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2008/2009传感器与执行器大全》是2010年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中国电子学会敏感技术分会,北京电子学会,北京电子商会传感器分会。
《2008/2009传感器与执行器大全:传感器·变送器·执行器(年卷)》是中国电子学会敏感技术分会、北京电子学会和北京电子商会传感器分会年卷编委会编写的出版物,每年一卷。本年卷分3部分,第1部分介绍应用压电铁电材料的各种传感器(上);第2部分介绍传感器、变送器和执行器产品;第3部分介绍研究、生产和销售这些产品的技术支持单位的信息资料。
《2008/2009传感器与执行器大全:传感器·变送器·执行器(年卷)》是选用传感器与执行器的必备手册,可供传感器与执行器生产、研制和应用的厂商及科技工作者阅读,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前言
压电铁电学基础及压电效应的应用(上)
第1编 压电铁电学基础
第1章绪论1
1.1 压电效应应用的历史1
1.2 当今日常生活中离不开压电应用1
1.3 压电铁电应用在现代科学技术中 的地位2
1.4 压电材料的现状3
1.5 压电效应应用的现状5
1.6 展望6
参考文献7
第2章 晶体的压电效应8
2.1 晶体的压电性8
2.2 压电振子14
参考文献17
第3章 晶体的铁电性质18
3.1 铁电现象18
3.2 铁电材料及其应用24
参考文献27
第4章 铁电、压电晶体的光学性质28
4.1 折射率与双折射28
4.2 热光效应30
4.3 电光效应30
4.4 弹光效应32
4.5 非线性光学效应33
参考文献34
第2编 压电效应的应用
第5章 压电超声器件及装置35
5.1 超声检测探头35
5.2 超声波探伤仪36
5.3 聚焦探头37
5.4 超声波测厚仪39
5.5 声阻法39
5.6 液体声速仪41
5.7 超声波风速仪42
5.8 超声对位仪44
5.9 气体中应用的大功率超声换能器45
5.10 超声硬度计46
5.11 超声黏度计47
5.12 超声流量计48
5.13 超声液位计50
5 14 半穿孔结构的宽频带夹心换能器51
5.15 压电超声乳化装置52
5.16 功率超声53
5.17 超声显微镜镜头54
5.18 声子产生器56
5.19 超声延迟线57
5.20 其他压电超声器件及装置58
参考文献59
第6章 压电声表面波器件60
6.1 SAW非色散延迟线60
6.2 SAW带通滤波器61
6.3 SAW振荡器63
6.4 SAW相位编码抽头延迟线64
6.5 SAW色散延迟线66
6.6 SAW卷积器67
6.7 SAW压力传感器68
6.8 SAW热敏传感器70
6.9 SAW气敏传感器71
6.10 SAW加速度传感器72
6.11 SAW陀螺74
参考文献75
第7章 压电浅体声波器件76
7.1 浅体声波延迟线(SBAWDL)76
7.2 窄带SBAW带通滤波器(SBAWF)78
7.3 宽带SBAW带通滤波器81
7.4 浅体声波能量捕集器83
7.5 浅体声波振荡器(SBAWO)84
7.6 浅体声波谐振器(SBAWR)86
第8 章 压电水声器件89
8.1 深水复合棒发射换能器89
8.2 圆柱式增压水听器90
8.3 弯曲圆盘换能器92
8.4 弯曲伸张换能器94
8.5 深井换能器95
8.6 混合圆环低频宽带声源换能器96
8.7 低频宽带大功率镶嵌换能器98
8.8 F27型标准测量发射换能器100
8.9 F30型标准测量发射换能器102
8.10 水力学换能器103
8.11 浅海声学应答释放器105
8.12 FQ-20型水声指令发射换能器106
8.13 地声、地震水听器108
8.14 压电圆管水听器109
8.15 宽带压电圆管水下校准声源110
8.16 耦合腔低频互易校准测量装置112
8.17 辐射压力浮子测量声功率的装置113
8.18 空化阈激光检测装置114
8.19 水下成像PVF2宽带接收换能器115
8.20 声顺管压电聚合物水听器116
8.2l 水下声全息压电换能器方阵系统118
8.22 761型多波束渔探仪119
8.23 MX-600型多普勒声纳120
8.24 组合多圆管宽带水声换能器121
8.25 浅海通信声参量端射阵123
8.26 圆环形自由液浸型发射换能器124
8.27 半空间无指向性发射换能器125
8.28 远程传播水下声源126
8.29 小余响换能器127
8.30 声速仪128
8.31 海底地貌仪130
8.32 测深仪130
8.33 压电船舶防垢装置132
8.34 压电薄壳球形接收换能器133
8.35 压电圆锥喇叭换能器135
8.36 潜艇声纳136
8.37 舰壳声纳137
8.38 拖曳式声纳138
8.39 探雷声纳139
8.40 声纳浮标140
8.41 航空吊放声纳141
参考文献142
第9章 压电电声器件143
9.1 压电扬声器143
9.2 压电耳机145
9.3 压电传声器146
9.4 无噪声压电传声器148
9.5 压电拾音器150
9.6 电话机用压电送话器152
9.7 抗噪声压电送话器154
参考文献155
第10章 压电滤波器和鉴频器156
10.1 单个压电振子的滤波和陷波应用156
10.2 压电滤波器157
10.3 低频压电陶瓷滤波器159
10.4 中频陶瓷滤波器161
10.5 高频陶瓷滤波器163
10.6 能陷型多重模滤波器164
10.7 压电晶体振子与晶体滤波器165
10.8 压电鉴频器167
10.9 宽带晶体鉴频器169
参考文献170
第11章 压电振荡器171
11.1 石英晶体振荡器(XO)171
11.2 组件晶体振荡器(PXO)174
11.3 恒温控制晶体振荡器(OCXO)176
11.4 电压控制晶体振荡器(VCXO)178
11.5 温度补偿晶体振荡器(TCXO)180
11.6 石英钟182
11.7 石英手表182
参考文献184
第12章 压电发电机、电动机和变压器185
12. 1 压电电源185
12.2 压电点火器187
12.3 压电静电发电机188
12.4 爆-电换能器190
12.5 压电振动电动机192
12.6 压电线性电动机193
12.7 压电变压器194
参考文献198
第13章 压电压力传感器199
13.1 电荷输出式压电气缸压力传感器199
13.2 压电爆振传感器200
13.3 振膜式压电压力传感器202
13.4 振梁式压电压力传感器203
13.5 振筒式压电压力传感器205
13.6 振筒式压电差压传感器206
13.7 音叉式压电压力传感器207
13.8 检测切削状态的压电力传感器208
13.9 压电硬币传感器210
13.10 电压输出式压力传感器211
13.11 频率输出式压力传感器213
13.12 压电式真空传感器214
13.13 压电应变传感器215
13.14 压电触觉传感器216
参考文献218
传感器、变送器和执行器
第1篇 敏感元器件与传感器
第1章 角速度、角度和角加速度陀螺219
1.1 压电射流陀螺219
1.1.1 PFRS系列压电射流角速度传感器219
1.1.2 CJSYS型压电射流角速度传感器222
1.1.3 CJSYS-A01型压电射流角速度传感器223
1.1.4 CJSYS-A02型压电射流角速度传感器224
1.1.5 CJSYS-A03型压电射流角速度传感器225
1.1.6 二维压电射流角速度陀螺225
1.1.7 三维压电射流角速度陀螺227
1.2 CJAYS型压电射流角加速度传感器228
1.3 DMU型惯性测量装置及垂直陀螺229
1.4 CWT 100型无线遥测系统235
1.5 X-VIEW和X-ANALYZE数据采集与分析软件236
1.6 CJSYS-B01型二轴压电气流角速度陀螺237
1.7 CJS-DR-WB01型硅微机械陀螺238
1.8 XS-5G型具有北向保持功能的航姿仪240
1.9 XS-11型惯性组合241
1.10 QRS14型角速度传感器242
1.11数字式角度传感器243
第2章 转速传感器244
2.1 SZCG-I型智能磁性转速传感器244
2.2 CJS型转速传感器244
2.3 TQG15型光电式转速传感器244
2.4 SMS16型磁敏转速传感器245
2.5 JX71系列涡流式转速传感器245
2.6 HU-42型泵冲转盘转速传感器246
2.7 RP6600系列转速传感器246
2.8 S-HC型齿轮转速传感器247
第3章 编码器248
3.1 AME-A001型磁性编码器248
3.2 TC5000T型编码器248
3.3 HA78系列不锈钢重载型编码器249
3.4 VES/VEC系列旋转编码器249
3.5 RCML15系列超薄光电型编码器249
3.6 GLCK-115型光电编码器250
3.7 ED-18型磁性编码器250
第4章 倾角传感器252
4.1 气体摆式倾角传感器252
4.1.1 CJRS-A型气体摆式倾角传感器252
4.1.2 CJRS-A01型气体摆式倾角传感器253
4.1.3 CJRS-B型二维气体摆式倾角传感器255
4.1.4 CJRS-B01型二维气体摆式倾角传感器255
4.1.5 CJRS-B04型低成本静态数字式气体摆水平姿态传感器257
4.1.6 CJRS-Z01型动态气流式水平姿态传感器(有角速度输出)258
4.1.7 全方位水平姿态传感器260
4.1.8 CJRS-K01型抗干扰气体摆式倾角传感器262
4.2 CZT-YD系列压电石英倾斜仪263
4.3 CXT系列倾角传感器264
4.3.1 CXTILT系列双轴数字式倾角传感器264
4.3.2 CXTA系列模拟式倾角传感器268
4.3.3 CXTSW型双轴倾角开关269
4.4 XS-51型动态水平仪271
第5章 线性加速度传感器273
5.1 CAJZS-40型压电石英加速度传感器273
5.2 CARS型气体摆式线性加速度传感器274
5.3 1210型模拟式加速度传感器275
5.4 2430型三轴模拟式加速度计278
5.5 气体摆式微机械加速度计280
5.6 其他加速度计及相关产品281
5.6.1 1010型数字式、1110型门限式单轴加速度计281
5.6.2 开架式三轴加速度计281
5.6.3 2210型模拟式加速度计模块282
5.6.4 用于模拟式加速度计模块的2230型组合安装件282
5.6.5 带连接器的测试板282
5.6.6 评测板283
5.6.7 3310型加速度数据采集系统283
5.7 加速度计及相关产品284
5.7.1 通用型M系列加速度计284
5.7.2 高稳定型LF系列加速度计286
5.7.3 振动型HF系列加速度计287
5.7.4 封装外形及安装尺寸和引线分配289
5.7.5 加速度计附件290
5.7.6 运用CXLM加速度计进行振动分析及机械监测的方法295
5.8 CJSD-YD-5型数字式压电石英加速度传感器296
第6章 振动和速度传感器297
6.1 DP系列低频振动传感器297
6.2 YD-9200型一体化机壳振动传感器298
6.3 CDX-2系列振动监视保护仪299
6.4 AC102型振动传感器300
6.5 JP16SDJ-SG-2型振动传感器300
6.6 SC-3型微振动传感器301
第7章 线性位移传感器302
7.1 高精度LVDT传感器302
7.2 非接触位移传感器304
7.3 CTS 420系列线性位移传感器305
7.4 KYDM-L型磁致伸缩线性位移传感器305
7.5 SLT190型非接触式线性位移传感器305
7.6 W-DC型磁感应线性位移传感器306
第8章 厚度、距离和高度传感器307
8.1 覆铜板PC及通孔铜壁厚度测量仪307
8.2 CH1系列烧蚀厚度传感器307
8.3 HW-1型测漆厚度传感器307
8.4 SKD-1型激光距离传感器308
8.5 JCS系列超声波距离传感器308
8.6 FYH-3002型高度传感器309
第9章 孔径、圆度和对中仪310
9.1 D505型激光轴对中仪310
9.2 LMDD-50型模具孔径测量仪310
9.3 KJY-Ⅲ型精密孔径测量仪310
9.4 JWFU-LWDS(A)型智能全角扫描式孔径仪311
9.5 RD60Ⅱ型电机圆度仪312
9.6 GW12-DTP-1000C型圆度仪312
9.7 D550型防爆激光对中仪312
9.8 DU20型高精度激光轴对中仪313
第10章 液位和物位传感器315
10.1 CF-TD2000型超声波液位计315
10.2 HL2000型超声波液位计315
10.3 CH-SY型深井液位计316
10.4 PTH601型液位传感器316
10.5 ACD-1型数字液位传感器316
10.6 磁翻板液位计317
10.7 RISEN-TS型高精度超声波物位变送器318
10.8 LP-T50型非侵入式超声波物位传感器318
第11章 流量计319
11.1 FBLU系列涡街流量计319
11.2 D07-9N系列质量流量计319
11.3 焦炉煤气流量计320
11.4 R-MC系列质量流量计320
11.5 V形锥流量计321
11.6 LSQ系列外夹式超声波流量计321
11.7 FV系列固定外夹式超声波流量计321
11.8 DH-D型气体涡轮流量计322
第12章 荷重传感器323
12.1 WH07型轴销式荷重传感器323
12.2 MCC-X1系列传感器称重模块323
12.3 HG-HL-2型荷重传感器 323
12.4 HG-LS-1型拉力荷重传感器324
12.5 KHY-3型闸门开度荷重测控仪324
12.6 XH系列荷重测控仪325
第13章 力敏传感器326
13.1 压电力敏元件326
13.2 声纳用宽带换能器及换能器阵327
13.3 SLC系列测力传感器328
13.4 DMP2000型高精度数字应变仪328
13.5 QYX21/TO-8系列简易硅压阻式力敏传感器329
第14章 光纤位移、温度传感器和陀螺仪330
14.1 FBGD系列探杆式光纤光栅位移传感器330
14.2 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330
14.3 BGK-FBG-8600型中速光纤光栅分析仪330
14.4 ST100型光纤陀螺仪331
14.5 XW-FG100型光纤陀螺仪332
14.6 VG951型光纤陀螺仪332
第15章 功率计与光度计333
15.1 钳形功率计333
15.2 EPM-P系列功率计333
15.3 NRP系列功率计334
15.4 HF型段数字功率计334
15.5 7100型光度计335
15.6 DR2700型便携式分光光度计335
15.7 TSI-8587A型气溶胶光度计336
15.8 SP-751型紫外分光光度计336
第16章 红外测温仪与热像仪338
16.1 TI200型红外测温仪338
16.2 MS0818型红外测温仪338
16.3 DX13-DT880B迷你型红外测温仪339
16.4 MOBIR M4型手机式红外热像仪339
16.5 MIDAS 320型便携式红外热像仪340
第17章 温度传感器341
17.1 SLST系列数字温度传感器341
17.2 PT-100型温度传感器341
17.3 KGX-WⅠ型温度传感器342
17.4 隔爆型温度传感器342
17.5 DY-SEN-IR型红外温度传感器343
第18章 磁敏传感器344
18.1 DWQ-BL型磁敏角度传感器344
18.2 SZMZ-02型磁敏转速传感器344
18.3 MRS-F-21型半导体磁敏传感器345
18.4 MRS-30E2型磁敏传感器345
18.5 MT10系列薄膜磁敏电阻元件345
第19章 电流传感器与电导仪347
19.1 HB-BDLH型电流传感器347
19.2 ETCR5100系列高精度钳形电流传感器347
19.3 YWG系列霍尔效应传感器348
19.4 HANNA型台式电导仪348
19.5 DDS-11A型数显电导仪348
19.6 DDS-307型精密数显电导率仪349
第20章 气敏传感器350
20.1 BKR-3型可燃性气体检测报警仪350
20.2 BKG-1800型固定式安装气体检测探头350
20.3 XOY-3型氧气检测报警仪351
20.4 BSQ-1型钢瓶液化石油气残气报警仪352
20.5 SS-7型气敏传感器352
20.6 TP-3C型酒精气体传感器352
20.7SP4110型平面结构旁热式半导体可燃气体敏感元件353
第21章 湿敏(水分)传感器与露点仪354
21.1 LM324N型陶瓷湿敏传感器354
21.2 高精度土壤水分传感器354
21.3 FT-1型在线水分测定仪355
21.4 CS620型便携式土壤水分传感器355
21.5 CERMAX型便携式露点仪356
21.6 VAISALA型露点仪356
21.7 DP99型先进露点仪357
第22章 声敏传感器358
22.1 灵敏度可调式水听器358
22.2 CYMBAL-A型压电换能器359
22.3 HU2109型在线式超声波浓度测试仪360
第23章 硬度、密度和浊度传感器361
23.1 TH300型洛氏硬度计361
23.2 TQ-886型插入式液体密度计361
23.2.1 自由流体安装-法兰或结构件连接362
23.2.2 T型件安装-法兰或结构件连接363
23.2.3 流通室安装363
23.3 TQ-880型在线液体密度计364
23.4 TQ-884型密度计365
23.5 TF10型低浊度传感器366
23.6 971系列闭环式传感器万能硬度计366
23.7 BT18-LB444型同位素密度浓度计366
第24章 多功能传感器368
24.1 多功能智能传感器368
24.2 动调型惯性组合371
24.3 低成本高精度寻北仪372
24.4 静电振动型惯性组合373
24.5 低成本高精度多功能双轴水平仪374
24.6 KD2306型多功能传感器375
24.7 LM-400、410、420、430系列多功能温湿度传感器376
第25章 风速计377
25.1 HR系列智能热球式风速计377
25.2 MODEL KA22型热式风速仪377
25.3 AZ8901型风速/风温/风量仪378
25.4 TN-2426型风速计378
25.5 AM4202型风速计378
25.6 ZRQF-F30J型智能热球风速仪379
第26章 扭矩、力矩传感器380
26.1 NJ系列静态扭矩传感器380
26.2 ZNJ系列旋转扭矩传感器380
26.3 TQ-66系列扭矩传感器381
26.4 TQ-664型静止扭矩传感器383
26.5 ZLJ200型汽车自动张紧轮力矩测量仪384
26.6 F1型扭矩传感器384
26.7 HX-908型扭矩传感器385
26.8 YKT-3、LTS系列力矩电机385
第27章 传感器用电路387
27.1 SJ5521型线性可变差动变压器接口专用集成电路387
27.2 祥云系列放大系统模块388
27.2.1 FS21-4C型超高增益、超低噪声应变/通用放大系统388
27.2. 2 XIN/X系列国际水平超高指标参数放大系统388
27.2.3 PRE系列电生理信号放大通道/系统389
27.3 YF型应变信号调理模块389
27.4 T-PS系列汽车油压传感器用厚膜电路390
第28章 传感器试验用设备仪器391
28.1 元器件检测设备391
28.2 PBD系列传感器标定试验箱393
28.3 CSY2000G型光电传感器系统实验台393
28.4 SB-811型检测与转换技术实验台394
28.5 DICE-CG2型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训仪394
28.6 CSY-SY系列生物医学传感器实验系统395
第2篇 变送器
第29章 物位、液位和流量变送器396
29.1 PCM260型液位变送器396
29.2 LWGB系列涡轮流量变送器396
29.3 CTS-DLB型物位变送器397
29.4 RISEN型物位变送器397
29.5 UDM-20型浮子液位(界面)变送器397
29.6 JCJ800I型投入式液位变送器398
29.7 CYH型硅压阻式液位变送器399
第30章 压力、差压变送器400
30.1 BP2088系列压力变送器400
30.2 JCJ800D通用型压力变送器400
30.3 PB8200系列扩散硅式压力变送器401
30.4 迅尔压力变送器401
30.5 HSB-1151GP型压力变送器402
30.6 HART系列智能压力变送器402
30.7 PMD235型智能差压变送器403
30.8 PD-39系列差压变送器404
第31章 温度、露点变送器405
31.1 JCJ100F/JCJ100R型温度变送器405
31.2 SBW系列一体化温度变送器405
31.3 JH-10型一体化温度变送器406
31.4 STH系列温湿度变送器406
31.5 SBWR/Z系列一体化温度变送器407
31.6 MICHHELL型易露变送器407
31.7 CERMET II 智能型在线露点变送器408
第32章 电流、电容和压阻式变送器409
32.1 RS-1122系列模块式直流电流隔离变送器409
32.2 RS-1218型导轨式二线制电流隔离变送器409
32.3 GDB系列电量隔离变送器409
32.4 TK-1151系列电容式变送器410
32.5 HW-3851/1151系列电容式变送器411
32.6 SL131型压阻式变送器411
第3篇 执行器
第33章 执行器与执行机构412
33.1 3800系列智能型电液式执行器412
33.2 DYS-22/80型电液伺服执行机构412
33.3 DKZ型直行程电动执行器413
33.4 XR3610系列智能型电子式电动执行器413
33.5 ZHB系列智能电动执行机构414
33.6 SKJ型快速电动执行机构415
33.7 PS系列电动执行机构415
第34章 阀416
34.1 DTLV-0.6型电动推杆平板闸阀416
34.2 GA49H-16型冲量安全阀416
34.3 电动蝶阀416
34.4 ZJHP型气动单座套筒调节阀417
34.5 API系列铸钢固定球阀418
34.6 HTS系列单座调节阀418
第35章 泵420
35.1 IHF系列化工衬氟泵420
35.2 2XZ系列双级旋片式真空泵420
35.3 DP-35型微型隔膜泵421
35.4 LG/LG-B型立式多级离心泵421
35.5 KCB系列齿轮泵422
35.6 2CY系列齿轮油泵423
第36章 接近开关424
36.1 TV618型电容式耐高温接近开关424
36.2 IFRM05P/N型电感式接近开关424
36.3 E3F3-DS50P2型电感式接近开关425
第37章 调节器与连接器426
37.1 CTA系列汽车电子调节器426
37.2 CARBUR型电压调节器426
37.3 315ORG型调节器427
37.4 KCS1型动态无功功率调节器427
37.5 DT2031型数字调节器428
37.6 WAIN系列重载连接器428
第38章 控制器430
38.1 SC100B型单轴运动控制器430
38.2 KD2-160A型精密阻焊控制器430
38.3 GSI-3系列智能控制器431
38.4 UQK-01、02、03型浮球液位控制器431
38.5 RC2000F系列智能谐波分相自动补偿控制器431
38.6 JKW1A-12型控制器432
第39章 报警器433
39.1 KS-200A-299大型无线远程报警系统433
39.2 氢气气体报警器433
39.3 FC-7448大型报警主机系统434
39.4 AL-GPRS/232/T报警系统434
39.5 GSM短信遥控防盗报警器435
39.6 JCB-CJ128A智能型甲烷探测报警仪435
传感器与执行器技术支持
一、中国437
1.北京市437
2.天津市451
3.河北省451
4.山西省454
5.内蒙古自治区455
6.辽宁省456
7.吉林省463
8.黑龙江省463
9.上海市464
10.江苏省473
11.浙江省479
12.安徽省483
13.福建省485
14.江西省487
15.山东省488
16.河南省491
17.湖北省491
18.湖南省494
19.广东省495
20.广西壮族自治区508
21.海南省508
22.重庆市508
23.四川省510
24.贵州省513
25.云南省514
26.陕西省514
27.甘肃省517
28.青海省518
29.宁夏回族自治区518
3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519
31.香港特别行政区519
32.台湾省520
二、美国521
三、日本624
四、德国688
五、法国704
六、意大利711
七、瑞士715
八、英国719
九、荷兰722
十、瑞典724
十一、比利时725
十二、丹麦726
十三、加拿大727
十四、奥地利728
十五、爱尔兰729
十六、芬兰729
十七、土耳其730
十八、挪威730
十九、以色列731
二十、斯洛文尼亚731
二十一、澳大利亚731
二十二、新加坡732
二十三、匈牙利732
二十四、南非733
二十五、希腊733
二十六、葡萄牙733
二十七、白俄罗斯733
二十八、捷克734
二十九、新西兰734
三十、西班牙734
三十一、克罗地亚734
三十二、爱沙尼亚734
三十三、卢森堡735
三十四、波兰735
出版时间:2010-03-01
版 次:1
页 数:735
装 帧:平装
开 本:16开
需要数出来电动执行器、温度传感器的个数,然后套电气定额。
在冰蓄冷空调机房的自控中,我们需要对水流、水压、液位、温度等物理量进行采样和检测。 水流的分定性和定量,前者可采用水流开关,后者常用的有电远传转子流量计、电磁流量计和超声波...
要把温度信号与比例调节阀直接相连,那显然是对调节品质的要求不是很高,在这种情况下,与用温度传感器+温度变送器(或一体式温度传感器)+比例调节阀+若干电缆+仪表盘柜+安装施工的做法相比,选用“自力式温度...
10-8传感器执行器接线盒IP67-757系列
8 118 WAGO 应用 : 德国奥克森富特市达能集团 酸奶和其它乳制品的生产 WAGO 产品 : WAGO-I/O-SYSTEM PROFIBUS适配器 8 8 119 8 传感器 /执行器接线盒 IP67 – 757系列 系统概述 120 – 121 M12传感器 /执行器接线盒 4路, 4极,M23连接器 6路, 4极,M23连接器 8路, 4极,M23连接器 126 – 127 M12传感器 /执行器接线盒 4路, 5极,M23连接器 6路, 5极,M23连接器 8路, 5极,M23连接器 8路, 5极,不带 LED,M23连接器 128 – 129 M12传感器 /执行器接线盒 4路, 4极, 5m连接电缆 4路, 4极, 10m连接电缆 6路, 4极, 5m连接电缆 6路, 4极, 10m连接电缆 8路, 4极, 5m连接电缆 8路, 4极, 10m连接电缆 8路, 4
IO模块,传感器执行器模块,传感器接线盒
数字传感器 以及由数字信号驱动的激励器的应用非常广泛,几乎所有现实中的变量 (如温度、流 量、压力、速度等等 )测量中都可以找到数字传感器的应用,其数字输出有多种格式,本文首先根据 输出信号和电路接口的类型对数字传感器分类, 然后指出在选择与传感器接口的 数字 I/O 模块时应注 意哪些问题。 数字传感器与模拟传感器不同,模拟传感器的输出值是一个在整个输出范围内连续变化的值, 而 数字传感器的输出值只有两种,非 “0”即“1”。轻触开关 (touch switch)就是数字传感器的一个最简单的 例子,在未被按下时,轻触开关通常是一个阻抗无穷大的开路电路,而按下之后,就变成一个阻抗为 零的短路电路。 在将数字传感器与数据捕获设备对接时,必须考虑一些可能影响接口性能的关键因素。下文中, 我们将介绍这些关键因素, 并为你提供一种简易方法, 以指导你正确选择适合你应用的数据捕获设备。 数字传感器的
《传感器与执行器大全:传感器
本光盘与《SolidWorks 2008使用大全》一书(ISBN:978-7-121-07299-4)配套使用。
第1章 SolidWorks 2008基础 1
1.1 概述 1
1.1.1 SolidWorks 2008简介 1
1.1.2 “专家”系统 4
1.1.3 基本概念 6
1.2 SolidWorks 2008界面 7
1.2.1 菜单栏与工具栏 8
1.2.2 特征管理器设计树 9
1.2.3 属性管理器 12
1.3 系统设置 13
1.3.1 设置系统颜色 13
1.3.2 使用插件 15
1.4 选择项目的方法 15
1.4.1 选择单个或多个对象 15
1.4.2 使用选框选择 15
1.4.3 使用鼠标右键来选择 16
1.4.4 使用“选择管理器” 17
1.4.5 在特征管理器设计树中选择 18
1.4.6 在草图或工程图中使用“选择”按钮 18
1.4.7 使用过滤器选择 18
1.4.8 逆选择与透明选择 18
1.5 测量与检查 19
1.5.1 测量尺寸 19
1.5.2 检查实体 19
1.6 文件交换 20
1.6.1 与3D造型软件的文件交换 20
1.6.2 与MasterCAM的文件交换 20
1.6.3 转换为图形文件 21
1.6.4 与2D制图软件的文件交换 21
1.6.5 打包、发送文件 21
第2章 草图 23
2.1 草图与产品设计 23
2.1.1 草图、特征、零件与产品 23
2.1.2 设计规划 23
2.1.3 生成草图 25
2.1.4 编辑草图 27
2.2 参考几何体 27
2.2.1 坐标系 27
2.2.2 构造几何线与参考点 29
2.2.3 基准轴 29
2.3 生成基准面 30
2.3.1 通过直线/点或三点 30
2.3.2 通过点和平行面 31
2.3.3 通过两面夹角 31
2.3.4 生成等距基准面 32
2.3.5 生成“垂直于曲线”的基准面 32
2.3.6 以“曲面切平面”生成基准面 32
2.3.7 修改基准面 33
2.4 设置草图选项 33
2.4.1 草图绘制工具 33
2.4.2 设定草图绘制的默认系统选项 33
2.4.3 草图设定菜单 34
2.4.4 草图网格线、推理和捕捉功能 34
2.5 草图的几何关系与尺寸 35
2.5.1 草图原点 35
2.5.2 状态栏与草图几何体状态 35
2.5.3 草图几何关系 36
2.5.4 自动添加几何关系 36
2.5.5 手工添加几何关系 37
2.5.6 使用方程式添加几何关系 37
2.5.7 显示、删除几何关系 37
2.5.8 草图尺寸的分类 38
2.5.9 尺寸标注 40
2.5.10 草图尺寸的几何关系状态 40
2.6 点与线 40
2.6.1 点 40
2.6.2 直线 40
2.6.3 中心线 42
2.7 圆 42
2.7.1 绘制圆 42
2.7.2 改变圆属性 42
2.8 圆弧 43
2.8.1 “圆弧”属性管理器 43
2.8.2 通过“圆心/起/终点”画弧 43
2.8.3 切线弧 44
2.8.4 三点圆弧 44
2.9 椭圆和椭圆弧 44
2.9.1 椭圆 44
2.9.2 椭圆弧 45
2.9.3 改变椭圆、椭圆弧属性 45
2.10 矩形和平行四边形 45
2.10.1 绘制矩形 46
2.10.2 绘制平行四边形 46
2.10.3 更改“矩形”或“平行四边形” 46
2.11 多边形 46
2.11.1 绘制多边形 46
2.11.2 编辑多边形 47
2.12 绘制圆角与绘制倒角 47
2.12.1 绘制圆角 47
2.12.2 绘制倒角 47
2.13 草图操作 48
2.13.1 剪切、移动、复制和粘贴草图 48
2.13.2 旋转、缩放草图实体 49
2.13.3 草图剪裁 50
2.13.4 草图延伸 51
2.13.5 分割、合并草图实体 51
2.13.6 等距草图实体 52
2.13.7 封闭草图 52
2.14 派生草图 53
2.14.1 从零件中派生草图 53
2.14.2 从装配体中派生草图 54
2.14.3 解除派生 55
2.14.4 草图专家:SketchXpert 55
2.15 草图阵列 56
2.15.1 线性草图阵列 56
2.15.2 圆周草图阵列 58
2.16 镜向草图 60
2.16.1 镜向现有的草图 60
2.16.2 动态镜向草图 60
第3章 特征与零件的建模 61
3.1 零件的基体建模 61
3.1.1 简单外形的实体特征建模 61
3.1.2 复杂外形的实体特征建模 61
3.2 特征 62
3.2.1 生成特征 62
3.2.2 编辑特征的定义或属性 63
3.2.3 压缩、解除压缩特征 64
3.2.4 退回特征或改变特征顺序 64
3.2.5 复制、移动和修改特征 64
3.3 拉伸“凸台/基体” 65
3.3.1 绘制拉伸草图 65
3.3.2 拉伸生成“基体” 66
3.3.3 拉伸生成其他特征 66
3.3.4 “拉伸”特征的选项 67
3.4 旋转“凸台/基体” 68
3.4.1 绘制旋转草图 68
3.4.2 旋转生成基体 68
3.5 扫描 69
3.5.1 简单扫描“凸台/基体” 69
3.5.2 设置扫描选项 70
3.5.3 使用引导线扫描 71
3.6 放样 72
3.6.1 简单放样 72
3.6.2 设置放样选项 72
3.6.3 使用引导线的放样 74
3.7 应用“草图图片” 76
3.7.1 草图图片 76
3.7.2 插入图片 77
3.7.3 利用图片生成实体 77
第4章 圆角、倒角与拔模特征 79
4.1 特征专家:FeatureXpert 79
4.2 圆角特征 79
4.2.1 等半径圆角 80
4.2.2 圆形角圆角 83
4.2.3 多半径圆角 84
4.2.4 逆转圆角 84
4.2.5 变半径圆角 85
4.2.6 完整圆角 87
4.2.7 面圆角 88
4.2.8 不连续面的圆角处理 88
4.2.9 单个环的圆角 89
4.3 倒角特征 89
4.3.1 选择边线 89
4.3.2 选择面 90
4.3.3 选择顶点 90
4.4 拔模 90
4.4.1 在拉伸基体时添加拔模 90
4.4.2 手工生成“中性面”拔模 91
4.4.3 使用专家系统:“DraftXpert” 92
4.4.4 分型线拔模 93
4.4.5 阶梯拔模 94
第5章 曲线与曲面 97
5.1 概述 97
5.2 抛物线 98
5.2.1 绘制抛物线 98
5.2.2 修改抛物线 98
5.3 螺旋线和涡状线 98
5.3.1 绘制螺旋线 98
5.3.2 绘制锥(塔)形螺旋线 99
5.3.3 绘制涡状线 100
5.4 样条曲线 100
5.4.1 关于样条曲线 100
5.4.2 绘制样条曲线 101
5.4.3 简化样条曲线 102
5.4.4 插入样条曲线型值点 103
5.4.5 套合样条曲线 103
5.4.6 编辑样条曲线 104
5.4.7 改变样条曲线的形状 104
5.4.8 控制样条曲线 105
5.5 交叉曲线 106
5.5.1 交叉曲线的生成与用途 106
5.5.2 使用“交叉曲线”测量厚度 106
5.6 组合曲线 107
5.7 生成曲面 107
5.7.1 拉伸曲线生成曲面 107
5.7.2 旋转曲线生成曲面 108
5.7.3 等距生成另一曲面 108
5.7.4 平面 109
5.8 曲面处理 109
5.8.1 延展曲面 109
5.8.2 延伸曲面 110
5.8.3 曲面的“加厚” 111
5.8.4 填充曲面 111
5.8.5 替换面 113
5.8.6 圆角曲面 113
5.9 分割线 114
5.9.1 生成投影线 114
5.9.2 生成轮廓分割线 114
5.10 应用草图文字 115
5.10.1 在平面上蚀刻文字 115
5.10.2 在圆柱面上蚀刻文字 117
5.11 曲面的扫描与放样 119
5.11.1 曲面扫描 119
5.11.2 曲面放样 119
第6章 切除特征与薄壁零件 121
6.1 切除拉伸 121
6.1.1 绘制切除拉伸草图 121
6.1.2 生成切除“拉伸”特征 121
6.2 使用Instant3D生成特征 122
6.2.1 快速生成特征 122
6.2.2 草图的选择 123
6.3 切除旋转 124
6.4 切除扫描 125
6.4.1 简单切除扫描 125
6.4.2 多轮廓扫描 126
6.4.3 实体切除扫描 126
6.5 放样切除 127
6.6 拉伸薄壁零件 127
6.6.1 拉伸“凸台/基体”生成薄壁零件 127
6.6.2 拉伸“切除”生成薄壁零件 129
6.7 旋转“薄壁” 130
6.7.1 旋转“凸台/基体”生成薄壁零件 130
6.7.2 旋转“切除”生成薄壁零件 131
6.8 扫描薄壁 131
6.8.1 扫描“凸台/基体”生成薄壁零件 131
6.8.2 扫描“切除”生成薄壁零件 132
6.9 薄壁放样 132
6.9.1 放样“凸台/基体”生成薄壁零件 132
6.9.2 放样“切除”生成薄壁零件 133
6.10 抽壳 133
6.10.1 统一厚度抽壳 133
6.10.2 多厚度面的抽壳 134
6.10.3 抽壳特征的错误诊断 134
第7章 特征的阵列与镜向 136
7.1 概述 136
7.1.1 源特征 136
7.1.2 控制和修改特征阵列 137
7.2 特征阵列 137
7.2.1 特征的线性阵列 137
7.2.2 特征的圆周阵列 139
7.2.3 草图驱动的阵列 139
7.2.4 曲线驱动的阵列 140
7.3 镜向特征 141
7.3.1 镜向所选的特征 141
7.3.2 镜向所有特征 142
7.3.3 镜向多实体的所选特征 143
7.3.4 镜向阵列特征 143
7.4 填充阵列 143
7.4.1 圆形填充阵列 144
7.4.2 生成源切 145
7.4.3 使用草图边界 147
第8章 钣金 148
8.1 概述 148
8.1.1 关于“钣金”特征 148
8.1.2 生成钣金零件的两种方法 148
8.1.3 “钣金”特征管理器设计树 149
8.2 钣金特征 149
8.2.1 基体法兰 149
8.2.2 边线法兰 150
8.2.3 钣金薄片 155
8.2.4 褶边 155
8.2.5 镜向 156
8.2.6 绘制的折弯 157
8.2.7 斜接法兰 158
8.2.8 转折 159
8.2.9 “切口”与“闭合角” 160
8.2.10 放样的折弯 162
8.2.11 断开边角 162
8.2.12 边角剪裁 163
8.2.13 展开、折叠、在折弯处切除 164
8.2.14 焊接的边角 165
8.2.15 平板型式 166
8.3 生成钣金零件 166
8.3.1 生成平板面的钣金零件 166
8.3.2 生成带圆柱面的钣金零件 167
8.4 转换为钣金零件 167
8.4.1 折弯类型 167
8.4.2 将零件转换为钣金零件 168
8.4.3 将输入的零件转换为钣金 169
8.4.4 转换为带圆锥面的钣金零件 169
8.5 应用成形工具 171
8.5.1 添加成形工具库 171
8.5.2 应用成形工具 171
8.6 制作成形工具 173
8.6.1 编辑原有成形工具 173
8.6.2 直接生成成形工具 173
第9章 孔、筋与扣合特征 176
9.1 简单直孔 176
9.1.1 生成简单直孔 176
9.1.2 编辑孔 177
9.2 异型孔 177
9.2.1 “孔规格”属性管理器 178
9.2.2 放置单个异型孔 178
9.2.3 放置多个异形孔 179
9.3 筋 179
9.3.1 关于筋 179
9.3.2 垂直于草图的线性筋 180
9.3.3 垂直于草图的自然筋 180
9.3.4 平行于草图的平行筋 180
9.3.5 平行于草图的斜接筋 181
9.4 扣合特征 182
9.4.1 装配凸台 182
9.4.2 通风口 184
第10章 3D草图 187
10.1 概述 187
10.2 在3D空间绘制3D草图 189
10.2.1 3D直线 189
10.2.2 圆角、倒角 190
10.2.3 3D圆弧 190
10.2.4 3D样条曲线 190
10.2.5 3D草图点 191
10.2.6 在3D空间标注3D草图 191
10.3 扫描3D草图生成实体 191
10.3.1 生成扫描轮廓 191
10.3.2 添加几何关系 191
10.3.3 扫描3D草图生成实体 192
10.4 在2D空间生成3D草图 192
10.4.1 在“基准面1”上绘制“草图1” 193
10.4.2 在“基准面2”上绘制“草图2” 193
10.4.3 在两草图间生成样条曲线 194
10.4.4 为3D曲线添加几何关系 195
10.5 放样3D曲线生成曲面 196
10.6 面部曲线 196
第11章 焊件 198
11.1 概述 198
11.1.1 关于焊件 198
11.1.2 “焊件”工具栏 198
11.1.3 添加焊件特征 198
11.2 焊件轮廓与结构构件 199
11.2.1 生成焊件轮廓 199
11.2.2 生成“结构构件1” 200
11.2.3 完成结构构件 203
11.3 剪裁结构构件 204
11.4 添加顶端盖 205
11.4.1 选择参数 205
11.4.2 顶端盖等距 205
11.5 添加角撑板 205
11.5.1 “三角形”角撑板 206
11.5.2 “多边形”角撑板 207
11.6 添加圆角焊缝 207
11.6.1 “全长”圆角焊缝 208
11.6.2 “间歇”圆角焊缝 209
11.6.3 “交错”圆角焊缝 209
11.7 SB横梁 209
11.7.1 定位横挡 209
11.7.2 更改穿透点 210
11.8 焊件切割清单 211
11.8.1 生成、更新切割清单 211
11.8.2 生成“切割清单项目” 211
11.8.3 更新“切割清单” 212
11.9 子焊件 212
11.10 焊件的加工、处理 213
11.10.1 焊件的加工、处理 213
11.10.2 非构件零部件的处理 213
第12章 形变特征 214
12.1 概述 214
12.1.1 “弯曲”特征 214
12.1.2 “变形”与“自由形”特征 214
12.1.3 “圆顶”与“特型”特征 215
12.1.4 “压凹”特征 215
12.2 折弯 215
12.2.1 输入实体 215
12.2.2 设置剪裁基准面 216
12.2.3 设置三重轴 216
12.2.4 设置弯曲精度 217
12.2.5 粗硬边线 217
12.2.6 完成折弯 218
12.3 扭曲 218
12.4 锥削 218
12.5 伸展 220
12.6 “压凹”与“曲面切除” 220
12.6.1 制作曲面切削工具 221
12.6.2 生成“压凹”特征 221
12.6.3 使用“曲面切除” 222
12.6.4 曲面修整 222
12.7 “变形”特征 224
12.7.1 “曲线到曲线”变形 224
12.7.2 设置“曲线到曲线”变形 226
12.7.3 “点”变形 227
12.7.4 “曲面推进”变形 229
12.8 任意多边形 230
12.8.1 使用“分割线”生成面 230
12.8.2 生成“任意多边形”特征 231
12.9 圆顶 233
12.9.1 生成圆顶 233
12.9.2 “圆顶”属性管理器中的参数 234
12.10 特型特征 234
12.10.1 生成特型特征 234
12.10.2 特型特征“控制”选项卡 234
第13章 零件 236
13.1 应用材质 236
13.1.1 设置“材料”属性 236
13.1.2 设置“外观”属性 236
13.1.3 物理属性 237
13.1.4 添加材质 237
13.2 应用“颜色和光学”、纹理属性 237
13.2.1 应用“颜色和光学”属性 237
13.2.2 应用纹理 239
13.3 更改零件的属性 240
13.3.1 更改零件的上色外观 240
13.3.2 编辑面、特征、零件、零部件或
13.3.2 装配体的颜色 240
13.3.3 隐藏和显示实体 241
13.4 方程式驱动与共享数值 241
13.4.1 生成方程式 241
13.4.2 全局变量 243
13.4.3 共享数值 243
13.4.4 控制对尺寸的访问 245
13.5 多实体零件 245
13.5.1 建立多实体 245
13.5.2 多实体的造型技术 246
13.5.3 多实体零件的配合 248
13.6 派生零件 248
13.6.1 插入零件 248
13.6.2 定位零件 249
13.7 组合特征 250
13.7.1 使用“添加”或“共同”操作 251
13.7.2 使用“删减”操作 253
13.8 分割 253
13.8.1 分割为独立零件 253
13.8.2 分割为多实体零件 254
13.9 剖面视图 255
13.9.1 模型的剖面视图 255
13.9.2 更改剖面视图 256
13.9.3 剖面视图应用 256
第14章 装配体基础 257
14.1 “装配体”的特征树 257
14.1.1 “装配体”的设计树规则 257
14.1.2 显示从属关系或特征 258
14.1.3 零部件图标的意义 258
14.2 添加零部件 258
14.2.1 打开装配体文件 259
14.2.2 添加零部件 259
14.3 零部件操作 260
14.3.1 固定零部件 260
14.3.2 移动零部件 260
14.3.3 旋转零部件 262
14.4 配合 263
14.4.1 配合关系 263
14.4.2 添加标准配合 264
14.4.3 替换零部件 265
14.5 MateXpert 265
14.5.1 查看配合 266
14.5.2 诊断配合问题 266
14.5.3 修改配合 268
14.6 子装配体 269
14.6.1 生成子装配体 270
14.6.2 修改子装配体 270
14.6.3 灵活子装配体 271
14.7 设计检查 271
14.7.1 设计错误 271
14.7.2 碰撞检查 271
14.7.3 物资动力 272
14.7.4 动态间隙 273
14.7.5 干涉体积 273
第15章 装配体应用 274
15.1 装配体特征 274
15.1.1 特征有效范围 274
15.1.2 生成装配体“切除”特征 275
15.1.3 生成装配体孔特征 275
15.1.4 生成装配体特征阵列 276
15.2 零部件阵列 276
15.2.1 零部件线性阵列 276
15.2.2 零部件圆周阵列 277
15.2.3 特征驱动的零部件阵列 278
15.2.4 删除零部件阵列的实例 279
15.3 派生零部件 279
15.3.1 派生零部件 279
15.3.2 编辑原始零件 280
15.3.3 设置派生零件的配置 280
15.4 镜向零部件 280
15.4.1 在零件中生成镜向的零件 280
15.4.2 在装配体中镜向或复制零部件 281
15.5 编辑装配体中的零件 284
15.6 爆炸装配体视图 284
15.6.1 生成和编辑爆炸视图 285
15.6.2 添加爆炸直线 286
15.6.3 爆炸及解除爆炸视图 286
15.6.4 动画爆炸及解除爆炸视图 287
15.7 多实体零件与装配体 287
15.7.1 从分割零件生成装配体 287
15.7.2 将装配体保存为多实体零件 287
第16章 智能设计 288
16.1 概述 288
16.1.1 关联设计 288
16.1.2 外部参考引用 288
16.1.3 智能扣件 290
16.1.4 智能零部件与智能特征 290
16.2 “自上而下”设计法 291
16.2.1 “自上而下”设计法的步骤 291
16.2.2 布局草图 291
16.2.3 在装配体中生成零件 292
16.2.4 皮带设计 294
16.3 智能扣件 296
16.3.1 关于智能扣件 296
16.3.2 添加智能扣件 298
16.3.3 更改智能扣件的参数 299
16.3.4 硬件层叠 300
16.3.5 编辑智能扣件 300
16.4 智能零部件 301
16.4.1 制作智能零部件 301
16.4.2 智能特征 303
16.4.3 应用智能零部件 303
16.4.4 删除智能特征 304
第17章 工程图 305
17.1 概述 305
17.1.1 工程视图的分类 305
17.1.2 工程图设计窗口 305
17.1.3 工程图格式 306
17.1.4 工程图中的2D草图绘制 309
17.2 工程图基本操作 310
17.2.1 生成工程图 310
17.2.2 对齐视图 311
17.2.3 旋转视图 311
17.2.4 移动工程图 311
17.2.5 更新视图 311
17.2.6 复制和粘贴视图 312
17.2.7 隐藏和显示 312
17.2.8 零部件线型和图层 313
17.2.9 插入模型项目 314
17.2.10 插入尺寸 315
17.2.11 自动标注尺寸 317
17.2.12 使用DimXpert标注尺寸 318
17.2.13 修改尺寸公差等属性 319
17.2.14 出详图 319
17.2.15 打印工程图 320
17.2.16 在工程图中插入图片 321
17.2.17 保存工程图 321
17.3 标准三视图 321
17.3.1 第一视角和第三视角投影法 322
17.3.2 生成标准三视图 322
17.3.3 更改视图属性 323
17.4 模型视图 324
17.5 相对视图 324
17.6 空白视图和预定义的视图 325
17.6.1 插入空白视图 325
17.6.2 插入预定义的视图 325
17.7 投影视图 325
17.8 辅助视图 326
17.9 剖面视图 327
17.9.1 剖面视图 327
17.9.2 旋转剖视图 328
17.9.3 装配体的剖面视图 329
17.9.4 断开的剖视图 330
17.10 断裂视图 331
17.11 局部视图 332
17.12 裁剪视图 333
17.13 钣金零件的工程图 333
17.14 焊件工程图 334
17.14.1 生成焊件工程图 334
17.14.2 添加焊接符号 335
17.14.3 切割清单插入到工程图中 335
第18章 2D转换与AutoCAD应用 337
18.1 概述 337
18.1.1 建模方法的比较 337
18.1.2 用户界面比较 337
18.1.3 常用术语比较 339
18.2 转换AutoCAD 339
18.2.1 转换的一般步骤 340
18.2.2 输入AutoCAD文件 341
18.3 旋转基体特征 341
18.3.1 输入蜗轮的AutoCAD工程图 342
18.3.2 简化CAD图形 343
18.3.3 旋转特征 343
18.3.4 完成零件 344
18.3.5 轴 344
18.4 拉伸基体特征 345
18.4.1 输入2D工程图 345
18.4.2 定义前视图 345
18.4.3 提取正交草图 346
18.4.4 提取辅助草图 346
18.4.5 对齐草图 347
18.4.6 拉伸形成基体特征 348
18.4.7 添加“切除”特征 348
18.4.8 抽壳 349
18.4.9 添加其他特征 349
18.5 2D转换为3D 351
18.5.1 将工程图转换成零件图 351
18.5.2 修剪零件图 352
18.5.3 完全定义零件草图 352
18.5.4 生成旋转特征 353
18.5.5 添加孔 354
18.6 间接转换法 355
18.6.1 DXF/DWG输入到SolidWorks工程图 355
18.6.2 编辑工程图 356
18.7 使用DWGeditor 357
18.7.1 打开AutoCAD文件 358
18.7.2 使用DWGeditor 358
第19章 配置与系列零件设计表 360
19.1 配置与系列零件设计表的作用 360
19.1.1 配置的作用 360
19.1.2 系列零件设计表的作用 360
19.1.3 生成配置的方法 360
19.1.4 配置的内容 361
19.2 手工生成配置 361
19.2.1 配置草图尺寸 361
19.2.2 配置零件特征 363
19.3 系列零件设计表 363
19.3.1 系列零件设计表概述 363
19.3.2 带空白行、列的设计表 364
19.3.3 系列零件设计表的参数摘要 365
19.4 配置与设计表的参数内容 366
19.4.1 输入参数值 366
19.4.2 草图几何关系与基准面 366
19.4.3 特征 367
19.4.4 零部件 368
19.4.5 公差与尺寸 370
19.4.6 方程式 371
19.4.7 备注、说明与用户注释 371
19.4.8 摘要信息、自定义属性 372
19.4.9 质量特性与材质 373
19.4.10 光源 373
19.4.11 颜色参数 373
19.4.12 在材料明细表中展开 374
19.5 生成系列零件设计表 375
19.5.1 自动插入设计表 375
19.5.2 插入空白设计表 376
19.5.3 生成为单独的Excel文件 377
19.5.4 编辑系列零件设计表 377
19.5.5 删除系列零件设计表 377
19.5.6 保存系列零件设计表 377
19.6 工程图中的系列零件设计表 378
19.6.1 插入系列零件设计表 378
19.6.2 在工程视图中编辑系列零件设计表 378
19.7 使用系列零件设计表实例 378
19.7.1 重新命名特征 378
19.7.2 重新命名尺寸 378
19.7.3 插入一个新的系列零件设计表 380
19.7.4 查看配置 381
19.7.5 使用系列零件设计表生成新零件 381
第20章 管道、软管设计 383
20.1 概述 383
20.1.1 “步路设计”简介 383
20.1.2 步路设计选项 385
20.1.3 设计管道、软管装配体的步骤 386
20.2 “管路”设计中必备的特征 386
20.2.1 3D草图 386
20.2.2 “管道”、“管筒”零件 387
20.2.3 配件 388
20.3 “管道”零件 389
20.3.1 “管道”零件的特点 389
20.3.2 生成管道零件 390
20.3.3 指定“配置”属性 391
20.3.4 插入“系列零件设计表”生成“配置”392
20.4 “管筒”零件 392
20.4.1 生成新的管筒 393
20.4.2 生成配置与“系列零件设计表” 394
20.5 “弯管”零件 394
20.5.1 生成弯管零件 394
20.5.2 生成“连接点”和“步路点” 395
20.6 变径管、法兰零件与附件 397
20.6.1 “变径管”零件 397
20.6.2 “法兰”零件 398
20.6.3 附件 398
20.7 管道设计 399
20.7.1 设置选项 399
20.7.2 添加管道零部件 399
20.7.3 开始步路、生成子装配体 400
20.7.4 编辑3D草图修改管道 402
20.7.5 绘制管路 402
20.7.6 添加附件 403
20.7.7 配合步路子装配体 405
20.7.8 分割线路、添加覆盖层 406
20.8 软管设计 406
20.8.1 设置选项 406
20.8.2 使用“标准管筒”生成软管子装配体 407
20.8.3 修复、修改线路 408
20.8.4 从配件开始软管设计 409
20.9 管道之间的操作 410
20.9.1 管道与管道的连接 410
20.9.2 移除管道或管筒 411
第21章 电力设计 412
21.1 概述 412
21.1.1 电力步路子装配体 412
21.1.2 生成电力步路子装配体的一般步骤 413
21.1.3 连接点 413
21.2 电路硬件 414
21.2.1 电气(电力)接头 414
21.2.2 线夹 415
21.3 手工步路 417
21.3.1 新建装配体 418
21.3.2 在装配体上“开始步路” 418
21.3.3 手工步路 420
21.4 自动步路 420
21.4.1 自动步路 420
21.4.2 编辑步路 421
21.4.3 重新步路 422
21.5 穿越线夹步路 422
21.5.1 在线夹落差处自动步路 422
21.5.2 将现有线段步路通过线夹 423
21.5.3 在步路子装配体中预先放置线夹 423
21.5.4 主装配体中预先放置线夹 424
21.6 使用“‘从—到’清单”生成步路装配体 425
21.6.1 关于“从—到”清单 425
21.6.2 输入“从—到”数据 426
21.6.3 为线路建模 427
21.7 编辑电线 428
21.7.1 指定要使用的电缆、电线 428
21.7.2 指定“电线”或“芯线”的路径 429
21.7.3 连接管脚 430
21.7.4 编辑、查询、修复 431
21.8 “电缆/电线”库 432
21.8.1 关于“电缆/电线库” 432
21.8.2 Excel文件输入到“电缆/
21.8.2 电线库” 432
21.9 零部件库 435
21.9.1 关于“零部件库” 435
21.9.2 Excel文件输入到“零部件库” 435
21.10 生成“从—到”Excel文件 437
21.10.1 “从—到”Excel文件遵循的原则 437
21.10.2 使用“‘从—到’清单向导
21.10.2 “生成”从—到“Excel文件 437
21.11 使用标准电缆和管筒 438
21.11.1 使用标准电缆或管筒步路 439
21.11.2 标准电缆和管筒属性管理器 439
第22章 动画制作 440
22.1 概述 440
22.1.1 激活MotionManager 440
22.1.2 时间线、时间栏 440
22.1.3 关键点、更改栏、选项 441
22.1.4 动画种类 443
22.2 旋转动画 444
22.2.1 选择旋转轴 444
22.2.2 设置控制选项 445
22.3 装配体爆炸动画 445
22.3.1 生成爆炸视图 445
22.3.2 动画爆炸视图 445
22.3.3 解除爆炸 446
22.4 基本动画应用 446
22.4.1 “视图定向”动画 446
22.4.2 视象属性动画 446
22.4.3 逐渐放大或缩小 447
22.4.4 逐渐隐藏零部件 448
22.4.5 逐渐透明消失 448
22.4.6 基本运动动画:零部件旋转 449
22.5 物理模拟动画 449
22.5.1 添加马达 449
22.5.2 压缩和解除压缩配合 449
22.5.3 物理模拟动画 450
22.6 插值模式动画 450
22.7 播放、录制动画 451
22.7.1 动画控制器播放 451
22.7.2 录制动画 451
22.7.3 操作动画 452
22.8 相机动画 453
22.8.1 添加相机 453
22.8.2 设置相机 454
22.8.3 通过相机透视模型 455
22.8.4 创建相机动画 456
22.8.5 编辑相机属性 458
第23章 弹簧 459
23.1 等螺距压簧 459
23.1.1 生成扫描路径 459
23.1.2 生成扫描轮廓 459
23.1.3 扫描生成弹簧 460
23.2 不等螺距压簧 460
23.2.1 复制草图 460
23.2.2 生成螺旋线 461
23.2.3 生成扫描草图 461
23.2.4 扫描 462
23.2.5 生成另一端 462
23.2.6 变螺距压簧 463
23.3 平头压簧 465
23.3.1 生成螺旋线 465
23.3.2 组合曲线 466
23.3.3 扫描轮廓 466
23.3.4 生成平头弹簧 466
23.3.5 切除法 467
23.4 弹簧的伸缩 467
23.4.1 制作压簧 467
23.4.2 添加基准轴 468
23.4.3 方程式驱动 468
23.4.4 装配体配合 468
23.4.5 添加装配体方程式 470
23.4.6 弹簧的伸缩 470
23.5 发条弹簧 470
23.5.1 生成涡状线 471
23.5.2 生成曲面扫描轮廓 471
23.5.3 扫描曲面 472
23.5.4 放样曲面 472
23.5.5 缝合曲面 473
23.5.6 加厚曲面 473
23.6 异型弹簧 474
23.6.1 等距塔簧 474
23.6.2 拉簧、扭簧 475
第24章 PhotoWorks 476
24.1 PhotoWorks概述 476
24.2 PhotoWorks外观 478
24.2.1 选择外观 479
24.2.2 外观照明度 481
24.2.3 纹理映射 483
24.2.4 表面粗糙度 483
24.2.5 编辑外观 484
24.3 设置布景 485
24.3.1 布景管理程序 485
24.3.2 房间选择 486
24.3.3 设置墙壁外观 487
24.3.4 设置背景和前景 488
24.3.5 设置布景的“环境” 489
24.4 PhotoWorks光源 490
24.4.1 添加、删除光源 490
24.4.2 设置光源的基本属性 491
24.4.3 设置“环境光源” 491
24.4.4 设置“线光源” 492
24.4.5 添加“点光源” 492
24.4.6 添加“聚光源” 493
24.4.7 光源的PhotoWorks属性 494
24.4.8 控制“阴影” 495
24.5 贴图 497
24.5.1 生成贴图 497
24.5.2 设置图像 498
24.5.3 设置“掩码”类型 499
24.5.4 选择贴图外观与照明度 500
24.5.5 编辑贴图 502
24.6 渲染、输出图像 502
24.6.1 设置“反走样品质” 502
24.6.2 “光线跟踪”与图像调整 503
24.6.3 设定“内存管理” 504
24.6.4 设置“轮廓渲染” 504
24.6.5 间接照明度渲染 505
24.6.6 整体照明度 505
24.6.7 焦散线渲染 507
24.6.8 区域渲染 508
24.6.9 渲染子图像 508
24.6.10 整个图形渲染 509
24.6.11 使用PhotoWorks Studio渲染 509
24.6.12 渲染向导 510
24.6.13 图像渲染输出 510
24.6.14 渲染到文件 511
24.6.15 打印图像 512
第25章 eDrawings 514
25.1 概述 514
25.1.1 什么是eDrawings 514
25.1.2 为什么要用eDrawings 514
25.1.3 eDrawings 2008的特点 515
25.2 eDrawings浏览器 516
25.2.1 激活eDrawings 516
25.2.2 打开SolidWorks文件 516
25.2.3 eDrawings浏览器界面 517
25.3 生成eDrawings文件 518
25.3.1 使用“另存为”命令 518
25.3.2 使用“出版eDrawings”菜单项目或工具 519
25.3.3 eDrawings Professional与“审阅激活” 520
25.3.4 使用AutoCAD生成eDrawings文件 521
25.3.5 使用Pro/E、Solid Edge生成eDrawings文件 521
25.4 保存eDrawings文件 521
25.4.1 保存为Zip文件 522
25.4.2 保存文件为可执行文件 522
25.4.3 保存文件为STL文件 522
25.4.4 保存为图像文件 523
25.4.5 保存为HTML文件 523
25.5 发送或打印文件 523
25.5.1 发送文件 523
25.5.2 打印文件 524
25.6 管理装配体零部件 524
25.6.1 高亮显示零部件 524
25.6.2 隐藏或显示零部件 525
25.6.3 使零部件透明 526
25.7 标注 526
25.7.1 标注概述 526
25.7.2 添加评述 527
25.7.3 添加文字评述 527
25.7.4 添加云纹评述 528
25.7.5 添加几何要素到评述 528
25.7.6 尺寸添加到评述 528
25.7.7 编辑评述 529
25.7.8 生成标注文件 530
25.7.9 观看评述 530
25.7.10 答复现有评述 531
25.8 测量尺寸 531
25.8.1 测量类型 531
25.8.2 测量尺寸 532
25.8.3 编辑测量结果 533
25.9 移动零部件 533
25.9.1 移动零部件 533
25.9.2 返回零部件 533
25.9.3 移动子装配体 533
25.9.4 返回子装配体 534
25.10 观看模型 534
25.10.1 观看横断面 534
25.10.2 动画显示 535
25.10.3 戳记 535
25.10.4 爆炸视图 535
25.10.5 显示质量属性 536
第26章 3D转换与特征识别 537
26.1 实现3D转换的方法 537
26.1.1 输入数据文件 537
26.1.2 输入诊断 537
26.1.3 输出数据文件 538
26.2 关于FeatureWorks 538
26.2.1 激活和关闭FeatureWorks 538
26.2.2 FeatureWorks可以识别的特征 539
26.2.3 设置系统选项 539
26.2.4 设置FeatureWorks选项 539
26.2.5 属性管理器与特征管理器 540
26.2.6 特征识别的方法 541
26.3 自动识别特征 542
26.3.1 标准特征 542
26.3.2 钣金特征 542
26.3.3 自动识别 543
26.4 交互识别特征 543
26.4.1 交互识别的类型 543
26.4.2 设定交互识别特征 545
26.4.3 交互识别所选特征 545
26.5 标准特征识别 546
26.5.1 输入Pro/E零件文件 546
26.5.2 设置选项 546
26.5.3 交互识别圆角特征 546
26.5.4 自动局部识别“拉伸”特征 547
26.5.5 交互识别凸台拉伸 547
26.5.6 自动局部识别孔 548
26.5.7 自动局部识别“切除”拉伸 549
26.5.8 识别基体和“映射特征” 549
26.6 钣金特征识别 550
26.6.1 输入Parasolid零件文件 550
26.6.2 交互识别边线法兰 550
26.6.3 识别绘制的折弯 550
26.6.4 识别钣金的切除拉伸 551
26.6.5 识别基体法兰 551
第27章 减速机 553
27.1 主齿轮轴 553
27.1.1 生成正齿轮 553
27.1.2 配置“正齿轮”生成主齿轮 553
27.1.3 拉伸“主齿轮”生成主轴 554
27.2 从轴零部件 555
27.2.1 配置“正齿轮”生成从齿轮 555
27.2.2 生成垫圈与从轴 556
27.2.3 法兰 556
27.2.4 卡环 559
27.2.5 键 559
27.3 壳体零件 560
27.3.1 壳体基体零件 560
27.3.2 镜向壳体 563
27.3.3 切割生成上、下壳体 564
27.4 减速机装配体 565
27.4.1 主轴装配体 565
27.4.2 从轴装配体 565
27.4.3 主装配体 566
部分章节
第1章 SolidWorks 2008基础
1.1 概述
SolidWorks是一种先进的、智能化的参变量式CAD设计软件,在业界被称为。“3D机械设计方案的领先者”,它的特点是易学易用、界面友好、功能强大、性能超群,在机械设计、消费品设计等领域已经成为3D设计的主流软件。
1.1.1 SolidWorks 2008简介
1.关于SolidWorks
SolidWorks公司成立于1993年,是达索系统(Dassault Systemes S.A)旗下的子公司,在纳斯达克(NASDAQ)上市,代号为:DASTY。专门负责研发与销售机械设计软件的视窗产品,目前达索的CAD产品市场占有率居世界前列。
SolidWorks软件是世界上第一个基于Windows开发的三维CAD系统,由于技术创新符合CAD技术的发展潮流和趋势,SolidWorks每年都有数十乃至数百项的技术创新,公司获得了很多荣誉,该系统在1995-1999年获得全球微机平台CAD系统评比第一名。至今,已经累计获得数十项国际大奖,从l999年起,美国权威的CAD专业杂志CADENCE连续4年授予SolidWorks最佳编辑奖,以表彰SolidWorks的创新、活力和简明。
目前市场上三维CAD解决方案也不少,但设计过程最简便、最方便的莫过于SolidWorks了,正如美国著名咨询公司Daratech所评论的那样:“在基于Windows平台的三维CAD软件中,SolidWorks是最著名的品牌,是市场快速增长的领导者。”SolidWorks将会成为3D普及型主流软件、CAD的行业标准。
由于使用了Windows OLE技术、直观式设计技术、先进的parasolid内核(由剑桥提供),以及良好的与第三方软件的集成技术,SolidWorks成为全球装机量最大、最好用的软件。涉及航空航天、机车、食品、机械、国防、交通、模具、电子通信、医疗器械、娱乐工业产品、日用品、消费品、离散制造等分布于全球100多个国家的数万家企业。……2100433B