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大叶蒲葵,学名Livistona saribus (Lour.) Merr. ex A. Chev.,棕榈科蒲葵属乔木,产广东、海南及云南南部。
大叶蒲葵产于中国广东省(封开)、海南省及云南省南部。越南亦有分布。
封开蒲葵 L. fengkaiensis X. W. Wei et M. Y. Xiao 从其叶和果实的形态均与大叶蒲葵极为相似,只是果实略大些,其余方面(除花未见到无法比较外)未见有明显的区别,应予合并。
有的学者把L. cochinchinensis Mart.这个种归入大叶蒲葵之内,上述两个种的有关文献,发现有两个明显不同的特征:前者的叶片不均等地裂成几个具有2-6条肋脉(或数折)的裂片,而后再分裂成具单肋脉的先端深2裂的小裂片;后者的叶片则直接分裂成多数具单肋脉的先端浅2裂的裂片;其次,前者果实为球形,较小(直径约1.1-1.3厘米),后者果实为椭圆形,较大。而真正的L. cochinchi-nensis Mart. 很可能在广西西南部的龙州和云南的西双版纳有分布,因为曾经见到上述地区的一种蒲葵的叶片标本极似该种叶片,但只是幼龄叶,也未见到花果标本,有待今后进一步确定。
大叶蒲葵乔木状,高达20米,直径20-30厘米。叶大型,圆形或心状圆形,两面绿色,有一个大的圆形的不分 裂的中心部分,周围分裂成多数的向先端渐狭的裂片,每裂片先端具短2裂的小裂片,长约10厘米,硬挺,不下垂,中央的裂片从叶柄顶部的戟突至裂片先端长约1米,至裂片的下端长约52厘米,中央的裂片长约50厘米,基部宽达5.8厘米,侧边的裂片较狭;叶柄长约1.3米或更长,粗壮,钝三棱形,两侧密被黑褐色的粗壮、压扁、下弯的刺。
大叶蒲葵花序腋生,花未见。果序长0.8-1.1米,多分枝,在花的着生处具小瘤突。果实椭圆形,较大,长3-3.5厘米,直径2-2.5厘米,干后淡蓝色;种子椭圆形或卵球形,长约2.3厘米,直径约1.6厘米,胚位于种脊对面的中央。果期6月。
发财树、巴西木、棕葵、蒲葵等大型绿色植物比较好吧,一般猫都会喜欢把玩枝条细长下垂的植物,我觉得仙人掌类植物又会刺伤猫,叶子比较柔弱的植物一般很难再...7549
蒲葵的叶子前端干枯有以下原因,针对处理即可一、旱黄缺水的黄与水多的黄不一样,缺水之黄为叶梢或边缘发枯、发干,老叶自下而上枯黄脱落,但新叶生长比较正常。注意浇水时浇足、浇透即可。二、缺肥黄表现在嫩叶颜色...
蒲葵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不耐旱,能耐短期水涝,俱怕北方烈日曝晒。在肥沃、湿润、有机质丰富的工壤里生长良好。
多用于园林景观绿化。
蒲葵纤维理化性能研究
蒲葵是广东地区一种常见的树种,其树叶与竹纤维同样具有强度高、无卷曲、断裂伸长小、耐腐蚀,耐磨损等特点。本文通过对蒲葵叶进行理化分析,为蒲葵纤维进军纺织市场做前期准备。
蒲葵和棕榈二者都属于棕榈科植物,因为长得像,常常难以区分,主要区分方法:
区别 |
蒲葵 |
棕榈 |
---|---|---|
体型 |
蒲葵叶较大,茎杆较粗,生长较快,可长至二十米高。 |
较矮,最高仅十米左右。 |
外形 |
蒲葵叶柄上是相互分离的尖锐倒刺。叶则较大,叶裂较浅,叶片尖端自然下垂。蒲葵茎杆上的纤维较棕榈的少,且易脱落而露出树干。 |
棕榈叶柄上有许多连续分布的小钝刺,叶片不仅小,并且叶片裂缝较为明显,因此不适合做扇子。自然状态下,棕榈叶片末端挺直坚硬;棕榈茎杆上的纤维浓厚而密,不易脱落。 |
分布 |
蒲葵耐寒力差,中国内仅分布在南方地区。 |
棕榈可耐-10°C低温,北到陕西南部、黄河中下游,南到华南、越南均产。 |
性别 |
雌雄异株 |
雌雄同株 |
矮蒲葵是从英国迈阿密棕榈学会引进的种子。
科名 |
棕榈科 |
拉丁名 |
Livistona humilis(Australia) |
种名 |
矮蒲葵 |
引种人 |
|
引种时间 |
|
引种地点 |
寄自英国迈阿密棕榈学会 |
引种材料 |
种子 |
种名 | 真健蒲葵 |
引种人 | 孙洪范 |
引种时间 | 1963.10.23 |
引种地点 | |
引种材料 | 种子 |
引种数量 | 20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