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鞍式支座,是化工设备用支座的一种,广泛用于卧式容器。
分为轻型(代号A)、重型(代号B)。具体分类请参考JB/T4712中第5页表1形式特征
参考图片见上方。
分为固定式(代号F)、滑动式(代号S)两种安装形式。
鞍式支座支撑重量、限制(或引导)位移、控制振(晃)动、减少推力等作用外,并具有结构简单、承载力大、适应性强、使用寿命长、价格低廉等优点。
巩义五岳减震 鞍式支座是化工设备用支座的一种,广泛用于卧式容器。其结构如图,由一块鞍形板、两块支撑板、一块底板及一块竖板组成。支撑板焊于鞍形板和底板之间,竖板被焊接在它们的一侧,底板搁在地基上,并用地脚螺栓加以固定。卧式设备一般用两个鞍式支座支承,当设备过长,超过两个支座允许的支承范围的,应增加支座数目。
鞍式支座分为轻型(代号A型)和重型(代号B型,按包角、制作方式及附带垫板情况分为五种型号,其代号为BⅠ~BⅤ)两种,每种类型又分为固定式(代号为F)和活动式(代号为S)。固定式与活动式的主要区别在底板的螺栓孔,活动式为长圆孔,其目的是在容器因温差膨胀或收缩时,可以滑动调节两支座间距,而不致使容器受附加应力作用。F型和S型常配对使用。
围墙马鞍檐是檐类型的一个名称,形状像马鞍。现在的施工简单,就是座浆,安装两片边瓦,铁丝连接,再座浆,安装盖瓦。
鞍式订书有品牌国产有经典,得力等。进口有柯尼卡,所以价格不一样,不过进口的鞍式订书机质量较好吗,柯尼卡使用舒适轻松方便,适合各类装订作业使用,柯尼卡美能达 bizhub C754e(排纸处理器+鞍式装...
鞍式装订机其实就是骑马钉装订机,一般采用书钉作为装订耗材,鞍式装订器,现在有些多功能数码复印机提供包括鞍式装订、折叠与打孔等在内的多种内置式排纸处理功能,这种多功能复印机可满足专业生产型打印,一般会配...
例:公称直径1200mm,A型,S型鞍式支座,其标记为:
"支座A 1200-S JB/T4712.1--2000"
鞍式支座地脚螺栓拉应力校核算法的推导
在卧式容器的设计计算过程中,存在某些特殊的操作工况,其水平方向承受较大的惯性力,从而导致地脚螺栓无法通过校核的问题。现通过增加地脚螺栓的数量来减小其所承受的拉应力。本文介绍了鞍式支座多个地脚螺栓的拉应力校核方法。
鞍型支架法更换Ⅰ型梁微弯板桥梁支座
介绍了鞍型支架法更换Ⅰ型梁微弯板桥梁支座的施工工艺以及其优越性。
设备支架、梯子、平台
1.设备支架
(1)卧式容器设备支架。这种支架一般为鞍式支座,由护板(加强板)、横向直立筋板、轴向直立筋板和底板构成。鞍座的包角和宽度随卧式容器筒体直径的增大而加大,其底板尺寸应保证基础的混凝土不被压坏,一般来说,每台设备有两个鞍式支架。
(2)裙式支座。为立式塔类设备下部支承的裙形底座。
(3)小型机械设备支架。这种支架一般都由型钢制成,成水平设置或阶梯形设置,设备的机体和电动机、减速机安装于其上。有的卷扬设备、螺旋输送机等都安设在型钢支架上。
2.梯子、平台
平台与梯子是互相联系的。平台的用途:一种是供设备检修、操作用的平台;另一种是供爬高人员休息用的停留平台。操作人员依靠梯子上、下通行。梯子有直梯、斜梯、盘梯等。
安装换热器的基础必须满足以使换热器不发生下沉,或使管道把过大的变形传到传热器的接管上。基础一般分为两种:一种为砖砌的鞍形基础,换热器上没有鞍式支座而直接放在鞍形基础上,换热器与基础不加固定,可以随着热膨胀的需要自由移动。另一种为混凝土基础,换热器通过鞍式支座由地脚螺栓将其与基础牢固的连接起来。
在安装换热器之前应严格的进行基础质量的检查和验收工作,主要项目如下:基础表面概况;基础标高,平面位置,形状和主要尺寸以及预留孔是否符合实际要求;地脚螺栓的位置是否正确,螺纹情况是否良好,螺帽和垫圈是否齐全;放置垫铁的基础表面是否平整等。
基础验收完毕后,在安装换热器之前在基础上放垫铁,安放垫铁处的基础表面必须铲平,使两者能很好的接触。垫铁厚度可以调整,使换热器能达到设计的水平高度。垫铁放置后可增加换热器在基础上的稳定性,并将其重量通过垫铁均匀地传递到基础上去。垫铁可分为平垫铁、斜垫铁和开口垫铁。其中,斜垫铁必须成对使用。地脚螺栓两侧均应有垫铁,垫铁的安装不应妨碍换热器的热膨胀。
换热器就位后需用水平仪对换热器找平,这样可使各接管都能在不受力的情况下连接管道。找平后,斜垫铁可与支座焊牢,但不得与下面的平垫铁或滑板焊死。当两个以上重叠式换热器安装时,应在下部换热器找正完毕,并且地脚螺栓充分固定后,再安装上部换热器。可抽管束换热器安装前应抽芯检查,清扫,抽管束时应注意保护密封面和折流板。移动和起吊管束时应将管束放置在专用的支承结构上,以避免损伤换热管。
根据换热器的形式,应在换热器的两端留有足够的空间来满足条件(操作)清洗、维修的需要。浮头式换热器的固定头盖端应留有足够的空间以便能从壳体内抽出管束,外头盖端必须也留出一米以上的位置以便装拆外头盖和浮头盖。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两端应留出足够的空间以便能抽出和更换管子。并且,用机械法清洗管内时。两端都可以对管子进行刷洗操作。U形管式换热器的固定头盖应留出足够的空间以便抽出管束,也可在其相对的一端留出足够的空间以便能拆卸壳体。
换热器不得在超过铭牌规定的条件下运行。应经常对管,壳程介质的温度及压降进行监督,分析换热管的泄漏和结垢情况。管壳式换热器就是利用管子使其内外的物料进行热交换、冷却、冷凝、加热及蒸发等过程,与其他设备相比较,其余腐蚀介质接触的表面积就显得非常大,发生腐蚀穿孔结合处松弛泄漏的危险性很高,因此对换热器的防腐蚀和防泄漏的方法也比其他设备要多加考虑,当换热器用蒸汽来加热或用水来冷却时,水中的溶解物在加热后,大部分溶解度都会有所提高,而硫酸钙类型的物质则几乎没有变化。冷却水经常循环使用,由于水的蒸发,使盐类浓缩,产生沉积或污垢。又因水中含有腐蚀性溶解气体及氯离子等引起设备腐蚀,腐蚀与结垢交替进行,激化了钢材的腐蚀。因此必须经过清洗来改善换热器的性能。由于清洗的困难程度是随着垢层厚度或沉积的增加而迅速增大的,所以清洗间隔时间不宜过长,应根据生产装置的特点,换热介质的性质,腐蚀速度及运行周期等情况定期进行检查,修理及清洗。
换热器的应用广泛,日常生活中取暖用的暖气散热片、汽轮机装置中的凝汽器和航天火箭上的油冷却器等,都是换热器。它还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动力和原子能等工业部门。它的主要功能是保证工艺过程对介质所要求的特定温度,同时也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主要设备之一。
换热器既可是一种单独的设备,如加热器、冷却器和凝汽器等;也可是某一工艺设备的组成部分,如氨合成塔内的热交换器。
由于制造工艺和科学水平的限制,早期的换热器只能采用简单的结构,而且传热面积小、体积大和笨重,如蛇管式换热器等。随着制造工艺的发展,逐步形成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它不仅单位体积具有较大的传热面积,而且传热效果也较好,长期以来在工业生产中成为一种典型的换热器。
0 前言
除氧器是大型火电机组回热系统中重要辅机之一,它是由园柱体筒身和两个封头组成的卧式容器。采用三个鞍式支座,筒体中部为固定支座,两侧为滚轮式滑动支座。 筒体两端的上部分别布置了一个凝结水进口管,其内各安装一个恒速碟形喷嘴。三个出水管布置在筒体中部固定支座两侧,出水管上设置了不锈钢防旋及防止杂物的装置。 内件主要由置于水下的蒸汽排管装置、喷嘴雾化区设置的挡水圈及大、小挡水板等组成。有二个供检修用的人孔装置。它的主要功能是除去凝结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等非冷凝气体其次是将凝结水加热至除氧器运行压力下的饱和温度,而加热汽源一般是汽机低压侧的抽汽及其它方面余汽、疏水等从而提高机组的热经济性,并将达到标准含氧量的饱和水储存于除氧器水箱中随时满足锅炉的需要,保证锅炉的安全运行。
在除氧器投入、切除及正常运行,特别是在机组基建调试期间首次投入该系统时,会发生除氧器壳体、周围管路的振动,在情况严重时会危及到除氧器本体及整个热力系统的安全正常运行,损坏重要设备,导致经济损失与工程进度的拖延。
1事故过程
某600MW机组在除氧器系统采用分级加热,即辅助蒸汽系统由两路向除氧器系统加热,一路是经过除氧头雾化喷淋装置进行加热,还有一路是由加热管直接引入除氧器壳体进行加热。
某日9时50分,该机组辅助蒸汽系统至除氧器加热调门从23%开始逐渐开启,至10时40分开至44.6%。其间,除氧器水位低低开关、两个高高开关开始间歇性误报;至10时47分,除氧器另一水位开关也同时发生误报,引起汽泵跳闸。汽泵跳闸后,立刻重新开启电泵,但电泵出口主路电动门未开启(因电泵出口旁路门未全开),汽包液位低,锅炉主燃料跳闸。
2 原因分析
就地检查发现,除氧器除氧头层发生了明显的振动,经由除氧头壳体连带周围的疏水放气及进水管路一起震动,同时影响到了布置在除氧器下方的液位开关,造成开关元件剧烈晃动,某些管路的保温接头出现松脱,掉片的现象。
分析认为,机组启动初期,主蒸汽流量和给水流量较小;当辅助蒸汽系统投入除氧器加热时,从辅汽至除氧头进行加热的加热管并没有完全正常投入,相反,进入除氧器壳加热的加热管已经完全投入使用。当加热控制阀开到大开度时,除氧器的除氧头和除氧壳由于加热不均匀,发生了强烈的汽水共腾,造成了整个除氧器壳体和周围管道的振动,从而使安装在除氧器内部的水位测量元件发生误报,导致事故发生。
从分析结果看,除氧器内部的汽水共腾是引起本次事故的直接原因。汽水共腾是指除氧器蒸发面或水位计内汽水共同升起,产生大量泡沫并上下波动翻腾的现象。此时,蒸汽中大量带水,严重时发生水冲击。
3 建议与措施
首先,在机组调试阶段,当投入除氧器加热运行时,应优先投用除氧头加热这一路加热管路,使进入除氧器加热除氧的蒸汽先经过除氧头喷淋装置时进行充分的雾化和均匀加热,避免直接进入除氧壳加热的蒸汽由于没有经过喷嘴雾化导致的加热不均产生汽水共腾最终使管路和壳体振动。
其实,要严格按照除氧器厂家提供的除氧器温升曲线,控制好除氧器的进水速度(启动水容积)与温升,使其在规定范围内(见附图1与附图2),避免除氧器上下温差的不匹配的情况发生。
再次,当除氧器入口流量低或者流量不稳定时,至除氧头加热的管道不要投入运行。同时,尽量限制辅助蒸汽至除氧器加热调门在15%以下,避免除氧器壳体和管道振动。
最后,当凝结水流量较高或者除氧器循环泵能够正常运行时(事故发生时此泵在维修中),至除氧头加热管路可以适当开大一直到完全投用,同时注意控制除氧壳的温度低于95℃,并且不起压。
另外,在运行期间,应该加强对运行画面的监视和对就地设备的巡检,避免此类事故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