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技术》以管网漏损控制项目实施为主线,从行业面临的漏损共性问题入手,对漏损控制项目开展基础、漏损分析与控制技术、漏损控制项目实施管理进行了详细阐述,其中在漏损控制措施方面,结合作者国内项目实施经验,详细介绍分区管理、压力管理、表计管理等技术措施,最后分享3个国内实际项目开展案例。本书结合基础理论和国内供水企业实践系统地介绍了漏损控制技术。
序
第一篇漏损控制的背景
第1章漏损控制基本知识
1.1基本概念
1.1.1漏损的含义
1.1.2漏损程度衡量指标
1.1.3漏损指标评估方法
1.1.4其他漏损相关概念
1.2漏损的危害与漏损控制意义
1.3漏损形成原因概述
1.4漏损控制基本方法
第2章我国漏损控制现状
2.1我国管网漏损程度与控制现状
2.2我国漏损控制面临的问题
2.2.1管理问题
2.2.2技术问题
2.3漏损控制需求分析
2.4漏损精细化控制趋势分析
第二篇漏损控制开展的基础
第3章基础数据
3.1供水概况基础数据
3.2数据保障基本建设要求
3.2.1水厂
3.2.2供水管网
3.2.3用户端
3.2.4管理与制度
3.2.5信息化系统
3.3数据颗粒度要求
3.4供水管网水力模型数据要求
3.4.1供水管网
3.4.2水厂数据
3.4.3用户数据
3.4.4数据实测
3.4.5数据完整性检查
第4章管网管理
4.1材料的选用
4.1.1管材的选用
4.1.2管径计算
4.1.3管道接口
4.1.4管道防腐
4.1.5阀门选择
4.2维修养护
4.2.1管网巡检
4.2.2管网冲洗
4.2.3阀门管理和更新
4.3管网检漏
4.3.1检漏周期
4.3.2检漏方法
4.3.3检漏设备
4.4分区管理
4.5压力控制
4.6计量管理
4.7用水管理
4.8水质管理
第5章管网信息化
5.1管网地理信息系统
5.1.1建设规范
5.1.2功能结构
5.1.3实施步骤
5.2管网运行监控系统
5.2.1建设规范
5.2.2功能结构
5.2.3实施步骤
5.3客服系统
5.3.1功能结构
5.3.2实施步骤
第三篇漏损分析与控制技术
第6章漏损分析技术
6.1漏损分析的作用
6.2漏损分析基本方法
6.2.1水量平衡分析
6.2.2指标计算与评价
6.2.3管网分区计量分析
6.2.4夜间最小流量分析
6.2.5表观漏损分析
6.2.6其他方法
第7章表计分析与管理
7.1计量分析
7.2表计选型
7.2.1不同口径选型
7.2.2选型技术要求
7.3表计安装
7.3.1水表安装要求
7.3.2流量计安装要求
7.4表计检查与维护
7.5表计检定与更换
7.5.1表计检定与更换原则
7.5.2流量计校核
7.6表计使用管理
第8章三层级供水管网分区
8.1管网分区计量
8.1.1区域计量方法
8.1.2独立计量区方法
8.2三层级分区架构
8.2.1分区特点和要求
8.2.2分区原则
8.3分区设计
8.3.1分区设计流程
8.3.2分区边界范围的初步确定
8.3.3管网现场核实
8.3.4区域内管网情况统计
8.3.5相关水表和水量数据的统计
8.3.6分区进口数量及口径的确定
8.3.7需要关闭的边界阀门、新增阀门和管段的确定
8.3.8现场实施条件核实
8.3.9基于水力模型仿真的分区可行性验证
8.4分区建设
8.4.1安装新阀门和新管段
8.4.2零压测试
8.4.3试运行
8.5三层级分区运营管理
8.5.1水表信息统计
8.5.2分区监测
8.5.3数据分析
8.5.4分区计量管理
8.6分区监测设备选型与维护
8.6.1设备选型标准
8.6.2计量设备维护管理
8.7基于分区的漏损检测与修复
8.7.1被动检漏法
8.7.2音听检漏法
8.7.3雷达检漏法
8.7.4氢气检漏法
8.7.5红外热成像法
8.7.6瞬态流测定法
8.7.7渗漏预警法
8.7.8人工神经网络技术检漏法
8.7.9区域定位在线检测方法
8.8管网分区监控系统
第9章压力管理
9.1压力管理基本理论
9.1.1孔口出流模型
9.1.2FAVAD模型
9.1.3指数模型
9.2优化调度基本理论
9.2.1供水微观优化调度
9.2.2供水宏观优化调度
9.3减压阀压力调节
9.3.1减压阀压力调节的条件
9.3.2减压阀调节控制方式
9.3.3分区压力控制形式的选择
9.4减压站建设实施
9.4.1实施流程
9.4.2阀门安装
9.4.3压力控制设置要点
9.4.4减压站日常维护
9.5局部低压解决方法
9.6压力管理经济效益评估
9.7优化调度系统
9.8压力控制系统
第10章供水管网微观水力模型
10.1建模基本理论
10.2模型数据库构建
10.2.1基础数据收集与处理
10.2.2模型拓扑结构建立
10.2.3管网简化
10.2.4节点流量分配
10.3现场实测
10.3.1流量现场实测
10.3.2压力现场实测
10.3.3水泵现场实测
10.4模型校核及维护
10.4.1模型校核目的与意义
10.4.2校核依据
10.4.3校核指标
10.4.4模型的维护更新
10.5建模相关软件
第四篇漏损控制制度措施
第11章项目实施管理方法
11.1需求调研
11.2项目立项
11.2.1目标制定
11.2.2团队组建
11.2.3计划制定
11.3实施流程
11.3.1资料调研
11.3.2诊断分析
11.3.3策略制定
11.3.4策略实施
11.4实施评估
11.5保障措施
11.5.1投资
11.5.2人员
11.5.3制度
第五篇漏损控制项目案例
第12章实施案例
12.1东莞市某镇级水司项目
12.1.1项目开展情况
12.1.2效果效益分析
12.2江南某县级水司项目
12.2.1项目开展情况
12.2.2效果效益分析
12.3华南某地级市水司项目
12.3.1项目实施方案及计划
12.3.2项目开展情况
12.3.3总体成效
12.3.4后续措施
参考文献
后记 2100433B
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技术
作者:广东粤海水务股份有限公司
定价:58元
印次:1-1
ISBN:9787302489603
出版日期:2017.12.01
印刷日期:2017.12.15
在城市给水里面:一级供水管网是指与水厂出厂水管直接联通的管网;二级管网是指使用城市自来水,但是管网没有和城市一级管网联通的管网,比如:经过水箱以后再次进入用户家里的情况给水管网 water distr...
中地数码在市政这方面还不错,像供水管网管理工具、排水管网管理工具、燃气管网管理工具等都还不错,楼主如果希望了解更详细的可以去中地的官网上看。
. 供水管网中产生负压的情况,只有在停供水泵的时候才能出现。产生的原因或过程是: 供水管网系统的最高点与最低点可能相差几十米,密闭的管网在停水后,这时管网管内的压力为静水压,在静水压作用下,位置相对低...
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与评定标准
WORD格式可编辑 专业技术分享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 Standard for water loss control and assessment of urban water distribution system CJJ 92-2016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 2017年 3 月 1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 第 1303号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的公告 现批准《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 为行业标准,编号为 CJJ 92-2016, 自 2017年 3月 1日起实施。其中,第 3.0.4、4.4.8、4.5.6 条为强制性条文, 必须严格执行。原《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 CJJ 92-2002 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
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和评定标准
WORD格式可编辑 专业知识 整理分享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 Standard for water loss control and assessment of urban water distribution system CJJ 92-2016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 2017 年 3 月 1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 第 1303 号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的公告 现批准《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为行业标准,编号为 CJJ 92-2016 , 自 2017 年 3 月 1 日起实施。其中,第 3.0.4、4.4.8、4.5.6 条为强制性条文, 必须严格执行。原《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 CJJ 92-2002 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我部标准定
2014年,我国城市公共供水系统(自来水)的管网漏损率平均达15.6%。我国水资源相对缺乏,660个城市中有上百个城市供水短缺。由于供水管网漏损严重,全国城市供水年漏损量近100亿立方米。这使得国家耗巨资给各地城市的调水有不少已经白白流失。建设部已要求各地加快供水管网的改造步伐,在2005年年底以前完成对严重老化和漏损管网的改造任务。有关文件要求 各地要将供水管网改造作为重点项目,加大财力投入;各地城市维护建设资金要明确一定的比例专项用于管网的改造;供水企业要积极筹措资金,确保管网改造所需资金按工程建设进度足额到位。2100433B
管网漏损率是指管网漏水量与供水总量之比。这是一个衡量供水系统供水效率的指标。
【学员问题】控制供水企业管网漏损途径初探和方式?
【解答】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从事生产不可缺少的资源。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类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人类对水的需要日益增长。目前,全国许多城市由于缺水已严重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为此做好水资源的开源和节流工作意义十分重大。供水企业如何运用技术和管理的手段,控制管网漏损,提高供水效率,降低供水企业的给水成本,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本人从事多年的供水企业工作,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努力降低供水管网的漏损,以达到水资源节流的目的。
一、做好管网技术资源工作
管网技术资料工作是做好管网维护管理的基础,因此十分重要,管网管理工作应逐步向微机化动态管理发展,管线图应标明管线的直径、材质、埋深、位置等,还应注明沿线用户的接水情况。管线穿越河流、公路、铁路的例图,路管阀门消火栓的记录卡,记录卡上应注明阀门的型号、安装日期、修理记录、生产厂家等。
二、传统检漏的方式、方法
建立一支精干的检漏队伍,及时检查和修复管线暗漏,是降低管网的漏损的主要途径。按照检漏的方式可分成以下3种:1、实地观察法,排水窨井检查法:安排人员有计划开展管线巡线工作,发现路面漏水及时向企业反馈信息,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是能查出明漏,所以效果不明显;2、听漏法:查管网中的暗漏主要由听漏法来检查、听漏法是运用控漏仪器,依靠管网技术资料提供的信息来检测管线的漏水情况。这种方式应由专业检漏人员来检测。供水企业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加强培养和训练检漏人员,不断提高他们的素质。
三、设置区域流量计,及时发现管网漏损的宏观分布情况
为了能够长期对管网漏损进行检测,便于发现管网漏损的宏观分布情况,以及均衡管网的服务压力进而降低漏损率。具体方法是在小区或某一供水区域,保留单路供水管上设置流量计,关闭其它所有连通该区的阀门,记录在深夜用水量最少时该区的进水量,其最低流量(扣除用户夜间的用水量,对大用户设表计量,居民用户按照2L/户/H进行计算测定)大致就是该区的漏损量。若漏损量末超过允许漏损值,则说明该区基本无漏水或漏水很少;若漏损量大,则说明该区域有漏水。供水企业可以集中力量进行检漏。区域漏损监测是供水企业控制漏损的重要措施和将来的发展方向,可以减少人力投资和盲目检漏,便于及时发现漏损,做到有的放矢。
四、加强漏水原因分析,有计划地改造老化管网
表1江北供水分公司2004年检漏情况的统计表
漏水成因漏点数(个)所占比例漏量(m3/h)所占比例
管道老化2765.85%623.7292.83%
施工质量37.32%14.412.14%
管道腐蚀1126.83%33.85.03%
合计41100%671.93100%
从表1可以得出结论管网漏损主要是以管道老化腐蚀引起。细化原因分析:
1、原管材材质差,使用期过长;
2、钢筋混凝土管接口不密,橡皮圈老化;
3、管道基础处理不当;
4、阀门启闭过快,产生水锤,破坏管线;
5、天气原因,冬季爆漏严重。
通过上述分析对使用期限过长的管线及经常发生爆裂的管线实施有计划的改造,是降低管网漏损的又有一有效途径。供水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落实资金,及时改造老化管线。
五、设立测压点,控制管网的水压
根据管网布局,设置城区管网测压点,对管网水压进行动态跟踪。对测得的水压数据做好整理分析工作,为管网检漏及管线改造提供科学的依据。管网水压的高低不仅关系管网的漏损,而且关系到广大用户的正常用水和供水企业的生产成本,水压过高必将使管网漏损提高。因此管理研究管网水压显得十分重要。具体办法是依据供水区域最不利供水点所需水压来调度水厂的出厂水压。使管网水压在确保最不利的供水情况下,实现经济运行。
六、加强对营业水表动态管理
供水企业应加强内部管理,建议对营业水表特别大口径大容量用户水表的动态管理。及时处理呆停表,处理无表用水,窃水等违章行为,对阀门、水表接管跑盲漏点及时修复,这也是降低供水企业产销差率的具体办法。
七、结束语
综上所述,控制管网漏损道路任重道远,广大科技工作者应认真研究这一课题,运用技术和管理的手段,不断使该课题得以发展,为解决水资源危机作出自己的贡献。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