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侧面耦合技术主要有内包层"V"型槽耦合技术、内包层内嵌反射镜耦合技术、斜角光纤耦合技术(包括侧面熔接、胶合两种途径)、棱镜耦合技术以及光纤盘耦合技术等形式。
熔锥侧面泵浦耦合是将多根裸光纤和去掉外包层的双包层光纤缠绕在一起, 在高温火焰中加热使之熔化, 同时在光纤两端拉伸光纤, 使光纤熔融区成为锥形过渡段, 能够将泵浦光由多模光纤由双包层光纤侧面导入内包层, 从而实现定向侧面泵浦耦合。
国内外用于通讯方面光纤无源器件-光纤定向耦合器主要用于光分路或者合路连接器,采用较为成熟的熔锥法生产, 工艺较简单, 制作周期短, 适于实现微机控制的半自动化生产。但是, 这种用于通讯的单模光纤定向耦合器是将一路或一路以上输入光信号按一定比例要求分配到两路或多路输出的光信号中去。其原理决定其只能进行对输入信号光功率分配, 因此, 输出的信号光功率必定小于输入最大信号的光功率, 因而无法用于实现光功率的扩展。在双包层光纤侧面泵浦耦合技术中, 在锥形区耦合段需要将多模泵浦光纤的包层去除露出纤芯, 同时双包层的外包层也要去除露出内包层, 并且要使之能够融合在一起, 因此, 其生产工艺较为复杂, 虽然已有相关专利可供查询参考, 但是最为重要的关键过程未见报道。DIGIOVANNI 等介绍了一种双包层熔锥侧面耦合器的生产工艺, 从中也可以看出, 其生产过程与目前的单模光纤耦合器有很大不同。国外已有一些能够生产多模光纤侧面耦合器, 例如美国的OFS , 他们已将此项术用于高功率的光纤激光器以及Raman 光纤放大器等领域.
该技术先将双包层光纤外包层去除一小段, 然后在裸露的内包层刻蚀出一个V 槽, 槽的一个斜面用作反射面, 也可将两个面都用于反射。泵浦光由半导体激光器经微透镜耦合, 使泵浦光在V 槽的侧面汇聚,经过侧面反射后改变方向进入双包层光纤内包层,从而沿着光纤的轴向传输。
为了提高耦合效率,V 槽侧面的面型要求能够对泵浦光全反, 此外, 还需在泵浦光入射的内包层一侧增加一层衬底, 衬底材料的折射率应该与光纤内包层折射率相近, 并且可以加镀增透膜。利用该侧面泵浦耦合技术的光线激光放大器可以得到数瓦的激光输出。GOLDBERG 等报道的耦合效率为76 %。
该侧面泵浦耦合方式原理简单, 但工艺加工要求却很高, 因为V 槽的侧面要作为反射面, 要对其进行抛光等相应处理。加工的时候还要避免对于纤芯的破坏, 因此, 要确保槽的精细结构。此外, 由于利用了微透镜准直, LD 泵浦源、微透镜以及双包层光纤的相对位置对于耦合效率的影响较大。
嵌入反射镜式泵浦耦合方式是在V 槽侧面泵浦耦合方式上的改进,首先将双包层光纤的外包层去除一小部分, 然后在内包层上刻蚀出一个小槽, 槽的深度足够放入用来反射泵浦光的嵌入微反射镜, 但是距纤芯还有一定距离, 以保证不破坏纤芯。嵌入的微反射镜的反射面可以是平面或是根据优化设计的曲面, 为了得到高的耦合效率, 其反射面事先镀上了高反率的膜层, 入射面镀了对泵浦光的增透膜。该技术中采用了光学胶用以将嵌入微反镜的出射面和光纤内包层粘接固定, 同时光学胶还作为折射率匹配介质用来降低界面的反射损耗。LD 泵浦源应当与嵌入微反镜足够近, 以保证具有较大发散角的泵浦光能够全部照射到微反镜的反射面上。
嵌入反射镜式泵浦耦合避免了V 槽侧面泵浦耦合要求利用侧面作为反光面的方式, 因此, 对于槽的加工要求大大降低, 但是仍要保证槽深不能破坏纤芯。KOPLOW 等利用此方式获得了5 .2W(波长1064nm)和2 .6W(波长1550nm)的光纤激光输出。
实验获得的嵌入反射镜式泵浦耦合效率受x , y , z 3 个方向偏移失调量影响的曲线图。实验中采用了SDL-6380-A 多模半导体激光器作为泵浦源,其发光面为1μm ×100μm 长条形, 两个方向发散角分别为28°和12°, 所用的双包层光纤内包层为135μm ×135μm 正方形, 数值孔径约0 .45 。
其基本原理是在双包层光纤去一小段, 剥去涂敷层和外包层, 将内包层沿纵向进行磨抛, 得到小段用以泵浦耦合光的平面(对于内包层形状为矩形、D型、六角形等双包层光纤, 内包层已有窄平面, 如果平面宽度足够, 可以不必磨抛双包层光纤)。然后将端面按一定角度磨抛好的泵浦光纤的纤芯相对该平面紧密贴合并固定好两纤的相对位置。泵浦光即可由泵浦光纤侧面耦合进入双包层光纤的内包层.
实际上, 由于泵浦光纤按一定角度磨抛好的端面并不能完全和双包层光纤内包层紧贴, 因此, 还需要利用光学胶将其空隙填充。一方面光学胶能够将泵浦光纤端面和内包层侧面固定好, 另一方面又作为折射率匹配介质将泵浦光有效导入内包层中。由于采用了光学胶, 因此, 不必对内包层纵向进行磨抛而得到平面, 直接利用光学胶也可将泵浦光由内包层的弯曲侧面导入。通常该侧面泵浦耦合技术要求泵浦光纤端面的磨抛角A 较小(约10°), 对于光纤端面磨抛工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利用该侧面泵浦耦合方式获得了高达90 %的耦合效率, 但是获得的光纤激光输出功率还未见有高于1W 的报道。可能是由于在高泵浦功率下, 光学胶难以承受其功率密度而导致挥发或分解所致。这里泵浦光纤的芯径100μm, 数值孔径0 .22 , 双包层光纤的芯径350μm , 数值孔径0 .37 。与光纤角度磨抛侧面泵浦耦合技术相类似的是微棱镜来进行侧面耦合, 但是微棱镜宽度不能大于内包层的直径, 因此, 给微棱镜的加工带来了技术上的困难。
1背景
高功率光纤激光器自从1997 年出现20W ~35W 器件, 1998 年发展到55W 后, 至1999 年已发展到110W 连续激光输出。目前, 10W ~ 20W 输出的光纤激光器已经商品化。近年来, 美国IPG Photonics和德国Jena 大学的应用物理所分别报道了单根双包层光纤连续输出功率高达135W和150W的光纤激光器。与现有的其它激光器相比, 高功率光纤激光器以其独特的高亮度(135W 激光连续输出光束质量:M2 <1 .05)和高效率(高功率输出情况下斜率效率高达50 %以上性能, 将在激光器家族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侧面耦合技术主要有内包层"V"型槽耦合技术、内包层内嵌反射镜耦合技术、斜角光纤耦合技术(包括侧面熔接、胶合两种途径)、棱镜耦合技术以及光纤盘耦合技术等形式。根据技术原理来划分,内包层"V"型槽耦合技术和内包层内嵌反射镜耦合技术的原理基本类似,分别是利用 V 形槽斜面处和内嵌的反射镜的全内反射实现泵浦光与双包层光纤内包层间的耦合,该技术对工艺要求较高,而且不能实现多点分布式泵浦。而斜角光纤耦合技术和棱镜耦合技术刚好解决了多点分布式泵浦的问题。 斜角光纤耦合技术和棱镜耦合技术属于同一种泵浦原理的耦合技术,但从工艺难度相比而言,斜角光纤耦合技术最容易实现,根据有关理论分析,斜角光纤的耦合效率与端面斜角有关,最大耦合效率时存在唯一一个最佳角度,该最大耦合效率值与光纤参数有关。另外,斜角光纤耦合技术对于非尾纤输出的条状半导体激光器泵浦光的耦合特别有效,将数根矩形光纤或玻璃丝排列成光纤排,前端面与条状 LD 输出面通过微柱透镜耦合,后端的光纤或玻璃丝各自独立,每根末端均磨成斜角,分别在双包层光纤内包层侧面的不同位置耦合,适用于多点泵浦。 利用二元衍射光栅进行侧面耦合,也是一种可以实现侧面、分布式多点泵浦的耦合技术,该技术将衍射光栅放置在光纤内包层的表面,不会损害光纤的外表面,对 TM 偏振入射光具有高达 94%的耦合效率。由于这种方法使用了折射率匹配液,所以不能承受大功率的泵浦光。张帆等人提出一种基于亚波长衍射光栅理论的介质-金属-介质的对称夹层结构,这种结构因为没有使用诸如折射率匹配液、光学固化胶等难以承受较高温度的黏接物质,所以可以用于大功率激光二极管阵列的侧面泵浦,其耦合效率可以达到 80%以上。
由于光纤激光输出具有光束质量好(基模输出)、功率密度高、不需要复杂的散热装置、工作时间长、性能稳定等优点。其应用领域不断拓宽, 已从目前最为成熟的光纤通讯网络方面迅速地向其它更为广阔的激光应用领域扩展, 诸如金属和非金属材料的加工与处理、激光雕刻、激光产品打标、激光焊接、焊缝清理、精密打孔、激光检测和测量、激光图形艺术成像、激光雷达系统、污染控制、传感技术和空间技术以及激光医学等等。国内也有学者对其作为激光武器的能力进行了分析。
单模光纤的自然限制, 使得在单模纤芯内传输的激光具有模式好、光束质量高等优点。但是, 单模纤芯的芯径小, 难以将高功率的泵浦光耦合入内, 因此, 难以获得高功率的光纤激光输出。为了将更多的泵浦光功率耦合进入光纤, 采用了包层泵浦技术,研制出双包层光纤。在双包层光纤中, 泵浦光在尺寸较大的内包层中传输, 由于内包层的尺寸通常在几十甚至数百微米, 能够容纳数以万计的传输模式,因而能够很好地与高功率的半导体激光器(LD)相匹配, 从而获得高的泵浦功率。同时双包层光纤的纤芯芯径仍然保持在几个微米或者十几个微米, 因此, 由内包层限制的泵浦光经过掺杂稀土离子的纤芯时, 将会引起稀土离子的能级粒子数反转, 导致光的受激辐射放大, 在谐振腔的作用下, 能够获得高功率高光束质量的激光输出。
泵浦耦合技术作为高功率光纤激光器和光纤放侧面泵浦耦合方式大器的核心技术之一, 目的是要把几十瓦甚至数百瓦的LD 泵浦光功率耦合入直径只有数百微米的双包层光纤内包层, 以获得高的泵浦功率。在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的发展过程中, 端面泵浦耦合技术是较为简单的方式。该方式通常是先将LD 发出的泵浦光耦合进入多模光纤, 或直接用微透镜对LD 的较大发散角泵浦光进行准直, 然后再通过透镜系统将泵浦光聚焦由光纤端面耦合入双包层光纤。光纤端面被用来进行端面泵浦耦合, 因此, 无法与其它光纤融接以用于光纤放大器。此外, 该方式需采用高精度的多维光纤调节系统, 也带来了因调节系统的漂移引起的系统稳定性问题。有鉴于此, 光纤侧面泵浦耦合技术用于将泵浦光耦合进入双包层光纤内包层的研究也逐渐展开。针对于双包层光纤的特点先后发展了多种侧面泵浦耦合技术。
这个没有说哪种好了,比如固体激光器采用光泵浦,现在大多采用半导体激光器作为泵浦源,来获得一些现在半导体激光器做不到的波长。而半导体激光器采用的是电泵浦的方式了,所以没办法比较哪个好,效率上说肯定电泵浦...
这个没有说哪种好了,比如固体激光器采用光泵浦,现在大多采用半导体激光器作为泵浦源,来获得一些现在半导体激光器做不到的波长。而半导体激光器采用的是电泵浦的方式了,所以没办法比较哪个好,效率上说肯定电泵浦...
泵浦不是水泵中的什么....泵浦就是机.是英文PUMP的音译.
高亮度半导体激光器泵浦光纤耦合模块
采用一种阶梯排列结构的单管激光器合束技术制成了高亮度半导体激光器光纤耦合模块,可用于泵浦掺Yb3+大模场双包层光纤激光器。利用微透镜组对各单管半导体激光器进行快慢轴准直,在快轴方向实现光束叠加,然后通过两组消球差设计的柱面透镜组分别对合成光束快慢轴方向进行聚焦,耦合进入光纤。实验中将6只输出功率为6 W的976 nm单管半导体激光器输出光束耦合进芯径为105μm、数值孔径为0.15的光纤中,当工作电流为6.2 A时,光纤输出功率达29.0 W,光纤耦合效率达到80.1%,亮度超过4.74 MW/cm2-str。
双端泵浦保偏光纤激光器
以两台808 nm半导体激光器LD1和LD2为泵浦源,对光纤激光器双端泵浦进行了研究,获得了6.5 W的激光输出。实验分别测出了LD1和LD2半导体激光器单端泵浦和双端泵浦时的输出功率,对双端泵浦输出功率与单端泵浦功率之和进行了比较,利用双端泵浦提高了泵浦效率和输出激光功率。同时测量了输出激光的偏振度,通过计算得到双端泵浦输出激光的偏振度为0.5。
熔锥侧面泵浦耦合是将多根裸光纤和去掉外包层的双包层光纤缠绕在一起, 在高温火焰中加热使之熔化, 同时在光纤两端拉伸光纤, 使光纤熔融区成为锥形过渡段, 能够将泵浦光由多模光纤由双包层光纤侧面导入内包层, 从而实现定向侧面泵浦耦合。
国内外用于通讯方面光纤无源器件-光纤定向耦合器主要用于光分路或者合路连接器,采用较为成熟的熔锥法生产, 工艺较简单, 制作周期短, 适于实现微机控制的半自动化生产。但是, 这种用于通讯的单模光纤定向耦合器是将一路或一路以上输入光信号按一定比例要求分配到两路或多路输出的光信号中去。其原理决定其只能进行对输入信号光功率分配, 因此, 输出的信号光功率必定小于输入最大信号的光功率, 因而无法用于实现光功率的扩展。在双包层光纤侧面泵浦耦合技术中, 在锥形区耦合段需要将多模泵浦光纤的包层去除露出纤芯, 同时双包层的外包层也要去除露出内包层, 并且要使之能够融合在一起, 因此, 其生产工艺较为复杂, 虽然已有相关专利可供查询参考, 但是最为重要的关键过程未见报道。DIGIOVANNI 等介绍了一种双包层熔锥侧面耦合器的生产工艺, 从中也可以看出, 其生产过程与目前的单模光纤耦合器有很大不同。国外已有一些能够生产多模光纤侧面耦合器, 例如美国的OFS , 他们已将此项术用于高功率的光纤激光器以及Raman 光纤放大器等领域.
嵌入反射镜式泵浦耦合方式是在V 槽侧面泵浦耦合方式上的改进,首先将双包层光纤的外包层去除一小部分, 然后在内包层上刻蚀出一个小槽, 槽的深度足够放入用来反射泵浦光的嵌入微反射镜, 但是距纤芯还有一定距离, 以保证不破坏纤芯。嵌入的微反射镜的反射面可以是平面或是根据优化设计的曲面, 为了得到高的耦合效率, 其反射面事先镀上了高反率的膜层, 入射面镀了对泵浦光的增透膜。该技术中采用了光学胶用以将嵌入微反镜的出射面和光纤内包层粘接固定, 同时光学胶还作为折射率匹配介质用来降低界面的反射损耗。LD 泵浦源应当与嵌入微反镜足够近, 以保证具有较大发散角的泵浦光能够全部照射到微反镜的反射面上。
嵌入反射镜式泵浦耦合避免了V 槽侧面泵浦耦合要求利用侧面作为反光面的方式, 因此, 对于槽的加工要求大大降低, 但是仍要保证槽深不能破坏纤芯。KOPLOW 等利用此方式获得了5 .2W(波长1064nm)和2 .6W(波长1550nm)的光纤激光输出。实验获得的嵌入反射镜式泵浦耦合效率受x , y , z 3 个方向偏移失调量影响的曲线图。实验中采用了SDL-6380-A 多模半导体激光器作为泵浦源,其发光面为1μm ×100μm 长条形, 两个方向发散角分别为28°和12°, 所用的双包层光纤内包层为135μm ×135μm 正方形, 数值孔径约0 .45 。
其基本原理是在双包层光纤去一小段, 剥去涂敷层和外包层, 将内包层沿纵向进行磨抛, 得到小段用以泵浦耦合光的平面(对于内包层形状为矩形、D型、六角形等双包层光纤, 内包层已有窄平面, 如果平面宽度足够, 可以不必磨抛双包层光纤)。然后将端面按一定角度磨抛好的泵浦光纤的纤芯相对该平面紧密贴合并固定好两纤的相对位置。泵浦光即可由泵浦光纤侧面耦合进入双包层光纤的内包层.
实际上, 由于泵浦光纤按一定角度磨抛好的端面并不能完全和双包层光纤内包层紧贴, 因此, 还需要利用光学胶将其空隙填充。一方面光学胶能够将泵浦光纤端面和内包层侧面固定好, 另一方面又作为折射率匹配介质将泵浦光有效导入内包层中。由于采用了光学胶, 因此, 不必对内包层纵向进行磨抛而得到平面, 直接利用光学胶也可将泵浦光由内包层的弯曲侧面导入。通常该侧面泵浦耦合技术要求泵浦光纤端面的磨抛角A 较小(约10°), 对于光纤端面磨抛工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利用该侧面泵浦耦合方式获得了高达90 %的耦合效率, 但是获得的光纤激光输出功率还未见有高于1W 的报道。可能是由于在高泵浦功率下, 光学胶难以承受其功率密度而导致挥发或分解所致。这里泵浦光纤的芯径100μm, 数值孔径0 .22 , 双包层光纤的芯径350μm , 数值孔径0 .37 。
光纤激光器具有光束质量好、结构紧凑、体积小、质量轻、易散热、工作稳定等众多优点。在大功率光纤激光器和放大器的研究中,实现泵浦光功率高效、安全的耦合是其关键技术之一,泵浦方法主要包括光纤端面泵浦和光纤侧面泵浦两种。现有的侧面泵浦耦合技术主要有:V槽侧面泵浦耦合、嵌入反射镜式泵浦耦合、角度磨抛侧面泵浦耦合和熔锥侧面泵浦耦合等。通过对比结构紧凑性、耦合效率、系统稳定。制作原理熔锥侧面泵浦耦合可以大幅度提高泵浦光功率,实现增益光纤的多点泵浦。侧面泵浦耦合器是一种新型器件,耦合器包括泵浦输入端、信号输入端和输出端及一个无用端口。耦合器的信号输入、输出端光纤一般为无源的双包层光纤,泵浦输入端一般根据所使用泵浦光源的情况,选择相应的匹配多模光纤,无用端有少量的光功率,要妥善处理以免造成危害。
与普通光纤耦合器不同,侧面泵浦耦合器的主要设计目的是为了实现泵浦光功率向信号传输光纤的单向耦合,因此拉锥完成后,两根光纤的纤芯之间相距较远,能量耦合主要发生在侧面泵浦光纤的纤芯与信号光纤的包层之间,泵浦功率从泵浦输入端光纤的纤芯耦合进入信号传输光纤的内包层,而在信号传输光纤的纤芯中传输的激光信号(包括正向和反向光),被限制在传输光纤的纤芯中与泵浦输入端不发生能量耦合,因此侧面泵浦耦合器就起到了泵浦耦合与信号隔离的双重作用。
光纤侧面泵浦耦合器通过全光纤化设计实现了在线泵浦,它可以实现增益光纤的多点泵浦,有利于提高光纤激光器和放大器的转换效率和输出功率,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有效地屏蔽增益光纤中的后向传输光,保护泵浦光源的安全工作,这对于高功率全光纤化结构的激光器和放大器的研究意义重大。
(一)实验装置及方法
根据光纤侧面泵浦耦合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设计,采用了熔融拉锥工艺以及最基本的2×1耦合方式,实现把一根泵浦多模光纤中的泵浦光耦合进双包层光纤。在本论文的大多数应用中,主要是将915nm泵浦光由泵浦输入端注入到增益光纤中,1060nm种子光由信号输入端注入,耦合后的光功率从输出端输出。闲置端没用,但是有较弱的光功率,要作妥善处理。实验装置原理:该装置为一套熔融拉锥系统,主要包括步进电机控制的平行拉伸装置和火焰进给装置组成,同时配有其他监测、控制和显示设备。具体的实验过程为:首先截取约两米长的泵浦输入端光纤和信号传输光纤各一根,在中间的合适位置剥除一定长度的保护层作为耦合区域,双包层光纤则要剥除外包层和保护层,然后对耦合区域进行充分的清洗;清洗完毕后将两光纤置于夹具上固定,转移到拉锥平台上,使加热装置的火头处于耦合区域的中间位置,调整拉锥参数进行熔融拉锥,实时监测两根光纤的输出功率和分光比,当达到所需的参数时停止拉锥;然后对耦合区域进行适当的封装,最后是各个参数的测试。
(二)拉锥工艺的研究
从光纤的相对位置来说,拉锥工艺可分为平行烧拉技术和打结烧拉技术。实验的开始阶段,我们借鉴单模光纤耦合器的成功经验,也采用了平行烧拉技术,即先把两根光纤平行固定,再转移到拉锥平台上进行拉锥操作。在尝试了几种光纤组合以后,发现效果并不好,从实时监测的情况来看,两根光纤耦合到一定程度难以继续耦合,继续拉锥反而会使损耗增大,而不是呈现周期性的耦合机理,这和单模耦合的曲线有很大差别。后面的实验我们采用了打结烧拉技术,即把两根光纤相互缠绕,然后固定在拉锥平台上进行拉锥。从实验的结果来看,打结烧拉技术要比平行烧拉技术耦合效率高,这从实时监测的数据可以直观的反映出来。
打结烧拉技术虽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侧面耦合的效率,但是实验效果仍然难以另人满意,根据已有的文献报到,尝试了泵浦传输光纤的预拉锥处理技术。即先把泵浦传输光纤拉锥一段距离,再缠绕到双包层光纤上进行耦合拉锥。经过对预先拉锥的参数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摸索后,侧面耦合效率有了一定的提高,从同一种光纤组合的结果来看,采用预拉锥处理后的耦合效率要比直接拉锥高出10%。由于光纤参数对耦合效率存在较大的影响,耦合器的优化实验对多种不同的光纤进行了优化组合,对每种组合逐一调整拉锥工艺的各个参数,包括氢气氧气流量、火焰高度、拉锥速度、拉锥距离等等任何可以影响拉锥结果的因素,进行了大量实验, 为了减小吸收造成的附加损耗,实验在多模光纤不变的情况下,信号光纤改用无源双包层光纤代替掺镱双包层光纤,经过一定的实验研究和参数优化后,样品的测试结果表明,侧面耦合的效率可以达到46.4%,但是仍然很难实际应用到光纤激光器中。一方面,无源双包层光纤本身对915nm光的损耗太大,为0.62dB/m;另一方面,多模光纤纤芯和双包层光纤内包层在折射率上的差异仍然存在,这在两种光纤的拉锥熔点上体现出来。
为了解决折射率匹配的问题,实验在无源双包层光纤不变的基础上,选用了石英丝来代替多模光纤进行侧面耦合实验。但是实验中耦合效率只有39.7%。拉锥过程中明显观察到两种光纤熔点的差异,这是因为石英丝包层为低折射率的掺氟介质,其熔点比石英低,当两光纤在同一火焰下加热时,石英丝很快处于熔融状态然后变形,而这时双包层光纤还没有到达熔点,所以拉锥过程很难控制。
最后,实验采用无源双包层光纤代替石英丝,利用两根无源双包层光纤制作的侧面泵浦耦合器,实现了较高的耦合效率,最高可达到70%,由于两根双包层光纤在性能上完全一致,所以解决了光纤的匹配问题,通过实验优化,主要性能指标达到:泵浦光耦合效率:74%;信号光耦合效率:95%;信号输入端与泵浦输入端的隔离度:>50dB;泵浦输入端对输出端反向传输光的隔离度:20dB;承受峰值功率:>15kW。
95%的信号光耦合效率对于光纤激光器,尤其是光纤放大器是十分有利的,信号光功率可以几乎没有损耗的传输到增益光纤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泵浦输入端对输出端反向传输光的隔离度达到20dB,能够有效的阻止增益光纤中的后向传输光进入泵浦源,从而保证泵浦源的安全工作,防止被损坏或烧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