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通过对我国电力行业在20年改革进程的分析,了解改革过程中行业体制的演变,运用体制理论解释电力行业演变的阶段性、影响因素、新旧体制冲突,体制演变在行业层次、组织层次、个人层次产生的影响,探讨体制因素对改革进程的影响规律性,为政府决策者设计体制及其实施措施,为企业适应体制的变化提供建议,并在理论上作出贡献。. 2100433B
批准号 |
70142017 |
项目名称 |
20年改革过程中电力行业体制演变研究 |
项目类别 |
专项基金项目 |
申请代码 |
G0202 |
项目负责人 |
田志龙 |
负责人职称 |
教授 |
依托单位 |
华中科技大学 |
研究期限 |
2002-01-01 至 2002-12-31 |
支持经费 |
2.5(万元) |
?俳?缌企业加快发展。 关键词:电力企业改革;优质服务;促进发展 随着电力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电网公司的新体制运营以及打破垄断、多家争雄的竞争态势,决定了电力企业必须面向市场,深化改革,强化服务,...
常识,在中学教科书上都有.都是常识.你要具体知道什么方面的? ^^^^^^^^^^^^^^^^^^^^^^^^^^^^^^^^^^^^^^^^^^^^^^^^^^^^^^^^^^^1、什么是光? 答:...
GDL2012软件里调试费要在实体项目的费用表含税造价后插入再汇总到整个工程造价内;装置性材料也就是主材,GDL2012软件没有编制主材表,需要自己添加,或者有电子表格也可以,然后把主材表汇总价计入到...
电力行业_信息安全先行
电力行业_信息安全先行
我国电力行业的价格管制与改革
电力行业长久以来被认为是一个自然垄断行业,但是随着经济技术的进步,电力行业自然垄断性被削弱,整个电力行业被拆分成为发电,输配电和售电三个环节。本文将从电力行业技术经济特征出发,并根据技术经济特征探析我国现阶段上网电价、输配电价和销售电价的价格管制以及带来的问题,包括上网电价市场化,输配电价中价格歧视以及销售电价如何适应市场机制的问题,最后结合国际经验,阐述改革的建议。
《中国电力行业市场改革研究》是由新华出版社出版的。
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本书研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客观现实:电力行业与市场改革步履维艰,任重道远
二、经济学角度:电力行业与市场改革研究的新视角
第二节 论证方法与结构体系
一、论证方法
二、结构体系
第二章 电力行业与市场的一般分析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第二节 电力行业的特性分析
一、电力行业: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行业
二、电力工业的生产特性
三、电力行业与市场的经济特性
第三节 中国电力行业与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一、电力行业总体运行情况
二、电力供给与需求分析
三、电力行业发展的趋势分析
四、市场化改革:势在必行
第三章 中国电力行业与市场改革的背景及历程回顾
第一节 中国经济市场化改革及自然垄断行业改革分辑
一、中国经济市场化改革脉络
二、自然垄断行业改革步履
第二节 中国电力行业与市场改革回顾
一、中国电力行业与市场改革历程
二、电力行业下一步改革的重点
第四章 国外电力改革情况及陡革模式分析
第一节 世界各国电力改革背最分析
第二节 世界各国电力行业改革情况比较
一、英国:先国有化后民营化的电力行业改革
二、美国:典型的私有化国家电力行业改革
三、澳大利亚:改组电力结构,构建全国电力市场
四、新西兰:减少政府干预,引入竞争机制
五、阿根廷:借鉴国际经验,推动民营化改革
六、日本:改革电价形成机制,确保供电安全
七、韩国:破除完全垄断,分阶段实现充分竞争
八、俄罗斯:电力改革方案的激烈纷争
第三节 世界各国电力行业改革特点和模式分析
一、世界电力行业改革特点
二、世界电力行业改革模式分析
第四节 世界各国电力改革对我国电力改革的启示
……
第五章 垄断经济理论角度:中国电力行业与市场的效率问题
第六章 产业组织理论角度:中国电力行业与市场的SCP实证分析
第七章 规制经济学角度:中国电力行业与市场的政府规制问题
第八章 中国电力行业与市场改革目标模式及改革建议2100433B
世界各国因行政体制、历史沿革、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等不同,形成水治理体制机制复杂多样,且往往与资源环境治理体制互相交织。在研究讨论水治理体制时,往往存在对国际经验随意裁剪、做简单化取舍、水和水资源概念混用、管理组织和机制不分等问题,导致一些发展演变趋势和内在规律难以厘清。
《水治理体制机制改革研究》分析了国际水治理机制体制经验,对我国水治理体制的概念、内涵、阶段特征等进行了研究,做了理论分析,得到了一些初步结论,提出了相关建议,供大家参考借鉴。
水既表现为单纯的H20本身,很多表现为水环境介质和水生态载体,具有资源特征、环境特征、生态特征,是生产之要、生命之源、生态之基,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经济属性和生态属性。治水的目标也表现在防治水旱灾害、合理配置和开发利用水资源等社会经济功能的管理,也表现为保护和改善水环境质量、维护水生态系统等自然生态功能的管理。
正是这些复杂的多种内涵、多种特征、多种属性,使水治理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多元性,我国现在多部门分工负责的治水体制,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推进水的多重属性发展和功能管理。但我国水治理职责过分交叉破碎,且权责不对应、不匹配,对山水林田湖系统保护不足。从国际趋势和客观规律来看,首先,基于治水目标导向的变化和新时期新形势新要求,应从过多关注经济价值开发转型为很多多关注自然生态环境的系统保护监管。
其次,国际上日益强化综合管理。国际上流域委员会的形式,往往是高层理事会、协调委员会、多元共治协会(包括相关方和专家、民众代表)、执行机构(如英国水管局、法国企业化运作等)。而且法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大部分国家流域委员会归环保部门监管、领导。这些委员会在理论上遵循的是综合管理机制(comprehensive management)而非一体化管理(integrated management),且综合管理在区域流域上均有不同形式(如美国国家环保局10个大区、州级地区水资源质量控制分区等),不能将分权决策的流域区域综合管理等同于流域委员会机构一体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