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一种常绿灌木
申请品种'瓣蕊含笑'是从灰岩含笑与紫花含笑的杂种F1代中选育获得的
申请品种'瓣蕊含笑'常绿灌木,树形呈塔形;芽、花梗、叶柄及嫩枝密被红褐色长绒毛;叶厚革质,易脆质,上表面墨绿色,下表面浅绿色,长9.8~14.2cm,宽3.9~5.7cm,嫩叶叶背和中脉具红褐色短绒毛;托叶痕可达叶柄的1/2;花期3~4月,单花花期4~5d;单花腋生,淡香,盛开呈杯状;花多而繁;花被片肉质,6~10,2~4轮;长2.7~4.1cm,宽0.6~2.1cm;外表面淡黄色,基部和尖端或具淡紫色晕染,或具紫色中线;内表面淡黄色,基部具淡紫色晕染;第3和4轮花被片基部缩小呈瓣化雄蕊趋势;雄蕊群紫色,花丝深紫色,花药紫红色,55~63;瓣化雄蕊多而大,紫红色,1~6;雌蕊群绿色,柱头紫红色,心皮数27~39;自然结实率较高,蓇葖顶端具短喙。申请品种'瓣蕊含笑'与父母本灰岩含笑和紫花含笑比较的不同点为:
性状 | 父本:灰岩含笑 | 母本:紫花含笑 | 杂交新品种:瓣蕊含笑 | |
株型 | 直立型(分枝较少) | 圆球型(分枝多,枝条细密) | 塔型(分枝介于父母本之间) | |
叶 | 嫩叶两面均被淡黄色长柔毛 | 嫩叶叶背脉上被长柔毛 | 嫩叶叶背密被短柔毛 | |
无托叶痕 | 托叶痕达叶柄顶端 | 托叶痕可达叶柄的1/2 | ||
毛 | 淡黄色或黄褐色 | 红褐色或黄褐色 | 红褐色 | |
花 | 花色(外表面) | 黄色 | 紫红色或深紫色 | 淡黄色,基部和尖端或具淡紫色晕染,或具紫色中线 |
花色(内表面) | 黄色 | 紫红色或深紫色 | 淡黄色,基部具淡紫色晕染 | |
花被片数 | 9 | 6 | 6~10 | |
花被片长 | 4~4.5cm | 1.8~2.0cm | 2.7~4.1cm | |
雄蕊群 | 黄褐色 | 深紫色 | 紫色 | |
花丝 | 黄绿色 | 深紫色 | 深紫色 | |
花药 | 黄褐色 | 深紫色 | 紫红色 | |
柱头 | 褐色 | 紫红色 | 紫红色 | |
瓣化雄蕊 | 无 | 无 | 紫红色,1~6 |
申请品种'瓣蕊含笑'适宜生长于酸性土壤;既可在全光照环境下生长,也可栽培于疏林中。
瓣蕊含笑
所属的种或属:含笑属
培育人:孙卫邦、李从仁、罗桂芬、韩春艳、吉利、傅旭阳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申请号:20100030
申请日:2010年6月2日
用花来分辨的话很好分辨,白兰花10瓣以上;含笑6瓣4-6月开花,花很小,有香蕉的味道;乐昌含笑6瓣3-4月开花;深山含笑9瓣2-3月开花,兰花香;醉香含笑9-12瓣3-4月开花。 没有花的时候,...
乐昌含笑 学名:Michelia chapensis 科属:木兰科 分类:乔木类 〔原产地〕 浙江金华 〔冠幅〕 3.5-4.5/3.0-4.5m 别名:景烈含笑、南方白兰花 学名:Michelia ...
含笑球,木兰科植物。别名为香蕉花、含笑花。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分枝紧密,组成圆形树冠。小枝和叶柄上均密被褐色茸毛。叶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革质,全缘,嫩绿色。花单生于叶腋间,小而直立,乳黄色或乳白色,花...
深山含笑和乐昌含笑的抗寒性测定
以3年生和6年生深山含笑和乐昌含笑为试材,通过低温处理,用电导法测定含笑叶片相对电导率,并用Logistic方程拟合求拐点值来估计其半致死温度,探讨其抗寒性。结果表明,经过冬季低温锻炼,除3年生乐昌含笑的半致死温度略高于-10℃外,其余均低于-11℃。深山含笑的抗寒性大于乐昌含笑,且随着树龄的增大、生长地气温的下降,抗寒性增加。在南京地区引种这两个树种成功的可能性较大。
乐昌含笑
这是一种植物。含笑为木兰科,别名香蕉花或含笑花。形态 特征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 分枝紧密, 组成圆形树冠。 小枝和叶柄上均密被褐色茸毛。 叶椭圆 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革质,全缘,嫩绿色。花单生于叶腋间,小而直立,乳黄色或乳白色, 花瓣 6枚,瓣缘常带紫晕,肉质,香味浓郁,有香蕉香味。 4 月~6月开花。 9 月果熟。 乐昌含笑只是含笑的一种,它的命名大概来源于乐昌公主的故事。千余年前之南北朝, 最后为隋朝统一。南朝最后一位皇帝为陈后主叔宝,个人骄淫,不理朝政,盛修宫室,百端 歛财。隋文帝代周而立,灭西梁统一北方后。于开皇九年(公元五八九年) ,派贺若弼、韩擒 虎、杨素、刘仁恩等大将统率五十万大军南伐,陈后主总恃长江天险,不以为虑。迨隋兵攻 破首都建康,乃仓卒命家族及官僚全部投降。其本人则与十余美女逃入景阳井内。隋军投绳 井中呼叔宝不应,乃声言要下石,叔宝始惊叫与张、孔二贵妃同缚上井投降。陈亡
瓣蕊花科仅含瓣蕊花属Galbulimina (Himantandra)一属。
瓣蕊花科仅含瓣蕊花属Galbulimina (Himantandra)一属,分布限于新几内亚、马鲁古(Molucca)群岛和澳大利亚东北部。一种观点认为这三个地区各有一特有种,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只有一种,即瓣蕊花G. belgraveana (F. Muell.) Sprague。
瓣蕊花科 (HIMAMTANDRACEAE Diels 1917 nom. conserv.),大型、芳香的 乔木,薄壁组织具球形油细胞,植物体含瓣蕊花碱(himandrin)和同类的生物碱(为一类特殊的吡啶类生物碱),但不含异喹啉类生物碱;一些细胞含草酸钙的单晶或簇晶;茎薄壁组织中分散有石细胞,在叶中也多少有分布;茎节具三叶隙;髓多少有良好发育的厚壁组织横隔;导管分子伸长,具单穿孔,或一部分在幼茎中具梯纹穿孔板;无穿孔的输水分子具具缘纹孔,不同的作者认为是管胞或纤维管胞;木薄壁组织为离管型,含晶体,并组成同心的带状;木射线细胞异形,或在晚材中近同形,大多数为(1)2-3(4)列;次生韧皮部在切向上分层,纤维层和非纤维层交替排列,并具楔状射线。叶互生,单叶,全缘,具透明腺点,羽状脉,下表面(及幼枝)覆盖有特征性的盾状毛;气孔为平列型,数个排成一环,每环各为一枚盾状毛遮掩;叶柄具环状排列的离生维管束;托叶缺。花相当大,单生(稀2-3)于侧枝上,两性,下位;萼片2,早落,帽状,一枚包住另一枚,外侧的一枚被认为是由2枚合生萼片演化而来 ,内侧的一枚则被认为是由4枚合生花瓣演化而来,或有时两者均被看作是苞片(如Endress);花冠由数枚(约7-9)螺旋状排列的披针状线形花瓣组成,这些花瓣毫无疑问是退化雄蕊起源的,如果把内侧的帽状萼片看成变态的花冠的话,那么这些花瓣就可解释为是退化雄蕊;雄蕊多数(约25-30),螺旋状排列,外观极似花瓣,不分化为花丝和花药。4个小孢子囊相当短,多少嵌生于片状雄蕊中部以下的远轴一边,在中脉和边脉间两两成对,每一对沿单独一缝开裂;数枚(约8-10)螺旋状排列的退化雄蕊生于正常雄蕊和雌蕊间;花粉粒近球形,具单沟(即远极沟),具多少坚实、均质的外壁;雌蕊约(6)7-10或多数(多至约28),螺旋状排列,心皮闭合,明显分化为子房和具下延柱头的短花柱,花期各心皮在基部微合生,果期则较充分地以边缘合生;每室具单1(稀为2)胚珠,悬垂,片状边缘胎座,倒生。果实球形,虫瘿状,肉质,因心皮的愈合而为多室;种子具小形、双子叶的胚和丰富、富含油脂、非嚼烂状的胚乳。2n=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