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园林百科

长莛鸢尾

长莛鸢尾(学名: Iris delavayi Mich.)是鸢尾科、鸢尾属植物。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粗壮,直径约1厘米,斜伸,外包有棕褐色老叶残留的纤维;须根粗,黄白色,有皱缩的横纹。叶灰绿色,剑形或条形。花茎中空,光滑,中下部有3-4枚披针形的茎生叶;苞片2-3枚,内包含有2朵花;花深紫色或蓝紫色,具暗紫色及白色斑纹;外花被裂片倒卵形,顶端微凹,花盛开时向下反折,花被裂片上有白色及深紫色的斑纹,爪部楔形,内花被裂片倒披针形,花盛开时向外倾斜。蒴果柱状长椭圆形,无喙;种子红褐色,扁平,圆盘形。花期5-7月,果期8-10月。 
分布于中国四川、云南、西藏。生于海拔2700-3100米的水沟旁湿地或林缘草地。 
长莛鸢尾形态优美,花奇色艳,具备较大大的观赏价值,是珍贵的草本花卉资源。长莛鸢尾是较为优良的切花材料,也是城乡绿化、水土保持和湿地造景的重要目标种,具有园林应用价值。 
(概述图参考来源:  )

长莛鸢尾基本信息

长莛鸢尾繁殖方法

长莛鸢尾分株繁殖

长莛鸢尾可在花后一两周或休眠期后进行分株繁殖。选择强壮的植株,将植株上部叶片剪去,留15-20厘米,分割根茎时保留2-3个不定芽,以保证不影响生长及翌年开花。

长莛鸢尾播种繁殖

长莛鸢尾种子应在成熟后立即采集。所采种子自然阴干后4℃低温保存。待第2年土壤温度达到10℃以上即可开展春播。播种前用0.5%高锰酸钾浸种24小时,清水漂洗干净后播种。播种苗床规格建议为宽1.2米、长15-20厘米、高15-20厘米。播种方式以条播为主,行距10-15厘米,播种沟深3厘米左右,均匀撒入种子,覆土厚2厘米左右并稍加压实。

查看详情

长莛鸢尾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德国鸢尾

  • 1. 精品盆栽苗 一盆3支头2.自然高×冠幅:30-35cm×15-20cm
  • 绿态
  • 13%
  • 深圳市宸洲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2025-07-21
查看价格

紫花鸢尾

  • 高度30-40cm,冠幅25-35cm
  • 瀚艺
  • 13%
  • 南宁瀚艺生态苗圃种植基地
  • 2025-07-21
查看价格

紫花鸢尾

  • 高度25-35cm,冠幅10-20cm
  • 瀚艺
  • 13%
  • 南宁瀚艺生态苗圃种植基地
  • 2025-07-21
查看价格

鸢尾

  • 鸢尾
  • 13%
  • 沭阳县富丽园林绿化苗木场
  • 2025-07-21
查看价格

鸢尾

  • 品种:鸢尾;
  • 林荫华海
  • 13%
  • 长沙市林荫花海花卉苗木专业合作社
  • 2025-07-21
查看价格

鸢尾

  • 【自然高】×冠幅15-20×10-15,容器直径10,容器苗
  • 深圳市2025年6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鸢尾

  • 苗高20cm、冠幅18cm、种植袋规格:15㎝
  • 佛山市2025年5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鸢尾

  • 苗高20cm、冠幅18cm、种植袋规格:15㎝
  • 中山市2025年4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鸢尾

  • 苗高20cm、冠幅18cm、种植袋规格:15㎝
  • 佛山市2025年1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鸢尾

  • 5斤袋
  • 梅州市2025年1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鸢尾

  • 鸢尾
  • 32000
  • 3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5-05-28
查看价格

鸢尾

  • 鸢尾
  • 65.6
  • 3
  • 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8-12-12
查看价格

鸢尾

  • 鸢尾(H20,P15)49株/m2
  • 80.4
  • 3
  • 中档
  • 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23-04-14
查看价格

鸢尾

  • 鸢尾,苗高40-50cm,冠幅20-30cm
  • 7271.25
  • 2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7-05-05
查看价格

鸢尾

  • (1)种类:鸢尾(2)株高、冠径15-20cm(3)冠幅:35-40cm
  • 52.2
  • 3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03-19
查看价格

长莛鸢尾栽培技术

长莛鸢尾整地

根据长莛鸢尾的生态学特性,可以采取露地种植的方式。以微酸性砂壤土最佳。为改善南方的黏质土壤结构,可在种植前将草木灰、珍珠岩、粗沙等施于土表,再施入适量腐熟有机肥,结合深翻进行整地,使土壤和肥料充分混合。在栽植前,对土壤进行化学消毒,一般采用百菌清或五氯硝基苯喷洒消毒。

长莛鸢尾移植

分株繁殖与移植宜同时进行,播种苗则1-2年后移植。种植长莛鸢尾时,栽植穴为10厘米×10厘米,深度以根茎顶部距土表7-10厘米为宜,栽植间距为30厘米×30厘米。栽植完成后浇1次透水,有利于植株根系生长,促进植株成活。定苗后追肥以保证养分供应。

长莛鸢尾管护

长莛鸢尾生长的土壤最适温度为16-18℃,气温最适为15℃。移植后管理较简单,栽植过程中如有杂草应及时人工拔除,尽量不使用化学除草剂。施肥宜选择有机肥,为促进生长和花多,在花前和花后各追肥1次。

水分是长莛鸢尾栽培的限制因子。长莛鸢尾喜水,栽培过程中应该保持土壤湿润。一般在非雨季每10天左右浇1次透水,雨季可自然降雨,秋末要灌足防冻水。翌年早春及时浇解冻水,解冻水必须浇足浇透。种植前需浇1次水,以保证种植期间土壤湿润,利于快速生根。种植后再浇1次水,以使土壤同种球充分接触。空气相对湿度保持为75-80%。

查看详情

长莛鸢尾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植株基部带红紫色,围有膜质的鞘状叶及毛发状的老叶残留纤维。根状茎粗壮,直径约1厘米,斜伸,外包有棕褐色老叶残留的纤维;须根粗,黄白色,有皱缩的横纹。叶灰绿色,剑形或条形,长50-80厘米,宽0.8-1.5厘米,顶端长渐尖,基部鞘状,无明显的中脉。

花茎中空,光滑,高60-120厘米,直径5-7毫米,顶端有1-2个短侧枝,中下部有3-4枚披针形的茎生叶;苞片2-3枚,膜质,绿色,略带红褐色,宽披针形,长7-11厘米,宽1.8-2厘米,顶端长渐尖,内包含有2朵花;花深紫色或蓝紫色,具暗紫色及白色斑纹,直径约9厘米;花梗长3-6厘米;花被管长1.5-1.8厘米,外花被裂片倒卵形,长约7厘米,宽约3厘米,顶端微凹,花盛开时向下反折,花被裂片上有白色及深紫色的斑纹,爪部楔形,中央下陷呈沟状,无附属物,内花被裂片倒披针形,长约5.5厘米,花盛开时向外倾斜;花药乳黄色,花丝淡紫色,花柱分枝淡紫色,长约5厘米,宽约1.6厘米,顶端裂片长圆形,子房柱状三棱形,长1.8-2厘米,直径约7毫米。蒴果柱状长椭圆形,长5-6.5厘米,直径1.5-2.5厘米,无喙;种子红褐色,扁平,圆盘形,直径约6毫米。

查看详情

长莛鸢尾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长莛鸢尾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四川、云南、西藏。生于海拔2700-3100米的水沟旁湿地或林缘草地。 长莛鸢尾喜光,喜温凉气候,耐寒性强。伴生植被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生境土壤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多呈微酸性到碱性。长莛鸢尾在野外常常成为优势种,水湿条件可以决定其覆盖度,是沼泽地向陆地过渡环境下的一个过渡植物种。

查看详情

长莛鸢尾病虫防治

长莛鸢尾常见的病害有叶枯病、立枯病和根腐病等,虫害有根腐线虫和蚜虫等。主要防治方法为栽植前做好土壤和繁殖材料的消毒工作,加强日常养护。在发生病害或虫害初期,及早处理病叶,并喷洒化学药剂,避免病虫害蔓延。

查看详情

长莛鸢尾主要价值

长莛鸢尾形态优美,花奇色艳,具备较大的观赏价值,是珍贵的草本花卉资源。

  • 鲜切花

长莛鸢尾的植物大多具有美好的花语和寓意。长莛鸢尾的花葶较长,可以达到60-120厘米,是较为优良的切花材料,其花茎水养,花朵可保持3-6天。

  • 湿地园林造景

长莛鸢尾剑叶清秀,花色艳丽,是池湖、沼泽等湿地的适生花卉。作为贵州省的乡土植物种类,长莛鸢尾耐寒耐贫瘠,养护管理粗放,适宜成片种植,增加生物群落和风景层次感效果显著,是城乡绿化、水土保持和湿地造景的重要目标种,具有园林应用价值。

查看详情
鸢尾 鸢尾

鸢尾

格式:pdf

大小:39KB

页数: 30页

关于鸢尾 自古希腊时代起就作为香料使用的鸢尾花精油中,发现了高度的抗 氧化效果及抑制黑色素生成的效果。鸢尾花精油是在鸢尾花根酿熟后从 中所提取的高级且珍贵的香料,这一过程需要几年的时间,自古以来一 直作为高级化妆品及高级香水中不可缺少的香料。本次研究确认了该香 气中同时含有极高的抗氧化效果和抑制黑色素生成效果。 鸢尾花精油目前作为香料已经在各种产品中使用,今后有待于通过 更加有效的使用方式运用于新型产品之中。 “鸢尾花 (Iris) ”又名“爱丽丝” ,原产于地中海,属菖蒲科。其 花瓣美丽、花香宜人,在古希腊神话中是彩虹女神的化身。鸢尾花以其 优美的姿态及高雅的品格备受青睐,自古希腊时代、古埃及王朝时代起 就作为皇家贵族的象征之物。 品种也多种多样, 其中包括香根鸢尾 (Iris pallida )、 佛罗伦 萨鸢尾 ( Iris florentina )、德 国鸢 尾 ( Iris

鸢尾花》 鸢尾花》

鸢尾花》

格式:pdf

大小:2.0MB

页数: 8页

鸢尾花》

长葶鸢尾繁殖方式

分株

分株繁殖一般每隔2至4年进行一次,于春、秋两季或花后进行。鸢尾在花后进行分株(要避开梅雨季节),在冬季到来之前花芽就能分化充足,第二年即可开花。分割根茎时,以3至4个芽为好。分株若太细,则会影响翌年开花。在进行分株繁殖时,应将植株上部叶片剪去,留20厘米左右进行栽植。鸢尾大多数品种宜浅植。栽植间距依种类而异,强健种为50×50厘米,一般品种在20×20厘米左右。

播种

若采用种子繁殖,应在种子成熟后立即进行,这样种子容易萌发,2至3年即可开花。

种球

一只种球经过一年的种植开花后养分将会耗尽,产生新根,新球周围又会有许多子球,子球通过1至2年的种植,又可发育成开花球。世界花卉种植专家对球根鸢尾的腋芽、鳞茎、茎盘、花茎等不同器官进行组织培养,使之长出新的球茎,这为加速繁殖及培育无病害的健壮母球提供了新办法。

查看详情

长葶鸢尾栽培技术

土壤

鸢尾既可以保护地种植,也可以露地种植。任何类型的土壤,只要排水良好、保湿性强并且不板结,都可种植鸢尾。良好的土壤结构对鸢尾的生长很重要,沙壤土栽培效果最好,因为沙壤土的通气透水性好,非常有利于鸢尾根系的扩展。为了改善粘质土壤的结构,可在种植前将草木灰、珍珠岩、粗沙等施于土表再深耕混匀;如果土壤的沙性强,渗漏过快,可在种植后的土壤表层撒上稻壳、松针和草炭等覆盖物来缓解。

消毒

种植鸢尾的土壤最好每年消毒一次,土壤消毒是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一般采用深翻晾晒或化学消毒的方法。深翻晾晒一般时间为20天左右,化学消毒一般采用百菌清或五氯硝基苯喷洒进行消毒。种球在种植前也必须消毒,用千分之一的克菌丹或百菌清水溶液浸泡30分钟即可。种球到货后应立即进行消毒和种植,如果不能立即种植,则必须储存在2℃以下且通风良好的冷库,储藏不可超过两个星期,储藏太久会对以后茎叶的生长不利,同时也增加根冠受青霉菌感染的机会。

种植

种植鸢尾时,要求土温低于20℃。如果预计栽培期间的平均温度会超过23℃,则不能种植鸢尾,必须将种植期提前或延后。如果要得到高品质的切花,最好使用大规格的种球,9/10或10/+。种植鸢尾种球必须十分小心,特别是根系已经开始生长时,要注意尽量避免损伤根系。种植深度以种球顶部距土表7-10厘米为宜。浅植的球茎容易因土壤干燥而受损并且在生长后期容易发生倒伏现象。种植密度以每平方米80-100个球茎为宜。

温度

种植后的土壤温度很重要,最低温度为5-8℃,最高温度20℃,最适温度为16-18℃。气温最低5℃,最高25℃,最适为15℃。

浇水

鸢尾喜水,栽培过程中应保持土壤湿润,土壤过干,不利于植株生长,一般在非雨季,可每10天左右浇一次透水,雨季可自然降雨,秋末要灌足防冻水。翌年早春要及时浇解冻水,解冻水必须浇足浇透。种植前必须浇一次水,以保证种植期间土壤湿润,利于快速生根。种植后再浇一次水,使土壤同种球充分接触。以后的土壤湿度以保持湿润为标准,即手握成团,松开不散。浇水最好在早晨进行。空气的相对湿度保持在75-80%为好。鸢尾对盐份敏感,因此,灌溉水的EC值最好不大于0.5ms/cm。

施肥

种植前施基肥不可取(有机肥除外),因为鸢尾对土壤盐分很敏感,如果种前施肥,会增加土壤中的含盐量,妨碍鸢尾发根。可采用后期追肥的方法,但鸢尾对氟比较敏感,如过磷酸钙和三磷化物是禁用的,可用含氟低的二磷酸盐。种植前可施入牛马粪或烘干鸡粪作基肥,基肥施入后应与栽培土壤拌匀,春季栽植成活后,可于初夏追施一次尿素,初秋追施一次磷钾肥,秋末结合浇冻水再浅施一次牛马粪,也可直接撒于圃地。

除草

栽植鸢尾的圃地,要提前做好灭草工作。栽植过程中如有杂草应及时人工拔除,尽量不采用化学除草剂来清除杂草。

采收

秋天,当花顶以下3厘米均着色时便可采收。在春夏两季,花顶展开1厘米时就可切下,花顶指花蕾完全着色的部分。采收时连根拔起,采收后将花朵立即扎成捆,否则尽快放入冷藏室。采收后,首先切掉球根,除去过长的叶尖和影响美观的黄褐色叶子,然后分级和捆扎。以5厘米一个等级为宜,捆扎在一束中的鸢尾,最长枝与最短枝最好不超过3厘米,花顶部对齐。采收后立即送入预先调到2℃的冷藏室。秋冬季采收的花茎柔软易曲,捆扎后应浸入2℃的冷水中并放入2℃的冷藏室至少两小时。

查看详情

长葶鸢尾主要价值

鸢尾具有发达的根系和地上植株,对固定地表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和沙土流动有着显著的作用。分为不同的功能群,分别占有从冬季到夏季的生态位和从干旱到湿润的生态位。作为观赏地被植物,鸢尾属植物成片种植时在提高城市生物群落的层次感上也能获得显著效果。城市生态园林的重要作用就是具有良好的生态功能。作为生态园林中观赏地被植物的鸢尾属植物不仅具有良好的景观性价值,同时在调节小气候、水土保持、防风降尘、维护生态平衡、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增强群落稳定性等方面也具有明显的作用。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23-1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