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喜高温多湿;耐干旱树种;耐盐碱性;多年生;花期4-5月;球果10-翌年2月成熟。
高产;常绿针叶乔木;速生;优质。
福建省。
原序木麻黄树,据他们说,如果你带一根它的树枝上船的话,那怕再短再小的一根,也必定会招来顶头的风,阻碍你的行程,或者招来狂风暴雨,危及你的性命。他们还说,圆月当空的时候,如果你站在它的荫头里,你会听见它...
木麻黄属(学名:Casuarina Adans),属于木麻黄科,约65种,大部分种类产大洋洲,余分布于亚洲东南部、马来西亚、波利尼西亚及非洲热带地区,中国引入栽培的有木麻黄C....
热带海岸防风固砂的优良先锋树种,其木材坚重,但在南方易受虫蛀,且有变形、开裂等缺点,经防腐防虫处理后,可作枕木、船底板及建筑用材
海拔10.0m,土壤类型:砖红壤,年均温度0.0℃,年均降雨量500-1200mm。
由福建省林科院培育。
亚热带。
用作渔船底板;是防风固沙优良树种。
“金种麻黄鸡”配套系通过国家级初审
2011年9月26~28日,“金种麻黄鸡”配套系现场审定工作在惠州市金种家’禽发展有限公司进行。全国畜牧总站站长李希荣、广东省农业厅巡视员陈福林等领导参与了评审,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家禽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陈宽维研究员主持了评审工作,中国畜牧业协会宫桂芬副秘书长参与了评审。
木麻黄防护林更新改造树种的筛选试验
对滨海风口沙地、基干林带和林带后沿进行种植材料选择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木麻黄惠安_1 号无性苗、澳 C_(38)种源苗、海刀豆、厚荚相思、马占相思在风口沙地造林成活率高、抗风性及耐盐力强是沙荒风口理想的种植材料;(2)木麻黄、湿地松、厚荚相思、纹荚相思、马占相思、直干大叶相思、刚果12~# 桉在郁闭度0.3以下的基干林带下套种适应性强、生长良好;(3)木麻黄粤_(701)、厚荚相思作为基干林带更新材料造林保存率高、生长快、抗风力强,木麻黄粤_(601)无性系、刚果12~# 桉、湿地松在前沿林带弱风区更新生长较快,而在强风区枝叶易干枯、湿地松生长不良;(4)巨尾桉、火炬松、厚荚相思、马占相思、湿地松等树种在后沿沙地适应性强、生长量指标大,是林带后沿迹地更新适宜树种。
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平沙地,选取高75-90厘米、根茎粗1厘米左右的健壮苗木造林;在立地条件较差的风口地带、流动沙地、沙丘,选取高1-1.2米、根茎粗1厘米左右苗木造林。起苗前,修剪一部分侧枝,以减少水分蒸发,提高成活率。
造林季节:最早为3月12日,最迟为10月28日。以5-7月雨季造林成活率为最高,造林后3-5天就有新根出现,生长快。在雨水充沛的年份,8-9月造林,成活率也不低,但由于此时接近风季,一般不宜在流沙地和风口地带造林。3-4月,寒流未过,气温尚低,造林后成活慢,遇到寒流,苗木会被冻死。11月至翌年2月,气候寒冷,不宜造林。
合理密植:
沿海风口地区的基干林带,采取“宽带密植”,林带宽50-100米、株行距1米×1米。
沙丘造林,为了使流动沙丘当年就能够得到固定,采取“三角密植”,株行距0.6米×0.9米,或0.9米×0.9米。一般平坦沙地、农田林带,株行距采取0.9米×0.9米,或0.9米×1.2米,或1.2米×1.2米。
营造农田林带,除合理密植外,还注意林带位置。为了挡住风沙,各条农田林带的走向从西北向东南,并平行排列。林带与主害风向基本垂直,方位角为145-155°。主林带宽10米,副林带宽4-6米,株行距1×1米,以三角形种植。
沿海公路林带宽3-5米(路左右边皆同),株行距采取1米×1米。
造林方法:粗枝木麻黄沙荒造林曾经有“宿土造林”、“客土造林”、“普通造林”三种方法。实践结果,“普通造林”起苗时不带本土,成活率没有保证。采用“客土造林”、花工大,遇到晴天还得浇水才能保证成活。采用“宿土造林”,效果最佳。
宿土造林,起苗时根部带些本土,栽入穴内,用沙覆盖,压紧。由于根部宿土带有菌根,便于土壤接种,增加沙地肥分。起苗后即栽植,根系完整,成活率高,生长快。
大穴深栽,沙荒营造粗枝木麻黄,穴宽在40-50厘米见方、穴深30-40厘米。大穴深栽能使根系舒展,扩大吸水吸肥范围,促进成活生长,苗身稳固。在风口、沙丘、流沙严重地带,种植深度应比原根际深栽15-20厘米,半流动沙地要比原根际深栽12-15厘米,固定平坦沙地也应比原根际深栽10-12厘米。
雨天造林,粗枝木麻黄在晴天造林,易枯死。根据当地情况,选择雨季造林是沙荒营造粗枝木麻黄林的大好时机。
在原产地澳大利亚生长于海岸沼泽地至内陆地区 。海拔为0-30米。气候属温暖湿润气候型,也有温暖半湿润气候区。最热月份平均气温为27-30℃,最冷月份平均气温为4-11℃。自然分布区中,沿海地区为无霜区,但内陆分布区有时会有霜冻。年平均降水量为1000毫米,北部地区为夏雨型。南部地区为弱夏雨型。
粗枝木麻黄多出现在冲积扇土壤上,沙质或黏重土壤,土壤有良好营养元素提供,土壤多为酸性但也有碱性。引种后生长范围扩大,垂直分布延伸到900米,年降水量为500-4000毫米。在以色列干旱高盐的沙漠立地上也能生长。在泰国,粗枝木麻黄幼苗能耐含钙量极高的土壤,如含30%石灰石的土壤上仍能成林。在夏威夷,可种在风化的玄武岩上的风蚀坑内,在美国佛罗里达南部的石灰岩上也生长良好。粗枝木麻黄在纯石灰沙土上也同样生长良好,无论原产地或引种栽培后,粗枝木麻黄根蘖能力强,树根周围常有萌条出现。
观赏:常栽培作行道树或庭园观赏树。在造林上由于其幼树生长慢,容易产生枯梢现象,对立地条件要求较严格,抗风力较差。
经济:该种心材褐色,边材白色,为枕木、家具用材,亦可供雕刻或作牛轭用。
生态:粗枝木麻黄是中国引种较早的木麻黄植物之一。该树种抗病、抗盐碱能力远远强于其他木麻黄树种,应用广泛。根系萌生能力强,是抗风固沙的优良树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