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大鼻凤仙花(学名:Impatiens nasuta Hook. f.)为中国的特有植物。凤仙花科,凤仙花属一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120厘米。茎直立,叶对生或上部轮生,顶端渐尖或长渐尖,基部楔形或近圆形,花较大,多数排成近伞房状总状花序;花梗上端膨大,粉红色或紫红色。花药钝。蒴果短棒状,种子倒卵圆形,8-9月开花结果。
产中国西藏,多生长山坡、沟边阴湿地。该种极易成活,民间栽培非常普遍。该花花形奇特,花如其名。开花时间长,古代即已经关注其观赏价值。
产中国重庆(城口)、湖北西部(保康)。生于山坡灌丛或林中岩石边,或草坪、沟边湿地,海拔1250-2050米。模式标本采自重庆城口。
《广群芳谱》中亦云“人家多种之,极易生。二月下子,随时可再种。即冬月严寒,种之火炕,亦生苗”。其果实很特别,成熟果实稍遇外力便弹裂开来。喷洒出去的种子,散落于周围,第二年就会长出一颗一颗的凤仙花,以此“扩充地盘”延续后代。
一年生草本,高60-100厘米,全株无毛。茎直立,分枝,小枝伸长而细,疏生叶。
叶互生,中部和下部叶具长柄,最上部叶具短柄或无柄,叶片膜质,长4-7厘米,宽2.5-3.5厘米,中部叶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顶端钝,基部近圆形,叶柄长3-6厘米,纤细,侧脉7-11对,最上部叶长圆形,顶端钝,基部心形,边缘具粗圆齿,齿端凹入,齿间无刚毛。
总花梗生于上部叶腋,短于叶,长2-3厘米,具1-2花,极少有3花;花梗短,长10-15毫米,仅在中下部具苞片,苞片线状钻形,长约2毫米,宿存。花较大,深紫红色,长3-3.5厘米,侧生萼片2,膜质,斜宽卵形或近圆形,长6-7毫米,不等侧,顶端突尖,网状脉;旗瓣圆形,宽10-12毫米,僧帽状,钝,背面中肋增厚,中部具伸长的粗喙,顶端圆形如鼻子;翼瓣无柄,长2.5-3厘米,2裂,基部裂片宽长圆形,长12毫米,上部边缘弯,上部裂片较宽,叶部前方增大,然后渐变狭,背部具反折的长小耳,具紫色斑点;唇瓣檐部宽漏斗形,长1.5-2厘米,具紫色斑点,口部平展,宽10-13毫米,先端急尖,基部渐狭成长10-15毫米,内卷具2齿的距。花丝极短,线形;花药尖长。子房纺锤状,直立,渐尖。蒴果线形,长2.5-3厘米,镰状弯,顶端喙尖。种子少数,长圆形,长3-4毫米,褐色,平滑。花期8月,果期9-10月。
该种的体志与长翼凤仙花I. longialataPritz. ex Diels 相似,但花深紫红色,旗瓣背面增厚,中部具伸长顶端圆钝状似鼻子的粗喙,明显区别于后者。
播种一般在3月至4月进行,如果是在“国庆节”观花,则在6月至7月播种。
准备好播种用土,将种子撒在土壤表面,覆盖一层薄土后,再喷水保湿,然后放在无直射阳光处,注意浇水,勿使土壤干燥,浇水时不要将种子冲出来。
约过7天至10天,种子陆续发芽出苗,应避免烈日暴晒,经常浇水,以保持土壤湿润。当凤仙花小过于拥挤时进行间苗,使其茁壮生长。
当小苗长出3片至4片真叶时分苗定植,分苗时应带宿土,栽后放在阴凉处进行缓苗。缓苗后放在良好、光照充足处养护,保持土壤湿润而不积水,每10天施一次腐熟的薄肥。
如此经过50天至60天,凤仙花就会绽放出娇美的花朵。
斑点病
为害症状:斑点病主要为害叶片。初生黄色小斑点,渐向四周扩展为圆形病斑,大小2~5mm。后病斑中央呈浅褐色或灰白色,边缘褐色略隆起,—亡生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分生孢子器。病菌如从叶尖或叶缘侵入,致叶尖枯死,叶缘焦灼。
发病特点: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和雨水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
防治方法:⑴及时清除病落叶。⑵必要时喷洒40%百菌清悬浮剂500倍液或80%喷克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施用污泥堆肥对凤仙花生长和土壤的影响
以金华市某污水处理厂污泥为研究对象,研究污泥堆肥对凤仙花生长及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堆肥不同处理与对照相比,污泥堆肥60%+园土20%+炉渣20%,施用效果最好。污泥土地利用提高了土壤中N、P及有机质含量,土壤理化性质有明显改善,但同时也增加了土壤中Cd元素的含量,土壤Pb、Cu、Zn含量变化甚微。
铜-锌复合胁迫对凤仙花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为了探明重金属Cu-Zn处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选用凤仙花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的Cu-Zn处理对凤仙花种子的萌发、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40 mg/L低浓度处理时,Cu-Zn处理对凤仙花种子的萌发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但仍低于对照处理;而在40~320 mg/L高浓度处理时,随着Cu-Zn处理浓度的增加,凤仙花种子的发芽率呈下降趋势。Cu-Zn处理对凤仙花幼苗的生长表现出低促高抑效应,当Cu-Zn处理浓度为40 mg/L时,呈现出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升高抑制效应逐渐增强。Cu-Zn处理对凤仙花幼根生长的抑制作用大于对芽生长的抑制作用。Cu-Zn处理下凤仙花幼苗的根系活力受到显著的抑制。
(1)设计航速
因为由船产生的波系是与航速有关的,所以在设计球鼻艏时要经常考虑设计航速,为了便于统一比较,应该选择一个相应于下式的临界航速。
设计航速超过临界航速愈多,则球鼻艏的收益不论在满载或压载时都愈好。如对同一球鼻艏,设计航速VD=1.1Vk比VD=Vk的功率节约高达10%。
(2)球鼻艏的体积
球鼻艏的体积和航速两者都是对于球鼻艏效果最重要的参数,因此首先应予确定,由于球鼻艏的原因在设计球鼻艏时应将它的体积加到船体满载排水体积上。但实际上,球鼻艏的体积是作为无球鼻艏在设计吃水时排水体积的附加值,更确切地说,球鼻艏体积是包括艏柱前及与前体过渡部分的体积。
作为首次设计的参考值,球鼻艏体积为(0.002~0.005)的吃水时的排水体积,这里对大船可取小一点,对较小的船可取大一点。
(3)球鼻艏的高度
我们把球鼻中心(大部分位于最大宽度和长度上)至常设计状态水线的距离认为是球鼻艏的高度。球鼻艏的高度和球鼻艏的体积一样是很重要的参数,在船模试验时对此要特别注意。
对Ⅰ类球鼻艏,它的横剖面向水面缩小,球鼻艏的中心可以选择为艏压载吃水的70%。
对Ⅱ类球鼻艏,如果球鼻艏超过水线不大于10%球鼻直径时,能保证在服务航速时有良好的绕流特性,球鼻中心也应位于55%艏压载吃水。
对Ⅲ类球鼻艏,设计水线就是球鼻艏高度的参考线。球鼻中心按其高度的体积分布不同选择为设计吃水的55%~65%之间。 2100433B
扩散式挑流鼻坎能使水舌在平面上充分扩散。
歪扭式鼻坎可将水流偏向一侧挑射,可用于河岸溢洪道或泄洪隧洞,使射流落入河 深水垫。在不被下游水面淹没前提下,鼻坎高程 应尽量低,以便获得较大的出坎射流初速和相应较的射程;但用于溢流拱坝的鼻坎时位置常较高。
窄缝式挑流鼻坎能适应窄峡谷地形,防止水舌冲刷岸坡,使挑流水舌顺河纵向扩散消能。
鼻坎挑角(坎端切向与水平向夹角)以使冲坑深度与 程之比最小为佳,一般采用25°〜35°。鼻坎与溢 流坝面或泄槽底相联结的反弧半径常按坎上急流水 深的6〜10倍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