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在我国分布于东北、华北、陕西及甘肃南部。在东北分布于海拔480~700m的山坡草地及林下,在其它各省分布于海拔1000~2300m的山坡草地。在我国四川、贵州、安徽、山东、浙江等省及各城市公园也有栽培。在朝鲜、日本、蒙古及苏联西伯利亚地区也有分布。
芍药具有非常多的支根,采收时把大的粗跟剪下可作药用,留下铅笔粗细的芍药支根,并依照其根与芽的分布情况,将其剪成 2~4枝,每枝留1~2个饱满的粗芽和带1~3支根作为1株,保留根的长度以13.5~20cm为宜,并把侧根以及长根全部剪掉,作为苗用。采收时留下的种根,通常需要储存3~4个月才能进行下种。芍药通常在8~10月进行栽植,依照行株距50cm×30cm标准进行栽植,每667m2栽4000~4500株,穴栽,穴深4~5cm为宜,每穴放芽头1~2个,栽植时芽孢朝上,平放,在其上覆盖熟土,并施入一定量的腐殖肥,将其堆成小山包型,便于其顺利越冬。次年3月上旬左右,将土扒开。根据土壤墒情,适当的浇水。
单瓣芍药结实多。种子成熟通常在8月上中旬左右,及时采收进行播种,也可利用湿的细沙进行搅拌,并将其放置到9月中下旬进行播种,经2~3年生长后的苗株再进行定植。
多年生草本。根粗壮,分枝黑褐色。茎高40~70厘米,无毛。下部茎生叶为二回三出复叶,上部茎生叶为三出复叶;小叶狭卵形,椭圆形或披针形,顶端渐尖,基部楔形或偏斜,边缘具白色骨质细齿,两面无毛,背面沿叶脉疏生短柔毛。花数朵,生茎顶和叶腋,有时仅顶端一朵开放,而近顶端叶腋处有发育不好的花芽,直径8~11.5厘米;苞片4~5,披针形,大小不等;萼片4,宽卵形或近圆形,长1~1.5厘米,宽1~1.7厘米;花瓣9~13,倒卵形,长3.5~6厘米,宽1.5~4.5厘米,白色,有时基部具深紫色斑块;花丝长0.7~1.2厘米,黄色;花盘浅杯状,包裹心皮基部,顶端裂片钝圆;心皮4~5(-2),无毛。蓇葖长2.5~3厘米,直径1.2~1.5厘米,顶端具喙。花期5~6月;果期8月。
1、最好秋末冬初下苗,初春下苗就有点晚了,不利于须根萌发,导致养分供应不足,有花芽也未必能开2、见干见湿,春季发芽及花期湿度应偏大些,但仍需保持土壤透气性3、最好用有机肥追肥,复合肥也可以,未腐熟有机...
由于芍药花型富有变化,从而使分类方法也有多种,目前多采用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的花型分类法。 芍药根据颜色可分为白、黄、绿、粉、粉蓝、红、紫红、紫、黑、复等多个品种。根据花...
芍药花在5月上中旬开花,花色丰富,花朵硕大,形似牡丹,开于茎顶端或叶腋,花梗长。
芍药适应性强,耐寒怕热也耐热,冬季可耐-46.5℃的低温,夏季可耐极端最高气温为42.1℃,一般认为芍药生长发育的最佳温度为20℃~25℃。
芍药是长日照植物,在秋冬短日照季节分化花芽,春天长日照下开花。花蕾发育和开花,均需在长日照下进行。若日照时间过短(8~9小时),会导致花蕾发育迟缓,叶片生长加快,开花不良,甚至不能开花。
芍药是深根性植物,所以要求土层深厚,又是粗壮的肉质根,适宜疏松而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在黏土和砂土中生长较差,土壤含水量高、排水不畅,容易引起烂根,以中性或微酸性土壤为宜,盐碱地不宜种植;以肥沃的土壤生长较好,但应注意含氮量不可过高,以防枝叶徒长,生长期可适当增施磷钾肥,以促使枝叶生长茁壮,开花美丽。
芍药是肉质根,根系呼吸强度大,不耐水涝,喜地势高敞,较为干燥的环境,不需经常灌溉。积水6~10小时,常导致烂根,芍药种植地必须设置清沟进行排水。
早春松土保墒,出苗后每年中耕除草4次,结合锄草在根部培土,10月下旬,地冻前在离地面7~10cm处剪去枝叶,根际培土约15厘米,以利越冬。第二年起每年追施肥3次,分别在3月下旬~4月上旬,施稀人粪尿,第二次在4月下旬,每亩施人粪尿500kg,第三次在10~11月间,以圈肥为主,每亩1500~2000kg。第四年收获前追肥2次,追肥时宜于两侧开穴施下。芍药一般不需灌溉,严重干旱时,宜在傍晚灌1次透水,多雨季节,应及时排灌,每年春季现蕾时要及时将花蕾摘掉。
芍药常见病虫害主要有褐斑病、白绢病、锈病、蛴螬、蚜虫等。
1.黑斑病
黑斑病多危害严重。主要表现先在叶面发生黑褐色小斑点,而后扩大形成不整形纹路相互联接,导致绿叶枯死。防治方法:将被害部分剪除烧毁,之后用1:100福尔马林液对土壤进行消毒。花后、发病前,每隔7~10天喷1次等量式波尔多液加以防治,直至秋后为止。
2.白绢病
在夏季多雨高温时节里,土壤潮湿,白绢病发病严重。发病严重时全株死亡,或全叶枯死。感染的病株基部,先发生黑褐色湿病,随后在土表或植株基部,出现白色菌丝体为主要特征。发病后进行土壤更换或消毒。
3.锈病
芍药锈病发病时从叶面开始发生淡黄褐色小斑点,不久扩大出现橙黄色斑点,而后散出黄色粉末,就是孢子。芍药的枝、叶、芽、果实都可受到伤害。防治方法:定期喷施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0~15 天喷1次,连续几次,可取得一定效果。
4.蛴螬
蛴螬对土壤温湿度极为敏感,,夏季7~8月危害最重,在地下咬食芍药根。严重时,,能使地上部分枝叶变黄枯萎。防治方法:早春用1%敌百虫液或用呋喃丹20~30g/m2浇灌土壤进行消毒。
5.蚜虫
蚜虫以口器刺入叶子吸食汁液, 导致叶子变成黄色。待幼苗长大时,蚜虫又常聚集在嫩梢、花柄、叶背上,使幼苗茎枯萎。防治方法:消除越冬杂草;产生危害时,喷40%乐果乳剂3000倍液。
芍药是我国的传统名花,观赏价值极高,其品种繁多、花朵硕大、风姿华贵、色彩魅丽,与牡丹并称为“花中二绝”,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芍药从萌芽到落叶都具有很强的观赏性, 在城市园林建设中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与牡丹结合布置。可选择枝繁叶茂、生长势强、抗病性强、物候期基本一致的芍药品种, 在观赏园区采用花台、花带、花径等形式进行集中栽植。也可根据物候期开花早晚,选择不同的观赏品种依次小规模栽植,充分延长整个芍药的观花期。
据《大金国志》记载:“女真多白芍药花,皆野生,绝无红者。好事之家采其芽为菜,以面煎之,反待宾斋素则用之。其味脆美,可以久留。金人珍甚,不肯妄设,遇大宾至,缕切数丝置碟中,以为异品。”
1.芍药花粥:可以养血调经,治肝气不调、血气虚弱而见胁痛烦躁、经期腹痛等症。
2.芍药花饼:清代德龄女士在《御香缥缈录》中曾叙述慈禧太后为了养颜益寿,特将芍药花瓣与鸡蛋面粉混和后用油炸成薄饼食用。此外,芍药花还可以制作芍药花羹,芍药花酒、芍药鲤鱼汤、芍药花煎等,制作方法简便,美味可口,功效颇佳。
3.芍药花茶可以养阴清热,柔肝舒肝,制作方法:芍药花2克,生地3克,绿茶3克,用开水冲泡后饮用。
芍药的种子可榨油供制肥皂和掺合油漆作涂料用。根和叶富有鞣质,可提制栲胶,也可用作土农药,可以杀大豆蚜虫和防治小麦秆锈病等。
芍药山卫生院安全生产实施方案
芍药山卫生院 关于安全生产活动的实施方案 各科室、各一体化卫生室: 为进一步更好地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促进 我院各项工作健康稳定有序的发展, 特制定本方案。 请各科室、一体化卫生室结 合工作实际认真实施。 一、 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 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目标,坚持“安全第一、预 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推进安全生产管理、职工安全健康培训教育。 以开展各种安全为手段, 不断提高广大职工的安全健康意识和素质。 增加安全健 康知识,掌握安全健康技能, 杜绝违章操作和违反劳动纪律, 为确保我院的安全 稳定提供保障。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促进我院临床一线人员的值班力度得到加强, 保证医疗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医务人员的依法安全行医意识得到加强, 保证正常 医疗
HPLC同时测定红花逍遥片中芍药苷及甘草苷含量
目的:采用HPLC测定红花逍遥片中芍药苷及甘草苷含量。方法:Dikma Diamonsil C18(2)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15∶85),流速1.0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30 nm。结果:制剂中芍药苷和甘草苷与其他组分的色谱峰均达到基线分离,加样回收率平均值分别为100.33%,98.06%,RSD分别为2.51%,1.91%。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可作为红花逍遥片质量控制。
绿幕,属芍药科。花色初期绿色,后白色,花型为荷花型。茎短直立,梗直,叶圆大,株型半开张,分枝力强。花期早。绿幕隐玉是菏泽牡丹的一种,1966年由菏泽百花园培育。
植物介绍
绿色,荷花型。初开青绿色。茎短直立。梗直。叶圆大,株型半开张,分枝力强。花期早。
芍药,娉婷婀娜,姿色艳丽,又雍容华贵而与牡丹相似,故有“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的美称。
芍药为我国传统名花之一,栽培历史最久,早在3000多年前的夏、商、同时代已有栽培。在春秋战国时代,民间已有将芍药作为礼物的习俗,男女相爱、友人告别时互相赠送。故芍药又有艳友、将离、可离等别名。列唐代芍药已。侄许多诗词中出现,如“牡丹落尽正凄凉,红芍升时醉一场”和“多谢花工怜寂寞,尚留芍药毁春风”。 (韩愈)芍药属毛茛科,为多年生宿根草率,原产我国北部,目前秦岭、大别山等地均有野生种,蒙古、前苏联和日本亦有分布。现全世界的品种已达千种,我国约有180种。芍药花期在春末夏初(5月)。霜降后地上部分枝叶枯干,翌年春起萌芽后含蕾盛放。花生于茎端,有单瓣、重瓣之分,花色有红、白、黄、绿、紫和复色等。盛开时,色彩纷呈,花香四溢,花形妩媚,绿叶潇洒,株丛丰满,令人赏心悦目。
芍药花色、香、韵俱美,既可地栽,又可盆栽家养布置阳台,或作为切花进行瓶襁水养。芍药不仅是名贵花卉,而且其根是卓有疗效 的中药。古药方中,本不分赤芍、白芍,人们在长期的医药实践中,对芍药药用的认识也逐步深化。将人工栽培的芍药,选取肥大的根,入沸水煮熟、晒干,如此所得的药材叫白芍。它有养血平肝,敛阴收汗、缓中止痛作用。而将野生芍药的根与栽培芍药细瘦的根直接晒干所得的药材叫赤芍。它有泻肝火、散恶血的作用。有入说,开白花的叫白芍,开红花的叫赤芍,这是不对的。 芍药喜阳光,耐寒,好肥,夏季喜凉爽气候。要求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忌盐碱土。盆养芍药宜在秋季10月间进行,需带泥团或泥块。如分株的,其块茎需带芽眼,否则栽后不长枝叶、不开花。栽后覆土厚于块茎3~4厘米,并施入基肥,盆土保持湿润。 盆栽用土可用培养土加入1/10的河沙拌和后上盆种植。 盆栽芍药宜放置于阳台上阳光充足处,冬季也无须移人室内。盆土除施基肥外,还须在春季萌芽、孕蕾时及人秋生长芍芽时施追肥。 生长期间特别是现营期和开花期不可缺水。侧蕾出现后可予摘去,以便养分集中,促使顶蕾开花美丽大。花凋谢后应及时剪去花梗,以免结籽,消耗养分。花谢后半个月,即6月下旬进行施肥,以及时补充芍药开花期所消耗的养分,为芍药进入第二个旺盛生长期准备物质条件,保证来年开花艳丽。霜后,平盆剪去枯萎的地上部分,适当浇水覆土。入冬起至早春的整个休眠期,土壤都应保持湿润,不可太干,但排水要畅通,忌积水,否则地下块根易腐烂致死。越冬期间盆土不要过干即可。
盆栽芍药l~2年换盆一次,于10月初进行。换盆时应多保留些宿土。如株丛不大,不要分株。 芍药一般采用分株繁殖。俗语称:“春分分芍药,到老不开花。一故芍药春季不宜移植,通常于10月间地上部分枯萎后进行分株。分株时将根株掘出,用利刀顺根部裂缝处切开,使每丛带有3~5个饱满充实的芽及下面的根群(切忌伤害芽眼),然后栽于施过基肥的广口深盆中,覆土至芽顶上3—4厘米,保持盆土湿润,分株栽植后在第二年即能开花。
芍药被人们誉为“花仙”和“花相”,且被列为“六大名花”之一,又被称为“五月花神”,因自古就作为爱情之花,已被尊为七夕节的代表花卉。且在中国文化中一直是绘画艺术中的常见花卉,象征友谊、情爱。
2005年1月5日,扬州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2次会议决定,增补芍药为扬州市市花。
传说中牡丹芍药都不是凡花种,是某年人间瘟疫,玉女或者花神为救世人盗了王母仙丹撒下人间。结果一些变成木本的牡丹,另一些变成草本的芍药,以至于芍药还带着个“药”字。
古代西方也有类似的传说,说古希腊名医阿斯克列皮耶有个聪明的学生佩翁青出于蓝,甚至治好了冥神海提斯的伤。阿斯克列皮耶嫉妒之下就杀了佩小弟。好在冥王顾念恩情,把佩小弟变成了一种能治病的花,即芍药。西方人也一直认为芍药具有某种魔力,凡有芍药生长的地方,恶魔都会消失得无影无踪,甚至可以对抗曼陀罗那种至毒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