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川西凤仙花(学名:Impatiens apsotis Hook. f.)为中国的特有植物。凤仙花科,凤仙花属一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30厘米,全株无毛。绿色或带紫色的茎,叶短柄互生,薄膜质,卵形或椭圆状卵形,花腋生,短或长于叶柄,短于叶,基部有苞片;苞片膜质,花小白色,唇瓣檐部舟状,狭线形蒴果,种子椭圆形,6-9月开花。
该种分布在中国大陆的西藏、四川、青海等地,多生于河谷或林缘潮湿地,极易成活,民间栽培非常普遍。
该花花形奇特,花如其名。开花时间长,古代即已经关注其观赏价值。
该花极易成活,民间栽培非常普遍。明代朱元璋第五子朱橚组织编写的《救荒本草》中收录凤仙花曾云“人家园圃多种,今处处有之”。《广群芳谱》中亦云“人家多种之,极易生。二月下子,随时可再种。即冬月严寒,种之火炕,亦生苗”。
果实亦很特别,成熟果实稍遇外力便弹裂开来。喷洒出去的种子,散落于周围,第二年就会长出一颗一颗的凤仙花,以此“扩充地盘”延续后代。
的播种一般在3月至4月进行,如果是在“国庆节”观花,则在6月至7月播种。
准备好播种用土,将种子撒在土壤表面,覆盖一层薄土后,再喷水保湿,然后放在无直射阳光处,注意浇水,勿使土壤干燥,浇水时不要将种子冲出来。
约过7天至10天,种子陆续发芽出苗,应避免烈日暴晒,经常浇水,以保持土壤湿润。当凤仙花小过于拥挤时进行间苗,使其茁壮生长。
当小苗长出3片至4片真叶时分苗定植,分苗时应带宿土,栽后放在阴凉处进行缓苗。缓苗后放在良好、光照充足处养护,保持土壤湿润而不积水,每10天施一次腐熟的薄肥。
如此经过50天至60天,凤仙花就会绽放出娇美的花朵。
一年生草本,高10-30厘米。茎纤细,无毛,不分枝或有纤细的短枝。
叶互生,具柄,薄膜质,卵形,长3-5厘米,宽1.5-2.5厘米,顶端渐尖或稍尖,基部楔形或截形,边缘具粗齿,齿端钝或微凹或具小尖头,基部无腺体,侧脉4-5对;叶柄细,长1-5厘米。
总花梗腋生,短或长于叶柄;具1-2花;花梗长约1厘米,中部以上具1卵状披针形的苞片。花小,径1厘米,白色,侧生萼片2,线形,绿色,顶端尖,背面中肋具龙骨状突起;旗瓣绿色,舟状,直立,背面中肋具短而宽的翅;翼瓣具柄,基部裂片卵形,尖,上部裂片长于基部裂片3倍,斧形,钝,背面具肾状的小耳;唇瓣檐部舟状,向基部漏斗状,狭成内弯且与檐部等长的距。花药小而钝。蒴果狭线形,长3-3.5厘米,顶端尖;种子3-5个,椭圆形,平滑。花期6-9月。
产中国四川西部至西北部(康定、乾宁、道孚、马尔康、黑水、石棉、理县、大金、小金、金川、雅江、甘孜、南坪、九寨沟)、西藏(昌都、波密、边坝、岗托、江达等)、青海(班玛)。生于海拔2200-3000米的河谷、林缘潮湿地。模式标本采自四川茂县与康定之间。
为害症状:斑点病主要为害叶片。初生黄色小斑点,渐向四周扩展为圆形病斑,大小2-5mm。后病斑中央呈浅褐色或灰白色,边缘褐色略隆起,亡生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分生孢子器。病菌如从叶尖或叶缘侵入,致叶尖枯死,叶缘焦灼。
发病特点: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和雨水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
防治方法:⑴及时清除病落叶。⑵必要时喷洒40%百菌清悬浮剂500倍液或80%喷克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为害症状:叶上病斑初为褪绿斑块,常为叶脉所限呈不规则形,后期变为黄褐色或褐色坏死斑;叶背可见白色霉状物,较厚密,严重时覆满全叶,致叶片枯焦,影响观赏。
发病特点:在南方,病菌以孢子囊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完成病害周年循环,无明显越冬期。在北方,病菌以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年卵孢子借水流或雨水溅射传播,孢子囊萌发后进行初侵染,病部产生的孢子囊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使病害蔓延开来。
流行动态:气温15-17℃、高湿或昼夜温差大、雾大露重、土壤粘重、地势低洼易发病;夏秋阴雨连绵、雨日多、降雨量大发病重或大流行。
防治方法:⑴栽植凤仙花日寸,应注意选择地块,合理密植,精心养护,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⑵发病初期及时喷洒70%乙膦·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 400-500倍液、72.2%普力克水剂600-700倍液、72%克露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0%灭克(氟吗·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防治2-3次。
该花为人们所喜爱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它有染指甲的功效。用凤仙花染指甲风俗由来已久。宋代周密所撰《葵辛杂识续集》中载有以凤仙花染指甲之法。将带色的凤仙花花瓣捣烂,加入适量食盐或明矾湿均,蘸取适量涂于指甲上,用布片或植物叶片包好,经一段时间后就染好了。染好的指甲,用凤仙花染指甲色若胭脂,洗涤不去,可经数月。所以凤仙花又名指甲花。
施用污泥堆肥对凤仙花生长和土壤的影响
以金华市某污水处理厂污泥为研究对象,研究污泥堆肥对凤仙花生长及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堆肥不同处理与对照相比,污泥堆肥60%+园土20%+炉渣20%,施用效果最好。污泥土地利用提高了土壤中N、P及有机质含量,土壤理化性质有明显改善,但同时也增加了土壤中Cd元素的含量,土壤Pb、Cu、Zn含量变化甚微。
铜-锌复合胁迫对凤仙花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为了探明重金属Cu-Zn处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选用凤仙花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的Cu-Zn处理对凤仙花种子的萌发、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40 mg/L低浓度处理时,Cu-Zn处理对凤仙花种子的萌发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但仍低于对照处理;而在40~320 mg/L高浓度处理时,随着Cu-Zn处理浓度的增加,凤仙花种子的发芽率呈下降趋势。Cu-Zn处理对凤仙花幼苗的生长表现出低促高抑效应,当Cu-Zn处理浓度为40 mg/L时,呈现出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升高抑制效应逐渐增强。Cu-Zn处理对凤仙花幼根生长的抑制作用大于对芽生长的抑制作用。Cu-Zn处理下凤仙花幼苗的根系活力受到显著的抑制。
川西荚蒾生于海拔1800~2400米的山地。川西荚蒾模式标本采自四川省宝兴。
川西荚蒾同樟叶荚蒾很相似,但叶质地较厚,上面小脉凹陷而呈明显的皱纹状,花序较小而稠密,萼齿披针形,花冠暗红色,果实较长大,而那个种的叶质地较薄,上面不为明显的皱纹状,花序大而松散,萼齿半圆形或三角形,花冠黄绿色,果实较小,易与川西荚蒾区别。
川西蔷薇近似绢毛蔷薇(R. sericea Lindl.),惟后者小叶边仅上半部有单锯齿,下面密被柔毛,无腺,可以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