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生长于海拔850米林中树上。
产云南南部(勐腊)。
茎明显,长2-3厘米。叶2-4枚,二列互生于茎上,基部稍套叠,两侧压扁,肥厚,线形,长5-11厘米,宽7-11毫米,向先端渐狭,先端钝,干后脉略可见,基部有关节。花葶从茎顶端叶间抽出,长8-9厘米,近圆柱形,有纵槽,无翅,下部具数枚不育苞片和1枚较大的绿色叶状苞片;总状花序长6.5-7.5厘米,直径2-2.5毫米,具百余朵花;花苞片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0.8-1毫米,先端长渐尖或有短芒,边缘有齿缺;花梗和子房长0.8-1毫米;花橙黄色,多少排成近轮生状;中萼片卵状椭圆形,长约0.7毫米,宽0.4-0-5毫米,先端钝;侧萼片宽卵形或宽卵状椭圆形,略宽于中萼片;花瓣近卵状长圆形,长0.6-0.7毫米,宽约0.4毫米,边缘明显的啮蚀状或具啮蚀状短流苏;唇瓣轮廓为宽卵状长圆形,长约1毫米,3裂,基部略凹陷;侧裂片位于唇瓣基部两侧,近半圆形,边缘具流苏,流苏长达0.3毫米;中裂片近宽长圆形,长约0-5毫米,先端微缺或2浅裂,边缘为不明显的啮蚀状;蕊柱粗短,长约0.2毫米。花期11月。
鸢尾
关于鸢尾 自古希腊时代起就作为香料使用的鸢尾花精油中,发现了高度的抗 氧化效果及抑制黑色素生成的效果。鸢尾花精油是在鸢尾花根酿熟后从 中所提取的高级且珍贵的香料,这一过程需要几年的时间,自古以来一 直作为高级化妆品及高级香水中不可缺少的香料。本次研究确认了该香 气中同时含有极高的抗氧化效果和抑制黑色素生成效果。 鸢尾花精油目前作为香料已经在各种产品中使用,今后有待于通过 更加有效的使用方式运用于新型产品之中。 “鸢尾花 (Iris) ”又名“爱丽丝” ,原产于地中海,属菖蒲科。其 花瓣美丽、花香宜人,在古希腊神话中是彩虹女神的化身。鸢尾花以其 优美的姿态及高雅的品格备受青睐,自古希腊时代、古埃及王朝时代起 就作为皇家贵族的象征之物。 品种也多种多样, 其中包括香根鸢尾 (Iris pallida )、 佛罗伦 萨鸢尾 ( Iris florentina )、德 国鸢 尾 ( Iris
滇南苏铁树干高0.8~3m,直径30~40cm,具环状叶痕,下部渐脱落。羽叶长2.5~3m,羽片约67~138对,纸质叶柄长0.8~1m,两侧具短刺36~40对,先端尖锐而微弯,长0.2~0.4 cm,羽片条形,中部羽片长25~38 cm,宽1.4~1.5 cm,中脉两面隆起。雄球花柱状卵圆形,小孢子叶长约4 cm,上面不育部分被黄褐色绒毛。雌球花卵圆形,长约20cm,直径15cm;大孢子叶长26~80cm,顶片宽圆形或卵圆形,背面密被黄褐绒毛,腹面无毛,边缘具13~20对钻形裂片,长约2~3.5 cm,大孢子叶柄长(3)6~ 17.5 cm,两侧着生2~7枚胚珠,胚珠疏生毛与无毛并存。种子球形,熟时红褐色,长3~6 cm,直径2.1~2.8 cm。花期4~5月,种子成熟期10~11月。
区分
滇南苏铁与巴兰萨苏铁、单羽苏铁外形近似,但滇南苏铁叶柄上的刺较短,叶背淡绿色,大孢子叶顶片卵圆形,边缘具13~20对侧裂片,胚珠有时有毛;巴兰萨苏铁刺较长而直伸,约0.4~0.8 cm;而后者刺长0.2~0.4 cm,微弯;且单羽苏铁大孢子顶裂片明显比侧裂片粗大,胚珠2~5枚,种子较小。
多发生于霉雨季节。初发病时、叶基布满白色茵丝.导致根茎腐烂。防治方法:去掉带菌盆土,撒上五氯硝基苯粉剂或石灰。根治方法:注意通风透光,盆土排水良好。严重的病株要烧毁。
终年都有,高温多雨季节更为猖撅,而以建兰感染尤多。病斑先从叶尖向根茎处延伸,初为褐色,然后逐渐扩大增多,出现许多干黑点,严重时导致整株死亡。防治方法:除积极改菩环境条件外,在发病期内,可先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500倍液喷治,每7-10天一次;然后再辅以1%等量式波尔多液,每半月一次,连续喷3-5次。
俗称“兰虱”。在高温多湿、空气流动不畅的情况下,繁殖最快。可于孵化期内用1%氧化乐果或1500倍50%马拉硫磺喷治。如盆数不多,亦可人工刷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