境的协调
5.4.1利用现存自然环境协调公路线路
5.4.2改造现存的设计环境
第6章道路的交叉口设计
6.1概述
6.1.1平面交叉口的交通分析
6.1.2平面交叉口的交通组织
6.2平面交叉口设计
6.2.1简单交叉口的设计
6.2.2扩宽路口式交叉口设计
6.3立体交叉设计
6.3.1立体交叉的特点及适用条件
6.3.2立体交叉的组成部分
6.3.3立体交叉的基本类型
6.3.4立交形式选择
6.3.5匝道设计
6.3.6变速车道设计
6.4道路与铁路交叉
6.4.1交叉形式的选择
6.4.2道路与铁路的平面交叉
第7章道路路基设计
7.1基本设计要求
7.1.1概述
7.1.2对路基的基本要求
7.2道路路基常见病害
7.2.1常见病害及其影响
7.2.2病害原因综合分析
7.2.3路基病害的防治
7.3我国道路的自然区划
7.3.1一级区划
7.3.2二级区划
7.3.3三级区划
7.4路基承载力和临界高度
7.4.1路基承载力
7.4.2土质路基的临界高度
7.5路基横断面设计
7.5.1路基宽度
7.5.2路基标高
7.5.3路基边坡
7.6路基防护与加固
7.6.1概述
7.6.2防护与加固工程
7.6.3路基加固处理
7.7路基排水设计
7.7.1概述
7.7.2地面排水结构
7.7.3地下排水结构
7.7.4路面排水设施
7.8道路翻浆防治
7.8.1道路翻浆的原因
7.8.2影响道路翻浆的因素分析
7.8.3道路翻浆防治方法
第8章路面工程概述
8.1概述
8.2路面结构层次、分类和分级
8.2.1路面结构层次
8.2.2路面的分类
8.2.3路面的分级
8.3路面的工作条件
8.3.1自然因素对路面的作用
8.3.2行驶车辆对路面的作用
8.4路面的作用及基本要求
第9章柔性路面设计
9.1概述
9.1.1设计任务
9.1.2设计程序
9.1.3设计原则
9.2柔性路面的结构设计
9.2.1柔性路面结构设计的内容
9.2.2结构设计的一般原则
9.2.3柔性路面等级的确定及各结构层的选择
9.2.4柔性路面结构组合设计
9.2.5路面结构层的组合原则
9.3车辆作用在路面上的荷载
9.3.1概述
9.3.2行车荷载对路面的作用力
9.3.3标准轴载与当量轴次换算
9.4柔性路面的设计标准
9.5柔性路面设计
9.5.1柔性路面设计方法
9.5.2路面厚度计算
9.5.3路面抗剪设计
9.5.4路基土和路面材料的设计参数确定
9.6原有路面补强设计
9.6.1原有路面补强厚度计算——经验法
9.6.2原路路况调查
第10章水泥混凝土路面
10.1概述
10.1.1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优缺点
10.1.2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工作特性
10.2水泥混凝土路面层次划分与结构层组合设计
10.2.1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横断面布置
10.2.2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层组合设计
10.3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
10.3.1设计理论与基本假定
10.3.2设计参数确定
10.3.3板厚计算
10.4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构造
10.4.1板的平面布置
10.4.2接缝的构造
10.4.3混凝土板补强钢筋
10.4.4混凝土路面与建筑物连接
10.5钢筋混凝土路面设计
第11章高速公路简介
11.1基本概念
11.2经济效益及发展现况
11.2.1高速公路的经济效益
11.2.2世界高速公路现状
11.3高速公路的工程技术标准
11.4城市高速道路
11.4.1路堑式高速道路
11.4.2抬高式高速道路
11.4.3地平式高速道路
11.4.4联合形式高速道路
11.4.5隧道式高速道路
11.5高速公路的沿线设施
11.5.1安全设施——标志、护栏、隔离设施,防目眩和诱导设施
11.5.2监控系统及通信系统
11.5.3道路收费系统
11.5.4道路沿线服务设施
11.5.5高速公路照明
11.6高速公路的环境保护
11.7高速公路景观及绿化设计
11.7.1高速公路的景观设计
11.7.2高速公路的绿化设计
参考文献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