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前言
上篇 通用基础理论
第1章 电磁理论基础 3
1.1 磁场中的几个基本物理量 3
1.1.1 磁感应强度 3
1.1.2 磁通量 3
1.1.3 磁导率 3
1.1.4 磁场强度 4
1.2 麦克斯韦方程组 4
1.3 电磁感应定律 5
1.4 洛伦兹力与电磁转矩 8
第2章 磁路分析与永磁磁路 10
2.1 铁磁材料 10
2.2 永磁材料 12
2.3 磁路基本定律 25
2.4 永磁磁路的分析与计算 28
第3章 交流绕组基础 36
3.2 几种常见的交流绕组 38
3.3 正弦磁场下交流绕组的感应电动势 42
3.4 谐波电动势及其削弱方法 45
3.5 正弦电流时交流绕组的磁动势 48
第4章 电机的损耗与发热 57
4.1 能量守恒原理 57
4.2 损耗分析 57
4.3 电力电子供电下损耗的修正 62
4.4 电机的发热 64
4.5 微特电机的冷却与工作制 75
第5章 电机的振动、噪声与电磁兼容 78
5.1 电机振动 78
5.2 电机噪声 80
5.3 电机的电磁兼容 89
第6章 电机常用分析方法简述 104
6.1 电机分析的一般过程 104
6.2 电机常用动态分析方法 106
6.3 坐标变换 109
6.4 常用的坐标系和坐标变换 112
6.5 电机的电磁场 117
6.6 电机中的物理""场""和电机中的多种""路"" 128
中篇 伺服与控制电机
第7章 电气伺服系统概述 135
7.1 概念与分类 135
3
7.2 基本特性参数 138
7.3 交流伺服系统的PWM 控制技术 143
7.4 伺服电动机转矩波动 160
7.5 伺服系统常用的控制策略 165
第8章 永磁直流电动机 171
8.1 概述 171
8.2 工作原理和结构 171
8.3 基本方程和运行特性 178
4
8.4 电枢反应 183
8.5 调速及控制方法 184
8.6 换向分析 186
8.7 设计概要 193
8.8 永磁直流力矩电动机 199
8.9 几种无铁心永磁直流伺服电动机 205
第9章 永磁交流伺服电动机 210
第10章 分数槽集中绕组伺服电动机 266
第11章 感应电动机伺服控制系统 296
第12章 步进电动机及驱动系统 348
第13章 开关磁阻电机系统 377
第14章 伺服系统常用传感器装置 405
下篇 驱动与特种电机
第15章 永磁同步电动机 451
第16章 永磁同步发电机 490
第17章 单相感应电动机 503
第18章 单相串激电动机 544
第19章 直线电机 556
第20章 低速同步电动机 590
第21章 磁滞电动机 612
第22章 超声波电机 624
参考文献 658
《变风量空调系统及控制技术》本书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变风量空调系统及控制技术,全书共分10章,包括中央空调系统的末端设备和冷热源、建筑空调负荷计算及空调系统的新风供给、变风量末端装置、不同组态变风量空调系统的选择与系统设置、变风量空调系统的控制、变风量空调系统中的智能控制技术、架构变风量空调控制系统的管理网络和控制网络、变风量空调系统设计、实际工程案例及分析、变风量空调系统技术现状及部分有待商榷的观点等,理论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本书可供建筑弱电技术、暖通空调技术及相关的设计及施工企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作为建筑类高等院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等专业的本科教材。
变风量系统(Variable Air Volume System, VAV系统)本世纪60年代诞生在美国,根据室内负荷变化或室内要求参数的变化,保持恒定送风温度,自动调节空调系统送风量,从而使室内参数...
(1)由于变风量空调系统是通过改变送入房间的风量来适应负荷的变化,而空调系统大部分时间的部分负荷下运行,所以风量的减少带来了风机能耗的降低。 (2) 区别于常规的定风量或风机盘管系统,在每一个系统中的...
xjshuang520258回答的很专业,所谓的变风量空调系统也就是我们通常所称的VAV(Variable Air Volume)空调系统,该系统于60年代在美国诞生,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改变送入房间的风...
变风量空调系统中的控制技术
本文简要介绍了变风星空调系统的概念及特点,对系统所需要的控制—一作了论述,其中着重讨论了系统静压和最小新风量的各种控制方法。
变风量空调系统智能控制技术研究
本文从智能建筑的环境设计原则出发,分析了智能建筑VAV空调(变风量空调)系统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提出了智能控制的原则,并对VAV空调系统控制方案和技术路线进行了探讨。
第1章 绪论
1.1 变风量空调系统发展概况
1.2 智能控制
1.3 模糊控制
1.4 神经网络
1.4.1 神经网络的发展概况
1.4.2 神经网络
1.5 预测控制
1.6 本书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1.6.1 主要研究内容
1.6.2 本书章节安排
第2章 变风量空调系统
2.1 变风量空调系统的基本组成
2.2 变风量空调系统的基本原理
2.3 变风量空调系统的特点
2.4 智能建筑与热舒适性
2.4.1 智能建筑
2.4.2 热舒适性
2.5 空调系统节能
2.6 变风量空调系统选择
2.6.1 单风道型变风量空调系统
2.6.2 风机动力型变风量空调系统
2.6.3 组合式单风道型变风量空调系统
2.6.4 双风道型变风量空调系统
2.6.5 诱导型变风量空调系统
2.6.6 变风量空调系统设计中的几个问题
第3章 变风量空调系统末端装置
3.1 节流型变风量末端装置
3.2 风机动力型变风量末端装置
3.2.1 串联式风机动力型变风量末端装置
3.2.2 并联式风机动力型变风量末端装置
3.3 旁通型变风量末端装置
3.4 诱导型变风量末端装置
第4章 变风量空调系统的控制
4.1 室内温度控制
4.1.1 变风量末端装置控制
4.1.2 变风量空调系统送风机控制
4.2 新风量控制
4.2.1 新风量的确定
4.2.2 新风量的测量
4.2.3 新风量的控制
4.3 室内正压控制
4.4 送风温度控制
第5章 模糊控制的理论基础
5.1 概述
5.2 经典集合及其运算
5.2.1 集合的概念及定义
5.2.2 集合的运算性质
5.2.3 关系与映射
5.2.4 集合的表示
5.3 模糊子集及其运算
5.3.1 模糊子集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5.3.2 模糊子集的运算
5.3.3 模糊集合与经典集合的联系
5.4 隶属函数
5.4.1 隶属函数的确定方法
5.4.2 常用的隶属函数
5.5 模糊关系与模糊矩阵
5.5.1 模糊关系
5.5.2 模糊矩阵
5.6 模糊向量
5.7 模糊语言
5.7.1 模糊变量
5.7.2 语言变量
5.7.3 模糊语言
5.7.4 语言值及其四则运算
5.7.5 模糊语言变量
5.8 模糊逻辑
5.8.1 普通命题及其基本逻辑运算
5.8.2 模糊逻辑
5.9 模糊推理
5.9.1 判断与推理
5.9.2 模糊推理
第6章 模糊控制理论及其设计方法
6.1 模糊控制的工作原理
6.1.1 模糊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
6.1.2 模糊控制器的基本结构
6.1.3 模糊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6.2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方法
6.2.1 模糊控制器的结构设计
6.2.2 模糊控制规则的设计
6.2.3 精确量的模糊化
6.2.4 模糊控制状态表及模糊关系
6.2.5 模糊推理与模糊判决
6.2.6 模糊控制查询表及算法流程图
6.3 模糊控制与PID控制相结合
6.3.1 PID控制
6.3.2 模糊控制与PID控制相结合
6.4 自适应模糊控制
6.4.1 自适应控制
6.4.2 自适应模糊控制
第7章 神经网络
7.1 生物神经元与人工神经元模型
7.1.1 生物神经元
7.1.2 人工神经元模型
7.1.3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7.1.4 神经网络的学习
7.2 前向反馈(BP)神经网络
7.2.1 感知器
7.2.2 前向反馈(BP)神经网络
7.2.3 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
7.3 反馈神经网络
7.3.1 离散型Hopfid网络
7.3.2 连续型Hopfid网络
7.4 神经网络控制
7.4.1 基于神经网络的非线性系统辨识
7.4.2 基于神经网络的非线性系统控制
第8章 模糊控制技术在变风量空调系统中的应用
8.1 变风量空调系统的特点及控制要求
8.1.1 变风量空调系统的基本结构
8.1.2 变风量空调系统的特点
8.1.3 变风量空调系统的控制特点
8.1.4 控制目标
8.1.5 控制要求
8.2 变风量空调系统室内温度模糊控制系统的设计
8.2.1 室温模糊控制器的结构设计
8.2.2 精确量的模糊化
8.2.3 模糊控制规则设计
8.2.4 反映控制规则的模糊关系的计算
8.2.5 模糊控制查询表的建立
8.3 变风量空调系统送风温度模糊控制系统的设计
8.4 模糊控制在变风量空调系统中的应用
第9章 自调整模糊控制技术在变风量系统中的应用
9.1 带有调整因子的控制规则
9.2 模糊控制规则的自调整与自寻优
9.3 在全论域范围内带有自调整因子的模糊控制器
9.4 变风量空调系统自调整模糊控制系统的设计
9.4.1 室内空气品质
9.4.2 新风自调整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9.4.3 变风量空调系统室内温度、送风温度自调整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9.5 变风量空调系统的湿度控制
9.5.1 空调除湿技术
9.5.2 变风量空调系统的湿度控制
9.6 全论域范围内带有自调整因子的模糊控制器在变风量空调系统中的应用
第10章 模糊PID控制在变风量空调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10.1 模糊PID控制器控制原理
10.2 模糊PID参数模糊调整规则
10.3 变风量空调系统模糊自整定PID控制器的设计
10.3.1 模糊语言变量的选取和论域的划分
10.3.2 确定各语言论域上的隶属度函数
10.3.3 制定模糊控制规则
10.3.4 模糊推理及去模糊化
10.4 模糊自整定PID控制在变风量空调系统中的应用
第11章 神经网络模糊预测控制在变风量空调系统中的应用
11.1 基于神经网络的变风量空调系统预测模型的建立
11.1.1 正则化方法
11.1.2 基于贝叶斯方法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辨识
11.1.3 神经网络模型结构的确定
11.1.4 训练样本数据采集及数据的预处理
11.1.5 训练神经网络模型
11.1.6 模型辨识结果
11.2 神经网络模糊预测控制方法描述
11.3 自调整模糊控制器的优化算法描述
11.4 神经网络模糊预测优化控制的算法流程
11.5 神经网络模糊预测控制在变风量空调系统中的仿真研究
第12章 基于嵌入式控制器的变风量空调控制系统
12.1 控制系统硬件介绍
12.1.1 变风量空调控制系统的功能及控制范围
12.1.2 控制系统硬件组成
12.1.3 传感变送机构与执行机构
12.2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介绍
12.2.1 Windows CE操作系统和EVC开发环境
12.2.2 Windows多线程同步技术
12.2.3 数据存储技术应用
12.2.4 软件模块图
12.2.5 文件存储
12.2.6 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样本数据采集与智能控制结果在线显示界面
第13章 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在变风量空调系统中的应用
13.1 模糊神经网络
13.1.1 常规模糊神经网络
13.1.2 T-S模糊神经网络
13.2 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在变风量空调系统中的应用
第14章 楼控系统的通信网络架构
14.1 RS 232和RS 485总线
14.1.1 RS 232总线
14.1.2 RS 485总线
14.2 管理层网络
14.2.1 IEEE 802.3/4/5标准的局域网
14.3 楼字自控系统与集散控制系统
14.4 控制网络与局域网的区别以及控制网络的选择
14.4.1 什么是控制网络
14.4.2 控制网络与局域网的区别
14.4.3 现场总线技术
14.5 LonWorks现场总线
14.5.1 LonWorks模型分层
14.5.2 神经元芯片
14.5.3 LonWorks技术在住宅小区和楼宇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举例
14.5.4 LonWorks网络与Internet的互联
14.5.5 LonWorks网络与RS485总线的区别
14.6 CAN总线
14.6.1 CAN总线的特点
14.6.2 CAN总线的基本通信规则和CAN总线的分层结构
14.6.3 ISO标准化的CAN协议
14.6.4 CAN总线技术在楼宇自控和消防系统中的应用
14.7 EIB总线
14.8 基于InterBus总线的智能楼宇控制系统
14.9 BACnet网络
14.9.1 BACnet协议概述
14.9.2 BACnet的体系和系统拓扑
14.9.3 BACnet的对象、服务
14.9.4 一个典型的BACtalk应用系统——BACtalk系统
14.10 使用通透以太网的楼控系统
14.11 信息域网络和控制网络组合的部分方式
参考文献
《变风量空调模糊控制技术及应用》重点介绍了5种模糊控制方法,即模糊控制、自调整模糊控制、模糊PID控制、神经网络模糊预测控制、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将5种模糊控制方法分别应用于变风量空调系统中,对室内温度(回风温度)、送风温度进行了控制研究。全书由刘静纨统稿。
变风量空调系统(Variable Air Volume System,VAV系统),是一种可根据室内负荷变化或室内要求参数的变化,自动调节空调系统送风量,从而使室内参数达到要求的全空气空调系统。变风量空调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改变送入房间的风量来满足室内变化的冷热负荷。该空调系统大部分时间是在部分负荷下运行。它与风机盘管等定风量系统相比,具有两方面的优点:(1)风量的减少,降低了风机的能耗;(2)变风量空调系统用变风箱作末端,以风阀比例控制调节室内温度,室内温度调节精度高。近几年,随着计算机工业(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变风量空调设备具有智能能力,因此,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展,在国外发达地区及港澳台等地区的实际工程中得到了普遍广泛的应用。而随着人们节能及环保意识的提高,该系统也在我国内地省市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