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ISBN:9787519847944
版次:1
商品编码:13062558
品牌:中国电力出版社(zhongguodianlichubanshe)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20-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11
字数:168000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电池储能电站设计实用技术》着重介绍了电化学电池储能电站相关标准、典型设备设计要求及技术规范、并网技术及相关要求,并以实际工程案例说明电化学电池储能电站设计中的重点问题及注意事项。
《电池储能电站设计实用技术》共5章,主要内容包括概述、电池储能技术标准、电池储能电站主要设备、电池储能电站接入电网要求以及电池储能电站防雷与消防设计。
《电池储能电站设计实用技术》可供电化学电池储能电站的设计人员、项目经理、工程师、项目前期开发人员阅读参考。
目录
前言
第1章 概述
1.1 电池储能技术
1.2 电池储能电站的现状及预期
1.3 大容量电池储能电站运营模式
1.4 大容量电池储能电站经济性分析
第2章 电池储能技术标准
2.1 电池储能技术标准发展现状
2.2 电池储能电站设计规范
第3章 电池储能电站主要设备
3.1 电池储能电站设计原则
3.2 电化学储能电池
3.3 电池管理系统
3.4 电池储能功率变换系统
3.5 电池储能电站监控与调度管理系统
3.6 电池储能电站电气一次系统设计
3.7 电池储能电站电气二次及其他系统设计
第4章 电池储能电站接入电网要求
4.1 电池储能电站并网标准
4.2 电池储能电站并网技术
4.3 电池储能电站的并网测试
4.4 电化学电池储能电站并网新技术
第5章 电池储能电站防雷与消防设计
5.1 电池储能电站防雷与接地技术
5.2 电池储能电站消防设计
调峰蓄能 例如,白天把水蓄到水库,晚上用来发电或者夏季水多,把水蓄起来,到了冬季枯水期再用
光伏发电分为:离网和并网。光伏组件只是发电装置,不具备储电作用,并网是光伏组件发的电直接并到国家电网里,不需要储能的。而离网是单独使用的,在光线弱或者没有光线的时候,以及用电高峰期但电不够用的情况下,...
要想获得电工上岗证可以参加劳动部门委托的培训机构培训考证,获得电工上岗证书后可参加用人单位的招工应聘。也可拜师学习,通过动手掌握实际操作本领。
储能电站综合效益评价体系设计研究
储能是智能电网中不可或缺的关键部分。储能电站及整个储能体系的优化规划和运行,需要对储能进行更深入量化的综合效益分析与评估,而分析和评估的基础在于清晰完整的储能综合效益体系。在深入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个清晰全面的多维度的储能功能作用与效益综合体系。基于该体系,可实现储能效益的量化评估,为储能的部署和运行提供科学依据。
装配(电池与储能技术)
装配(电池与储能技术)
大连液流电池储能调峰电站是大连市热电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电站。
2016年10月26日,大连市热电集团有限公司对外披露,总投资35亿元人民币的大连液流电池储能调峰电站国家示范项目建设日前正式步入正轨,2016年项目的规划、土地、环评等工作已经有序展开。
大连液流电池储能调峰电站项目主要依托一种以钒为活性物质呈循环流动液态的氧化还原电池技术。钒电池作为储能系统具有容量大、转换迅速、无污染、操作成本低、安全性高、使用寿命长等特点。与传统的蓄水储能、机械储能相比,这种新型的大功率化学储能方式不用受地理位置的限制,正成为全世界发达国家研究和利用的热点。 2100433B
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与传统电站不同,在实现“谷电峰用”的同时,更发挥了钠离子电池低成本的优势。
钠离子储能电站在用电低谷,电网电价低时蓄电;在用电高峰,电网电价高时使用蓄电。“谷电峰用”的基本模式,将节约用电成本。另外在电网突发停电时,也能及时切换为储能电站供电,避免停电带来损失。
2019年3月29日,世界首座100 kWh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诞生,并成功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长三角研究中心供电,标志着我国率先实现了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的示范运行。
2021年6月28日,中科院物理所与中科海钠在山西太原综改区联合推出了全球首套1MWh钠离子电池光储充智能微网系统,并成功投入运行。该系统以钠离子电池为储能主体,结合市电、光伏和充电设施形成一个微网系统,可根据需求与公共电网智能互动。 2100433B
2016年10月26日,大连市热电集团有限公司对外披露,总投资35亿元人民币的大连液流电池储能调峰电站国家示范项目建设日前正式步入正轨,目前项目的规划、土地、环评等工作已经有序展开。
大连液流电池储能调峰电站项目主要依托一种以钒为活性物质呈循环流动液态的氧化还原电池技术。钒电池作为储能系统具有容量大、转换迅速、无污染、操作成本低、安全性高、使用寿命长等特点。与传统的蓄水储能、机械储能相比,这种新型的大功率化学储能方式不用受地理位置的限制,正成为全世界发达国家研究和利用的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