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安吉金竹(学名:Phyllostachys parvifolia)为禾本目刚竹属下的一种竹子。竿高8米,直径5厘米,幼竿绿色,有紫色细纹,老竿灰绿色;节间最长24厘米,壁厚约4毫米;箨鞘背面淡褐色或淡紫红色,箨片三角形或三角状披针形,绿色,边缘或上部带紫红色。末级小枝具2叶,稀可1叶;叶舌伸出;叶片较小,长3.5-6.2厘米,宽0.7-1.2厘米。笋期5月上旬。笋可食用。
产浙江。多植于家前屋后,稍耐水湿。模式标本采自安吉。
乌芽竹Phyllostachys atrovaginata C. S. Chao et H. Y. Chou
毛环水竹Phyllostachys aurita J. L. Lu
水竹Phyllostachys heteroclada Oliver
大节刚竹Phyllostachys lofushanensis Z. P. Wang et al.
篌竹Phyllostachys nidularia Munro
安吉金竹Phyllostachys parvifolia C. D. Chu et H. Y. Chou
河竹Phyllostachys rivalis H. R. Zhao
红后竹Phyllostachys rubicunda Wen
漫竹Phyllostachys stimulosa H. R. Zhao
硬头青竹Phyllostachys veitchiana Rendle
安吉金竹竿高8米,直径5厘米,幼竿绿色,有紫色细纹,被浓白粉,老竿灰绿色;节间最长24厘米,壁厚约4毫米;竿环微隆起与箨环同高或高于箨环,竿下部数节者则低于箨环。箨鞘背面淡褐色或淡紫红色,具淡黄褐色脉纹或在箨鞘上部具黄白色脉纹,无斑点,无毛,被薄白粉,边缘有白色纤毛;箨耳及鞘口繸毛俱缺,或有少数条繸毛,或在竿之上部竿箨的箨片基部延伸成小箨耳,并可有少数条细短的繸毛;箨舌宽,高2-2.5毫米,拱形或尖拱形,暗绿至紫红色,生短纤毛;箨片三角形或三角状披针形,绿色,边缘或上部带紫红色,直立,波状弯曲。末级小枝具2叶,稀可1叶;叶耳不明显,鞘口繸毛数条,直立;叶舌伸出;叶片较小,披针形或带状披针形,长3.5-6.2厘米,宽0.7-1.2厘米。笋期5月上旬。
金竹(学名:Phyllostachys parvifolia),是禾本科刚竹属植物,茎粗而高的竹子,可以忍受寒冷天气。 该种竹子平均高7米,最高的可以长到12米。茎的直径最大有250p。新长出的竹子呈...
龟甲竹金镶玉 黄秆京竹 孝顺竹 青皮刚竹 紫竹 斑竹唐竹长叶苦竹狭叶倭竹筇竹 大佛肚竹 花毛竹 红竹方竹早园竹 罗汉竹 淡竹黄秆乌哺鸡竹白哺鸡竹 粉单竹黄皮刚竹 凤尾竹 茶秆竹 鸡毛竹 阔叶箬竹 菲白...
要多少
笋可食用;竿供柄材或晒衣竿用,也可剖篾编席等。
浙江安吉竹地板出口瓶颈与对策
在金融危机之后,浙江安吉的竹地板的出口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到目前为止,安吉竹地板的出口一直处于疲软状态。如今安吉的竹地板企业出口抗风险能力很弱,一旦主要市场出现问题,出口就会受到很大冲击。本文通过对目前安吉竹地板的出口状况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来解决安吉竹地板出口上的一些瓶颈。
“安吉临安竹产业新技术集中示范”项目通过国家林业局验收
由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承担、汪奎宏研究员主持的国家林业局科技成果(推广)计划项目“安吉临安竹产业新技术集中示范”于2008年12月16日通过了由国家林业局科技司组织的验收。
由于毛金竹没有种子,传统的毛金竹造林主要依靠从竹中挖掘带秆移鞭母竹进行繁殖。
竹鞭的选择:选择毛金竹生长健壮、秆形良好、无病虫害,分布于中等肥沃土壤之上的无性系种群作为母竹林。挖取的竹鞭应具鞭芽及饱满的笋芽,要求鞭色鲜黄,鞭根健全,鞭体粗壮均匀,鞭龄以壮龄为好。
育苗时间:毛金竹育苗时间,应根据其生长发育规律,一般在竹笋出土前1个月进行为宜。即在2月上旬至4月下旬进行育苗,若采用稻草或塑料小拱棚覆盖方式,育苗时间可相应提前10天左右。
两段式长鞭分株育苗。第1阶段:整地作床,苗床宽1米,长度依地形而定,在经整理的苗圃地上用0.5%的高锰酸钾溶液或烧土法进行土壤消毒,按行距20厘米开沟,沟深10-15厘米。将挖起的竹鞭按60-90厘米长截断,去掉鞭上残存的老鞭及死鞭,放人已配制好的DX系列鞭根促进剂溶液中浸泡处理。至规定时间,将竹鞭捞出,平放于沟中,使鞭根舒展,覆土厚3-6厘米,压实,浇足水,于苗床上搭设塑料小拱棚。第2阶段:5月下旬至6月下旬进行断鞭分株育苗。逐行以第1阶段育出的新竹为中心;于新竹两侧15厘米处断鞭分株。断鞭时先用小锄挖开土壤,露出竹鞭,用枝剪将竹鞭截断。断鞭后,及时回填土、压实,并在每一断鞭处灌人浓度10毫克/升的3号DX鞭根促进液0.2-0.5公斤。采用两段式长鞭分株育苗技术,毛金竹育苗成活率可达95%以上,且竹苗新鞭占有率比普通育苗方法高出30%-50%左右,苗木质量明显改善,提高了造林成活率。
在竹鞭资源有限,鞭长不足的情况下,采用短鞭育苗的方法。竹鞭长30厘米左右,一般有8-10个节。竹鞭准备好以后,用DX系列鞭根促进剂溶液处理竹鞭。此法除不在育苗中途断鞭外,其他措施与两段式长鞭育苗相同。短鞭育苗的成活率可达85%-90%。短鞭育苗具有可充分利用竹鞭资源、方法简便等优点。
起苗留鞭育苗是在育苗当年秋季或翌年初春起苗出圃后,利用残留于圃地的竹鞭继续育苗。在育苗季节整理圃地时,将留鞭挖出选择粗壮鞭,经处理后,作床重新排埋。此法优点是在单位育苗面积上能节约经费投入及物料消耗1/4-1/3,可长期利用圃地竹鞭资源。
金竹喜光,稍耐阴。喜温暖、湿润环境,不甚耐寒。喜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
最好选择生长健壮、枝叶繁茂、无病虫害和开花迹象、地径2-3厘米的一至二年生母竹,此时竹鞭鞭芽饱满,鞭根健全,容易长出新竹、新鞭,成林速度较快。景观竹林通常密度较大,挖竹时保持每丛1-2株竹子。挖后砍去竹梢,保留3-5盘分枝;或保留竹梢,修剪侧枝,以减少水分蒸发,提高栽植成活率。土球大小以15-25 厘米为宜。
金竹通常是在3月上旬至4月中旬开始发笋,到5月上旬已出笋结束,6月上旬抽枝长叶,7-9月大量长鞭,12月后生理活动逐渐缓慢,翌年2月中旬萌发叶芽,生理活动恢复。根据上述规律,散生竹宜在竹笋出土前即2月中旬至3月中旬以及10月上旬至12月下旬栽植。2-3月雨水多,气温低,栽植成活率高;10-12月,雨量少,气温较低,竹子生理活动趋弱,栽植成活率也较高。
栽植地一般选择土壤肥沃湿润、土层厚度50厘米、排灌方便、透气良好、pH值4.5-7.0、地下水位50厘米以下的砂质壤土。栽植前,要对栽植地进行全面耕翻30厘米,将石块、杂草、树根等杂物清除。如果土壤过于黏重,要增施有机肥;栽植地为盐碱土的,要进行换土;若土壤中建筑垃圾太多,则要填客土进行改良。整地后,按照株行距50厘米×50厘米(4株/平方米)的密度挖栽植穴,栽植穴规格为30厘米×30厘米×25厘米。
金竹喜湿润怕积水。栽植后,首次水必须浇透,以后每天早晚向竹叶喷水1次,保证竹枝叶不被晒干,同时可保持土壤湿润,增加竹林内空气湿度,有效降低竹林温度。竹子栽后会有一部分叶子正常脱落,15天后竹枝叶芽会萌动,以后会重新长出新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