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河口是陆地与海洋、自然过程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最为强烈的地区,流域调水及其它工程将引起入海水沙量显著减少、水质恶化以及河口动力沉积与动力地貌的剧变,也将对河口环境产生影响。本项目以长江口为对象,将长江流域分解为大通以上河段、大通-徐六泾河段和徐六泾以下河段三个子系统,采用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方法,以水为载体,将上游的来水来沙变化与河口环境响应的内在联系耦合为一体,探讨长江流域水沙变化趋势和特征,揭示流域调水等工程对河口环境的影响,阐明河口分汊水道的盐水入侵过程与规律,预测长江口未来的动态演化规律等,建立入海流量与河口环境响应模式,为优化河口环境、长江流域调水等工程的顺利运行和长江河口综合治理开发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2100433B
批准号 |
50339010 |
项目名称 |
长江流域调水等工程对河口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
项目类别 |
重点项目 |
申请代码 |
E0903 |
项目负责人 |
严以新 |
负责人职称 |
教授 |
依托单位 |
河海大学 |
研究期限 |
2004-01-01 至 2007-12-31 |
支持经费 |
140(万元) |
180万平方千米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干流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于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
黄河,中国北部大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世界第六大长河,中国第二长河。长江 ,180万平方千米,长江干流宜昌以上为上游,长4504公里,流域面积100万平方公里,其中直...
长江从上海至宜宾江段共71座长江大桥(含长江隧道),自逆流而上依次是: 上海境内1座:崇明越江通道(建) 上海与江苏之间1座:崇启大桥(建) 江苏境内11座:苏通大桥、...
三峡工程改善长江流域生态环境
三峡水利枢纽规模宏大,举世瞩目,是开发治理长江的骨干工程。它创造了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它将促进西部大开发与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对中国的能源和经济建设贡献巨大,也是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最好保护,是开发利用自然环境与资源的具体体现。
长江流域城市防洪工程环境影响评价
长江流域是国内城镇化水平较高、工业发达的地区之一。主要城市又是各地区的政治、经济、商贸、科技、文化的中心 ,因此城市对防洪提出了新的要求。长江流域防洪规划实施后 ,将极大地提高主要防洪城市的抗洪能力 ,同时防洪工程的实施也会对环境产生影响。针对主要城市解决防洪问题拟采取的工程、生物和管理措施 ,从环境保护、景观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出发 ,分析实施这些措施对城市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 ,并提出对策措施。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环境影响及对策》就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调水水质、血吸虫病北移扩散及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为关心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环境问题的读者提供了一个较全面的读本。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环境影响及对策》共分11章。依次为工程概况,环境背景调查分析,江苏省江水北调工程环境影响回顾分析,地表水环境影响研究,地下水环境影响研究,生态环境影响研究,血吸虫病北移扩散可能性研究,截污导流工程环境影响研究,景观、文物古迹及旅游环境影响研究,工程施工环境影响研究,环境保护措施研究。
针对我国河口海岸资源开发和水污染现状,从河口海岸水环境系统的整体结构、功能和过程出发,以河口海岸区域水环境污染机理及对策为研究目标。以河口海岸波浪、潮流、近岸流等不同时空尺度的水动力要素为水环境动力因素,建立考虑河口海岸复杂地形、地貌、水体运动边界变化等条件下波浪、潮流、近岸流等不同时空尺度的水动力要素相互耦合作用的多维水动力学及包括多种水质参数的环境动力学模型,综合理论分析、实验、数值模拟等多种手段分析河口海岸波浪、潮流、近岸流等的水动力要素的运动特性及其耦合作用的机理,揭示河口海岸水环境演变的趋势和规律,研究河口海岸水环境污染控制对策,为合理规划河口海岸区域资源开发、预报河口海岸水环境发展趋势、开展河口海岸环境健康分析与评价等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工程技术指导。
针对我国河口海岸资源开发和水污染现状,从河口海岸水环境系统的整体结构、功能和过程出发,以河口海岸区域水环境污染机理及对策为研究目标。以河口海岸波浪、潮流、近岸流等不同时空尺度的水动力为水环境动力因素,系统的研究了河口海岸水环境中波浪、潮流、波生流、风暴潮及物质输运。建立了考虑河口海岸复杂地形、地貌、水体运动边界变化等条件下波浪、潮流、近岸流等不同时空尺度的水动力要素相互耦合作用的多维水动力学及包括多种水质参数的环境动力学模型,综合理论分析、实验、数值模拟等多种手段分析了河口海岸波浪、潮流、近岸流等水动力要素的运动特性及其耦合作用的机理,揭示了河口海岸水环境演变的趋势和规律,研究了河口海岸水环境污染控制对策。研究成果可以为合理规划河口海岸区域资源开发、预报河口海岸水环境发展趋势、开展河口海岸环境健康分析与评价等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工程技术指导。本项目按照计划任务书认真开展研究工作,按期全面完成了研究计划,开展了实质性的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取得了突出的成果。研究成果在《Environmental Modelling & Software》、《Ocean Modelling》、《Ocean Dynamics》以及《中国科学》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了标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0839001)资助的期刊论文60篇,论文被SCI收录26篇、EI收录30篇。项目的研究成果“复杂波、流环境中污染预报的理论和方法”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河流近海水动力及水污染预报” 获辽宁省自然科学二等奖,培养了博士研究生8名、硕士研究生17名,开展了6次国际合作和学术会议交流。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