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张声,蔡慈平等。2100433B
上海华谊集团装备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化工装备协会。
 压力容器制造工艺应当根据容规TSG 21—2016《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GB 150.4-2011 《压力容器 第4部分:制造、检验和验收》 和 HG/T 20584-...
-0.2~0.1Mpa为NB/T47003.1-2009《钢制焊接常压容器》
奥氏体不锈钢,是指在常温下具有奥氏体组织的不锈钢。奥氏体铬镍不锈钢包括著名的18Cr-8Ni钢和在此基础上增加Cr、Ni含量并加入Mo、Cu、Si、Nb、Ti等元素发展起来的高Cr-Ni系列钢。最常用...
奥氏体不锈钢压力容器制造管理细则
奥氏体不锈钢压力容器制造管理细则 HG/T 2806——1996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奥氏体不锈钢及复层为奥氏体不锈钢(以下简称不锈钢)制压力容器及零部 件的制造单位在制造管理中所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制造不锈钢压力容器及不锈钢压力容器零部件的单位。 不锈钢压力容器的制造除应符合相应产品标准和劳动部颁发的《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 行条例》及实施细则、《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液化气体汽车罐车安全监察规程》 、 《液化气体铁路罐车安全监察规程》及经规定程序批准的产品图样、技术文件外,还应符 合本标准的规定。 非奥氏体或衬里为不锈钢压力容器及常压不锈钢容器的制造亦可参照采用本标准。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本标准出版时,所 示版本均为有。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 的可能性。
不锈钢压力容器制造细则
不锈钢压力容器制造细则 1 范围 本细则规定了奥氏体不锈钢及复层为奥氏体不锈钢(以下简称不锈 钢)制压力容器及零部件的制造单位在制造管理中所必须遵守的基本要 求。 本细则适用于不锈钢压力容器及不锈钢压力容器零部件的制造。 非奥氏体或衬里为不锈钢压力容器及常压不锈钢容器的制造亦可 参照采用本细则。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细则的条 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补修订,使用本 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150—1998 钢制压力容器 GB 1031—1998 表面粗糙度参数及其数值 GB 4334.1—84 不锈钢 10%草酸浸蚀试验方法 GB 4334.2—84 不锈钢硫酸—硫酸铁腐蚀试验方法 GB 4334.3—84 不锈钢 65%硝酸腐蚀试验方法 GB 4334.4—84 不锈钢硝酸—氢氟酸腐蚀试验方
不锈钢管是加有质量分数从12%到高于50%合金元素的铁基合金。合金元素影响奥氏体、铁素体和马氏体相的稳定性,从而影响与稳定性有关的各相之间的平衡关系。加入不锈钢中的元素可以分为形成稳定铁素体元素以及形成稳定奥氏体元素。马氏体是一种相变产物,由奥氏体从高温冷却到低温时形成,如果在高温时没有形成奥氏体,那么在低温下也就不会获得马氏体相。
奥氏体不锈钢管含有高的镍含量及其他奥氏体形成元素,这些元素促使奥氏体相的形成,使其在室温甚至更低温度下仍然稳定。铁素体不锈钢无缝管则含有减弱奥氏体形成的元素例如高的铬含量,使铁素体成为主导的相组分。马氏体不锈钢管在高温时是奥氏体组织,然而这种奥氏体是不稳定的,在冷却时发生转变。借助于奥氏体形成元素和铁素体形成元素之间的平衡可以控制不锈钢管的微观组织。两种元素间平衡的调整对不锈钢管的力学性能,耐腐蚀性和焊接性有重要作用。
铝、钛、铜和钼加入不锈钢无缝管中可以促进析出反应而使钢强化。含有Cu、AI 和Mo的析出硬化(PH)马氏体不锈钢无缝管经热处理后可以得到超过1375MPa(200k8i)的室温屈服强度。奥氏体不锈钢无缝管经常含有钛和铝而形成镍钛和镍铝析出相,其作用和镍基超合金中的析出强化相相似。铝在固溶体中是铁素体形成元素,而铜则是弱奥氏体形成元素。成分接近纯铜的析出相可以用来强化马氏体钢如174PH钢。铁素体形成元素有:铬、钼、硅、铌、钛、铝、钒、钨。奥氏体形成元素有:镍、锰、碳、氮、铜、钴。
与奥氏体不锈钢相比,双相不锈钢的优势如下:
(1)屈服强度比普通奥氏体不锈钢高一倍多,且具有成型需要的足够的塑韧性。采用双相不锈钢制造储罐或压力容器的壁厚要比常用的奥氏体减少30-50%,有利于降低成本。
(2)具有优异的耐应力腐蚀破裂的能力,即使是含合金量最低的双相不锈钢也有比奥氏体不锈钢更高的耐应力腐蚀破裂的能力,尤其在含氯离子的环境中。应力腐蚀是普通奥氏体不锈钢难以解决的突出问题。
(3)在许多介质中应用最普遍的2205双相不锈钢的耐腐蚀性优于普通的 316L奥氏体不锈钢,而超级双相不锈钢具有极高的耐腐蚀性,再一些介质中,如醋酸,甲酸等甚至可以取代高合金奥氏体不锈钢,乃至耐蚀合金。
(4)具有良好的耐局部腐蚀性能,与合金含量相当的奥氏体不锈钢相比,它的耐磨损腐蚀和疲劳腐蚀性能都优于奥氏体不锈钢。
(5)比奥氏体不锈钢的线膨胀系数低,和碳钢接近,适合与碳钢连接,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如生产复合板或衬里等。
(6)不论在动载或静载条件下,比奥氏体不锈钢具有更高的能量吸收能力,这对结构件应付突发事故如冲撞,爆炸等,双相不锈钢优势明显,有实际应用价值。
与奥氏体不锈钢相比,双相不锈钢的弱势如下:
(1)应用的普遍性与多面性不如奥氏体不锈钢,例如其使用温度必须控制在250摄氏度以下。
(2)其塑韧性较奥氏体不锈钢低,冷,热加工工艺和成型性能不如奥氏体不锈钢。
(3)存在中温脆性区,需要严格控制热处理和焊接的工艺制度,以避免有害相的出现,损害性能。
与铁素体不锈钢相比,双相不锈钢的优势如下:
(1)综合力学性能比铁素体不锈钢好,尤其是塑韧性,不象铁素体不锈钢那样对脆性敏感。
(2)除耐应力腐蚀性能外,其他耐局部腐蚀性能都优于铁素体不锈钢。
(3)冷加工工艺性能和冷成型性能远优于铁素体不锈钢。
(4)焊接性能也远优于铁素体不锈钢,一般焊前不需预热,焊后不需热处理。
(5)应用范围较铁素体不锈钢宽。
与铁素体不锈钢相比,双相不锈钢的弱势如下:
合金元素含量高,价格相对高,一般铁素体不含镍。
综上所述,可以概括地看出DSS的使用性能和工艺性能的概貌,它以其优越的力学与耐腐蚀综合性能赢得了使用者的,已成为既节省重量又节省投资的优良的耐蚀工程材料。 2100433B
其显微组织为奥氏体。它是在高铬不锈钢中添加适当的镍(镍的质量分数为8%~25%)而形成的,具在奥氏体组织的不锈钢。奥氏体型不锈钢以Cr18Ni19铁基合金为基础,在此基础上随着不同的用途,发展成图1-2所示的铬镍奥氏体不锈钢系列。
奥氏体-铁素体型不锈钢
其显微组织为奥氏体加铁素体。铁素体的体积分数小于10%的不锈钢,是在奥氏体钢基础上发展的钢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