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电工部分1
第1章直流电路1
11电路及主要物理量1
111电路的概念1
112电路的主要物理量2
12电路的状态及电气设备的额定值4
121电路的状态4
122电气设备的额定值5
13电路中各点电位的计算6
131电位的概念6
132电位的计算6
14功率7
15理想电路元件8
151电阻元件8
152电感元件8
153电容元件9
16电压源与电流源及其等效变换10
161电压源模型10
162电流源11
163电压源模型和电流源模型的等效变换13
17基尔霍夫定律14
171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15
172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16
18支路电流法18
19节点电压法19
110叠加定理21
111戴维南定理23
实践应用26
电阻阻值的判别26
本章小结27
习题28
第2章单相交流电路30
21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30
211交流电的概念30
212正弦交流电动势的产生30
213正弦量的三要素31
22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36
221旋转矢量36
222复数36
223相量38
23单一参数电路元件的交流电路40
231电阻电路40
232电感电路 41
233电容电路44
24电阻、电感、电容串联电路47
241电压与电流之间的关系47
242RLC串联电路的功率51
25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方法52
251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53
252复阻抗的串联和并联53
253正弦交流电路分析举例54
26电路的谐振 55
261串联谐振56
262并联谐振57
27功率因数的提高59
271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59
272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59
实践应用61
单相交流电的应用61
本章小结61
习题63
第3章三相交流电路66
31三相电源66
311三相交流电动势的产生66
312三相交流电动势的表示方法 66
32三相电源的连接67
321三相电源绕组的星形连接67
322三相电源绕组的三角形连接68
33负载的星形连接69
34负载的三角形连接72
35三相电路的功率74
36安全用电75
361触电方式75
362安全电压和触电防护76
363安全用电的措施76
364触电急救77
实践应用77
磁悬浮列车77
本章小节80
习题80
第4章磁路与变压器82
41磁路的基本知识82
411磁场的基本物理量和基本定律82
412铁磁材料84
413磁路及磁路定律88
42交流铁芯线圈电路92
43变压器的分类、用途、结构和工作原理95
431变压器的分类与用途95
432变压器的基本结构97
433变压器的工作原理98
44变压器的运行特性和额定值102
441变压器的外特性和电压变化率102
442变压器的损耗与效率103
443变压器的额定值104
45常用变压器和电磁铁105
451自耦变压器和调压器105
452电焊变压器106
453小功率电源变压器106
454仪用互感器108
455三相电力变压器110
456电磁铁112
实践应用115
单相配电变压器在低压配电网中的应用115
本章小结116
习题118
第5章交流异步电动机120
51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构造及工作原理120
511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构造120
512电动机的工作原理123
5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电磁转矩与机械特性126
521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电磁转矩126
52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机械特性127
53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启动、调速与制动129
531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启动129
53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调速132
533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制动133
54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铭牌及类型134
541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铭牌134
54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类型137
55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选择138
551类型的选择138
552容量的选择138
553转速的选择139
554额定电压的选择139
555外形结构的选择139
56单相异步电动机139
561单相电容分相式电动机140
562单相电阻分相式电动机140
563单相罩极式电动机141
实践应用141
本章小结141
习题142
第6章常用低压电器与控制电路144
61常用低压电器144
611概述144
612低压隔离开关144
613主令电器146
614继电器149
615熔断器152
62电气控制线路的设计与实现154
621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电路154
622三相异步电动机降压启动控制电路159
623异步电动机的制动控制电路161
实践应用164
卧式车床的电气控制电路分析164
本章小结165
习题166
电子部分167
第7章半导体元器件167
71半导体及PN结167
711半导体的基本知识167
712PN结168
72半导体二极管169
721二极管的结构169
722二极管的伏安特性169
723主要参数170
724二极管电路的应用举例171
73几种常见的特殊二极管172
731稳压二极管172
732光电二极管173
733发光二极管174
734激光二极管175
74半导体三极管175
741基本结构175
742电流分配与放大原理176
743三极管的特性曲线177
744三极管的主要参数178
745三极管的选择178
75晶闸管179
751晶闸管的外形、结构及符号179
752类型179
753工作原理179
754晶闸管的伏安特性曲线及其主要
参数180
实践应用182
光控报警器182
本章小结183
习题183
第8章直流稳压电源184
81直流稳压电源的组成184
811直流稳压电源的组成184
812直流稳压电源的分类185
82单相半波整流电路185
821工作原理185
822直流电压与直流电流的计算186
83单相桥式整流电路187
831工作原理187
832输出电压与输出电流的计算188
833二极管的选择188
84晶闸管单相可控整流电路189
841晶闸管的结构189
842晶闸管的工作原理189
843单相桥式可控整流电路190
85滤波电路190
851电容滤波电路191
852电感滤波电路192
853复式滤波电路192
86稳压电路193
861硅稳压管稳压电路193
862串联型稳压电路194
863集成稳压电路和开关电源195
实践应用196
计算机开关电源的原理和应用196
本章小结198
习题198
第9章基本放大电路200
91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各元件的作用200
911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200
912各元件的作用200
92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201
921估算法201
922图解法202
93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203
931放大电路的动态工作情况203
932放大电路中各参数的定义203
933微变等效电路法204
934静态工作点的设置与稳定206
94共集电极放大电路208
941共集电极电路的组成208
942共集电极电路分析208
943射极输出器的特点及应用210
95多级放大电路210
951多级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210
952差动放大电路211
96功率放大电路212
961功率放大电路的特点212
962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213
实践应用215
1音响设备中广泛采用集成电路组成的功率放大器215
2扩音机电路215
本章小结217
习题217
第10章集成运算放大器219
101集成运算放大器简介219
1011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组成219
1012集成运放的电压传输特性220
1013集成运算放大器的主要参数221
1014集成运放的理想化模型222
1015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分析方法223
1016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线性应用223
1017集成运放的非线性应用226
102放大电路中的反馈229
1021反馈的基本概念229
1022反馈的判断方法和类型230
1023负反馈对放大电路的影响235
实践应用236
常用集成运放芯片的应用236
本章小结238
习题239
第11章逻辑门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241
111数字与编码241
1111数字电路概述241
1112数制242
1113编码243
112逻辑函数及应用244
1121逻辑代数及基本运算公式244
1122逻辑函数的化简244
113逻辑门电路246
1131基本逻辑门电路246
1132复合门电路248
114组合逻辑电路250
1141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250
1142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251
1143中规模组合逻辑部件252
实践应用257
中规模组合逻辑部件在实际中的应用257
本章小结258
习题259
第12章时序逻辑电路261
121双稳态触发器261
1211基本RS触发器261
1212同步 RS 触发器263
1213主从JK 触发器264
1214D 触发器265
1215T 触发器265
122寄存器265
1221基本概念265
1222数码寄存器266
1223移位寄存器266
123计数器267
1231二进制计数器267
1232十进制计数器268
1233集成计数器269
124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270
1241时序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270
1242时序电路的分析举例271
实践应用272
数字电子钟的设计272
本章小结274
习题275
第13章 常用中、大规模数字集成电路277
131555定时器的应用277
1311555定时器的工作原理277
1312555定时器的应用实例278
132模数转换和数模转换282
1321数/模转换器(DAC)282
1322模/数转换器(ADC)285
实践应用287
简易闯入报警器287
本章小结288
习题289
附录部分习题答案290
参考文献298 2100433B
《电工与电子技术》采用了目标教学法,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结构合理、重点突出,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淡化理论、突出应用,比同类图书增加了实践应用模块。书中有图片、实物照片,增添了有关电工电子方面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等新知识。
《电工与电子技术》分为电工、电子两部分,主要内容包括:直流电路、单相交流电路、三相交流电路、磁路与变压器、交流异步电动机、常用低压电器与控制电路、半导体元器件、直流稳压电源、基本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逻辑门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常用中、大规模集成电路等。每章之前有学习目标,章后附有实践应用、本章小结、习题,书末附有部分习题答案,还配套有电子课件。
《电工与电子技术》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成人高校、民办高校、中专等的电类、机电类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岗位培训用书,还可供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恰好这两门课程我都学过,也教过,就按照自己的理解作答吧。电工电子技术:特征:简明扼要,一般性的电学课程,是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技术、数字电路技术三门课程的简化综合版。针对群体:非电专业从业者,或高等职业...
电子电工电气部分21世纪大学新型参考教材系列(电力电子学)21世纪高等学校教材(接地)led制造技术与应用OHM电子爱好者读物(电子机械入门)ups不间断电源剖析与应用ups应用及其维修技术ups应用...
Us=6V其它的不会了
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内容改进与实践探究
本文阐明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优化课程标准、优化和重组电工电子技术理论教学内容、优化和重组电工电子技术实验实训教学内容等措施,以提高学生的电工电子技术能力。
《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与研究
本文从构建课程体系、选择教学内容、变革教学方法、优化评价体系、编制校本教材等五个方面谈了在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建设和改革方面所作的探索。
书名:AutoCAD机械应用教程(2010中文版)丛书:AutoCAD工程应用精解丛书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作者:詹友刚 主编
出版时间:2010年8月第2版第1次印刷
标准书号:ISBN 978-7-111-31195-9
ISBN 978-7-89451-597-1(光盘)
定价:49.80元(含1CD)
中文版Excel 2010从入门到精通
作者:九州书源、刘可、李显进
定价:53.80元
印次:1-2
ISBN:9787302331162
出版日期:2014.01.01
印刷日期:2017.01.09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说明
前言
本书导读
第1章 AutoCAD导入 1
1.1 计算机绘图与AutoCAD简介 1
1.1.1 计算机绘图的概念 1
1.1.2 AutoCAD简述 1
1.1.3 AutoCAD 2010新功能概述 2
1.2 中文版AutoCAD 2010的安装 2
1.2.1 使用单机中文版AutoCAD 2010软件的系统要求 2
1.2.2 单机中文版AutoCAD 2010软件的安装 2
1.3 AutoCAD的启动与退出 9
1.3.1 AutoCAD的启动 9
1.3.2 AutoCAD的退出 9
1.4 中文版AutoCAD 2010的工作界面10
1.4.1 标题栏 10
1.4.2 快速访问工具栏 10
1.4.3 信息中心 11
1.4.4 菜单浏览器与菜单栏12
1.4.5 功能区选项板与功能区面板 13
1.4.6 绘图区 14
1.4.7 命令行与文本窗口 14
1.4.8 状态栏 15
1.4.9 对话框与快捷菜单 15
1.5 图形文件管理 16
1.5.1 新建AutoCAD图形文件 16
1.5.2 打开AutoCAD图形文件 17
1.5.3 保存AutoCAD图形文件 18
1.5.4 退出AutoCAD图形文件 19
1.6 AutoCAD的基本操作 19
1.6.1 激活命令的几种途径 19
1.6.2 结束或退出命令的几种方法 20
1.6.3 “命令行”操作 20
1.6.4 透明地使用命令 21
1.6.5 命令的重复、撤销与重做 21
1.6.6 鼠标的功能与操作 22
1.6.7 获取联机帮助 23
1.7 重新绘制和重新生成图形 23
1.8 缩放与平移视图 24
1.8.1 用鼠标对图形进行缩放与移动 24
1.8.2 用缩放命令对图形进行缩放 24
1.8.3 用平移命令对图形进行移动 28
1.9 AutoCAD的绘图环境设置 28
1.9.1 设置绘图选项 28
1.9.2 设置图形单位 29
1.9.3 设置图形界限 30
1.10 思考与练习 31第2章 基本绘图 32
2.1 创建线对象 32
2.1.1 绘制直线 32
2.1.2 绘制射线 34
2.1.3 绘制构造线 35
2.2 创建多边形对象 38
2.2.1 绘制矩形 38
2.2.2 绘制正多边形 41
2.3 创建圆弧类对象 42
2.3.1 绘制圆 42
2.3.2 绘制圆弧 44
2.3.3 绘制椭圆 47
2.3.4 绘制椭圆弧 49
2.4 创建点对象 50
2.4.1 绘制单点 50
2.4.2 绘制多点 50
2.4.3 绘制等分点 51
2.4.4 绘制定距等分点 51
2.5 思考与练习 52
第3章 精确高效地绘图 53
3.1 使用坐标 53
3.1.1 坐标系概述 53
3.1.2 直角坐标、极坐标以及坐标点的输入 53
3.1.3 坐标显示的控制 55
3.1.4 使用用户坐标系 57
3.1.5 使用点过滤器 59
3.2 使用对象捕捉 59
3.2.1 设置对象捕捉选项 59
3.2.2 使用对象捕捉的几种方法 60
3.3 使用捕捉、栅格和正交 65
3.3.1 使用捕捉和栅格 65
3.3.2 使用正交模式 66
3.4 使用自动追踪 66
3.4.1 设置自动追踪选项 66
3.4.2 使用极轴追踪 67
3.4.3 使用对象捕捉追踪 69
3.5 应用举例 70
3.6 思考与练习 73
第4章 高级绘图 75
4.1 创建多段线 75
4.1.1 绘制多段线 75
4.1.2 编辑多段线 80
4.2 创建样条曲线 82
4.2.1 绘制样条曲线 82
4.2.2 编辑样条曲线 84
4.3 徒手绘制图形 84
4.3.1 创建徒手线 84
4.3.2 创建修订云线 85
4.4 创建面域 87
4.5 创建填充图案 88
4.5.1 添加图案填充 88
4.5.2 编辑图案填充 91
4.5.3 分解图案 91
4.6 绘制圆环 92
4.7 思考与练习 92
第5章 控制图形显示 93
5.1 使用鸟瞰视图查看图形93
5.2 命名视图 94
5.2.1 了解命名视图 94
5.2.2 创建命名视图举例 95
5.3 AutoCAD的视口 96
5.3.1 视口的概念和作用 96
5.3.2 视口的创建和命名举例 97
5.3.3 视口的分割与合并 99
5.4 思考与练习 100
第6章 图形的编辑 101
6.1 选择对象 101
6.1.1 在使用编辑命令前直接选取对象 101
6.1.2 在使用编辑命令后选取对象 102
6.1.3 使用SELECT命令选取对象 107
6.1.4 全部选择 107
6.1.5 快速选择 107
6.1.6 过滤选择 109
6.2 调整对象 111
6.2.1 删除对象 111
6.2.2 移动对象 112
6.2.3 旋转对象 112
6.3 创建对象副本 113
6.3.1 复制对象 113
6.3.2 镜像对象 115
6.3.3 偏移对象 116
6.3.4 阵列对象 117
6.4 修改对象的形状及大小120
6.4.1 修剪对象 120
6.4.2 延伸对象 122
6.4.3 缩放对象 123
6.4.4 拉伸对象 124
6.4.5 拉长对象 125
6.5 拆分及修饰对象 127
6.5.1 分解对象 127
6.5.2 倒角 128
6.5.3 倒圆角 130
6.5.4 打断对象 132
6.6 使用夹点编辑图形 133
6.6.1 关于夹点 133
6.6.2 使用夹点编辑对象 134
6.7 修改对象的特性 136
6.7.1 使用对象“特性”面板修改对象的特性 136
6.7.2 使用“特性”窗口修改对象的特性 137
6.7.3 使用CHANGE和CHPROP命令修改对象的特性 139
6.7.4 匹配对象特性 139
6.8 思考与练习 140
第7章 创建文字与表格 142
7.1 创建文字 142
7.1.1 设置文字样式 142
7.1.2 创建单行文字 145
7.1.3 创建多行文字 149
7.1.4 插入外部文字 152
7.2 编辑文字 153
7.2.1 使用DDEDIT命令编辑文字 153
7.2.2 使用“特性”窗口编辑文字 154
7.2.3 比例缩放文字 154
7.2.4 对齐文字 155
7.2.5 查找与替换文字 155
7.3 表格 156
7.3.1 创建与设置表格样式156
7.3.2 插入表格 158
7.3.3 编辑表格 159
7.4 思考与练习 161
第8章 标注图形尺寸 163
8.1 尺寸标注 163
8.1.1 尺寸标注的概述 163
8.1.2 尺寸标注的组成 163
8.1.3 尺寸标注的注意事项 164
8.2 创建尺寸标注的准备工作 164
8.2.1 新建标注样式 164
8.2.2 设置尺寸线与尺寸界线 166
8.2.3 设置符号和箭头 167
8.2.4 设置文字 169
8.2.5 设置尺寸的调整 171
8.2.6 设置尺寸的主单位 173
8.2.7 设置尺寸的单位换算174
8.2.8 设置尺寸公差 175
8.3 标注尺寸 176
8.3.1 线性标注 176
8.3.2 对齐标注 177
8.3.3 坐标标注 178
8.3.4 弧长标注 178
8.3.5 半径标注 179
8.3.6 折弯半径标注 179
8.3.7 直径标注 180
8.3.8 绘制圆心标记 180
8.3.9 角度标注 180
8.3.10 基线标注 182
8.3.11 连续标注 183
8.3.12 多重引线标注 184
8.3.13 倾斜标注 187
8.3.14 快速标注 188
8.3.15 利用多行文字创建特殊要求的公差标注189
8.4 标注形位公差 190
8.4.1 形位公差概述 190
8.4.2 形位公差的标注 191
8.5 编辑尺寸标注 192
8.5.1 修改尺寸标注文字的位置 192
8.5.2 尺寸标注的编辑 193
8.5.3 尺寸的替代 194
8.5.4 使用夹点编辑尺寸 195
8.5.5 使用“特性”窗口编辑尺寸 195
8.6 思考与练习 196
第9章 用图层组织图形 197
9.1 创建和设置图层 197
9.1.1 图层概述 197
9.1.2 创建新图层 197
9.1.3 设置图层颜色 198
9.1.4 设置图层线型 199
9.1.5 设置图层线宽 200
9.1.6 设置图层状态 201
9.1.7 设置图层的打印样式202
9.2 管理图层 202
9.2.1 图层管理面板介绍 202
9.2.2 切换当前层 203
9.2.3 过滤图层 203
9.2.4 保存与恢复图层设置204
9.2.5 转换图层 205
9.2.6 改变对象所在图层 206
9.2.7 删除图层 207
9.3 图层的应用举例 207
9.4 思考与练习 209
第10章 图块及其属性 211
10.1 使用块 211
10.1.1 块的概述 211
10.1.2 创建块 211
10.1.3 插入块 213
10.1.4 写块 214
10.1.5 创建块/插入块/写块的应用综合举例215
10.2 使用块属性 217
10.2.1 块属性的特点 217
10.2.2 定义和编辑属性 218
10.3 思考与练习 223
第11章 使用光栅图像 225
11.1 光栅图像概述 225
11.1.1 光栅图像的特点 225
11.1.2 加载光栅图像 225
11.2 光栅图像的调整 227
11.2.1 调整亮度、对比度和褪色度227
11.2.2 调整光栅图像显示质量 228
11.2.3 调整光栅图像透明度 228
11.3 剪裁边界与边框显示 228
11.3.1 剪裁光栅图像 228
11.3.2 控制边框的显示 229
11.4 调整对象的显示顺序 229
11.5 调整光栅图像的比例 229
11.6 光栅图像管理器 230
11.7 思考与练习 231
第12章 轴测图的绘制 232
12.1 概述 232
12.2 轴测图的绘制过程 233
12.3 轴测图中圆角的绘制 238
12.4 思考与练习 239
第13章 三维图形的绘制与编辑 241
13.1 三维图形概述 241
13.1.1 三维绘图概述 241
13.1.2 三维坐标系 241
13.2 观察三维图形 243
13.2.1 设置视点进行观察243
13.2.2 使用三维动态观察器244
13.2.3 显示平面视图 245
13.2.4 快速设置预定义的视点245
13.2.5 以消隐方式显示图形246
13.3 三维对象的分类 246
13.4 创建基本的三维实体对象 247
13.5 创建三维拉伸实体 249
13.5.1 按指定的高度拉伸对象 249
13.5.2 沿路径拉伸对象 250
13.6 创建三维旋转实体 251
13.7 布尔运算 252
13.7.1 并集运算 252
13.7.2 差集运算 252
13.7.3 交集运算 253
13.7.4 干涉检查 254
13.8 三维对象的图形编辑255
13.8.1 三维旋转 255
13.8.2 三维阵列 256
13.8.3 三维镜像 257
13.8.4 对齐三维对象 258
13.8.5 三维实体倒角 259
13.8.6 三维实体倒圆角 260
13.8.7 三维实体剖切 260
13.8.8 创建三维实体的截面261
13.8.9 编辑三维实体的面262
13.9 三维对象的标注 265
13.10 思考与练习 266
第14章 使用辅助工具和命令268
14.1 使用AutoCAD设计中心268
14.1.1 AutoCAD设计中心的界面 268
14.1.2 AutoCAD设计中心的功能 269
14.2 计算与获取信息功能 271
14.2.1 计算面积 271
14.2.2 计算距离和角度 274
14.2.3 显示与图形有关的信息 274
14.2.4 查看实体特性 276
14.3 动作记录器的功能 276
14.4 其他辅助功能 277
14.4.1 重新命名对象或元素277
14.4.2 删除无用的项目 278
14.5 思考与练习 279
第15章 图形的输入/输出以及Internet连接 280
15.1 图形的输入/输出 280
15.1.1 输入其他格式的图形280
15.1.2 输入与输出DXF文件281
15.1.3 插入OLE对象 282
15.1.4 输出图形 283
15.2 布局与打印输出图形 283
15.2.1 模型空间和图纸空间 283
15.2.2 在图纸空间中使用视口 285
15.2.3 新建布局 285
15.2.4 管理布局 287
15.2.5 使用布局进行打印出图的一般过程287
15.2.6 使用打印样式 287
15.2.7 图样打印输出 288
15.3 AutoCAD的Internet功能90
15.3.1 输出Web图形 290
15.3.2 创建Web页 291
15.3.3 建立超级链接 292
15.4 电子传递文件 293
15.5 思考与练习 294
第16章 样板文件及图形创建实例 295
16.1 实例1──样板文件 295
16.2 实例2──卡环(单个视图) 297
16.3 实例3──锥轴(多个视图) 302
16.4 实例4──输送机传动原理图 312
16.5 实例5──液压原理图 319
16.6 实例6──槽轮设计原理图 331
16.7 实例7──建筑平面图的设计 339
16.8 实例8──电动机控制电路图 343
16.9 实例9──支架(三维实体模型)349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