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建设工程百科

《测量学》2012年9月版图书

《测量学》是2012年9月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万玉山、封金财。

《测量学》2012年9月版图书基本信息

测量学图书目录

第一章概述1

第一节测量学1

第二节坐标系2

一、确定点的球面位置的坐标系2

二、确定点的高程系6

三、WGS84坐标系7

第三节测量工作的程序与基本内容8

一、测量的主要任务是测定和测设8

二、测量工作的基本要求9

第四节水准面的曲率对观测量的影响10

习题11

第二章水准测量12

第一节概述12

第二节水准测量原理12

第三节水准测量的仪器和工具13

一、微倾式水准仪13

二、水准尺和尺垫15

三、水准仪的使用16

第四节水准测量的方法及成果整理17

一、水准点17

二、水准路线18

三、水准测量的实施19

四、水准测量的成果整理21

第五节自动安平水准仪23

一、自动安平原理23

二、自动安平补偿器23

三、自动安平水准仪的使用24

第六节精密水准仪和水准尺24

一、精密水准仪的构造24

二、精密水准尺25

三、精密水准仪的使用25

第七节水准仪的检验和校正26

一、水准仪的轴线及其应满足的条件26

二、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26

第八节水准测量的误差分析28

一、 仪器误差28

二、 观测误差28

三、外界条件的影响29

四、水准测量的注意事项30

习题30

第三章角度测量32

第一节角度测量原理32

一、水平角测量原理32

二、竖直角测量原理32

第二节光学经纬仪的构造及度盘读数33

一、DJ6光学经纬仪的基本构造33

二、光学经纬仪的读数系统及读数方法34

三、DJ2光学经纬仪的读数系统35

四、经纬仪的使用36

第三节水平角测量38

一、测回法38

二、方向观测法39

第四节竖直角测量40

一、竖直度盘的构造40

二、竖直角计算41

三、竖盘指标差42

四、竖盘角观测43

第五节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43

一、经纬仪轴线应满足的几何条件44

二、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44

第六节角度测量误差及注意事项47

一、水平角测量误差47

二、竖直角测量误差49

三、角度测量的注意事项49

第七节电子经纬仪49

一、编码测角系统49

二、 光栅测角系统50

三、动态测角原理50

习题51

第四章距离测量53

第一节卷尺量距53

一、量距工具53

二、直线定线54

三、钢尺量距的一般方法54

四、钢尺的检定56

五、钢尺量距的精密方法56

六、钢尺量距的误差分析及注意事项58

第二节视距测量59

一、视距测量的基本原理59

二、视距测量的观测和计算61

第三节电磁波测距62

一、电磁波测距原理62

二、测距仪的使用64

三、测距成果整理64

第四节三角高程测量65

一、三角高程测量原理65

二、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射对高差的影响66

三、三角高程测量的观测和计算67

习题67

第五章测量误差69

第一节测量误差概述69

一、概念69

二、测量误差的来源69

三、观测误差的分类及其处理方法70

四、偶然误差的特性71

第二节精度及衡量精度的指标72

一、精度72

二、中误差72

三、极限误差73

四、相对误差73

第三节误差传播定律74

第四节等精度直接观测平差75

一、最或是值75

二、观测值改正值76

三、等精度直接观测的精度评定76

第五节不等精度直接观测平差76

一、权76

二、权与中误差77

三、不等精度直接观测的精度评定77

习题77

第六章控制测量78

第一节概述78

第二节平面控制网的定位与定向81

一、方位角和坐标方位角81

二、两点间边长的方位角和坐标增量82

第三节导线测量和导线计算83

一、导线网的布设83

二、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84

三、导线测量内业计算85

四、导线测量中错误的查找89

第四节交会定点的计算90

一、测角交会90

二、测边交会91

三、边角交会93

第五节三、四等水准测量及高程测量93

一、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93

二、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94

三、水准网高程的平差计算95

四、三角高程测量98

五、GPS高程测量98

习题99

第七章地形测量100

第一节地形图基本知识100

一、地形图的概念100

二、地形图的比例尺100

三、地形图符号101

四、地貌的表示方法104

五、地形图的图幅与编号108

第二节测图前的准备工作110

一、图纸准备110

二、测图的器材111

三、测图的资料111

第三节地物平面图测绘112

一、平板仪图解法测图112

二、经纬仪测记法测图112

三、地物测绘的一般原则113

四、图的注记115

第四节等高线地形图测绘116

一、地形点的选择116

二、地形点三维坐标的测定117

三、等高线绘制117

第五节数字测图概述118

一、概述118

二、数字化测图的工作过程与作业模式118

三、数字测图的方法119

四、全站仪数字测图的实施120

五、RTK数字测图的实施122

第六节航空摄影测量成图123

习题124

第八章地形图的应用126

第一节地形图应用概述126

一、地形图的主要用途126

二、地形图的识读126

三、地形图的精度127

第二节地形图应用的基本内容127

一、在地形图上量取点的坐标和确定点的高程127

二、求图上直线的长度、坡度和坐标方位角128

三、按设计坡度在地形图上选定最短路线129

四、图形面积的量算129

五、在地形图上确定通视情况130

六、根据等高线计算体积131

第三节工程建设中的地形图应用132

一、根据地形图作剖面图132

二、确定汇水面积132

三、根据地形图计算平整场地的土方量133

第四节建筑和给排水设计中的地形图应用135

一、建筑设计中的地形图应用135

二、给排水设计中的地形图应用135

第五节城市规划和道路勘测设计中的地形图应用136

一、城市规划用地分析的地形图应用136

二、道路勘测设计中的地形图应用136

习题137

第九章建筑工程施工测量138

第一节概述138

一、施工测量的内容138

二、施工测量精度的基本要求138

三、施工测量的原则138

四、准备工作138

第二节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139

一、水平角的测设方法139

二、水平距离的测设方法139

三、高程的测设方法141

四、坡度的测设方法142

第三节建筑施工控制测量142

一、建筑基线142

二、建筑方格网143

三、施工坐标系与测量坐标系的相互变换145

四、施工高程控制网145

第四节建筑施工测量145

一、轴线的测设146

二、施工控制桩和龙门板的测设147

三、基础施工测量149

四、工业厂房构件安装测量150

五、高层建筑的轴线投测和高程传递153

第五节管道工程测量157

一、管道中线测量157

二、管线纵、横断面测量158

三、管道施工测量159

四、顶管施工测量160

五、管道竣工测量160

第六节建筑竣工总平面图绘制161

一、竣工测量161

二、竣工总平面图的编绘162

第七节建筑变形测量162

一、建筑变形测量的一般规定162

二、沉降观测164

三、位移观测168

习题173

第十章道路工程测量174

第一节概述174

第二节道路中线测量174

一、中线交点和转点的测设175

二、转角测定177

三、里程桩测设177

第三节道路圆曲线测设178

一、圆曲线及其测设178

二、复曲线及其测设182

三、缓和曲线及其测设183

第四节线路纵、横断面测量185

一、基平测量185

二、中平测量186

三、纵断面图的绘制187

四、线路横断面测量189

五、横断面图的绘制191

第五节线路工程施工测量192

一、施工控制桩的测设192

二、边桩测设193

习题194

第十一章桥梁工程测量195

第一节概述195

第二节桥梁控制测量195

一、平面控制测量195

二、高程控制测量196

第三节桥梁施工测量197

一、中小型桥梁施工测量197

二、大型桥梁施工测量198

三、大型斜拉桥施工测量200

第四节桥梁竣工及变形测量204

一、桥梁竣工测量204

二、桥梁变形测量205

习题206

第十二章地下建筑工程测量207

第一节概述207

第二节地下工程的地面控制测量208

一、平面控制测量208

二、高程控制测量209

第三节隧道联系测量209

一、掘进方向测设数据计算210

二、洞口掘进方向标定210

三、洞口内侧施工点位高程测设210

第四节竖井联系测量211

一、竖井联系测量概述211

二、一井定向211

三、两井定向213

四、陀螺经纬仪测定方位角213

五、竖井高程传递215

第五节隧道(巷道)施工测量216

一、洞内中线和腰线的测设216

二、洞内施工导线测量和水准测量217

三、盾构施工测量218

第六节地下建筑竣工测量218

习题219第十三章电子全站仪测量220

第一节概述220

第二节全站仪的特殊部件及其功能221

一、全站仪的基本构造221

二、全站仪的特殊构造221

三、全站仪的工作原理222

四、全站仪的精度及等级224

五、测量机器人225

第三节全站仪的使用225

一、全站仪的基本功能225

二、全站仪的主要操作步骤227

三、全站仪实例227

习题230

第十四章全球定位系统231

第一节概述231

第二节全球定位系统的组成及信号结构232

第三节全球定位系统测定点位的原理234

一、单点定位234

二、相对定位235

三、差分GPS235

第四节GPS控制测量236

一、概述236

二、GPS控制网建立过程236

三、GPS外业观测过程237

四、GPS数据处理238

习题239

参考文献240 2100433B

查看详情

《测量学》2012年9月版图书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图书管理系统

  • 图书管理软件(旗舰)
  • 新华社
  • 13%
  • 广州敬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2025-07-22
查看价格

RFID图书标签粘贴及数据转换

  • RFID图书标签粘贴及数据转换
  • 新华社
  • 13%
  • 广州敬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2025-07-22
查看价格

RFID图书标签

  • 标签长度:50mm+/-0.5mm 标签宽度:50mm+/-0.5mm
  • 新华社
  • 13%
  • 广州敬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2025-07-22
查看价格

自助图书消毒机

  • 型号:X3
  • 江苏感创
  • 13%
  • 广州敬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2025-07-22
查看价格

图书馆智能物流传输系统

  • 每站点价格;15公斤级;敞开水平式/闭合式车体。对接剥离及分拣系统,可实现图书自动装卸、跨楼层配送
  • 13%
  • 曼彻彼斯智慧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 2025-07-22
查看价格

变比自动测量

  • AOJ-2
  • 台班
  • 韶关市2010年7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自动LCR测量

  • ZL6
  • 台班
  • 韶关市2010年7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测量机器人

  • 测量半径≤30m
  • 台·月
  • 广州市2025年4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测量机器人

  • 测量半径≤30m
  • 台·月
  • 广州市2025年1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激光测量导向仪

  • 台班
  • 韶关市2010年7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细叶榄仁(20126)

  • 细叶榄仁|胸径7-8㎝ W2.0-2.5m H4.0-4.5m
  • 40
  • 1
  • 中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5-01-26
查看价格

2012空调

  • 挂墙式1.5HP
  • 7
  • 1
  • 普通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4-08-29
查看价格

2012空调

  • 挂墙式2.0HP
  • 5
  • 1
  • 普通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4-08-29
查看价格

2012空调

  • 落地式1.5HP
  • 1
  • 1
  • 普通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4-08-29
查看价格

2012空调

  • 落地式3.0HP
  • 3
  • 1
  • 普通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4-08-29
查看价格

测量学内容简介

全书共分为十四章,第一章介绍了坐标系、测量工作的程序与内容;第二章介绍了水准测量;第三章介绍了角度测量;第四章介绍了距离测量;第五章介绍了测量误差;第六章介绍了控制测量;第七章说明了地形测量;第八章介绍了地形图应用的相关知识;第九章介绍了建筑工程施工测量;第十章介绍了道路工程测量;第十一章介绍了桥梁工程测量;第十二章介绍了地下建筑工程测量的基本内容;第十三章介绍了电子全站仪测量;

查看详情

《测量学》2012年9月版图书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2012年9月份监理月报1 2012年9月份监理月报1

2012年9月份监理月报1

格式:pdf

大小:91KB

页数: 8页

编号:监( 2012-9、 1~2012- 9、30) 乐成镇湖上岙、潘家垟局部地块 工程 监

扬州市2012年9月信息价 扬州市2012年9月信息价

扬州市2012年9月信息价

格式:pdf

大小:8.2MB

页数: 55页

扬州市2012年9月信息价是扬州市地区2012年9月建筑材料政府造价部门发布的建材市场指导价,为您提供扬州市2012年9月信息价电子版期刊.pdf 下载。

大地测量学基础图书目录

第二版前言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大地测量学的定义和作用

1.1.1 大地测量学的定义

1.1.2 大地测量学的地位和作用

1.2 大地测量学的基本体系和内容

1.2.1 大地测量学的基本体系

1.2.2 大地测量学的基本内容

1.2.3 大地测量学同其他学科的关系

1.3 大地测量学的发展简史及展望

1.3.1 大地测量学的发展简史

1.3.2 大地测量的展望

第2章 坐标系统与时间系统

2.1 地球的运转

2.1.1 地球绕太阳公转

2.1.2 地球的自转

2.2 时间系统

2.2.1 恒星时(ST)

2.2.2 世界时(UT)

2.2.3 历书时(ET)与力学时(DT)

2.2.4 原子时(AT)

2.2.5 协调世界时(UTC)

2.2.6 卫星定位系统时间

2.3 坐标系统

2.3.1 基本概念

2.3.2 惯性坐标系(ClS)与协议天球坐标系

2.3.3 地固坐标系

2.3.4 坐标系换算

第3章 地球重力场及地球形状的基本理论

3.1 地球及其运动的基本概念

3.1.1 地球概说

3.1.2 地球运动概说

3.1.3 地球基本参数:

3.2 地球重力场的基本原理

3.2.1 引力与离心力

3.2.2 引力位和离心力位

3.2.3 重力位

3.2.4 地球的正常重力位和正常重力

3.2.5 正常椭球和水准椭球,总的地球椭球和参考椭球

3.3 高程系统

3.3.1 一般说明

3.3.2 正高系统

3.3.3 正常高系统

3.3.4 力高和地区力高高程系统

3.3.5 国家高程基准

3.4 关于测定垂线偏差和大地水准面差距的基本概念

3.4.1 关于测定垂线偏差的基本概念

3.4.2 关于测定大地水准面差距的基本概念

3.5 关于确定地球形状的基本概念

3.5.1 天文大地测量方法

3.5.2 重力测量方法

3.5.3 空间大地测量方法

第4章 地球椭球及其数学投影变换的基本理论

4.1 地球椭球的基本几何参数及其相互关系

4.1.1 地球椭球的基本几何参数

4.1.2 地球椭球参数间的相互关系

4.2 椭球面上的常用坐标系及其相互关系

4.2.1 各种坐标系的建立

4.2.2 各坐标系间的关系

4.2.3 站心地平坐标系

4.3 椭球面上的几种曲率半径

4.3.1 子午圈曲率半径

4.3.2 卯酉圈曲率半径

4.3.3 主曲率半径的计算

4.3.4 任意法截弧的曲率半径

4.3.5 平均曲率半径

4.3.6 M,N,R的关系

4.4 椭球面上的弧长计算

4.4.1 子午线弧长计算公式

4.4.2 由子午线弧长求大地纬度

4.4.3 平行圈弧长公式

4.4.4 子午线弧长和平行圈弧长变化的比较

4.4.5 椭球面梯形图幅面积的计算

4.5 大地线

4.5.1 相对法截线

4.5.2 大地线的定义和性质

4.5.3 大地线的微分方程和克莱劳方程

4.6 将地面观测值归算至椭球面

4.6.1 将地面观测的水平方向归算至椭球面

4.6.2 将地面观测的长度归算至椭球面

4.7 大地测量主题解算概述

4.7.1 大地主题解算的一般说明

4.7.2 勒让德级数式

4.7.3 高斯平均引数正算公式

4.7.4 高斯平均引数反算公式

4.7.5 白塞尔大地主题解算方法

4.8 地图数学投影变换的基本概念

4.8.1 地图数学投影变换的意义和投影方程

4.8.2 地图投影的变形

4.8.3 地图投影的分类

4.8.4 高斯投影简要说明

4.9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4.9.1 高斯投影概述

4.9.2 正形投影的一般条件

4.9.3 高斯投影坐标正反算公式

4.9.4 高斯投影坐标计算的实用公式及算例

4.9.5 平面子午线收敛角公式

4.9.6 方向改化公式

4.9.7 距离改化公式

4.9.8 高斯投影的邻带坐标换算

4.10通用横轴墨卡托投影和高斯投影族的概念

4.10.1 通用横轴墨卡托投影概念

4.10.2 高斯投影族的概念

4.11兰勃脱投影概述

4.11.1 兰勃脱投影基本概念

4.11.2 兰勃脱投影坐标正、反算公式

4.11.3 兰勃脱投影长度比、投影带划分及应用

第5章 大地测量基本技术与方法

5.1 国家平面大地控制网建立的基本原理

5.1.1 建立国家平面大地控制网的方法

5.1.2 建立国家平面大地控制网的基本原则

5.1.3 国家平面大地控制网的布设方案

5.1.4 大地控制网优化设计简介

5.2 国家高程控制网建立的基本原理

5.2.1 国家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5.2.2 国家水准网的布设方案及精度要求

5.2.3 水准路线的设计、选点和埋石

5.2.4 水准路线上的重力测量

5.2.5 我国国家水准网的布设概况

5.3 工程测量控制网建立的基本原理

5.3.1 工程泓量控制网的分类

5.3.2 工程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5.3.3 工程平面控制网的布设方案

5.3.4 工程高程控制网的布设

5.4 大地测量仪器

5.4.1 精密测角仪器——经纬仪

5.4.2 电磁波测距仪

5.4.3 全站仪

5.4.4 GPS接收机

5.4.5 TPS和GPS的集成——徕卡系统1200-超站仪(system1200-SmartStation

5.4.6 精密水准测量的仪器——水准仪

5.5 电磁波在大气中的传播

5.5.1 一般概念

5.5.2 电磁波在大气中的衰减

5.5.3 电磁波的传播速度

5.5.4 电磁波的波道弯曲

5.6 精密角度测量方法

5.6.1 精密测角的误差来源及影响

5.6.2 精密测角的一般原则

5.6.3 方向观测法

5.6.4 分组方向观测法

5.6.5 归心改正

5.7 精密的电磁波测距方法

5.7.1 电磁波测距基本原理

5.7.2 N值解算的一般原理

5.7.3 距离观测值的改正

……

第6章 深空在地测量简介

主要参考文献2100433B

查看详情

图书《控制测量学》

基本信息

书名:控制测量学

印刷时间: 2006年06月 开 本: 4

I S B N : 7806219889 包 装: 1

分 类: 考试、教材与参考书 > 高职高专教材 > 综合科学与自然 > 实验、仪器与测量

内容简介

本书此次改编幅度较大,将原书平面控制测量部分的以三角测量为主改

成以导线测量为主。教材的平面控制网部分,大体是以导线的布设、观测、

计算为主轴展开叙述的。因为导线测量应先算三角高程,因而,本教材将三

角高程部分并入导线测量中叙述,以使导线测量的观测和计算的叙述更加完

整和系统,从而有利于读者系统掌握。除此之外,本书还简略地介绍了三角

网和测边网的计算;增加了"电磁波测距仪和距离测量"一章。除结构改动

之外,编写时还对内容作了较大修改、更新和补充,以使教材内容与时代同

步。

本书适用于职业学校(院)测绘专业学生作教材,书中带*号的内容为选

学内容。本书也可作测绘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之用。

本书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1.1 控制测量的任务和作用

§1.2 建立控制网的基本方法

第二章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2.l 国家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和布设方案

§2.2 工程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和方案

§2.3 平面控制网的技术设计

§2.4 平面控制网精度估算

§2.5 平面控制网的选点、造标和埋石

第三章 精密光学经纬仪及水平角观测

§3.1 经纬仪的基本结构

§3.2 精密光学经纬仪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3.3 经纬仪的几项调校

§3.4 精密光学经纬仪的仪器误差及其检验和校正

§3.5 水平角观测中的主要误差和操作的基本规则

§3.6 方向观测法

§3.7 全组合测角法

第四章 电磁波测距仪和距离测量

§4.1 电磁波测距仪概述

§4.2 脉冲法测距原理

§4.3 相位法测距原理

§4.4 D120红外测距仪

§4.5 电子全站仪

§4.6 拓普康GTS一211D全站仪

§4.7 电磁波测距成果的改正计算

§4.8 电磁波测距误差分析

§4.9 电磁波测距仪的检验

第五章 导线测量外业观测

§5.1 导线的边长观测及水平角观测

§5.2 垂直角观测

§5.3 归心改正和归心元素的测定

第六章 控制测量计算理论和导线测量概算

§6.1 地球的形体和大地测量坐标系

§6.2 椭球的一些计算用符号和曲率半径

§6.3 三角高程测量计算公式

§6.4 三角高程测量的计算

§6.5 地面观测值归算至椭球面

§6.6 高斯投影概述-

§6.7 椭球面元素化算到高斯平面

§6.8 导线测量质量检验及上交资料

§6.9 导线测量外业计算步骤及算例

§6.10 高斯投影换带计算和地方坐标系

第七章 三角网三边网外业计算简介

§7.1 三角网外业计算简介

§7.2 三边网外业计算简介

第八章 水准测量

§8.1 高程基准面和高程系统

§8.2 水准网的布设

§8.3 水准仪和水准标尺的结构及要求

§8.4 精密水准仪

§8.5 数字水准仪

§8.6 精密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

§8.7 精密水准标尺的检验与校正

§8.8 水准测量误差及减弱其影响的措施

§8.9 水准观测

§8.10水准测量外业计算

§8.11跨河水准测量

§8.12电磁波测距高程导线测量

第九章 控制网平差计算

§9.1 测量平差基本数学模型和公式

§9.2 高程网条件平差及算例

§9.3 导线网条件平差及算例

§9.4 高程网参数平差及算例

§9.5 平面控制网参数平差??坐标平差

§9.6 边角网(导线网)按方向坐标平差算例

§9.7 带有约束条件的参数平差及算例

主要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

现代测量学图书目录

第一篇现代测量学的基本知识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现代测量学的地位与作用

一、现代测量学的基本概念

二、现代测量学的地位与作用

第二节现代测量学的学科分类

第三节测量学的发展历史及前景

第四节学习测量学的方法与要求

习题与思考题

第二章测量学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及相关概念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二、关于大地体的几个基本概念

三、关于参考椭球面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测量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

一、点的空间位置表示

二、有关的名词概念

三、平面直角坐标系

第三节直线定向

一、直线定向的意义

二、子午线收敛角

三、直线定向的几种表示方法

第四节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

一、水准面的曲率对水平距离的影响

二、水准面的曲率对水平角度的影响

三、地球曲率对高差的影响

第五节测量工作概述

一、测图原理

二、测量工作概述

习题与思考题

第二篇测量的基本方法及测量仪器的使用

第三章高程测量

第一节水准测量原理

一、水准测量原理

二、水准测量方法

第二节水准仪的操作方法

一、S3型水准仪的构造

二、水准尺及尺垫

三、水准仪的使用

第三节水准测量的外业工作

一、水准点和水准路线

二、施测方法

三、水准测量应注意的事项

第四节水准测量的内业工作

一、水准路线闭合差的计算

二、高差闭合差的分配

第五节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

一、水准仪应满足的条件

二、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

第六节水准测量的误差分析

一、仪器误差

二、水准标尺的误差

三、整平误差

四、读数误差的影响

五、仪器和标尺升沉误差

六、大气折光的影响

习题与思考题

第四章角度测量

第一节水平角与竖直角的概念及测量原理

一、水平角观测的概念及测量原理

二、竖直角观测的概念及测量原理

第二节光学经纬仪与电子经纬仪的操作方法

一、光学经纬仪的构造

二、光学经纬仪的操作方法

三、电子经纬仪

第三节水平角的测量方法

一、测回法

二、方向观测法

第四节竖直角的测量方法

一、竖直角的观测与计算

二、竖盘读数指标差

第五节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

一、光学经纬仪应满足的几何条件

二、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

第六节角度测量的误差分析及注意事项

一、角度测量的误差分析

二、角度观测的注意事项

习题与思考题

第五章距离测量

第一节距离测量概述

第二节钢尺量距

一、量距工具

二、直线定线

三、一般量距方法

四、钢尺的检定

五、钢尺的精密量距

六、钢尺量距的误差分析及注意事项

第三节视距测量

一、视距测量原理

二、视距测量的观测和计算

三、视距测量的误差来源及消减方法

第四节电磁波测距

一、测距原理

二、红外测距仪及使用

三、使用测距仪的注意事项

习题与思考题

第六章坐标测量

第一节坐标测量概述

第二节全站仪的操作方法

一、全站仪简介

二、全站仪的结构与测量原理

三、电子测角原理

四、全站仪的操作方法

五、全站仪操作注意事项

第三节坐标测量方法

一、测站点坐标的设置

二、仪器高和目标高的设置

三、后视点定向

四、坐标测量

习题与思考题

第三篇现代测量学的基本理论

第七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测量误差概念

一、观测者的原因

二、仪器的原因

三、外界环境的影响

第二节测量误差的种类

一、系统误差

二、偶然误差

三、粗差

四、误差处理原则

第三节偶然误差特性及评定观测值的精度指标

一、偶然误差特性

二、评定精度的指标

第四节误差传播定律及其应用

一、观测值的函数

二、误差传播定律应用实例

第五节等精度观测值的直接平差

一、算术平均值

二、观测值的改正值

三、按观测值的改正值计算中误差

第六节不等精度观测值的平差计算

一、不等精度观测及观测值的权

二、加权平均值

三、加权平均值的中误差

四、单位权中误差的计算

第七节平差应用举例

一、由同精度双观测值的差数求观测值中误差

二、由不同精度双观测值的差数求中误差

三、等权代替法平差

习题与思考题

第四篇数字地形图的测绘及应用

第八章高斯投影和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

第一节高斯投影概述

第二节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

一、梯形分幅与编号

二、矩形分幅与编号

第三节地形图的图幅元素

习题与思考题

第九章平面控制测量

第一节控制测量概述

第二节导线测量外业工作和内业计算

一、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

二、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

三、导线测量的近似平差计算

四、导线测量的计算实例

第三节其他测量方法简述

一、前方交会

二、侧方交会

三、后方交会

第四节GPS测量方法

一、 GPS全球定位系统的建立

二、 GPS系统的特点

三、GPS定位的基本原理

四、 GPS定位方法

五、 GPS在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六、 GP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

习题与思考题

第十章数字地形图的测绘

第一节数字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一、数字测图的有关概念

二、数字测图的作业流程

三、数字测图的优点

四、数字测图的作业模式

第二节测图前准备工作

一、控制测量

二、仪器器材与资料准备

三、测区划分

四、人员配备

第三节野外数据采集工作

一、全站仪法数据采集

二、RTK法数据采集

三、无码作业与简码作业

第四节内业数据处理及计算机绘图工作

一、CASS数字测图系统操作主界面及其简介

二、数据传输与参数设置

三、平面图绘制

四、编辑、注记与数据处理

五、等高线绘制与编辑

六、数字地形图的整饰与输出

第五节测图工作外业与内业的注意事项

一、测图工作外业注意事项

二、内业绘图工作的注意事项

习题与思考题

第十一章数字地形图的应用

第一节数字地形图在地籍管理方面的应用

一、生成权属信息文件

二、绘制地籍图

三、宗地图绘制

四、地籍表格绘制

第二节数字地形图在工程方面的应用

一、基本几何要素查询

二、土方量的计算

第三节断面图的绘制

一、根据坐标文件生成断面图

二、根据里程文件

三、根据等高线

四、根据三角网

五、断面图数据文件

习题与思考题

参考文献 2100433B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23-1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