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暖通百科

地表水源热泵理论及应用

《地表水源热泵理论及应用》是2011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陈晓。 

地表水源热泵理论及应用基本信息

地表水源热泵理论及应用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热泵与节能减排

1.2 地源热泵系统的形式与结构

1.2.1 地下水源热泵系统

1.2.2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

1.2.3 地表水源热泵系统

1.3 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及开发利用

1.3.1 水资源的循环

1.3.2 我国水资源的分布

1.3.3 我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1.4 地表水源热泵发展与研究现状

1.4.1 国外地表水源热泵的发展

1.4.2 国内地表水源热泵的发展现状

1.4.3 地表水源热泵研究现状

1.5 地表水源热泵研究与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2章 地表水温预测方法及其应用

2.1 湖泊、水库的温度分层现象

2.2 经验公式法

2.2.1 水库水温垂向分布经验公式

2.2.2 河流及浅水湖泊水温经验公式

2.3 零维水温模型

2.3.1 零维水温模型介绍

2.3.2 自然水温模拟

2.3.3 排热与取热对水温的影响

2.4 垂向—维水温预测

2.4.1 垂向—维水温模型介绍

2.4.2 垂向—维水温模型的求解

2.4.3 垂向—维水温计算实例

2.5 平面二维水温预测

2.5.1 近区浮射流

2.5.2 远区流动与热扩散

2.5.3 河流温排水的简化模型

2.6 随机水温模型

2.6.1 随机模型的建立

2.6.2 随机模型参数的确定

2.6.3 随机微分方程的解过程的数字特征

2.6.4 随机模型的应用

第3章 开式地表水源热泵系统

3.1 开式系统运行时水面的散热与得热机理

3.1.1 超温水面散热机理

3.1.2 弱温水面得热机理

3.2 开式系统的中间换热器

3.2.1 开式系统的应用形式

3.2.2 板式换热器的结构及性能特点

3.2.3 板式换热器的选型计算方法

3.2.4 开式系统中板式换热器选型计算实例

3.3 开式地表水换热器防腐防垢及除垢技术

3.3.1 地表水处理措施与方法

3.3.2 污垢的类型与形成

3.3.3 开式地表水换热器的防腐防垢措施

3.3.4 开式地表水换热器的污垢清洗方法

3.4 取排水方式与设施

3.4.1 取水位置的选择

3.4.2 常见的取水方式

3.4.3 排水设施

3.4.4 取排水系统的施工

3.5 地表水利用温差的优化

3.5.1 总功率梯度的计算

3.5.2 地表水利用温差优化方法及应用

第4章 闭式地表水源热泵系统

4.1 闭式地表水换热器的形式与构造

4.2 水下盘管的换热性能测试

4.2.1 水下盘管传热系数的计算公式

4.2.2 测试系统

4.2.3 测试结果与分析

4.3 水下盘管换热量与长度的关系

4.4 闭式地表水换热器系统的设计

4.4.1 闭式地表水换热器系统的设计方法

4.4.2 闭式地表水换热器系统设计实例

4.5 闭式地表水源热泵系统的运行特性

4.5.1 闭式系统的动态模型

4.5.2 闭式系统运行特性实例分析

4.6 闭式地表水换热器系统的施工

4.6.1 聚乙烯管道施工

4.6.2 系统安装与调试的基本步骤

第5章 地埋管一地表水复合式地源热泵系统

5.1 串联式地埋管一地表水复合地源热泵系统

5.1.1 研究背景

5.1.2 系统的结构

5.1.3 系统的模型

5.1.4 实例计算与分析

5.2 并联式地埋管一地表水复合地源热泵系统

5.3 地表水体作为辅助冷却源的复合式系统

5.3.1 系统的形式与结构

5.3.2 喷淋冷却过程的模拟与分析

5.3.3 喷淋冷却对取水温度的影响

第6章 地表水源热泵系统的设计与调节

6.1 工程勘察

6.1.1 工程场地及地表水源勘察

6.1.2 地表水设计水温的确定

6.2 地表水源热泵的适用性评价

6.2.1 经济性评价与性能评价

6.2.2 水环境影响评价

6.3 地表水源热泵系统的性能化设计

6.4 地表水源热泵空调的水系统及能耗分析

6.4.1 地表水源热泵空调的水系统形式

6.4.2 地源热泵与常规空调热源的能耗比较

6.4.3 输送能耗对地源热泵系统节能率的影响

6.5 水源热泵机组的选择

6.5.1 水源热泵机组选择的注意事项

6.5.2 干式蒸发器

6.5.3 满液式蒸发器

6.5.4 喷淋降膜式蒸发器

6.6 水源侧水系统的调节与控制

6.6.1 开式系统的调节与控制

6.6.2 水环式系统的调节与控制

第7章 地表水源热泵工程实例

7.1 湖南省湘潭市城市中心区湖水热泵系统

7.1.1 系统结构

7.1.2 取水与排水系统

7.1.3 系统运行情况

7.2 美国艾奥瓦州Burlington市Great River医疗中心闭式地表水源热泵系统

7.3 瑞典Lomma镇复合式河水热泵系统

7.4 宁波市鄞州区国税局大楼复合式地源热泵系统

7.4.1 工程概况

7.4.2 喷泉散热效果模拟分析

7.5 挪威Bodo空军基地海水热泵系统

7.6 东莞塘厦三正半山酒店湖水热泵系统

附录

附录1 2006年我国各水资源一级区水资源量

附录2 2006年我国各省级行政区水资源量

附录3 2006年我国各水资源一级区供用水量

附录4 2006年我国各省级行政区供用水量

附录5 2007年我国地表水资源的水质状况

附录6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选摘

附录7 《循环冷却水用再生水水质标准》HG/T 3923—2007选摘

附录8 《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T 48—999选摘

附录9 2001年湘江湘潭水文站逐日水温观测值

附录10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程》GB 50366—2009选摘

附录11 《水源热泵机组》GB/T 19409—2003选摘

查看详情

地表水源热泵理论及应用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水源热泵

  • 系列:PHNIX系列;型号:PTWSHW500S-GX;说明:高温水源热泵;
  • 芬尼
  • 13%
  • 贵州省仁怀市升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2025-07-22
查看价格

水源热泵

  • 系列:PHNIX系列;型号:PTWSHW250S-GX;说明:高温水源热泵;
  • 芬尼
  • 13%
  • 贵州省仁怀市升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2025-07-22
查看价格

水源热泵

  • LSBLGR220S
  • 海尔
  • 13%
  • 重庆海尔空调器有限公司
  • 2025-07-22
查看价格

满液式水源热泵

  • LSFBLGR770S
  • 海尔
  • 13%
  • 广州市贝园空调设备有限公司海尔空调广东总代理
  • 2025-07-22
查看价格

满液式水源热泵

  • LSFBLGR1180D
  • 海尔
  • 13%
  • 广州市贝园空调设备有限公司海尔空调广东总代理
  • 2025-07-22
查看价格

分体式水源热泵(天花式末端)

  • L5.5DW/Q
  • 湛江市2011年9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分体式水源热泵(天花式末端)

  • L7.5DW/Q
  • 湛江市2011年9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分体式水源热泵(天花式末端)

  • L12DW/Q
  • 湛江市2011年9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分体式水源热泵(低静压风管式末端)

  • R2.5DW/Pl
  • 湛江市2011年9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分体式水源热泵(低静压风管式末端)

  • L5.5DW/Pl
  • 湛江市2011年9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满液式水源热泵

  • LSFBLGR2100D
  • 4
  • 1
  • 海尔
  • 中高档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5-11-03
查看价格

满液式水源热泵

  • LSFBLGR3070F
  • 2
  • 1
  • 海尔
  • 中高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5-08-17
查看价格

满液式水源热泵

  • LSFBLGR590S
  • 8
  • 1
  • 海尔
  • 中高档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5-06-03
查看价格

满液式水源热泵

  • LSFBLGR490S
  • 4
  • 1
  • 海尔
  • 中高档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5-05-29
查看价格

满液式水源热泵

  • LSFBLGR770S
  • 1
  • 1
  • 海尔
  • 中高档
  • 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5-09-26
查看价格

地表水源热泵理论及应用内容简介

《地表水源热泵理论及应用》由陈晓所著,体现了作者近年来在地表水源热泵方面的研究成果。全书共分为7章,第1章为绪论,论述了地表水源热泵的特点、研究与发展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第2章介绍了几种地表水温预测方法及其应用;第3章介绍了开式地表水源热泵系统的原理、各部分的结构与设计、系统优化方法;第4章介绍了闭式地表水源热泵系统的构造、换热特性、系统模型及系统设计与安装;第5章系统地研究了地埋管一地表水复合式地源热泵系统;第6章介绍了地表水源热泵系统设计与运行调节方面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第7章为地表水源热泵工程实例介绍。本书可供能源、暖通空调、制冷、建筑节能及地源热泵行业的科研、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也可供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老师、研究生及高年级本科生参考使用。

查看详情

地表水源热泵理论及应用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地表水源热泵管式换热法及其特性研究 地表水源热泵管式换热法及其特性研究

地表水源热泵管式换热法及其特性研究

格式:pdf

大小:298KB

页数: 5页

地表水源热泵管式换热法及其特性研究——奉文介绍了管式换热法的原理及其优点,基于流动与换热准则关联式,分析比较了套管换热装置的换热特性、阻力特性;利用传热单元数£一Ⅳ ,法研究探讨了套管顺、逆两种形式的换热效率,并进一步分析了管式换热法的经济性...

地表水源热泵管式换热法及其特性研究 地表水源热泵管式换热法及其特性研究

地表水源热泵管式换热法及其特性研究

格式:pdf

大小:650KB

页数: 5页

本文介绍了管式换热法的原理及其优点,基于流动与换热准则关联式,分析比较了套管换热装置的换热特性、阻力特性;利用传热单元数ε-NTU法研究探讨了套管顺、逆两种形式的换热效率,并进一步分析了管式换热法的经济性。研究表明,管式换热法适宜长距离水源条件,应用范围广;套管装置换热Re数高,对流换热系数大50%,但流动阻力为普通换热方式的2~3倍;管式换热形式分为逆流与顺流两种,其中逆流较顺流可减少20%的套管换热面积或长度;另外,套管换热装置比普通换热方式需增加60%的换热管耗材量。

地表水水源热泵系统应用实例分析

【学员问题】地表水水源热泵系统应用实例分析?

【解答】1、工程概况

某研发基地位于北京市通州区内,可建用地580亩,利用废坑塘注水造水面约150亩。建筑规模9.5万平方米,主要用途为科研、开发、仓储、办公用房及实验住宅等配套设施,大致分配比例为:研究与开发-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实验住宅-3万平方米,公建-0.74万平方米,市政-0.22万平方米。根据基地实际情况及院有关部门的意见,考虑环保要求,拟利用地表水水源热泵系统进行供暖和供冷。

2、利用水源热泵的可行性及水源热泵系统的选择

地表水水源热泵系统是地源热泵系统中的一种,是以地表水作为冷热源的供暖供冷系统。由于其环保性和节能性,近期在国内外都得到了大力推广和应用。

地表水易受污染,泥沙、水藻等杂质含量高,水表面直接与空气接触,水体含氧量较高,腐蚀性强,如果将地表水直接供应到每台热泵机组进行换热,容易导致热泵机组寿命的降低,换热器结垢而性能下降,严重时还会导致管路阻塞,因此不宜将地表水直接供应到每台热泵机组换热。而如果将地表水和建筑内循环水之间是用换热器分开,热交换器采取小温差换热的方式运行,这样就可以用廉价的换热器保护了昂贵的水源热泵机组,如果建筑物之间存在热回收的可能的话,这种系统形式也可以自动在各建筑间进行热回收,但由于存在换热温差,造成不能充分利用地表水的能量的问题。当地表水流量或温度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时,可以采用一些辅助设备,如冬季用锅炉,夏季用冷却塔作为调峰设备,也可以帮助系统达到使用要求。

根据北京市的气象、水文条件,夏季北京市地表水平均温度一般为25~27℃,以换热器5℃温差考虑,则热泵机组夏季的进水平均温度不会高于32℃,如果夏季热泵的冷却水侧进出口温差为5℃,则热泵机组出水温度不到37℃,根据热泵机组的技术要求,这时的冷却水供回水温差是能够保证夏季热泵机组制冷正常运行的。

在冬季,北京市地表水平均温度一般为4℃左右,以换热器2℃温差考虑,则热泵机组冬季的进水温度不会高于2℃,以冬季热泵的冷冻水侧进出口温差为5℃考虑则热泵机组出水温度不到-3℃,则须在循环水中添加防冻液。而此时热泵机组制热工况下的C.O.P.值约在2~3之间(不同厂家生产的机组之间C.O.P.值略有差别),而C.O.P.值越高,热泵机组的制热能力越高,当地表水温度过低(低于4℃),或地表水量不足时,需考虑采用其它辅助热源如锅炉加热热泵机组的冷冻水循环水,以保证热泵机组在较高的制热能力下运行。采用辅助热源如锅炉加热热泵机组的冷冻水循环水与用锅炉直接供暖等常规供暖形式相比在节能上是没有优势可言的,但是采用辅助热源只是在地表水温度过低,或地表水量不足等极端条件下才采用,一般来讲这种情况发生的天数很少,甚至不发生,从整个采暖季来考虑采用水源热泵机组供热与上述常规供暖方式相比还是节能的,这将在下文中给与进一步的分析。

就系统末端装置的形式而言,水源热泵系统又分为集中的大型水-水水源热泵机组+风机盘管和分散的水-空气水源热泵机组形式。水-水水源热泵机组最终产出的是冷热水,该类型机组相对较大,一般整个工程设一个水源热泵机房,所产出的冷热水通过泵输送到各单体建筑,根据需要也可以在各单体建筑内设置水-水水源热泵机房,将与地热水换热后的循环水输送到各单体建筑,各单体建筑的水-水水源热泵机组产出冷热随后再通过水泵输送到楼内各个空调区域,通过风机盘管和空气处理机组将冷热水中的能量输送到各个房间。水-空气水源热泵机组是一种直接蒸发式的机组,该类型机组相对较小,一般根据各个区域的使用功能和使用要求划分成很多的小型系统,循环水在中央水泵房中换热后通过水泵输送到各单体建筑中的机组中,空调区域的回风通过机组加热/冷却后被送出,能量不需要二次输送,因此不再另行需要其他诸如风机盘管等的热湿处理机组。两种系统各有自己的特点。水-水水源热泵系统是一种更为集中的空调方式,国内已有生产,由于机组较为集中因此水源热泵机组初投资较小,但热泵机组需要在建筑中设置专用的机房;水-空气水源热泵系统相对分散,目前成熟产品主要为国外品牌,机组初投资略高,但其室内的循环水管不需要保温,由于机组分散到末端,所需机房面积也较小。就系统的综合造价而言,水-空气水源热泵机组较贵,但水-水水源热泵系统所需的风机盘管和空调箱、保温费用、多占机房带来的费用增加,综合投资虽然水-空气水源热泵机组形式较贵,但二者相差不大。从运行上来看,由于水-水水源热泵机组的能量调节只能分有限的级数进行,而且要同时供冷供热就必须采用四管制,因此比较适合于作息时间比较统一,负荷比较一致的场合;水-空气水源热泵机组自带温控器,可以根据使用要求进行独立的调节和运行,还可以在两管制的情况下实现四管制才有的同时供暖供冷的功能,因此比较适合作息时间多样化且使用要求也比较多样的商用和公用建筑。

根据以上所述水源热泵系统的特点,结合本工程的具体情况,我们认为应采用集中的大型水-水水源热泵机组+风机盘管的形式,原因如下:

1.1、该种形式的水源热泵系统所采用的设备在国内均有成熟产品,在价格和售后服务方面更易得到保障。

1.2、由于末端水-空气水源热泵机组带有压缩机,在噪音控制方面较为不利,考虑到科研办公对环境的噪音要求比较高,因此采用只有风机而不带压缩机的风机盘管作为末端设备更为有利。

1.3、由于北京地处北方,冬季空调计算温度低达-12℃,由于水-空气机组对进风温度有要求(一般不低于5℃,否则低温保护将启动),冬季新风的处理必须使用电加热预热,在地表水充足的情况下不能有效利用免费的地热资源。

3、冷热负荷估算及水流量的可行性

根据规范,北京地区的空调室外计算参数如下:

年平均温度11.4℃

冬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12℃

冬季通风室外计算干球温度-5℃

冬季空调室外计算相对湿度45%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33.2℃

夏季通风室外计算干球温度30℃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26.4℃

研发基地建筑物的室内设计参数初步定为:

夏季室内设计温度为25-27℃,室内相对湿度小于60%;

冬季室内设计温度为18-20℃,室内相对湿度不做要求。

初步估算本工程设计冷负荷指标约为100W/㎡,设计热负荷指标约为50W/㎡,按照一期10万平方米计,同时使用系数定为0.9,则合计空调系统冷负荷为9000、kW,热负荷为4500、kW.假定水源热泵机组制冷工况下的C.O.P.值约为4.3,制热工况下的C.O.P.值约为2.6,则地表水在制冷工况下需带走的热量为11093、kW,在制热工况下需提供的热量为2769、kW,。

根据《研发基地简介》,废坑塘注水造水面约150亩,水深平均为3.5、m,该水体的总蓄水量为3.5×105、m3.考虑基地的夏季空调每天运行12小时,每天向水体的散热量为Q=11093、kW×12h×3600=479×106kJ.水体的温升为Q/CM=479×106/(4187×3.5×105)=0.33℃。以换热器5℃温差考虑,带走11093、kW热量所需水流量为:G=0.86×11093×1000/(1000×5)=1908、m3/h,整个水体全部循环一次约需175小时,约合7天左右。由此可见夏季水体温升很小,考虑到水体与空气和大地热交换,水体温升则更小甚至可以忽略。

而基地冬季空调要以每天运行24小时考虑,冬季每天从水体提取的热量为Q=2769、kW×24h×3600=239×106kJ.北京地处寒冷地区,地表水会结冰,结冰期冰层厚度以较为保守的100cm考虑,则水深平均降为2.5、m,该水体的总蓄水量为2.5×105、m3,水体的温降为Q/CM=239×106/(4187×2.5×105)=0.23℃。以换热器2℃温差考虑,带走2769、kW热量所需水流量为:G=0.86×2769×1000/(1000×2)=1191、m3/h,整个水体全部循环一次约需210小时,约合9天左右。由此可见,与夏季相比冬季水体温降更小,所需水量与水塘能够提供的有效水量相比也是较小的,考虑到水体与空气和大地的热交换,水体温降则更小甚至可以忽略。

考虑到冬季有可能出现持续低温,水量减少,导致水体温度过低,水量过小的极端情况,为保证这种情况下的正常供热,需考虑采用辅助热源提升热泵机组冷冻水的温度,根据该基地的实际情况,辅助热源可以考虑采用燃气锅炉的形式,以最极端的条件,即地表水已经完全不能提供热量,所有热量均由燃气锅炉提供,锅炉的供回水温差以25℃考虑,则锅炉生产的热水带走2769、kW热量所需水流量为:G=0.86×2769×1000/(1000×25)=95、m3/h.

另外,上述水流量等参数均以整个基地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在实际建设时,为方便调节和管理,可以将相同或相似功能的单体建筑,分别建设动力站,这样水泵、锅炉、换热器等设备的规格参数就会有所减小。

从上述分析可见,根据已知的条件,该研发基地采用地表水水源热泵系统是可行的。

4、水源热泵系统对环境的影响

根据水源热泵系统的原理可知,地表水水源热泵空调系统对地表水的利用仅限于热量的提取和转换,并在使用过程中严格限制对地表水进行任何的化学处理,有限的处理也仅限于对其进行过滤、沉淀以及加热冷却等物理处理,地表水的成分在整个使用过程中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在严格遵循以上原则的前提下,水源热泵系统的运行也不会带来所在区域地表水污染的问题。

在系统设计和施工合理,且地表水水源热泵系统正常使用的前提下,一般不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5、技术经济分析

5.1、夏季工况

地表水水源热泵空调系统夏季运行方式和原理与最常用的水冷冷水机组空调系统是极为相似的,从设备使用上看,水源热泵空调方式的冷却水系统不再使用冷却塔进行冷却,而是依靠水塘进行冷却,因此从初投资来看,水源热泵空调系统省去了冷却塔的设备投资。

从运行费用方面来看,由于水源热泵空调方式的冷却水系统依靠水塘进行冷却,冷却效果较冷却塔冷却要好,因此水源热泵空调方式的C.O.P.值可能会比常用的冷却塔进行冷却的水冷冷水机组空调系统要高一些,但是运行费用节省并不明显。

5.2、冬季工况

应基地要求,结合地表水水源热泵空调系统的实际情况,主要针对系统的供暖运行费用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根据当地能源条件,主要就燃气区域锅炉房+散热器系统和地下水水源热泵+风机盘管系统的供暖功能就整个10万平方米的一期工程进行技术经济比较。

运行费用比较

根据有关资料,北京地区冬季空调负荷分布假定如下:平均空调负荷在90%的运行时间占全部运行时间的15%;平均空调负荷在60%的运行时间占全部运行时间的30%;平均空调负荷在30%的运行时间占全部运行时间的55%.北京市的供暖时间根据规范为129天。北京地区电价按照0.60元/度计算,北京地区燃气锅炉房供热价按照35元/㎡计算。

本次计算中假定地表水和系统冷热水都是定流量运行,每栋建筑风机盘管的运行调节规律与空调负荷的分布情况一致,水源热泵机组的使用按照60%满负荷进行计算。

计算得到下表数值:

项目、数量、单价

(万元)、总价

(万元)

水泵耗电、500千度、0.06、30

热泵机组耗电、2700千度、0.06、162

风机盘管、新风机组耗电、320千度、0.06、19.2

人员工资、物资运输等费用、10

合计221.2万元

由表中得出,地表水水源热泵系统+风机盘管系统每供暖季的运行费用约为22.1元/㎡.

6、结论与建议

6.1、在现有条件下,可以采用地表水水源热泵系统,并做好过滤和除氧防腐工作(仅限于物理处理)。

6.2、在系统设计和施工合理,且地表水水源热泵系统正常使用的前提下,一般不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6.3、考虑到冬季有可能出现持续低温,水量减少,导致水体温度过低,水量过小的极端情况,为保证这种情况下的正常供热,需考虑采用辅助热源提升热泵机组冷冻水的温度,根据该基地的实际情况,辅助热源可以考虑采用燃气锅炉的形式。

6.4、根据初步估算,采用地表水水源热泵系统供暖气其运行费用为22.1元/㎡,低于燃气锅炉房供热价35元/㎡.整个基地年节省运行费用约186.2万元。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

查看详情

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的一般规定

1.地表水源中的热能为可再生能源,有条件场合应优先采用地表水地源热泵空调系统。

2.地表水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应用,应符合国家和当地政府的现有规范、规定与规划要求。

3.地表水地源热泵空调系统方案,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条件、地表水资源的勘察与环境评估等资料,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查看详情

暖通空调知识: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设计要点

1.地表水地源热泵空调系统根据利用地表水方式的不同,分为开式地表水地源热泵空调系统与闭式地表水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开式系统直接从水体抽水和向水体排水,闭式系统通过沉于水体的换热器(地表水换热器)向水体排热或从水体取热。

2.地表水水质较好或水体深度、温度等不适宜采用闭式地表水换热系统,并经环境评估符合要求时,宜采用开式地表水地源热泵空调系统。

3.开式地表水换热系统取水口应选择水质较好的位置,且于回水口的上游、远离回水口,应避免取水与回水短路。取水口(或取水口附近一定范围)应设置污物初步过滤装置。取水口水流速度不宜大于lm/s。

4.开式地表水换热系统地表水侧应有过滤、灭藻、防腐等可靠的水处理措施,同时做水质分析,选用适应水质条件的材质制造的冷剂一水热交换器或中间水一水热交换器,并在热交换器选择时取合适的污垢系数。水处理不应污染水体。

5.开式地表水换热系统宜设可拆式板式热交换器作中间水一水热交换器,热交换器地表水侧宜设反冲洗装置。

6.开式地表水换热系统中间水一水热交换器选用板式换热器时,设计接近温度(进换热器的地表水温度与出换热器的热泵侧循环水温度之差)不应大于2℃。中间热交换器阻力宜为70~80kPa,不应大于l00kPa。

7.地表水水体环境保护要求较高或水质复杂,水体面积、水深与水温合适时,宜采用闭式地表水地源热泵空调系统。

8.闭式地表水换热器的换热特性与规格应通过计算或试验确定。

9.闭式地表水换热器选择计算时,夏季工况换热器的接近温度(换热器出水温度与水体温差值)为5~10%,一般南方地区换热器夏季设计进水温度可取31~36℃,北方地区可取18~20℃。冬季工况换热器接近温度为2~6℃,一般南方地区换热器冬季设计进水温度可取4~8℃,北方地区可取0~3℃。

10.当地表水换热系统有低于0℃的可能性时,应采用防冻措施,包括采用20%酒精溶液、20%乙烯乙二醇溶液、20%丙烯乙二醇溶液等作为换热器循环工质。

11.闭式地表水换热系统地表水换热器单元的阻力不应大于l00kPa,各组换热器单元(组)的环路集管应采用同程布置形式。环路集管比摩阻不宜大于100~150Pa/m,流速不宜大于1.5m/s。系统供回水管比摩阻不宜大于200Pa/m,流速不大于3.0m/s。

12.地表水换热系统水下部分管道应采用化学稳定性好、耐腐蚀、比摩阻小、强度满足具体工程要求的非金属管材与管件。所选用管材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管材的公称压力与使用温度应满足工程要求。

13.地表水换热系统于室外裸露部分的管道及其他可能出现冻结部分的管道及其管件应有保温措施。室外部分管道宜采用直埋敷设方式,管道的直埋深度等应符合有关技术规定,直埋部分的管道可以不保温。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23-1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