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利用2014起动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批准号:51379143),开展了波流作用下桩柱周围局部冲刷研究。取得以下主要成果:(1)开发了基于自适应网格的三维CFD模型,建立了数值波浪水槽,模拟了桩柱周围的流场,模型特色在于大大提高了追踪自由界面的精度。(2)开发了基于三角网格有限体积法的二维水流数学模型,模型采用高精度界面通量计算格式,可以高精度捕捉间断,提出了群桩阻力及等效水深计算公式,解决了运用数值模型进行水流计算中群桩的概化问题;提出了淹没度概念,实现了动边界连续模拟。(3)提出了基于ISPH方法的局部冲刷数值模型,通过提出浑水粒子及泥沙起动概念,初步实现了从泥沙粒子转化为浑水粒子的过程,解决了泥沙以悬沙形式运动情况下的冲刷过程模拟方法问题;泥沙起动条件计算中还考虑了底面坡度的影响。(4)针对Lin and Huang的四点法波浪入反射分离的方法仅适用于弱非线性波浪的情况,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浅水强非线性入反射分离的方法。对于方法中一阶谐波的波数、振幅及相位角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进行迭代计算;对于高阶谐波,其自由和约束波的波数分别采用线性色散关系及一阶谐波波数的倍数计算,其它未未知数用最小二乘法计算;采用自相关函数确定基本波周期。方法的效率和精度通过数值算例进行了展示,表明所提出的方法鲁棒性很好,且对于白噪不敏感,与Lin and Huang的方法相比无需借助非线性色色散关系确定波数。最后还将方法拓展到斜向入射情况。(5)运用FLOW3D软件模拟了圆柱周围局部冲刷过程,重点讨论了柱后尾涡频率与柱体直径以及冲刷深度的相关性。(6)开展了大水槽试验,研究了波流作用下圆柱周围局部冲刷过程,主要成果是从动力学和圆柱直径方面均突破了以往的试验尺度。(7)开展了水流作用下沙波发展过程研究,主要发现是在采用周期性边界条件情况下,只要计算区域尺度足够长,则可以得到与物理本质一致的沙波长度结果。 2100433B
波流作用下孤立式建筑物基础的局部冲刷问题是关系到结构基础安全的重要课题。拟通过超大型波浪水槽实验,探讨波浪作用下建筑物周围及床面的流场特性,对比分析黏性沙和无黏性沙床面冲刷坑形态及发展过程的差异,观测沙波对冲刷坑的影响。搜集常规水槽试验及现场冲刷深度实测资料,分析其与超大水槽试验结果的差异及造成差异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对以往冲刷深度计算公式进行检讨和修正。开发波流共同作用下孤立建筑物周围水流运动数值模型,藉此开展对建筑物周围及冲刷坑内三维流场特征的数值模拟;进一步通过研究已有黏性和无黏性泥沙运动的理论成果,开发波流共同作用下的冲刷模型计算模块,藉此研究不同KC数下孤立建筑物周围的冲刷坑形态及冲刷坑深度发展过程。针对实际工程的典型情况,分析冲刷机理,提出相应的防冲措施。
以下回答切合实际,但不适合做考试等的书面回答!城镇拆除爆破最有效的保护周围建筑的措施主要有:(因爆破所带来的对建筑物的危害主要有:1.震动;2.空气冲击波;3.飞石)1.爆破设计方面,从设计上最大化的...
临近建筑物可能涉及协调工作,如电缆埋设和管道迁移,可能带来额外费用。相关专业知识:与相邻设施的协调影响地基施工难度和费用。
水库周围50米不能有建筑物。小型水库:库容在10万立方米~1000万立方米之间的水库。其中,库容在100万立方米~1000万立方米的为小Ⅰ型水库,库容在10万立方米~100万立方米的为小Ⅱ型水库。
水工建筑物下游局部冲刷的一个普遍公式
水工建筑物泄水时,其下游底部旋涡或侧边迥流与主流的分界面上流速梯度最大、紊动最甚,这是下游冲刷坑形成的主要原因。从该分界面上水流的剪应力出发,建立水流动量变化的微分方程,由模型试验确定水流分界面的变化关系,并引用泥砂起动流速关系,略去河床糙率的影响等,得出砂质河床局部冲刷深度的基本公式。该公式已为若干实际工程的冲刷资料所验证。对于粘性土河床,只须求出抗冲等效粒径,即可利用该公式计算冲深。对于挑流或自由跌流情况下的岩基冲刷,在基本公式的基础上考虑了水流入射角和河床糙率的影响。
模型缩尺对水工建筑物下游局部冲刷坑内水流运动的影响
模型缩尺对水工建筑物下游局部冲刷坑内水流运动的影响
批准号 |
50409015 |
项目名称 |
波流作用下海底管道立管底部局部冲刷的数值模拟 |
项目类别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申请代码 |
E0903 |
项目负责人 |
陈兵 |
负责人职称 |
教授 |
依托单位 |
大连理工大学 |
研究期限 |
2005-01-01 至 2007-12-31 |
支持经费 |
18(万元) |
(1)水流通过水工建筑物消能工后,其剩余能量导致下游河床冲刷的情况。
(2)水流建筑物下泄急流对岩石河床冲刷的情况。
(3)改善工程设计,研究防护措施 。
局部冲刷模型试验要求模型与原型水流相似,并选择合适的下游河床模型材料 。
近岸波流剧烈变化可导致跨海大桥群桩基础周围海床面强烈的非恒定冲刷或淤积,影响桥梁结构的动力性能,甚至威胁大桥安全,因此研究群桩波流冲刷或淤积的动态变化规律十分必要。本项目针对跨海大桥常用的群桩基础和近岸波流冲刷特点,采用基于水-沙理论的分析、水沙运动的同步观测试验以及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群桩周围海床冲、淤的时变过程。通过研究近岸带群桩间波流破碎的物理机制、波流结构与泥沙运动的力学关系,揭示近岸波流-群桩-海床泥沙各变量的动态制约机理,建立海底床面冲、淤动态演变方程,从而实现近岸群桩基础波流冲淤实时过程的数值模拟。本项目的研究,为将来研究群桩基础冲、淤对桥梁结构、高速铁路车桥动力响应及灾害防御模拟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