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用于热电、石化、轻工、纺织、食品、造纸、钢铁、供热等各种行业热电厂锅炉除氧器的乏汽回收。
三、除氧器排气回收装置
(1)回收到疏水箱
(2)高压除氧器排气回收到低除
(3)高压除氧器排气回收到低除
热力除氧器排气回收装置-经济性分析
以下列参数为例:
热力除氧器排气回收装置:已知除盐水补水每天350t,除盐水压力按0.5Mpa设计,排汽温度110℃,排汽压力0.02Mpa,除盐水由20℃加热到60℃,计算结果回复如下:
1、除氧器排气回收回收除盐水的计算:
由公式:GH=GP(hp2-hp1)/(hH-hp2)算得。
式中GH—混加器引射蒸汽流量(除氧器排汽量)
GP—混加器工作水的流量(除盐水补水流量)
hp2—除盐水60℃时的焓
hp1—除盐水20℃时的焓
hH—除氧器排器汽化潜热
GP =(350×1000)/(24×3600)=4.05kg/s
查表得hp2=251.5kJ/kg、hp1=84.3kJ/kg、hH=2691.3kJ/kg
代入上式中得GH =4.05×(251.5-84.3)÷(2691.3-251.5)
=4.05×167.2÷2439.8
=0.28kg/s
0.28×3600×24÷1000=24t/d
则一天回收除盐水24吨。
混加器喷射系数的验算:u= GH/GP=0.28÷4.05=0.069,工作水温20℃时,混加器最大喷射系数可达umax=0.2,因此可以满足工况要求。
2、除氧器排气回收省煤量的计算:
回收的热能Q=GH(hH-hp2)
=0.28×(2691.3-251.5)
=0.28×2439.8=683.14kJ/s
683.14×24×3600=59023641.6kJ/d
折算为每公斤6000Kar标准煤,日节煤59023641.6÷(6000×4.18)=2353.4kg/d=2.4t/d
则一天节省标准煤2.4吨。
3、除氧器排气回收经济性分析:
根据以上结果如该套装置每年按8000小时运行计算,每吨煤按300元计算。
则年节煤2.4×8000÷24=800吨
年节资800×300=240000元=24万元
年回收除盐水24×8000÷24=8000吨
采用除氧器排气回收装置后会不会影响除氧效果
在除氧器运行工况相同,排汽门开度一样的情况下,具体分析如下:
设排气量为Q气,除氧器内部压力为P,大气压力为P0。在图2中,设除氧器内部压力为P,混合式加热器内部压力为Ph,除氧器排气量为Qh,补水中溶解氧量为Q氧,对于气水分离罐,自动排气门排气量为Q气′。
在图2所示系统中,Ph为补水的饱和压力。
由于PhP-P0
则Qh>Q气
△Q气=Qh-Q气,Q氧=Qh-Q气′
若令Q气=Q气′
则△Q气= Q氧
该式为热力除氧器排气回收装置是否影响除氧效果的判别条件。
当△Q气≥Q氧时,热力除氧器排气回收装置不会影响除氧效果;
当△Q气
Q氧,亦不会影响除氧效果。
当排气门开度适当开大时,排汽量也会增加,由于排汽经喷射式混合加热器回收了,所以对经济性不会产生不良影响。
气水分离罐的设计
1、性能要求
要求气水分离充分,在变工况条件下能够稳定运行。
2、可行性分析
3、设计示例
两台参数相同的大气式除氧器同时运行,要求用一套除氧器排气回收装置对乏汽进行回收,喷射式混合加热器进口冷水由除盐水母管接入,出口热水分两路分别注入每台除氧器。
已知:
(1)大气式除氧器,水箱内部压力0.018Mpa,除氧器出力65t/h,除氧器排汽管管径DN80,排汽压力0.03Mpa,除氧器进汽量5t/h;
(2)喷射式混合加热器进口软化水水温20℃,进口水压力0.56Mpa,进口水流量30-40t/h,进口管径DN100;喷射式混合加热器引射流体(除氧器排汽)压力0.03Mpa,流量按除氧器进汽量的5%-10%选取,除氧器排汽中不凝汽体的份额未知,管径DN80;喷射式混合加热器出口水温40℃左右,出口压力0.3Mpa左右,出口管径DN100。
(3)气水分离罐热水进口管径DN100,出口管径DN100。
4、除氧器排气回收装置在高压除氧器上应用的可行性,在其它类似设备上应用具有可行性。
喷射式混合加热器作为回收本体除氧器排气回收喷射式混合加热器由壳体、喷咀(单或多孔)、混合管等零部件组成,当被加热液体通过喷咀时,在其喉管处(或假想喉管处)形成一定的低压,从而将乏汽抽吸入,与被加热液体一起经混合管进一步混合,以达到加热的目的。被加热到要求温度的液体,则从加热器出口端流出。
喷射式混合加热器分射液式和射汽式两种,在蒸汽压力稳定,热负荷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可利用射汽式。它的优点是利用了蒸汽的可用能,减少了驱动泵(循环泵)的能耗,即耗电量。在一般情况下, 射液式的混合加热器可以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
6、热力除氧器排气回收装置概述
热力除氧器排气回收装置由抽吸乏汽加热装置、气-液分离罐及气体排放、热水压力恢复提升回输三个单元(模块)及随机液位控制和热能回收计量仪表组成的一体化装置,由3个接口接入乏汽回收系统。
1、大流量小容积的比例叠加调节技术
其气-液分离罐的罐体小巧,储水量容积只有常规设计的几分之一,而液位波动控制精度很高。实现无人值守全自动稳定运行。使得本装置可以在狭小的空间安装,甚至安装在除氧头平台上,从而使得热能回收效率最高,热损失最小。
2、宽负荷稳定运行的动力头2100433B
除氧器排气回收除氧器排气回收装置-介绍锅炉热力除氧器在通入蒸汽进行除氧后,有大量闪蒸汽排空,不仅浪费了能源而且对环境造成影响。
射水抽汽方式的喷射式混合加热器为主设备,设计了几
种热力除氧器排气回收系统,用户可以很方便地将其与除氧器连接,将闪蒸汽回收。
机组重新开机时,加热器内积聚了大量空气,开启启动排气可以将这些气体尽快排走,从而保证加热器在投运初期能很好的受热,以防止产生较大的热应力导致加热器发生泄漏。正常排气是排走加热器汽侧的可不凝结气体,保证...
除氧器的主要作用是除去锅炉给水中的氧气和其它不凝结气体,以保证给水的品质。若水中溶解氧气,就会使与水接触的金属被腐蚀,同时在热交换器中若有气体聚积,将使传热的热阻增加,降低设备的传热效果。因此水中溶解...
建议,先进入闪蒸罐,将这1.5公斤左右压力的冷凝水进行闪蒸。闪蒸后的蒸汽可以进入除氧器进行加热,或者用于其他工艺。闪蒸后的冷凝水,温度较低,再进入除氧器即可。加热除氧的话,104度,你的除氧器是闭式的...
某热电厂除氧器排气带水原因分析及改造方案
本文针对某热电厂660MW除氧器排气带水问题,进行了现场检查后,对排气带水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该除氧器排气系统的改造方案做了简要介绍,最后对除氧器排气管道布置提出了一点建议。
除氧器溶解氧超标处理
科技信息 2013 年 第 5期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 兖州煤业榆林能化有限公司主要担负兖州煤业在陕北能化基地 项目开发和经营管理工作 ,目前一期年产 60 万吨装置项目主要产品 是甲醇。热电车间主要为化工系统提供高压水和蒸汽,采用的是 300m3/h 旋膜除氧器来提供除氧水 。在近期运行阶段 ,除氧器的溶解 氧不合格 ,经过不断进行调整 、检修等处理 ,现在溶解氧指标均在规定 范围内 。 1 除氧器的结构和工艺流程图 兖州煤业榆林能化有限公司除氧器采用的是青岛青力锅炉辅机 有限公司生产的旋膜除氧器 ,其结构由除氧塔头 、除氧水箱以及接管 和外接件组成 ,主要部件除氧塔头由外壳 、新型旋膜器 、淋水篦子 、蓄 热填料液汽网等构件组成 。除氧的过程是除盐水盐水进人除氧头内旋 膜器组水室 ,在一定的压差下从膜管小孔斜旋喷向内孔 ,形成射流 ,由 于内孔充满上
锅炉热力除氧器在通入蒸汽进行除氧后,有大量闪蒸汽排空,不仅浪费了能源而且对环境造成影响。射水抽汽方式的喷射式混合加热器为基础,设计了一种热力除氧器排汽回收成套装置,用户可以很方便地将其装在除氧器上方,将闪蒸汽以热水方式回收。
除氧器乏汽回收装置用于热电、石化、轻工、纺织、食品、造纸、钢铁、供热等各种行业热电厂锅炉除氧器乏汽回收。
除氧器乏汽回收结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组成:抽吸乏汽动力头;气液分离罐;两相流液位自动调节器,以及排气装置。
抽吸乏汽动力头的工作原理式基于两相流体场理论的最新成果。进入该交换器的蒸汽在喷管中进行绝热膨胀后,以很高的流速从喷嘴中喷射出来,在混合室与低压进水混合,此时产生了压力“激波”,压力剧烈增大。其结果是,乏汽热能迅速传给送入冷水,输出混合物的压力等同或超过进水的输入压力,可达到输出热水增压和瞬时加热的效果,输出热水可无泵输送。
气-液分离罐设计为小容积、大流量的液位调节对象。其难点是液位波动大,且不稳定,要求调节系统稳定可靠。分离罐内液位与压力稳定性直接影响到动力头的工作稳定性。
分离出较高浓度O2、CO2等气体通过减压装置排空,当罐内压力低于设计值时,减压装置单向阀关闭,保证外界空气不进入罐中,而影响除氧。两相流液位自动调节系统保证了系统的稳定运行。
3. 除氧器乏汽回收——气液分离罐液位自动调节 液位自动调节使用汽液两相流水位调节器,本产品是基于汽液两相流原理,利用汽液变化的自调节特性控制容器出口液体而设计的一种新型水位调节器。本产品在加热器上的连接系统见下图。图中传感器的作用是发送水位信号和输送调节用蒸汽;调节器的作用是控制出口水量,相当于调节器的执行机构。其调节原理是:当加热器的液位上升时,传感器内的液位随之上升,导致发送的调节汽量减少,因而调节器内流过的汽量减少,水量增加,加热器的水位随之下降。反之亦然。由此实现了加热器水位的自动控制。
对于水质要求高的场合,如锅炉给水除氧器乏汽回收,回收水中有较高浓度O2、CO2等气体,必须排除后,才能回到除氧水系统中。同时,排气对分离罐内压力稳定起重要作用。混合后的热水,根据不同场合,恢复或提升热水压力后,再送回系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