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低频噪声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危害,长期受低频噪声辐射的人容易产生失眠、头痛、耳鸣、胸闷、腹部压迫感等心理和生理症状,随着城市车流量增加等生活环境改变,低频噪声被称之为潜在杀手。本项目以建立桥梁低频噪声辐射机理和评估方法为目的,在实测基础上对城市桥梁中广泛采用的预应力混凝土扁平箱梁桥振动辐射低频噪声提出理论算法。通过考虑高频域桥面板振动和路面行车条件影响的声源振动响应计算,模拟车辆通过时结构振动辐射的噪声音响功率。根据空气波传播原理分析桥梁周围低频噪声声压分布规律和探讨降低噪声的设计方法。本项目研究特色是将结构动力学与噪声问题结合起来,建立桥梁振动环境影响评估方法。通过本研究预期在以下三方面有所创新:1)了解高架桥低频噪声辐射状况和机理;2)建立按板壳结构分析车桥耦合振动的实用算法;3)对车辆在不平整路面行驶提出考虑车轮半径影响的数值模拟方法,可为桥头跳车等技术难题提供一种计算理论。 2100433B
批准号 |
50778160 |
项目名称 |
城市桥梁交通振动辐射低频噪声的机理和评估研究 |
项目类别 |
面上项目 |
申请代码 |
E0805 |
项目负责人 |
谢旭 |
负责人职称 |
教授 |
依托单位 |
浙江大学 |
研究期限 |
2008-01-01 至 2010-12-31 |
支持经费 |
28(万元) |
小玉:跟着工序走就是了
规范标准不同,市政现行的规范要落后一点,好像还是96的,公路桥梁标准相对较高规范是2000年的,现在大部分市政桥梁按公路桥梁施工要求施工。
低频噪声由于可直达人的耳骨,而且会使人的交感神经紧张,心动过速,血压升高,内分泌失调。人被迫接受这种噪声,容易烦恼激动、易怒,甚至失去理智。如果长期受到低频噪音袭扰,容易造成神经衰弱、失眠、头痛等各种...
高架轨道交通低频噪声对居民烦恼度影响研究
针对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中日益凸显的噪声问题,对高架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噪声影响沿线居民烦恼度的现状进行了研究.采用社会调查法,在高架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开展了居民主观烦恼度问卷调查以及现场噪声监测,获得了相关主客观数据,并与预测的主观烦恼度相对比.分析研究表明,调查获得的噪声烦恼阈值为53 dBA,大于实际监测噪声,但由于高架城市轨道交通沿线低频噪声较为显著,因此仍能引起沿线居民较大的烦恼反应.
城市轨道交通的振动和噪声及其控制的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的振动和噪声及其控制的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关于铁路噪声、振动的专著,较为详尽地阐述铁路噪声及其振动的产生机理、模型建立和控制措施,涵盖空气动力噪声、桥梁噪声、低频地面振动、地面诱导结构声的内容。本书共14章,主要内容包括滚动噪声、轨道振动、车轮振动、轮轨相互作用及由粗糙度产生的激励、车轮和轨道的声辐射、滚动噪声的缓解措施、空气动力噪声、曲线轮轨摩擦噪声、冲击噪声、桥梁噪声、低频地面振动、地面诱导结构声和车辆内部噪声等。
本书可供轨道交通(铁路)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参考,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和参考书。 2100433B
列车通过时引起的轨道交通桥梁结构低频噪声对人体的危害很大,而数值计算预测模型中参数的不确定性使得正向计算方法很难准确预测桥梁附近所有场点的声压值。为此,本课题提出一种基于逆声学边界元技术和少数测点实测值来重构全空间桥梁噪声的预测模型,以提高结构噪声的预测精度和效率。本项目拟通过:(1)提出基于声模态传递向量的逆边界元声学反演模型,然后选取正向预测模型中的一些场点作为虚拟测点重构桥梁结构噪声;(2)通过正向预测结果与反演结果的对比来探究逆声学模型的精度和适用性,明确正则化技术和相关参数的选取原则;(3)通过现场实测进一步验证声学反演方法的准确性,进而采用逆声学模型对轨道交通U梁和箱梁的全空间噪声分布特性及传播规律进行系统研究。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将为桥梁减振降噪提供理论支撑,具有明确的工程应用价值。
列车通过时引起的轨道交通桥梁结构低频噪声对人体的危害很大,而数值计算预测模型中参数的不确定性使得正向计算方法很难准确预测桥梁附近所有场点的声压值。为此,本项目提出一种基于逆声学边界元技术和少数测点实测值来重构全空间桥梁噪声的预测模型,以提高结构噪声的预测精度和效率。主要包括:(1)基于声模态传递向量的逆边界元声学反演模型,通过选取正向预测模型中的一些场点作为虚拟测点来重构桥梁结构噪声;(2)通过正向预测结果与反演结果的对比探究了逆声学模型的精度和适用性,明确了正则化技术和相关参数的选取原则;(3)通过现场实测验证了声学反演方法的准确性,并对轨道交通U梁和箱梁结构的全空间噪声分布特性及传播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厘清了钢轨噪声与桥梁噪声在空间不同位置的占比大小。研究表明仅需要4~5个测点的声压测试结果和声模态传递向量即可快速准确实现桥梁全空间的声场重构,规避了正向预测模型的参数不确定性问题,提高了全空间声场的预测精度,研究成果可进一步完善轨道交通桥梁设计分析方法,为桥梁减振降噪措施的选取提供理论支撑。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