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板钛矿属斜方晶系,在板钛矿晶体结构中,O形成歪曲的四层最紧密堆积,层平行(100)晶面,Ti在八面体空隙中,每个[TiO6]八面体有三个棱角同周围三个[TiO6]八面体共用,这些共用的棱角比其他棱角要短些,Ti微偏离八面体中心,形成歪曲的八面体。[TiO6]八面体平行c轴组成锯齿形链,链与链平行(100)联结成层。
板钛矿的分子式也与金红石相同,化学式为TiO2,Ti 59.95%,O 40.05%。成分中含有少量的Fe3 ,有时Fe2O3可达4.5%;含少量Nb2O5及Ta2O5。仅以板状晶体与金红石、锐钛矿相区别。成分中Ti可被Fe3 、Nb5 、Ta5 代替。富含Fe者称铁板钛矿,富含Nb者称铌板钛矿。
板钛矿晶体呈板状、叶片状。颜色淡黄、褐到黑色。条痕浅黄色、浅灰至褐色。透明或半透明。金刚光泽或半金属光泽。莫氏硬度5.6~6。密度3.9~4.1g/cm3。
薄片中呈淡黄褐色、金黄褐色或淡红褐色,具异常干涉色,很高的突起。二轴晶(正光性),平行消光。折射率很高:np=2.583,nm=2.584~2.586,ng=2.700~2.741,ng一np=0.117~0.156,多色性弱,ng:亮黄色、浅绿褐色,nm:亮黄色、橙黄褐色,np:无色、橄榄色、黄褐色。在反射光下光片中板钛矿呈灰色,可根据较暗的颜色分出特有的生长锥。
黄褐色、红褐色或褐黑色;薄片中黄褐色或金褐色。多色性弱np一橙色、浅黄褐色,nm—橙色紫褐色,ng一柠檬黄色、紫褐色。吸收性:ng> nm>np 或nm>ng>np。正极高突起。糙面极显著。干涉色高级白,有时可见异常干涉色,以至在任何位置都不见真正消光。双晶沿(120)面。光率体色散极强,为交叉轴面色散。对于红光、黄光光轴面平行于(001),光轴角色散r< v;对于蓝光、绿光,光轴面平行于(010),光轴角色散r>v;而对于黄绿色光,光轴角为0°。
光性方位和2V随温度变化。在固定波长的光源照射下,光轴面平行于(001)时,温度下降,2V减小;光轴面平行于(010)时,温度下降,2V增大。
板钛矿是热液矿物,与石英、钠长石、榍石、金红石、锐钛矿等共生,比金红石形成晚,比锐钛矿形成早。板钛矿在自然条件下稳定,在矿砂中常见。
变化:在高温700℃左右时,板钛矿可变为金红石。
鉴定特征:特殊的光性、极高的折射率和双折射率、异常强的色散,是板钛矿极好的鉴定特征。金红石有较好的解理和棱状的外形;铁板钛矿(Pseudoarkansite)的折射率较低,光轴角较大,不出现显著的色散;针铁矿为红褐色、负光性,均与板钛矿不同,可以区别。
提炼钛的矿物原料。二氧化钛的另一种同质异像矿物。化学成分为TiO2。含钛59.95%。斜方晶系。与金红石和锐钛矿成同质三象。晶体呈板状、叶片状。淡黄、褐到黑色。条痕浅黄色、浅灰至褐色。透明或半透明。金刚光泽或半金属光泽。莫氏硬度5.6~6。密度3.9~4.1g/cm3。产于区域变质岩系的石英脉中,或作为火成岩的副矿物,有时产于接触变质岩石中,也是沉积岩的一种造岩矿物。主要产于变质岩中的阿尔卑斯型矿脉,也见于热液蚀变、接触变质作用及砂矿中。著名产地有美国阿肯色州磁铁矿湾(magnet cove)、瑞士蒂洛尔(tirol)、俄国乌拉尔以及巴西、英国等。透明-半透明晶体,因色散高、出火强,少数鲜红色者色泽胜过红宝石;而一些浅黄色者可用作钻石代用品。
一般真正的选矿技术别人是不那么容易就告诉你的,要想学到真正的技术,要么你出钱让别人交你,要么你到别人的选矿厂打工偷学技术。我在一家选矿厂呆过一年,也就懂一点简单的原理。我们这边选矿的大致过程是这样的:...
是“钛晶面”,是目前地板市场上在炒作的一种概念,实际上完全不用理会。首先,钛是一种高强度金属,强度可谓是金属之首。由此可知,“钛晶面”就是想用“钛”做一个概念,炒作地板表面的硬。反过来想,钛是一种稀,...
从发现钛元素到制得纯品,历时一百多年。而钛真正得到利用,认识其本来的真面目,则是20世纪40年代以后的事情了。 地理表面十公里厚的地层中,含钛达千分之六,比铜多61倍。随便从地下抓起一把泥土,其中都含...
谱图说明:
晶系:斜方,空间群:Pcan, Z:8
晶胞参数:a0=0.5448,b0=0.9184,c0=0.5144
辐射条件:CoKα
图谱来源:武汉工业大学材料研究与测试中心
钛矿成因及简介
一、矿物原料特点 钛 (Titanium) :元素符号 Ti,原子序数 22,原子量 47.88,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 4周 期ⅣB族。钛是地壳中分布最广和丰度高 (6320×10 -6)的元素之一, 占地壳重量的 0.61%列 居第 9位;而钛资源则仅次于铁、铝、镁而列居第 4位,是制取钛渣、人造金红石、钛白、海 绵钛、钛金属及钛材、焊条涂料的重要原料。由于金属钛呈银白色,具有熔点高 (1727℃)、 比重轻 (4.5) 、机械强度高 (5) 、耐低温(超低温下电阻率几乎为 0)、耐磨蚀、线钛塑性良好 (能薄壁化使用) 、不易氧化、还原性强等特点;钛的氧化物——二氧化钛(钛白) ,具有无 毒、良好的物理化学稳定性 (1000℃煅烧后不熔于任何酸和碱) 、折射指数高 (2.55 ~2.70 ), 以及很强的白度、着色力( 1150~ 1650)、遮盖力( 40~50g/m2)、耐温性、抗粉
我国钛矿资源的地质勘查,主要是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代至60年代进行的,并相继投入开发。我国钛矿资源的深加工利用(生产钛白、焊条涂料、海绵钛、钛金属、钛材等),则是从1954年由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研制海绵钛开始,1958年沈阳有色金属加工厂建成海绵钛及钛材加工车间投产,60年代末开始形成钛工业体系(生产海绵钛、钛加工材等多种产品),至1997年,我国钛工业已形成矿山-冶炼-加工和科研-设计-生产-应用两个相互关联、比较完整的体系。我国是世界上钛精矿、锻轧钛、钛制品、钛氧化物和锐钛型钛白颜料的出口国之一。
我国探明的钛资源分布在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108个矿区,主要分布在四川攀西、河北承德、云南、海南、广西和广东,其中以四川储量最大。
全国原生钛铁矿共有45处,主要分布在四川攀西和河北承德,2011年我国原生钛铁矿储量2.46亿吨,是我国最主要的钛矿资源。
钛铁砂矿资源有85处,主要分布在海南、云南、广东、广西等地,储量500万吨,也是我国重要的钛矿资源。相比之下,金红石矿资源较少,资源产地41处,主要分布在河南、湖北和山西等地,储量仅有200万吨。
分布情况2100433B
钙钛矿是指一类陶瓷氧化物,其分子通式为ABO3;此类氧化物最早被发现,是存在于钙钛矿石中的钛酸钙(CaTiO3)化合物,因此而得名。由于此类化合物结构上有许多特性,在凝聚态物理方面应用及研究甚广,所以物理学家与化学家常以其分子公式中各化合物的比例(1:1:3)来简称之,因此又名"113结构"。呈立方体晶形。在立方体晶体常具平行晶棱的条纹,是高温变体转变为低温变体时产生聚片双晶的结果。
钛是典型的亲石元素,常以氧化物矿物出现。地壳中含TiO2在1%以上的矿物有80余种,具有工业价值的有15种,我国主要利用的有钛铁矿、金红石和钛磁铁矿等(表3.5.1)。它们既有原生的(岩矿),也有次生的(风化残坡积及沉积砂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