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获奖序号 |
20070032 |
获奖证书编号 |
KJ2007-2-24 |
奖种 |
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 |
等级 |
二等 |
项目名称 |
东海陆坡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评价 |
主要完成单位 |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上海海洋石油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石化集团华北石油局 |
主要完成人 |
许红、徐英涛、吕万军、吴志强、龚建明、孙和清、庄新国、杨新菊、石平、闫桂京 |
天然气水合物(Natural Gas Hydrate,简称Gas Hydrate)因其外观象冰一样而且遇火即可燃烧,所以又被称作“可燃冰”。它是在一定条件(合适的温度、压力、气体饱和度、水的盐度、pH...
水资源更珍贵
你调整壁挂炉正常温度 看进水热不热 暖气热不热 如果都不热 就是管道不通 还可以拆掉壁挂炉回水管给壁挂炉补水看看是不是堵塞了
地震资料再处理技术在东海天然气水合物地质研究中的应用
利用东海部分老的多道地震资料,通过新的处理技术以寻找天然气水合物为目的的进行再处理,使原有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和信噪比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为识别天然气水合物特征反射波———BSR及地震地质解释提供了更多有用的信息,为天然气水合物的地质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基础资料。
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勘探低温钻井液理论与试验
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勘探低温钻井液理论与试验
根据我们所收集的地质资料,我国青藏高原永久冻土区具备形成重烃类天然气水合物的温度和压力条件。因此,2004年8月,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向中国地质调查局提出了将“陆地永久冻土天然气水合物钻探技术研究”列为地质大调查项目的立项建议。2005年9月,中国地质调查局对立项申请进行了评审,经过专家们的审查和评议,同意将“陆地永久冻土天然气水合物钻探技术研究”列为2005年地质大调查项目。 “陆地永久冻土天然气水合物钻探技术研究”是融研究、试验及生产于一体的综合研究项目,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启动我国陆地永久冻土天然气水合物钻探技术的全面研究及施工试验,为我国开展陆地永久冻土天然气水合物评价,实施钻探取样施工提供技术支撑。项目组根据任务书及计划要求开展了调研、资料收集、理论计算、室内研究、图纸设计及野外踏勘、调查取样等工作。完成了3种规格、6种不同结构钻具的设计及试制,包括保压及大直径特种绳索打捞快速取样钻具,研制了配套的辅助器具,选配购置了钻探施工设备,制定了钻探施工方案及特殊泥浆体系,并于2008年11月首次在海拔4200m青海省木里地区实施了我国第一口陆地永久冻土天然气水合物科学钻探孔,在133.5m—165.5m孔段发现了三层天然气水合物样品,并在现场进行了几次试燃。2008年12月10日,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包括7位院士在内的19位专家对该项目初步成果进行了阶段评审。这次钻探取样获取水合物样品使我国陆地永久冻土天然气水合物调查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我国进一步实施陆地永久冻土天然气水合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根据2008年取得的重要发现,中国地质调查局对2009年的青藏高原冻土带天然气水合物调查评价项目进行了调整,把工作重点集中在祁连山南端的木里地区,使我国天然气水合物调查评价有了更明确的目标。2009年,项目组对钻具结构进行进一步改进和优化,试制出半合管及三层透明衬管钻具,研制了低温泥浆制冷装置,对低温泥浆进行了室内试验,通过同美国泥浆公司的合作,配置出了在低温状态下具有良好润滑、稳定孔壁和保护岩心样品性能的优质泥浆,优化了钻进参数改进了组织管理。2009年,完成钻探工作量1876.88m、最大孔深达到765.01m,钻获了水合物样品,发现一些重要异常。经过国内水合物检测权威机构对钻获岩心样品的检测鉴定,进一步证实了我国陆域冻土确实存在人们一直期望的水合物资源,从而使我国成为第一个在高海拔和中低纬度地区发现水合物样品的国家,也是继加拿大、美国之后第三个在陆地通过钻探取样发现水合物的国家,在国内外引起极大反响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2009年9月25日,国土资源部对外发布了我国在陆域钻获天然气水合物的消息,这一发现具有重要科学和战略意义,也使我国地质大调查工作向国庆60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本项目不仅仅是在冻土区发现了水合物,更是为我国冻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探评价提供了技术支撑,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及社会意义。2010年-2011年继续实施钻探取样施工。 2100433B
本项目为地质调查项目,项目成果作为多手段综合调查技术关键方法之一,为开展陆域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评价及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撑。通过本项目的开展和实施,为冻土区水合物地质调查评价获取第一手实物地质资料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通过扩孔跟管技术钻穿了厚度达300多米的松散沉积覆盖层,为准确的掌握冻土信息提供了真实有用的地质资料;通过利用优化钻进技术及特殊泥浆配方,使得钻进深度达到地质要求的深度和目的,并钻获所需地质样品,解决了分层及判层地质问题;建立和完善了冻土天然气水合物野外长期观测基地,为开展冻土地质及冻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及有关冻土调查研究工作提供了实验基地和安全可靠的后勤保障。 开展的2千米深水级百米海底钻机及配套取样钻进系统,采用常规海洋地质调查船即可为开展海洋水合物资源调查评价提供经济实用的海底取样钻探技术。与传统的大型海洋石油钻机相比,可以大幅度节省钻探成本及综合费用。,本项目为地质调查项目,项目成果作为多手段综合调查技术关键方法之一,为开展陆域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评价及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撑。通过本项目的开展和实施,为冻土区水合物地质调查评价获取第一手实物地质资料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通过扩孔跟管技术钻穿了厚度达300多米的松散沉积覆盖层,为准确的掌握冻土信息提供了真实有用的地质资料;通过利用优化钻进技术及特殊泥浆配方,使得钻进深度达到地质要求的深度和目的,并钻获所需地质样品,解决了分层及判层地质问题;建立和完善了冻土天然气水合物野外长期观测基地,为开展冻土地质及冻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及有关冻土调查研究工作提供了实验基地和安全可靠的后勤保障。 开展的2千米深水级百米海底钻机及配套取样钻进系统,采用常规海洋地质调查船即可为开展海洋水合物资源调查评价提供经济实用的海底取样钻探技术。与传统的大型海洋石油钻机相比,可以大幅度节省钻探成本及综合费用。 2100433B
天然气水合物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在大陆、岛屿的斜坡地带、活动和被动大陆边缘的隆起处、极地大陆架以及海洋和一些内陆湖的深水环境。在标准状况下,一单位体积的天然气水合物分解最多可产生164单位体积的甲烷气体。
世界上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已发现的主要分布区是大西洋海域的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南美东部陆缘、非洲西部陆缘和美国东海岸外的布莱克海台等,西太平洋海域的白令海、鄂霍茨克海、千岛海沟、冲绳海槽、日本海、四国海槽、中国南海海槽、苏拉威西海和新西兰北部海域等,东太平洋海域的中美洲海槽、加利福尼亚滨外和秘鲁海槽等,印度洋的阿曼海湾,南极的罗斯海和威德尔海,北极的巴伦支海和波弗特海,以及大陆内的黑海与里海等。
在地球上大约有27%的陆地是可以形成天然气水合物的潜在地区,而在世界大洋水域中约有90%的面积也属这样的潜在区域。已发现的天然气水合物主要存在于北极地区的永久冻土区和世界范围内的海底、陆坡、陆基及海沟中。由于采用的标准不同,不同机构对全世界天然气水合物储量的估计值差别很大。
据潜在气体联合会(PGC,1981)估计,永久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量为1.4×1013~3.4×1016m3,包括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在内的资源总量为7.6×1018m3。但是,大多数人认为储存在汽水合物中的碳至少有1×1013t,约是当前已探明的所有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中碳含量总和的2倍。由于天然气水合物的非渗透性,常常可以作为其下层游离天然气的封盖层。因而,加上汽水合物下层的游离气体量这种估计还可能会大些。如果能证明这些预计属实的话,天然气水合物将成为一种未来丰富的重要能源。
甲烷气水包合物受限于浅层的岩石圈内(即 <2000m深)。发现,在一些必要条件下,惟独在极地大陆的沉积岩,其表面温度低于0°C,或是在水深超过300m ,深层水温大约2°C的海洋沉积物底下。大陆区域的蕴藏量已确定位在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800m深的砂岩和泥岩床中。海生型态的矿床似乎分布于整个大陆棚,且可能出现于沉积物的底下或是沉积物与海水接触的表面。他们甚至可能涵盖更大量的气态甲烷。
全球蕴藏的常规石油天然气资源消耗巨大,很快就会枯竭。科学家的评价结果表明,仅在海底区域,可燃冰的分布面积就达4000万km2,占地球海洋总面积的 1/4。2011年,世界上已发现的可燃冰分布区多达116处,其矿层之厚、规模之大,是常规天然气田无法相比的。科学家估计,海底可燃冰的储量至少够人类使用1000年。
中国国内可燃冰主要分布在南海海域、东海海域、青藏高原冻土带以及东北冻土带,据粗略估算,其资源量分别约为64.97x1012m3、3.38x1012m3、12.5x1012m3和2.8x1012m3。并且已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和青海省祁连山永久冻土带取得了可燃冰实物样品。
在本州岛海岸线30英里外,科学家们发现了一条蕴藏量惊人的海沟:在海沟里的甲烷呈水晶状,大约有500m厚,总量达40万亿m3。这个储量尽管还不能与沙特或者俄罗斯的石油资源相比,但也足够日本用上一阵了。
2018年10月18日,在天津举行的2018(第二十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上,《中国矿产资源报告2018》正式发布。据报告显示,初步预测,中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量约800亿t油当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