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本研究以上海市为例,利用长时间尺度、高空间分辨率的航片、Landsat TM遥感数据,获取城市景观格局、反演城市热岛温度信息,结合气象台站的历史观测资料和局部尺度的地表实测数据,构建城市景观格局与城市热岛在多个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耦合及相关关系,并研究城市植被、人类健康和城市能源消耗对城市景观格局与热岛效应多尺度关系的响应。在此基础上,利用城市景观动态模型预测未来城市景观动态,提出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措施,从而为上海的城市规划和布局、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以及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国内其他城市提供参考和借鉴。 2100433B
批准号 |
30770384 |
项目名称 |
城市景观格局与热岛效应相互关系的多尺度研究 |
项目类别 |
面上项目 |
申请代码 |
C0307 |
项目负责人 |
李俊祥 |
负责人职称 |
教授 |
依托单位 |
华东师范大学 |
研究期限 |
2008-01-01 至 2010-12-31 |
支持经费 |
25(万元) |
在城市热岛效应下,城市温度高于郊区温度,那么,在近地面,风从郊区流向城市(由于郊区温度相对低,那么其气压相对高,风从高压流向低压);而在高空,刚好相反,风从城市流向郊区。 附: 城市热岛效应是城市气候...
热岛效应: 一个地区的气温高于周围地区的现象。用两个代表性测点的气温差值(即热岛强度)表示。主要有两种:城市热岛效应和青藏高原热岛效应。 定义: 热岛效应,指由于人为原因,改变了城市地...
晴朗无风的夏日,海岛上的地面气温,高于周围海上气温,并因此形成海风环流以及海岛上空的积云对流,这是海洋热岛效应的表现。近年来,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交通拥塞,大气污染严重,且城市中的建筑大多为石...
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热岛效应 英文名称: The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 热岛效应 晴朗无风的夏日,海岛上的地面气温,高于周围海上气温,并因此形成海风环流 以及海岛上空的积云对流,这是海洋热岛效应的表现。近年来,由于城市人口集中, 工业发达,交通拥塞,大气污染严重,且城市中的建筑大多为石头和混凝土建成,它 的热传导率和热容量都很高,加上建筑物本身对风的阻挡或减弱作用,可使城市年平 均气温比郊区可高 2 摄氏度 ,甚至更多 ,在温度的空间分布上 ,城市犹如一个温暖的岛 屿,从而形成城市热岛效应。热岛效应是由于人们改变城市地表而引起小气候变化的 综合现象,在冬季最为明显,夜间也比白天明显,是城市气候最明显的特征之一。 气候条件是造成城市热岛效应的外部因素,而城市化才是热岛形成的内因。一般 认为热岛成因有三:一是城市与郊区地表面性质不同,热力性质差异较大。城区反射 率小,吸收热量多,蒸
建筑空调能耗与城市热岛效应
建筑空调能耗的急剧增加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本文通过模型计算,就建筑空调能耗对城市大气温升的影响程度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十分显著。阐述了尽量降低建筑空调能耗,并采取积极措施以减少其对城市大气温升的影响的重要意义。
人是城市化地区景观变化的主导因子,土地单元的潜在价值输出是其成为特定景观要素类型的基本动力,景观选择价值(即景观单元作为某种土地利用方式的潜在价值输出)在斑块水平、市域水平、区域水平决定了特定类型土地利用方式的发展规模、增长速度与空间格局。城市化程度高或发展快的区域或局部,一般具有相对区位优势,是人类选择高质量景观区位的结果。通过在区域尺度研究城市的规模与增长速度的差异性、在市域水平研究城市扩张的各向异性、在斑块水平研究景观要素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及耦合机制,综合分析景观选择价值在不同尺度水平的表现及主要影响因子,揭示构成景观选择价值的自然地理要素、社会经济要素、生态区位要素,研究景观选择价值的评价方法,并建立基于景观选择价值的城市异速生长模型,研究城市的边缘扩散过程及其规律性,为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与精明增长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2100433B
批准号 |
30670364 |
项目名称 |
基于景观选择理论的多尺度城市景观动态研究 |
项目类别 |
面上项目 |
申请代码 |
C0307 |
项目负责人 |
刘茂松 |
负责人职称 |
副教授 |
依托单位 |
南京大学 |
研究期限 |
2007-01-01 至 2007-12-31 |
支持经费 |
8(万元) |
景观格局(Landscape pattern):景观格局一般指景观的空间格局(Spatial pattern),是大小、形状、属性不一的景观空间单元(斑块)在空间上的分布与组合规律。景观格局是景观异质性的具体表现,分析景观格局景观格局的分析多局限于二维平面,三维景观空间格局模型还很少见。景观格局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在看似无序的的景观中发现潜在的有意义的秩序或规律(李哈滨,Franklin,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