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凝聚着祖国母亲和广东人民一片深情的东深供水工程,自建成使用以来经过三次扩建,对香港供水累计已突破110亿立方米,占香港淡水供应量近八成。从2000年8月开工的四期工程,通过建专用输水系统,实施清污分流,采取源水生物处理等先进手段,使输水方式由过去的河道敞开式输水变成封闭式输水,保证供应更清的东江水给香港,并解决东莞、深圳沿线地区的用水需要。
东改工程克服了种种难题,其四大技术突破创下了世界之最:旗岭、樟洋、金湖兴建的3座现浇预应力混凝土U形薄壳渡槽,在世界同类型渡槽中规模最大;旗岭、金湖泵站采用的液压式全调节立轴抽芯式斜流泵,在目前世界同类型斜流泵中最大;东改工程C-Ⅱ标段3.4公里采用了现浇环形后张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地下埋管,在世界同类型埋管中最大;东改工程供水流量大,渠道蓄水容积有限,4级泵站之间没有水库调节,属于“刚性”连接,这在当前大型调水工程中无先例可循,工程全线自动化监控系统国际领先。 2100433B
1、最早种植水稻和粟早在距今七千年至五千年的母系氏族公社时期,我国就曾经种植水稻和粟。2最早创造养蚕和丝绸早在距今约四五千年的父系氏族公社时期,我国已开端养蚕缫丝,防治技术有新的提高。4文字的运用,传...
中国建造的7大世界之最,你知道多少丹昆特大桥:位于京沪高铁江苏段,起自丹阳,途径常州、无锡、苏州,丹昆特大桥终到昆山。全长164.851公里,为目前吉尼斯世界纪录所记载的世界第一长桥--是美国庞恰特雷...
德国几个牌子的不锈钢锅(包括双立人,菲仕乐,WMF,SUS 等),材质是一模一样的。锅体是18/10 医用不锈钢,中间是夹的纯铝来导热,而锅底是18/0不锈钢(为了电磁炉用)。这些锅具...
中国建筑十大世界之最是什么
万里长城:世界最长的长城 长城是古代中国在不同时期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联盟侵袭而修 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的统称。 长城东西绵延上万华里, 因此又称作万里长城。 现存的长 城遗迹主要为始建于 14世纪的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辽东虎山,全长 8851.8 公里,平 均高 6 至 7 米、宽 4至 5 米。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的奇迹, 是中国悠久历史 的见证。它与天安门, 兵马俑一起被世人视为中国的象征。 秦始皇陵: 世界最大的陵墓 秦 始皇陵位于距西安市 30多千米的临潼县城以东的骊山脚下。据史书记载:秦始皇赵政从 13 岁即位时就开始营建陵园, 由丞相李斯主持规划设计, 大将章邯监工, 修筑时间长达 38 年, 工程之浩大、气魄之宏伟,创历代封建统治者奢侈厚葬之先例。 1974 年被发现,这个第一 个统一中国的皇帝, 殁于公元前 210 年,葬于陵墓的中心。 在他陵墓的周围环绕
南水北调工程的“世界之最”
<正>世界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横穿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涉及十余个省区市,输水线路长穿越河流多,工程涉及面广,效益巨大,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巨型水利工程。——世界上供水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工程规划最终年调水规模为448亿立方米。其中,东线148亿立方米,中线130亿立方米,西线170亿立方米。三线供水区域控制面积达145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陆地国土面积的15%。——世界距离最长的调水工程。南水北调工程规划的东、中、西线干线总长度达43 50公里。目前正在建设的东、中线一期工程干线总长为2899公里,沿线六省市一级配套支渠约2700公里,总长度达5599公里。
《水利工程合同管理:东改工程实践与探索》的主要内容是对东改工程自开工以来项目法人在合同管理方面的总结,重点介绍了工程各项目在计量、支付、变更和索赔,变更价款以及完工结算等方面的实际操作办法和相关程序,以及部分操作案例。《水利工程合同管理:东改工程实践与探索》全面、系统、深刻地阐述了合同管理商务方面的有关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上回答了大型基建工程建设中艰难的命题,既是东改工程建设投资的经验总结,也是广东水利人智慧和经验的结晶。 《水利工程合同管理:东改工程实践与探索》可供从事水利行业或其他行业合同商务管理人员参考。
棚(城)改工作关乎棚户区(城中村)千家万户百姓的切身利益,也是各级政府为群众谋福祉的必然选择。碑林区昔日破烂不堪的院落、狭窄的通道、老式煤炉、泥泞的小道转瞬间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林立的高楼。水电气等设施接通了,小区的花园建起来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群众健身广场、地下车库等也陆续跟进和完善;年轻人走进了阅览室,老年人漫步在林荫道上,小朋友在小区里跳着嬉闹着,一幅幅和谐的图卷正在展开……这是西安碑林区棚(城)改十年矢志不渝奋斗和华丽转身的缩影,也是居民群众美好向往已然实现的写照。
自2005年12月起,碑林区启动了第一个城中村改造项目——李家村服装城综合改造,至今已走过十年的历程。先后完成了22个村、24个城改项目和4个棚户区改造项目,涉及群众76000余人,回迁安置住宅面积320余万平方米。碑林区棚(城)改工作一路走来有成功经验,有驻足思考,也有为民担当,更有承载碑林区几万棚户区(城中村)百姓的期望,这一切都在悄然改变。
强化问题导向 关注民生民本
随着碑林区前期实施的棚户区(城中村)改造项目住宅回迁安置工作的结束,如何实现回迁安置后群众的安居乐业始终是碑林区棚(城)改人高度关注和全力解决的头等大事。
碑林区棚(城)改办首先从基础配套设施入手,严格要求项目单位保证水电气、电梯、消防设备等基础配套设施到位,满足回迁群众正常的生活需要,地下车库、供暖等设施及时跟进和完善;在小区业主委员会未成立之前,由项目单位确定一家物业公司为群众提供服务。其次,在日常工作中,碑林区棚(城)改办落实领导分片包抓、干部包抓社区和回迁安置项目责任,精细化管理,一对一服务,定期深入回迁安置小区,了解和掌握群众的生产生活,及时协调解决群众生活中遇到的难事、烦心事;相关业务科室不定期对社区和物业公司开展巡查和督导,发现问题,责成其及时整改,不断提升社区和物业公司服务群众的效能。同时,大力推进股份制改制工作,以按劳分配和按股分配相结合明晰产权,对群众回迁安置商业房实行统一经租,公开竞标,民主管理,最大限度地维护群众的合法利益,为群众安居乐业提供根本保障。
突出素质养成 提升服务水平
村民“上楼”了,但骨子里还有村的概念和老旧习俗,如何让原有的村民较快地融入现代化居民生活,成为真正的城里人,这也是摆在碑林区棚(城)改人面前的一道亟待答复的命题。
在完善棚(城)改项目配套设施的基础上,碑林区注重从“村民”的素质教育和习惯养成入手,不断提升居民的文明素质和幸福指数。首先,努力打造标准化的社区办公服务场所,先后为西何、南沙等多个社区建成了300平米以上的办公用房,从功能设置、标识标牌、活动设计、制度规范等方面进行了标准化改造提升。社区建起了一厅式办公大厅,为群众提供低保、医保、救助、助残等方面的服务;新建了多功能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计生服务中心、残疾人康复室、小区防范监控、健身器材和健身路径等,努力打造十分钟便民圈。其次,强化教育培训,提升居民素质,充分利用社区功能室,通过灌输式授课培训、举办红歌会、趣味运动会、书画摄影作品展等方式,培养居民健康生活方式。同时,指导居民成立文体团队、红白理事会、引入社会组织、建立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等。随着各类组织深入工作和有效服务,居民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悄然变化,城市社区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功能也得到了进一步彰显。
抢抓发展机遇 稳步推进建设
近两年来,根据中省市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总体部署,如何抢抓机遇,厘清思路、开拓创新,真正把棚(城)改工作这项民心工程办好、办实,是碑林棚(城)改人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碑林棚(城)改人首先在吃透政策法规和文件精神上下功夫,组织专题培训学习,开展讨论交流,新老政策比照,总结完善棚(城)改经验和不足,确立了“规划引领,连片改造,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以人为本,惠民益民”的棚户区改造工作原则,积极构建区街联动、条块结合、属地管理、分类实施的工作机制。其次,健全和完善了棚户区改造项目“两会三审”、分级决策制度;对项目策划、包装、计划、规划、投资收益等进行可行性论证,增设了项目单位资质、成功案例、纳税地等准入条件,只要不符合产业导向、经济效益差、投资密度小、带动效应弱的项目,一律不得上报、核准或备案。重点强化对项目单位资金实力的认定,建立了改造项目诚意金监管制度,通过开设资金监管账户,完善监管方式,根据项目用地规模确定监管资金数额,按照项目进度分批释放监管资金,确保有实力的企业参与碑林的棚户区改造工作,助推全区经济转型优化升级。
棚户区改造工作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也是对碑林区的严峻考验。必须有忠诚的信念、为民的情怀、责任的担当作保障;也只有不畏困难,锐意创新,戮力前行,才能取信于民,造福于民。碑林区全区上下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刻领会中省市关于进一步加快棚户区改造工作精神,强化对棚改“新八条”的理解和运用,以严的精神,实的作风,心怀为民谋福祉的强烈责任和时代担当,一步一个脚印,迈出坚实的步伐,努力为美丽碑林建设再立新功,为和谐宜居西安贡献力量。
碑林区棚(城)改项目典范
李家村的现代商业中心
“抬头不见天,行走三尺道”,到过此地的人们经常这样形容李家村这个经营村落。作为西安市最具代表性的“城中村”,李家村位于雁塔路以西,长胜街以东,友谊路以北,煤炭研究院以南地区。距西安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带钟楼旧城仅1公里之遥,交通便捷,地理位置比较优越。
为了从根本上消除各种安全隐患和创造更大价值的商业环境,碑林区政府决定对李家村进行全面的综合改造。历时五年改造后的李家村,抛去了往日那个杂乱拥挤的旧容颜,换上了繁华、整洁、高雅的新外衣。2008年5月16日,在拆迁改造后的李家村竖起了一座35万平方米的城市综合体——万达广场。它集大型百货、超级市场、国际影院、数码城、电玩城、高档公寓和写字楼等诸多建筑为一体,充分彰显与原李家村服装城天壤之别的现代商业气魄和文化冲击。它的落成填补了这个商圈原本的业态不足,使其从单一的模式中跳了出来,真正成为功能化、现代化商圈。使消费者以全新的生活方式与消费理念,漫步于世界的潮流商品之中,感受现代生活的独特魅力。
东窑坊的新型综合小区
东窑坊是西安市重点启动的18处棚户区改造项目之一,占地48亩。该地区较金花北路低5至7米,地势低洼,没有市政配套,上千人只有一个旱厕。居民住房基本都是历史形成的棚房和临时搭建的建筑,环境质量极差。这里逢雨必涝,遇涝必灾,是全市防汛重点地区。市委、市政府对东窑坊改造十分重视,将其列为全市棚户区改造重点项目。
2007年3月24日,东窑坊棚户区改造正式启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级各部门大力配合下,碑林区政府经过周密部署及辛勤努力,仅用两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拆迁任务,拆迁面积4.5万平方米,涉及居民405户1416人,实现了拆迁“零”上访,使社会和谐在棚户区改造中得到了充分彰显。该项目在2009年9月全面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建成后的新型综合小区包括幼儿园、医疗中心等各种公共设施一应俱全,成为城市功能完备、基础设施齐全,商业繁荣,交通便利,集商贸、娱乐、人居为一体的新型综合小区。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近日在杭州发布权威消息,中国首个燃煤发电机组烟气超低排放改造项目——浙江能源集团所属嘉兴发电厂三期8号、7号百万机组主要污染物排放水平均低于天然气机组排放标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经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等权威机构检测,浙能嘉电7号、8号机组在不同工况时,烟囱总排口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三项主要烟气污染物的排放数据分别比被称为“史上最严”的国家《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规定的重点地区排放标准下降84.6%、70%、76.3%,明显低于天然气燃气轮机组排放水平。
据了解,浙能集团自主创新的“多种污染物高效协同脱除集成技术”,对燃煤机组现有脱硝、脱硫和除尘设备进行提效,引入新的环保设备和技术对汞和三氧化硫进行进一步脱除,使电厂排放的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达到甚至低于天然气燃气轮机组的排放标准,尤其是PM2.5脱除率可达85%以上。目前,这一技术已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专利并获得受理。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热能工程研究所所长岑可法认为,这套超低排放技术整合了世界上目前比较成熟和先进的各种污染物处理技术,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燃煤清洁化新路径,具备大范围推广和复制的价值和可能,将对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源发展战略制定产生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