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电工技术基础篇
第一章 直流电路
1.1 电路的基本概念
1.1.1 电路及其基本物理量
1.1.2 电路基本元件及其伏安特性
1.1.3 电路的工作状态
1.2 直流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1.2.1 电路的等效变换
1.2.2 基尔霍夫定律
1.2.3 支路电流法
1.2.4 叠加定理
1.2.5 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
1.2.6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1.2.7 节点电压法
1.2.8 含受控源电路简介
1.3 直流电路实验实训
1.3.1 电路元件伏安特性的测定
1.3.2 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
1.3.3 验证戴维宁定理及电路最大功率传输的研究
本章小结
习题一
第二章 正弦交流电路
2.1 正弦量与正弦电路
2.1.1 正弦量的时域表示法
2.1.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
2.2 正弦交流电路分析
2.2.1 电阻、电感、电容元件及其交流伏安特性
2.2.2 阻抗的概念与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
2.2.3 正弦交流电路的功率
2.2.4 电路的谐振特性分析
2.3 三相正弦交流电路
2.3.1 三相交流电源
2.3.2 三相负载的连接
2.3.3 三相电路的功率
2.4 输配电与安全用电简介
2.4.1 输配电简介
2.4.2 安全用电常识
2.5 正弦交流电路实验实训
2.5.1 RLC串联谐振电路特性的研究
2.5.2 三相正弦交流电路电压、电流的测量
本章小结
习题二
第三章 电路的过渡过程
3.1 过渡过程的产生与换路定律
3.1.1 电路中产生过渡过程的原因
3.1.2 换路定律及电压、电流初始值的确定
3.2 一阶RC、RL电路的过渡过程分析
3.2.1 RC电路的过渡过程分析
3.2.2 RL电路的过渡过程分析
3.2.3 一阶线性电路过渡过程分析的三要素法
3.3 过渡过程实验实训——一阶动态电路测试与分析
本章小结
习题三
第四章 磁路与变压器
4.1 磁路的基本概念
4.1.1 磁场的基本物理量
4.1.2 磁性材料的磁性能
4.1.3 磁路及其基本定律
4.2 变压器
4.2.1 变压器的结构原理与功能
4.2.2 变压器的外特性与效率
4.2.3 特殊用途变压器
本章小结
习题四
第五章 异步电动机及其控制线路
5.1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与特性
5.1.1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5.1.2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电磁转矩与机械特性
5.1.3 三相异步电动机技术数据及选择
5.2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运行控制
5.2.1 常用低压控制电器介绍
5.2.2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与调速分析
5.2.3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典型控制线路
5.3 其他电动机简介
5.3.1 单相异步电动机
5.3.2 直流电动机
5.3.3 控制电机
5.4 电机控制实验实训
5.4.1 低压控制电器的识别和电动机的点动、长动控制
5.4.2 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
本章小结
习题五
电子技术基础篇
第六章 晶体管及其应用电路
6.1 二极管及其应用
6.1.1 二极管的单向导电特性
6.1.2 特殊二极管
6.1.3 整流、滤波及稳压二极管稳压电路
6.2 晶体管及其应用
6.2.1 晶体管的电流放大特性
6.2.2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
6.3 集成运算放大器应用电路
6.3.1 运算放大器简介
6.3.2 运算放大器应用电路
6.4 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
6.4.1 负反馈原理
6.4.2 负反馈类型及判别
6.4.3 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6.5 电子稳压电源
6.5.1 简单的串联型晶体管稳压电路
6.5.2 带有放大环节的串联型稳压电路
6.5.3 集成稳压电路
6.6 模拟电路实验实训
6.6.1 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测试
6.6.2 运算放大器基本应用电路
本章小结
习题六
第七章 门电路与组合逻辑电路
7.1 逻辑代数与门电路
7.1.1 逻辑代数初步
7.1.2 集成逻辑门电路
7.1.3 MOS电路和TTL电路的使用特点比较
7.2 加法器
7.3 编码器
7.3.1 编码器概念
7.3.2 集成编码器使用
7.4 译码驱动显示电路
7.4.1 译码电路
7.4.2 译码驱动显示电路
7.5 组合逻辑电路实验实训
7.5.1 基本逻辑门功能测试及使用
7.5.2 译码器及其应用
本章小结
习题七
第八章 触发器与时序逻辑电路
8.1 集成双稳态触发器
8.1.1 双稳态触发器的基本特性
8.1.2 常用触发器介绍
8.1.3 触发器应用举例
8.2 时序逻辑电路
8.2.1 时序逻辑电路的特征
8.2.2 计数器电路的分析与应用
8.2.3 中规模集成计数器的应用
8.2.4 半导体存储器简介
8.3 时序逻辑电路实验实训
8.3.1 触发器特性测试与计数器电路
8.3.2 中规模集成计数器与译码、显示电路
本章小结
习题八
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参考文献2100433B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第2版)》第1版自2005年出版以来,得到了很多院校师生的认可,但是随着高职高专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也发生了变化,《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第2版)》即是根据这一需求修订而成的。《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第2版)》精简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原则,突出应用,更符合当前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呵呵 电路分析基础包含了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是电路分析基础的子集。
电子电工电气部分21世纪大学新型参考教材系列(电力电子学)21世纪高等学校教材(接地)led制造技术与应用OHM电子爱好者读物(电子机械入门)ups不间断电源剖析与应用ups应用及其维修技术ups应用...
恰好这两门课程我都学过,也教过,就按照自己的理解作答吧。电工电子技术:特征:简明扼要,一般性的电学课程,是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技术、数字电路技术三门课程的简化综合版。针对群体:非电专业从业者,或高等职业...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作业1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作业 1 1、题 1图中,已知 I 1= 3mA, I 2= 1mA。求电路元件 3 中的电流 I3和其两端的电压 U3,并说明它是电源还是负载。验算整个电路各个功率是否平衡。 姓名: 学号: 得分: 教师签名: 2、如题 2图所示电路.试用等效化简法求电路中的电压 U。 3、试用叠加定理求题 3图所示电路中的电流 I2。 4、用戴维宁定理,求题 4图所示各电路的等效电路。 5、题 5 图各电路中,负载 RL 分别取何值时才能获得最大功率?并求其最大功率 PLmax。 6、由 R=30Ω, L=255 mH ,C=40μF构成串联电路,接在 f=50 Hz 的电源上。已知 电阻元件上电压相量 U R= 020.2360 V,求阻抗 Z、电流 I、外加电压 U 及电感 元件、电容元件上电压相量 U L、UC,画相量图。 7、正弦交流电压 u=220 2 sinl00πt V
(整理)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章节重难点(大专)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章节名称:第一章 直流电路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节 电路的组成及其基本物理量 第二节 电路的基本元件 第三节 基尔霍夫定律及其应用 第四节 二端网路的等效 第五节 叠加定理与戴维南定理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对本章知识的学习, 要求学生掌握关于电路的基本物理量及 基本知识,理解并熟练掌握基尔霍夫定律, 能够运用其分析复杂电路; 掌握电压源和电流源的等效变换,叠加定理与戴维南定理。 重点: 基尔霍夫定律及其应用;二端网络的等效 难点: 叠加定理与戴维南定理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设计与方法) : 1、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日历安排,进行本章内容的讲授; 2、对重点讲解基尔霍夫定律,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 3、通过实验加深对基尔霍夫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4、本章内容小结,处理本章课后习题。 教学手段: 课堂讲授 作业: 1-1 1-2 1-3 1-15 1-16 1-18
图书简介
全书共分为两篇。上篇为电工基础,包括电路理论、变压器、电动机;下篇为电子技术,包括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电气过程中的测量与控制技术。各章均备有较多的例题、习题、思考题,并将计算机仿真结果(程序或分析过程)嵌入到具体的知识点中。 2100433B
系统地介绍了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内容,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作为首要目标,内容系统连贯,深入浅出;案例通俗易懂,典型生动;插入了电子元器件实物图片,直观形象;附录中列出了电阻、电容和常用电子器件的型号参数及使用方法,实用性强。本书主要包括: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知识、低压电器与电工测量、交流电路、电动机与变压器、常用电子器件及其应用、集成运算放大器,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模拟量与数字量的转换等内容。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材分上册(电工)、下册(电子)及实验与实训三部分,《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上册·电工)》为上册。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上册·电工)》可作为高职高专数控技术应用、机电技术等专业基础课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