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一组数据:2011年,台湾粗估的公路工程碳排放量约为2600万吨,这相当于整个台湾一个月的碳排放量。“如何让碳排放量大户降耗?就要一斤一斤地抠”。在台湾新启动的“振兴经济扩大公共建设投资计划”中,绿色内涵占10%,绿色能源占6%——注重从由气候变迁着手,落实节能减排,减缓对环境冲击。旷永铨告诉记者,从国际上看,开发过程中的工程排放量开始受到重视。
众所周知,公路建设规模大、路线长,不可避免地占用耕地,消耗资源,破坏或影响环境。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钱国超认为,在公路建设过程中“降低能耗完全可以实现”。而“绿色原则”摆在了江苏公路建设的重要位置——对自然环境最小程度地破坏,最大程度地保护和修复,有景借景,无景造景;降低公路路基高度,结合河湖环境整治,湖中取土,减少土地占用;尽可能利用废弃材料,作为路基材料和路面材料,以实现路面废弃材料的循环利用。记者了解到,目前我省已经成功解决了沥青路面早期病害问题,沥青路面使用寿命大幅延长,实现了“10年不大修”。
公路通车的公里数越多,上面跑的车子就越多,每分每秒的碳排放量持续动态上涨。如何让修路时的“低碳环保”理念延续到日常交通运输中?省交通运输厅厅长游庆仲支招:鼓励混合动力、替代燃料运输工具的发展,将能源消费结构进行优化升级;推广应用节能环保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降低车船等交通运输工具的空驶率。这些措施,带来的“减排”效果非常好,“以江苏为例,与2005年相比,2015年营运客车、营运货车、营运船舶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将分别下降6%、12%、15%,港口生产单位吞吐量综合能耗下降8%,营运车船单位货运周转量碳排放下降13%。沥青路面循环利用率达100%、再生率达40%以上”。
打造低碳公路,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应对能源紧张和气候变化的实实在在的举措——这,是两岸四地交通专家议论公路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的又一共识。 2100433B
以公路施工阶段为例,应用温拌沥青等低能耗材料,应用废旧路面、废旧轮胎、大宗固废等废弃物,优化施工组织方案与施工工艺,淘汰高能耗,高排放施工设备。
养成低碳生活习惯 1.每天的淘米水可以用来洗手、擦家具、浇花等。干净卫生,自然滋润; 2.将废旧报纸铺垫在衣橱的最底层,不仅可以吸潮,还能吸收衣柜中的异味; 3.用过的面膜纸也不要扔掉,用它来...
低碳,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二氧化碳排放量越来越大,地球臭氧层正遭...
高碳钢硬而脆,宁折不弯,比如六棱钢等。低碳钢硬度低而软,就是通常所说的铁,比如铁板、钢筋中的盘园钢筋等。
绿色低碳公路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通过对低碳技术在公路建设过程当中的应用分析,基于全寿命周期的理论建立绿色低碳公路评价指标体系,提出绿色低碳公路的评价核心指标用以评价公路建设的低碳水平,为绿色低碳公路的评价和发展提供参考。
低碳建筑的发展路径研究
分析了低碳建筑的含义,回顾了国外对低碳建筑发展的部署以及研究状态,最后从宏观政策和统筹管理、技术发展路线图、相关配套服务机制等方面阐述了低碳建筑发展的可行路径。
对低碳产业还没有明确的定义,根据多位学者的阐述和自己的观点,总结出低碳产业概念是:指在生产、消费的过程中,碳排放量最小化或无碳化的产业。低碳产业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碳为主要特征。
低碳生活既是一种生活方式,同时更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环保责任。低碳生活要求人们树立全新的生活观和消费观,减少碳排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低碳生活将是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和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在低碳经济模式下,人们的生活可以逐渐远离因能源的不合理利用而带来的负面效应,享受以经济能源和绿色能源为主题的新生活——低碳生活。顾名思义,低碳生活就是在生活中尽量采用低能耗、低排放的生活方式。低碳生活既是一种生活方式,同时也是一种生活理念,更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环保责任。低碳生活是健康绿色的生活习惯,是更加时尚的消费观,是全新的生活质量观。
可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低碳生活虽然主要集中于生活领域,主要靠人们自觉转变观念加以践行,但也需要政府营造一个助推的制度环境,包括制订长远战略,出台鼓励科技创新等政策,实施财政补贴、绿色信贷等措施,也需要企业积极跟进,加入发展低碳经济的“集体行动”。
实现低碳生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事业单位、社区、学校、家庭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随着低碳话题越来越热,国内的有识之士开始发现,低碳是发达国家打压发展中国家的阴谋。随着低碳问题日益成为热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低碳,但是同时也出现了关于低碳的争议。越来越多的反对声音告诉我们,低碳问题存在着巨大争议。随着气候门事件的爆发,联合国IPCC的科学家私自篡改数据以迎合全球变暖的事实令全世界震惊。国内的许多学者也相继表示:全球变暖存在巨大争议,低碳不等于环保! 许多文章和书籍(例如《以碳之名》)更是系统的揭露了低碳骗局的前前后后。甚至有反对派把低碳说成了一种原教旨主义的歇斯底里。
当然,环境问题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里为二氧化碳申冤并不是纵容人们破坏环境,比起那些以碳之名的做秀,我们更应该将精力投入到那些真正需要我们治理的环境问题中去。希望我们百度百科能够唤醒大众勇于追求真相的怀疑精神,唤醒国内的主流媒体——不要再盲目跟风,我们需要独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