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扁平绕带式压力容器结构组成与特点
1.3 球形和圆柱形压力容器的研究
1.3.1 国外研究进展概况
1.3.2 国内研究进展概况
1.4 扁平绕带式压力容器力学行为的研究进展
1.4.1 不计层间摩擦力时容器的力学性能分析研究
1.4.2 考虑层间摩擦力时容器的力学性能分析研究
1.4.3 容器失效机制的分析研究
1.4.4 其他方面的分析研究
1.5 扁平绕带式压力容器动力特性研究的必要性
1.6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第二章 扁平绕带式压力容器抗爆性能的实验研究
2.1 引言
2.2 爆炸加载实验
2.2.1 实验用容器
2.2.2 实验测试装置
2.2.3 应变片布置位置
2.3 实验研究
2.3.1 实验顺序和装药量
2.3.2 实验结果与现象
2.3.3 扁平绕带式压力容器的抗爆特性
2.3.4 应变数据与分析
2.3.5 爆炸冲击载荷峰值与作用时间
2.4 本章结论
第三章 扁平绕带式压力容器的弹性动力响应分析
3.1 引言
3.2 基本假设
3.3 弹性动力响应分析
3.3.1 内壳的应力和径向位移
3.3.2 绕带层的应力和径向位移
3.4 数值计算
3.5 结论
第四章 扁平绕带式压力容器的刚塑性动力饷成分析
4.1 引言
4.2 扁平绕带式压力容器结构
4.3 载荷形式
4.4 矩形脉冲载荷作用下的刚塑性动力响应分析
4.4.1 基本假设及控制方程
4.4.2 屈服条件
4.4.3 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
4.4.4 静态极限载荷
4.4.5 “短”容器受中等载荷作用
4.4.6 “短”容器受高等载荷作用
4.4.7 “长”容器受中等载荷作用
4.4.8 “长”容器受高等载荷作用
4.4.9 “长”容器受极高载作用
4.4.10 数值算例分析
4.5 三角脉冲载荷作用下的塑性动力响应分析
4.5.1 三角脉冲载荷的等效简化
4.5.2 等效载荷作用下容器的塑性动力响应
4.5.3 数值算例分析
4.6 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的比较
4.7 本章结论
第五章 扁平绕带式压力容器动力特性的数值模拟
5.1 引言
5.2 结构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5.2.1 1SDYNA3D程序简介
5.2.2 材料模型
5.2.3 有限元网格划分
5.2.4 模型验证
5.3 数值模拟结果与分析
5.3.1 层间摩擦力影响分析
5.3.2 容器应力分布与变形
5.3.3 容器变形一时程曲线与分析
5.3.4 容器残余变形分析
5.3.5 不同种类容器的变形分析比较
5.4 非线性有限元1SDYNA3D程序的算法讨论
5.4.1 时间积分格式
5.4.2 单元临界时间步长
5.4.3 数值模拟中Hourglass现象
5.4.4 接触一碰撞界面算法
5.4.5 1S-DYNA3D爆炸模拟方法
5.5 本章结论
第六章 扁平绕带式压力容器的安全性分析
6.1 引言
6.2 压力容器爆炸危害
6.3 安全性分析
6.3.1 容器结构的安全性
6.3.2 静态载荷作用下的安全性
6.3.3 爆炸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安全性
6.4 本章结论
第七章 总结和晨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本书可为从事扁平绕带式压力容器动力行为研究的学者和相关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TSGR0004-2009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4.5 无损检测 4.5.1 无损检测人员 无损检测人员应当按照相关技术规范进行考核取得相应资格证书后,方能承担与资格证书的种类和技术等级相...
1.我来谈谈我的观点,希望你有助于理解压力容器的控制要求。其实锅炉、重要的构件都这样。 2.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保证材料的可靠性。 3.加工中这样做,是为了和原材料的性能尽可能一致。化工设备压力容器,...
TSGR0004—2009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4.5 无损检测 4.5.1 无损检测人员 无损检测人员应当按照相关技术规范进行考核取得相应资格证书后,方能承担与资格证书的...
新一代钢铁材料扁平绕带式压力容器初探
扁平绕带式压力容器筒体绕层采用薄钢带倾角错绕,在应用新一代钢铁材料上具有独特竞争优势.采用新一代钢铁材料钢带绕制扁平绕带式压力容器,可使筒体壁厚降低约40%,制造成本进一步降低.同时提出了新一代钢铁材料扁平绕带式压力容器研究中有待解决的几个问题,对其它高强度新钢种在大型压力容器上的应用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压力容器 (2)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 压力容器安全操作 1、压力容器的概念 1)最高工作压力≥ 0.1Mpa; 2)内直径≥ 0.15 m,容积≥ 0.025m3; 3)介质为气体、液化气体和最高工作温度高于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 2、压力容器常用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 1)按压力分类。按压力容器所承受压力的高低可分为低压、中压、高 压、超高压四个等级。 (1)、低压(代号 L) 0.1Mpa≤p<1.6Mpa,大多用于基本化学工业、 机器制造业以及冶金采矿等行业; (2)、中压(代号 M) 1.6Mpa≤p<10Mpa,多用于石油化学工业; (3)、高压(代号 H) 10Mpa≤p<100Mpa ,主要用于氮肥工业和部分 石油化学工业; (4)、超高压(代号 U) P≥100Mpa,目前使用不多,除实验设备外, 用于工业生产的大部分是高分子聚合设备和人造水晶设备等。 2)《容规》对压力容器的分类 一
1 绪论
1.1 概述
1.2 河流植物水动力学系统简介
1.2.1 天然河流植物系统
1.2.2 几种常见水生植物
1.2.3 河流水生态特征及生态修复实例
1.3 含植物明渠水动力学研究进展
1.3.1 国外研究概况
1.3.2 我国目前研究状况
1.3.3 尚待研究的问题
1.4 本书研究的主要内容
2 含植物明渠水动力特性实验研究系统
2.1 变底坡玻璃水槽实验系统
2.2 流速测量系统
2.2.1 微型OA红外旋桨流速仪的测试原理及率定方法
2.2.2 三维声学多普勒测速仪ADV
2.2.3 粒子图像测速仪PIV
2.2.4 PIV的测量结果验证
2.3 模拟植物材料的选取
3 含淹没刚、桑性植物河道水流的流速分布
3.1 流速测量试验装置和仪器
3.2 无植物时玻璃水槽内明渠流速场
3.3 含淹没刚、柔性植物明渠流流速场的测量研究
3.3.1 含柔性植物水流二维流速场分布
3.3.2 含刚性植物水流二维流速场分布
3.4 小结
4 河道中含植物水流阻力特性研究
4.1 含植物明渠水流阻力特性的因素分析
4.2 含淹没刚、柔性植物明渠水流阻力特性
4.2.1 明渠水流的基本理论
4.2.2 实验条件
4.2.3 植物的柔韧度与水流的关系
4.2.4 含淹没刚、柔性植物明渠水流的曼宁糙率特征
4.3 非淹没刚性植物对明渠水流阻力特性
4.3.1 非淹没植物段水流阻力分析
4.3.2 含非淹没刚性植物明渠水流阻力特性的实验研究
4.4 小结
5 含淹没刚、柔性植物明渠水流涡量场特性
5.1 涡运动理论
5.1.1 涡量动力学方程
5.1.2 涡量场的动能和能量耗散
5.2 含淹没刚、柔性植物明渠流二维时均涡量场实验研究
5.2.1 无植物明渠流二维涡量场
5.2.2 含淹没柔性植物明渠流二维涡量场叫Wz分布
5.2.3 含淹没刚性植物明渠流二维涡量场叫Wz分布
5.2.4 含淹没刚、柔性植物明渠水流时均涡量场Wz比较
5.3 明渠含淹没刚、柔性植物流场的能量耗散分布-特征拟熵
5.3.1 含淹没植物水流特征拟熵分布特征
5.3.2 含淹没植物水流特征拟熵的断面垂线分布特征
5.4 小结
6 含淹没植物明渠水流的紊流特性与紊流拟熵
6.1 含植物明渠水流紊流及紊流拟熵的理论
6.1.1 明渠水流紊流的基本理论
6.1.2 含植物河道水流的紊动耗散-紊流拟熵
6.2 实验设备及实验条件
6.2.1 用ADV测量紊流的垂线分布特性
6.2.2 用高帧频PIV测量流场的紊动特性
6.3 实验成果及分析
6.3.1 含淹没刚、柔性植物明渠流紊流特性
6.3.2 含淹没刚、柔性植物河道水流的紊流拟熵
6.4 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本书创新性成果与主要结论
7.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后记
《含植物明渠水动力特性研究》共7章,第1章提出了基于河道管理、河流修复与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含植物明渠水动力学研究理念,强调了含植物明渠水动力学研究的重要意义。第2章详细介绍了植物变底坡玻璃水槽实验系统,简述了各种测量仪器、测量原理以及应用中必须注意的要点。第3章采用粒子图像流速仪,系统地对比测量了含淹没刚、柔性植物明渠流在不同植物密度与不同流量时的二维时均流速场分布特性。第4章研究了不同淹没度条件下刚、柔性植物明渠水流的曼宁糙率系数的变化规律。第5章从涡动力学观点出发,提出了特征拟熵的概念并分析研究了含植物水流的特征拟熵的分布规律。第6章研究了含淹没刚、柔性植物的紊动耗散特性。第7章对已研究的成果进行了总结,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将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