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第30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定于2013年7月12-15日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为隆重纪念该学术年会连续举办30次,本次会议将广泛邀请官、产、学、研各界朋友,结合国家"十二五"新能源、新材料、电动汽车和智能电网等发展规划,深入讨论动力电池、太阳电池、燃料电池和新型储能电池等电化学能源技术的发展方向,交流化学与物理电源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新成果。通过学术论坛、成果展示,加强产学研用的交流与合作,共同促进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的技术进步,推动化学与物理电源产业健康发展。
2019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同时也是中国测绘学会成立60周年。2019年中国测绘学会学术年会将于10月15日-17日在江苏南京召开,本次学术会议规模大、规格高,将力邀全国会员单位代表、业界精英、专家...
一台空调要器这是天方夜谭的事,你跟商场讲你买的是啊要器!这更能说明空调问题很大。国家规定同一问题维修三次就可以退换,因为你已过了直接退换期了你先直接去找美的办事处让美的来解决并一定要保留好维修记录,第...
借代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先生,给现钱,袁世凯,不行么?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
第17届全国暖通空调制冷学术年会召开
由中国建筑学会暖通空调分会、中国制冷学会空调热泵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第17届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0年学术年会于2010年11月8-12日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年会的主题为"低碳排放,你我同行"。
2008年第16届全国暖通空调制冷学术年会综述
概要介绍了年会盛况,以附录介绍了供热节能技术,节能环保与健康安全的通风技术,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技术与应用,地源热泵技术,地源热泵应用,供热计量与室温调控技术,室内空气中的生物污染与VOC控制,燃气冷热电三联供,既有大型公共建筑空调系统节能,空调系统变流量技术,净化空调新标准,奥运建筑空调设计,多联机技术,夏热冬冷(暖)地区围护结构节能,建筑能耗实测数据和统计数据等15个专题讨论会的交流小结摘要。
《钢分析化学与物理检测》介绍了钢分析化学与物理检测技术。全书分10章,涵盖了钢分析常用的样品处理方法、分析仪器、测量不确定度及其评定、力学性能、工艺性能、金相等基础知识,不仅介绍了钢化学与物理检测实用分析方法,还对国内外20年来钢铁化学分析进展作了评述。
《钢分析化学与物理检测》内容丰富,实用性强,可供从事钢及其制品生产加工及贸易、商品质量、检验检疫、环境保护、材料等相关行业的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供大学、职业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参考。
化学吸附是物质表面研究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它在催化(尤其是异相催化)、腐蚀、电解、晶体学、金属学及冶金学等诸多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人们对化学吸附的研究也是较早的,但是早期的研究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只能停留在较为基础的研究水平上。又因理论得不到实验的证实,使得早期的化学吸附研究发展很慢。20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固体物理学的发展和成熟以及各种电测技术、超高真空技术及与之相关的表面及薄膜制各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能谱仅、质谱仪、衍射仪和显微技术不断出现并日臻完善,使得人们有条件从原子、分子水平去探究化学吸附现象。从而,使得化学吸附的研究得到迅速的发展,即在理论上,建立了一系列的模型;在实验上,获得了大量的实验数据
化学吸附的研究可分为宏观理论、微观理论、统计理论三个方面。本文着重从微观角度对化学吸附进行介绍,因为它可以使人们从更深的层次去认识化学吸附的反应机制,从而使在这方面的研究不但具有理论意义,同时也具有很重要的实际意义。
化学吸附的主要特点是:仅发生单分子层吸附;吸附热与化学反应热相当;有选择性;大多为不可逆吸附;吸附层能在较高温度下保持稳定等。化学吸附又可分为需要活化能的活化吸附(activated adsorption)和不需活化能的非活化吸附(non-activated adsorption),前者吸附速度较慢,后者则较快。
化学吸附是多相催化反应的重要步骤。研究化学吸附对了解多相催化反应机理,实现催化反应工业化有重要意义。吸附特点与物理吸附相比,化学吸附主要有以下特点:①吸附所涉及的力与化学键力相当,比范德华力强得多。②吸附热近似等于反应热。③吸附是单分子层的。因此可用朗缪尔等温式描述,有时也可用弗罗因德利希公式描述。④有选择性。⑤对温度和压力具有不可逆性。另外,化学吸附还常常需要活化能。确定一种吸附是否是化学吸附,主要根据吸附热和不可逆性。
第一篇 硼酸盐熔融中的物理与化学问题
第1章 硼酸盐熔融
1.1一般说明
1.2硼酸盐熔融的简短历史回顾
1.3熔融片较其他制样具有的优势
1.4本书内容概述
第2章 了解熔剂
2.1氧化硼
2.2B2O3一Li2O体系
2.3四硼酸锂熔剂
2.4偏硼酸锂熔剂
2.5组成介于LiT和LiM之间的熔剂
2.6组成在LiT—LiM范围外的熔剂
2.7四硼酸钠熔剂
2.8偏磷酸钠熔剂
2.9偏磷酸锂熔剂
第3章 样品和熔剂
3.1氧化物
3.2硫化物、硫酸盐和硫
3.3碳酸盐、硝酸盐、氢氧化物和水合物
3.4复合氧化物
3.5金属
3.6卤素
3.7小结
第4章 酸度——氧化物的钝性
4.1氧化物的酸度等级
4.2酸度指数——估算简单氧化物酸度的新工具
4.3复合氧化物的酸度指数
4.4氧化物样品的酸度指数
第5章 中和——熔融中的源动力
5.1能量最低原理
5.2中和的概念
第6章 熔片中氧化物的溶解度
6.1溶解度的定义和单位
6.2简单氧化物的溶解度与酸度指数(A.I.)的关系
6.3溶解度曲线的扩展
6.4碱性氧化物
6.5酸性氧化物
6.6过渡元素氧化物
6.7复合氧化物和混合氧化物
6.8原子大小的影响
6.9小结
第7章 对坩埚和模具的黏附
7.1为何熔融玻璃会黏附在坩埚和模具上
7.2模具中黏附的异常现象
7.3强黏附的发生
第8章 熔片的结晶
8.1现象观察
8.2结晶机理
8.3应用于LiT和LiM
8.4应用于其他锂的硼酸盐
8.5溶于Li熔剂中的氧化物的影响
8.6熔片的爆裂
第9章 脱模剂
9.1现象观察
9.2卤化物作为脱模剂的效率
9.3脱模剂对XRF谱线强度的影响
9.4LiBr在熔片中的分布模型
9.5LiF在熔片中的分布模型
9.6模型的应用
9.7卤化铵脱模剂
9.8关于氟化物挥发性的争论
9.9碘酸盐可作脱模剂吗
9.10脱模剂和氧化铜
第10章 其他
10.1熔片与湿润空气的反应
10.2熔融过程中碱金属的损失
10.3熔融过程中卤族元素的损失
10.4钠原子在熔片中的迁移
10.5熔片中的颜色
第二篇 熔融操作
第1章 工具和材料
1.1坩埚和模具
1.2样品
1.3熔剂
1.4脱模剂
第2章 熔融步骤
2.1熔融前氧化物样品的准备
2.2熔融
2.3需要氧化的样品的制备
第三篇 金属和合金的硼酸盐熔融法
——理论和应用
第1章 简介
1.1重要的优点
第2章 策略
2.1易氧化的金属
第3章 酸氧化
3.1一种酸
3.2联合使用的酸
3.3选择合适的试剂和实验条件
3.4卤化物的除去和校正
第4章 强碱氧化
第5章 传统的固体氧化剂氧化
参考文献
第四篇 herman方程迭代软件
1XRF分析的Sherman程序的原理
2程序的特点
2.1简单而快速的校正
2.2未知样的简易计算
2.3初始估计值没有限制
3高准确度
4Sherman方程能很好地适用于熔融片
4.1对烧失量和烧增量的完美解决方案
4.2大的灵活性
4.3大致称量样品的精确校正
4.4一种非常简单的分析技术——“用勺”分析
4.5CaO煅烧后的潮解问题
4.6熔融现象研究的一个实例
5结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